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展現出來的高科技,目前人類能做到了嗎
有些已經做到,有些沒有做到。
《2001:太空漫遊》是1968年的電影作品。《2001:太空漫遊》一直在激勵著AI和太空科技的研究人員。早在人類登上月球的一年前,《2001:太空漫遊》已經上映。這部史詩級電影一上映就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和精心設計下,《2001太空漫遊》以宇航員在月球發現類似外星的物品為開端。電影具有的不同於一般電影的哲學思想、製作、視覺效果以及其配樂,使《2001:太空漫遊》成為電影界具有開創性的作品。
在相關科學雜志發布的文章中,Robin Murphy稱,《2001太空漫遊》不僅預料到機器人的發展以及挑戰等問題,也影響大眾對AI的了解。電影中的創意想法以及創新,促進了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2001太空漫遊》中,人類在未來實現了太空旅行、木星探索相關的任務。時至今日,人類科技水平也還沒有達到電影中的先進階段,但《2001太空漫遊》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科技方面的發展。
Ⅱ 《太空救援》熱映,講述外太空的電影作品還有哪些
講述外太空的電影作品還有《星際穿越》《地心引力》 。
《太空救援》首映當天取得了極佳的上座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太空片愛好者和航天迷們,《太空救援》的真實英雄概念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觀眾,在2018開年檔掀起一陣觀影熱潮。1985年所發生的「禮炮七號」事件作為航天史上的真實奇跡具有深遠影響,如今《太空救援》將這一事件搬上銀幕。
講述外太空的電影作品有《地心引力》《火星任務》等好電影。值得一看。 讓觀眾對外太空有更多遐想。觀眾們期待更多的燒腦科學大片,更多科學大片。 讓觀眾對陌生的外太空知識有更多了解。
Ⅲ 如何評價電影《太空旅客》
《太空旅客》看起來更像是科幻題材的外衣包裹下的純粹愛情故事,豆瓣評分6.9分。在一次次真實與謊言、相信與隱瞞之中,不僅在探討愛情,還有更多值得體會和回味的話題。
男主因一場意外而被獨自喚醒,以一種奇特的形式脫離群體。
從最開始的疑惑、驚奇、欣慰、恐懼甚至沾沾自喜,到最後被實在忍受不了孤獨的感覺,而決定試圖喚醒女主,這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孤獨游戲」。
雖然,能夠成為英雄,男主想都沒想過,但是從躲避真相到直面犧牲,這看起來更像是男主為代表的人類的自我升華與自我救贖。
Ⅳ 有個電影美國的,幾個人去太空檢查飛船還是什麼的,最後發生意外只有一個女的回來了地球!電影叫什麼名字
這部電影叫《地心引力》,是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
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太空梭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
由於其他同行全部喪生,所以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影片後半部分幾乎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女主角一人。
她將面對的是殘酷的宇宙環境的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但憑借著瀕死前看到庫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並最終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4)電影太空旅行圖片擴展閱讀:
影片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霍納斯合寫,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檔、《哈利·波特》系列製片人大衛·黑曼和傳奇影業共同為華納兄弟公司製作,其主題和意義是對「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難以想像的場面具體呈現出來,超越「這一套我們都見過」的觀眾預期。
然而這還不是他所面對的最大挑戰。經過50多年之後,太空旅行已經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許是電影讓我們見怪不怪。已經很久沒有什麼導演能喚起《2001太空漫遊》給人帶來的敬畏,抑或《異形》所帶來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們對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
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幾乎只有這兩位主演,他們將一同面對宇宙的無垠和人類的孤獨——這也意味著男女主角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將面臨很大的考驗。
導演阿方索·卡隆說:「為了盡可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我查詢了很多宇航員的資料,並與之做交流,獲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獨角戲難度很大,所以我更關注細節,關注她每一個呼吸節奏。
對於特效而言,電影最大的挑戰是表現失重的狀態,並將其呈現給觀眾,除了讓演員盡可能忘記重力的感覺,我們也用了很多CG動畫技術,使之合成更真實。」
Ⅳ 《太空旅客》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太空旅客》是一場穿越的題材的科幻片,時間與空間的對立,也有愛與恨、生與死的考驗,這部片子中所體現的這個,生存和未來的話題,勢必會在我們觀影的同時,引起我們的深思與共鳴,當我們面臨愛情與生死之間的抉擇時,我們應該如何去爭取時間,作出正確的選擇,應該如何更好面對我們的未來,在這部片子,我相信,你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Ⅵ 如何評價《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花了四年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制。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影片開頭五分鍾沒有畫面、沒有對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無聲和縹緲。冗長、晦澀、哲學,是電影給人最直觀的感覺。
(6)電影太空旅行圖片擴展閱讀:
由於影片攝影指導傑弗里·安斯沃思不願使用復雜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
因為當時廣泛採用的靜態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畫面無法打造出庫布里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
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由回射反射材料製成的背景幕,攝影機於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並納入鏡中。
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於現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出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格最大的投影機。
可當時現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於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聯手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Ⅶ 科幻片《全球風暴》場面震撼殘忍,憑啥不如干凈的《太空旅客》
同是科幻大片,《全球風暴》作為災難片來說及格了,雖然帶不起節奏,可場面足夠震撼,甚至有些殘忍。人類的野心,比自然災害更加可怕,憑啥沒有《太空旅客》的評分高,不管一段故事有著再花哨的外表,骨子裡的東西還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譬如關於抉擇,關於人生怎樣才不算虛度。看慣了那些能讓人眼花繚亂的特效電影,《太空旅客》待人去欣賞的太空美極了,一部干凈純粹的科幻電影。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不懂孤獨奇妙的人,不知自省煎熬的人,會落入最初的道德陷阱,執著於淺薄迂見,而錯過真正的困境、救贖、審判,多值得體驗的考驗,能想像一下也好。生命過於短暫有限,俗世的充實經不起推敲,所以格外需要大尺度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去定位自身,這大概是宇宙旅行題材始終如此迷人的原因吧。說實話,如果給我一個這種機會,我是願意這樣過一輩子的。不用上班不用操心,吃穿不用照顧人際關系,還有個大姑娘在身邊。這不就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嗎?
Ⅷ 《太空旅客》里的男女主角為啥要在飛船里種樹
截止1月19日,愛情科幻電影《太空旅客》在國內的票房已經突破1.8億,全球票房也在65個國家折冠,佳績頻頻。
最後,或許還有個疑問,為什麼在飛船上食物充裕,娛樂設施也齊全的情況下,吉姆和奧羅拉還要在飛船的大廳里種滿各種植物,僅僅是因為他們無聊嗎?NASA在介紹太空農業意義時的一句話可以做一個完美的解答:有生命的植物不僅是給在孤寂太空中人帶來新鮮空氣和營養,更是一種心理安慰,因為人類總是有思鄉之情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農事驛站》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Ⅸ 星際穿越里提到的太空旅行,未來可以實現嗎
其實像《星際穿越》這個電影里邊兒提到的時空旅行,我們在未來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短距離的太空旅行,就比如在幾十年前,美國就已經進行了載人登月。雖然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邊兒,我們從來沒有載人登陸過其他的星球,但是在太空當中卻建立了多個太空站,可以讓人類在里邊長時間的生存,並且可以定期地往裡邊兒輸送補給。但是以我們現有的科技來說的話,並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為人類在低溫休眠狀態下,其實就已經達到了一種類似於假死狀態。長時間的處於這種狀態,我們不能夠保證在以後將人類重新給激活。而且相比較於電影當中的休眠倉,在現實世界裡邊兒長期休眠的方式需要的手段還是比較復雜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休眠倉就可以解決的。
Ⅹ 旅行到宇宙邊緣這片子太震撼了!猜猜多少年到宇宙邊緣
現在的科技還沒有找到宇宙的邊緣,也就是宇宙是無限大的,你想多遠就有多遠。
站在地球上,無論朝哪個方向看,都是一樣遠。站在其他星球上看,也是同樣的結果。這就是各向同性原理,由於各向同性,我們地球所在的位置,既可以說在宇宙中心地帶,也可以說在宇宙邊緣地帶。所以,不妨說我們地球人現在就在宇宙邊緣地帶,這與說地球在宇宙中心地帶沒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