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企盼等待,驚喜歡樂。那時的電影就是農村最受歡迎的文化食糧,不用說在本村放就是在周圍十里八里的村裡放電影都會成群結隊去觀看,為了看電影跑路不嫌累風雨不怕阻,只要能看到什麼罪都能受,不用說孩子喜歡就是年長婦嬬都會變得輕快起來。第二天就有了談論爭辯的話題,雙方會為一個故事情節爭的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最後只有在村裡的年長者文化人才能定論,記得村裡人爭論電影情節時都會讓我父親最後公斷,因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有戰爭經歷說話有權威。回想農村露天電影有許多樂事,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現在已成了永久的故事了。
⑵ 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加片,你還能說出一部加片名字嗎
一般都是《新聞簡報》和動畫片,如《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等等。最後才放 電影正片啊!謝謝!
主要是新聞簡報紀錄片。科教片!防止病蟲害,施肥,農葯,土地改良,下雨,刮風,乾旱的形成!
是那部電影,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電影正片開放之前,播放員都會按照國家政策或者地方政策,推薦播放一些農業或者工業宣傳廣告,同時有時也會插播一點國家新聞等。
小時看電影在正片開始之前都要加放(新聞簡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世界未解之謎)。
記得是先演一些新聞記錄片,大多都是「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然後才演「正片」。
《農業學大寨》
一般放正片兒之前放夾片兒,都是些國家新聞農業知識,還有兒童故事片兒,那時候放電影兒在大街上,佳片兒也是在召集人,人們都陸陸續續全來了,這時,就開始放正片兒了,不記得加天兒的名字,有好多佳片兒都沒名字
問:小時候農村放電影正片之前放夾片,你能說出一部夾片的名字嗎?
過去農村放電影,那是縣放映隊的巡迴放映,不是商業放映,所以每放正片之前都可能帶有夾片,這些夾片有新聞片,有科教片,還有動畫片。
那時夾片里的新聞片就是《新聞簡報》,說是新聞,其實也是早就過時的新聞,因為它是隨著電影正片而來的,有的電影兩三個月才轉過一次,有的甚至還長,這新聞也就是幾個月以前的新聞了。有一次看《新聞簡報》毛主席接見某國政要,還是上一年的事。
科教夾片記得有一部是《豬囊蟲》,說的是人和豬共同寄生的絛蟲。還有一部是《節柴灶》,說的是燒火做飯修節約柴草鍋灶的影片。還有說小麥移栽玉米移栽技術的。
動畫片和木偶片還有剪紙片也有很多夾片,《大鬧天宮》,
《哪吒鬧海》,
《半夜雞叫》,
還有《紅軍橋》,
《小螺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動畫木偶夾片。
讓說一部,我卻說了這么多部,超額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還有的都記不清了。
看正片過癮,看夾片也很入神的。
回答問題:
小時候農村露天影院放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八十年代,露天電影的場景,大家還記得嗎?
我是七九年的,八十年代露天電影依然在我心裡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和放露天電影。那個時候還是放黑白的,電影機器需要2、3個人拉,一到放電影的時候村裡廣播就會通知。聽說要放電影,小孩子們有的早早的拿著板凳去村等。有的飯都不吃,就去等放電影,在那個時候,農村看一場電影很不容易。
現在時代變了,農村也變化大了,都沒有來農村放電影了,而去城裡看電影現在電影票很貴。很少時間去看,而八十年代放露天電影的那種情景不會在有了?
農村露天電影,我
記憶憂新
曾記得,那些年,我們農村看過露天電影.
顧名思義,露天電影就是在室外看電影。
露天電影,在七十,八十年代流行。
農村放電影,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擇生產隊場里,學校操場,農民寬敞的大門口。採用放映機,有的是活動影片。
在8o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隊,是公社組織的,如果哪個村放電影,其它村的社員也會跑上個三里…五里的路途去看露天電影
網友老伙計:
七十年代的露天電影是我孩時最有情懷的一段美好記憶。
暑假中每逢八一建軍節晚上 體育 場必有駐軍慰問給當地民眾放映露天電影,而且連映二部故事片,那天傍晚我總是興奮地馬虎吃幾口飯,嘴中叼著一
餅,肩上扛著長板凳和幾個小夥伴去占最佳觀影位置,每當布幕上出現閃閃放光芒的八一五角星時,我們就拍手呼喊,肯定是我們小孩最愛看的戰爭打仗片。《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上甘嶺》、《戰上海》、《英雄兒女》、《小兵張嘎》、《打擊侵略者》、《地下游擊隊》、《海岸風雷》、《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十月》等中外電影如數家珍,百看不厭。
加片?哈!要不是你提問,我根本想不起來「加片」這個片語了。一是我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和電影票的漲價,看電影少了,更別提在農村看電影了;二是現在電影院里都是提前放廣告,完全想不到加片的概念。不過題主的提問,很快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老家看電影的一些情形。
「加片」這個詞還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就像是一個歡快地從父老鄉親嘴裡蹦出的精靈,帶著驚喜,卻又忽的不見了——我實在想不起來,在農村看電影時,看過哪些加片,只感覺是加演了一部電影。但顯然這不是事實。
小時候看電影,主要記住的是情節,而不是片名。我敢肯定的是:那時候電影開演前,絕對沒有商業廣告。
⑶ 打工夫妻依偎在街邊看免費的「露天電影」 ,看到這個場景你有什麼感覺
小編有一個挺感動的新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普通的打工夫妻,他們在下班的時候正好看到路邊有放免費電影的,他們就坐下來,依偎在街邊看免費的露天電影,感受電影中的浪漫。其實當時小編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就想到了80年代,那個沒有電影院的時代,大家就是在露天一起看電影,尤其是搞對象的小兩口,他們就會依偎在一起。然後靜靜地看著牆上的電影,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多麼浪漫的場景,可能很多電影都已經還原不出來,這種簡單又浪漫的場景。
所以小編覺得無論什麼時候,夫妻之間心連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不要所謂形式的浪漫,但是我們一定要注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浪漫,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漫浪漫慢慢累積,到我們暮年的時候,手還拉在一起,一起走在公園的馬路上,回憶著過往的這些浪漫,才會覺得才會覺得身邊的人真的是找對了人。
⑷ 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你知道為什麼嗎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電影放映員十分稀缺,而且想要成為電影放映員也沒有那麼容易。
⑸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一種怎樣的場面
是一種特別溫馨熱鬧有愛的場面。因為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物資是比較匱乏的,尤其對於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農村來說,能夠看一場露天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慰藉,而且能夠讓他們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場面十分和諧。
⑹ 打工夫妻互相依偎坐街邊看「露天電影」,你能理解這對夫妻的浪漫嗎
說起來情侶一起看電影,人們想起來的都是花前月下的景象,情侶買情侶坐在電影院里,非常悠閑的欣賞電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是一對打工的夫妻互相偎依著坐在街邊看露天電影,這個場景其實也是一種別樣的浪漫吧!
一些打工人可能他們沒有很好的經濟條件,去電影院看電影,所以利用露天電影播放的時機看一場露天電影,也一場像城市的夫妻那樣的約會,他們可能心裡就會十分的知足了,其實這樣的夫妻也有他們簡單的生活,兩個人的彼此心裡只想著對方,也是一種讓燈紅酒綠中的男女十分羨慕的單純的愛戀。
⑺ 過去看露天電影給你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
最美好的記憶大概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過得無憂無慮的。小的時候村子裡偶爾會選一個地方放露天電影,大家搬著自己家裡的長板凳去看,經常是夏天的晚上,我就纏著爺爺一起,偶爾還有堂妹也會在,我們就一起盯著屏幕,覺得特別的幸福和滿足。不像現在,看著電影覺得不好看的就是索然無味的走了。
⑻ 露天電影的介紹
露天電影就是在室外放的電影。農村一般在曬谷場、學校操場進行,採用8.75mm放映機或16MM放映機、活動幕布。在我國七十年代開始流行,其費用由單位或個人承擔,觀看者不需要買票,可以隨意進場觀看。露天電影剛出現在農村時,聽到有放影的消息,人們往往成群結隊趕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觀看。現在人們對露天電影帶著鄉愁般的懷念。只因缺乏,而格外感激。
⑼ 看了《一秒鍾》後,你覺得這個年代執著於在大銀幕上看電影還有沒有意義
「電影里真的是這樣的。晚上大家都尖叫著出門,一家人老小,手裡都搬著板凳,特別激動。」
面對《一秒鍾》露天電影的場景,60多歲的王師傅不禁回憶起童年的回憶。
張藝謀新片《一秒鍾》上映後,人們對露天電影的回憶再次被喚醒。作為一代人的記憶,露天電影彌補了當時人們娛樂生活的不足,成為「美」和「青春」的代名詞之一。
幾十年後,隨著市場和科技的發展,電影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娛樂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看電影的社會性和儀式性被大大削弱,人們對電影的關注度更高。
更何況連「電影」都直接封存在他們的記憶里。正如老周所說:「2000年以後,露天電影越來越少,我基本沒有電影這個概念。現在基本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所以一提到電影就能想到當時的放映場景。」
對此,王師傅也說:「現在我們老了,不知道從哪裡獲取信息,沒有渠道,沒有機會看到。如果再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所以我要重溫。」
在年輕人中,有很多人對露天電影有特殊的感情。畢業於武漢大學幾年的小昭說,他讀書的時候,學校每個周五都會放露天電影,有時下課後他會和室友一起去看。
如今,露天電影不再以傳統的方式流行,而是以「復古浪潮」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如,除了一些仍然保留公益放映傳統的高校。
很多創意文化園也開始把露天電影作為一種青少年狂歡娛樂,一些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團隊活動也把看露天電影作為活動之一。
同時,對於一些電影愛好者來說,戶外電影出現在他們生活中的頻率也在逐漸增加,比如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戶外放映活動。
山西平遙的「站台」戶外影院等等。在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露天電影的話題再次升溫。由於室內放映廳的密閉性等客觀條件的限制,露天電影可以看作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觀影的一種補充方式。
可以說,隨著活動的增多,露天電影的「社會性」開始再現。
如今,放映和觀看露天電影時的儀式感正在逐漸消失,但它所承載的集體記憶從未衰退過。一秒鍾之後,或許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露天電影帶來的純真與美好。
露天電影可以作為一種記憶承載再現,從而重新進入當代人的生活。
⑽ 北京電影節12生肖定格動畫宣傳片釋出,此片令你想起哪些珍貴回憶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8月13日至8月20日舉辦。發布會上公布了由CMG拍得漫工作室製作的12生肖定格動畫短片,片中12生肖福娃們抱著一搪瓷盆爆米花圍坐在老胡同里,等待手搖放映機緩緩播放,充滿童年趣味與中國風,黏土小人傳統工藝創作的12生肖福娃們向大家發出邀請,“來了,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