Ⅰ 電影公映,電影院的 數字拷貝與膠片拷貝 分別是什麼 ,有什麼區別啊
數字拷貝使用專用數字放映機放映的電影格式,一般電影院可以去發行公司進行下載,然後將文件放在數字放映機上輸入密鑰進行放映。一般一部數字電影拷貝的容量在400GB左右(含聲音)。一般影院工作人員都比較喜歡放映數字拷貝,因為放了就可以不用在旁邊管了。而且數字拷貝沒有傳統膠片拷貝的刮傷、抖動和噪點問題,整體畫面質量較高。傳統膠片拷貝就是把洗印出來的那種膠卷,把膠片放在傳統放映機上將每格畫面快速連在一起形成畫面,一個膠片拷貝根據影片長度一般都有4、5盤膠卷,放映人員需要在旁邊盯住,一盤膠片放完之後就要換旁邊的另外一台放映機放映第二盤膠片,依此類推。膠片拷貝雖然可能有抖動和刮傷的問題,但是膠片色彩還原度高,畫面色彩較為艷麗,而且有些影片還特意需要膠片的噪點感來為影片製造意境。
Ⅱ 買一份電影拷貝就可以同時在多個銀幕放映嗎
一個拷貝就夠了(不管是膠片還是數字),膠片:一部電影有5到8本拷貝(根據影片時間長短決定,一本20分鍾左右),所以決定了兩場同樣的電影中間要間隔30分鍾,第一本放完了就可以拿到下一場放映了,;數字的都不用說了,隨意拷貝,不受限制,可以兩場同時放映。
Ⅲ 一部電影的拷貝有幾盤
沒固定數目,根據放映的影院的數量決定
Ⅳ 一部電影拷貝大概多少錢膠片和數字的有多少區別
電影拷貝成本就幾萬塊錢,主要是版權費貴。
膠片是洗印在膠片上畫面聲音內容的電影。數字是以數字信號記錄在特殊硬碟上畫面,聲音的電影。是有特殊專利格式記錄,不通用的。
Ⅳ 電影拷貝長什麼樣,有哪些值得知道的相關內容
膠片拷貝:需要人把拷貝送到影院,重量有十幾公斤一個,當時成本高,兩三個影院共用一個拷貝,這是最傳統的電影院放映模式,膠片拷貝對應的就是膠片放映機。傳統膠片拷貝就是把洗印出來的那種膠卷,把膠片放在傳統膠片放映機上將每格畫面快速連在一起形成畫面,一個膠片拷貝根據影片長度一般都有4、5盤膠卷,放映膠片拷貝時,就需要旁邊專門有一個人隨時等候,在一盤膠片即將放完的時候在另外一台放映機上放上第二盤膠片等候放映,以此類推。膠片電影發展一百多年來,現在電影的拍攝,很多導演還是喜歡膠片的質感,(諾蘭大神是膠片的死忠)。數字拷貝:進入電腦時代,數字拷貝已經成為趨勢,通過移動硬碟把片源拷貝到對應的數字放映機里,一般發行公司會根據發行需要快遞過硬碟到全國的影院,影院收到硬碟後會進行下載,然後將文件放在數字放映機上輸入密鑰進行放映。一般一部數字電影拷貝根據片長的時間,畫質的選擇,硬碟容量也不一樣。
衛星傳輸: 通過衛星傳輸下載,片商通過衛星傳輸以一點對多點,且可以同時向遍布全國各地的影院傳輸,成本不會隨著影院數量的增加而上漲,而且對影院的地域分布沒有太大要求。目前衛星寬頻可達30M/S,一部200G左右的影片(包括多聲道音頻,高畫質視頻),約1個多小時即可完成傳輸。此外,發行商可以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傳輸影院的范圍。(有可能是未來趨勢)網路光纖傳輸:光纖網路傳輸也是電影數字拷貝可選擇的傳輸方式之一。現在一般用戶的帶寬名義上是10M-20M,如果要接入一條獨享20M的光纖,一部200G影片的下載時間也需要數小時,而且月租金要6000元,還要算上下載設備的磨損費和電費。這個費用與快遞和衛星相比,並不劃算,且網路傳輸需要從中央平台到各影院終端,都達到一定的帶寬水平。(除非全國網路光纖已經普及,目前這在國內顯然無法普及實現)。優劣勢膠片拷貝發行費用最高,每一次的技術革新,發行成本就會降低,現在數字拷貝的播放連續性和成本是它的優勢,中途不會有膠片電影換拷貝時跳幀的現象,而膠片拷貝如果放映場次過多,就會出現刮傷,噪點等現象,並且,膠片的成本比數字的要大很多。星傳播和光纖傳輸需要相應的硬體設備支持,主要看影院怎麼選擇,未來硬體設備鋪設完畢,整體發行費用會降下來。
Ⅵ 電影拷貝是什麼意思
電影拷貝就是電影放映時所需要的膠片,膠片上面就是電影的內容,和你照相的膠卷差不多,只不過電影膠片上面的畫面是正像。
一部電影要需要10多卷(業內稱「本」)這樣的膠片,一套就稱為一個,這是俗稱,應該是一部電影拷貝。
夠通俗吧!!
Ⅶ 一部DVD影片正常拷貝到電影是佔用多大空間
正常的每張DVD碟片的容量是600M
也有700M的要看碟片的質量~你的問題我有點沒看明白不知道你只的是DVD里的電影拷貝到電腦里還是電腦里或電影下載到碟片里
Ⅷ 一部電影的拷貝多少錢 比如阿凡達
電影是票房分賬的 不是賣拷貝的
Ⅸ 電影院放映的數字拷貝有多大
1.3K現在的數字機用的少了,4K的也基本不用我們萬達院線的大多是2K的數字機,解析度是2048*1024一部2小時的電影大約是20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