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關訊息 > 關於音樂題材的電影觀後感

關於音樂題材的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05 13:38:05

Ⅰ 求《音樂之聲》觀後感…600字左右

0 推薦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長,成人有成人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世界,有如瑪麗亞熱情奔放,對音樂和大自然的愛好與執著,有如上校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與信仰,亦然,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所嚮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與理想,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掌聲和認可。 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歡快的音樂,平凡的生活,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電影的結尾上校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上校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臨別之際,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愛的歌,雪絨花,雪絨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瑪利亞默契地接唱下去,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Ⅱ 《音樂之聲》200字觀後感(關於音樂)

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音樂之聲》是以歌舞為主題的一部電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這樣的電影,用心去感受愛,讓愛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長,成人有成人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世界,有如瑪麗亞熱情奔放,對音樂和大自然的愛好與執著,有如上校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與信仰,亦然,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所嚮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與理想,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掌聲和認可。
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歡快的音樂,平凡的生活,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Ⅲ 音樂觀後感600字五篇範文

我愛上了音樂聲,浸入其中,就是和千萬個知己在談心,衷訴人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輕松舒暢地享受快樂,美美地沉醉……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音樂 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

音樂觀後感1

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音樂,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著音樂:遠古時代,音樂是風的呼喚,雨的灑脫;百年前,音樂是腳步的穩健,指間的柔情;再後來,音樂是琵琶的飄逸,古箏的纏綿;老歌《上海灘》盛行的時候,音樂是歌舞廳的霓虹,姍姍的舞姿;現在,音樂是鋼琴的高貴,流行的旋風。

我喜歡音樂,沒有任何理由。

某些人幾近瘋狂地熱愛「蹦的」,某些人一味的追求「爵士樂」;某些人在「的士高」的包圍圈裡沉淪……他們為了在原野上狂馳的快樂而追求著某種劇烈跳動的所謂的音樂。偶爾,我也會被那些充滿激情、彌漫著濃濃時代氣息的洶涌的節奏所感染。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那種輕快柔和的、能帶給人們甜蜜的感覺的音樂。當你陶醉於一種節奏舒緩、絲絲縷縷的真情帶來的音樂意境時,那要比歌舞廳的霓虹閃爍、勁歌的泛濫帶來的「快感」要舒服得多了。

我喜歡音樂,但我沒有能力去駕馭音樂。我只會在一處安靜的小角落,傾聽 編織 著真情摯愛的古典音樂。有時,一段《梁祝》攜帶溫馨在朦朧的某地漂游著,讓我好似霧里看花,隱隱約約地感受著音樂的意境,那兒正在演繹著一段凄美的 愛情 故事 。用文字講述的梁山伯、祝英台的「傻氣」,不易被人理解,甚至沒有一個只認現實的人會認可。但時起時伏、古色古香的音樂就會帶給人一種愜意的、無法言喻的享受……音樂的美感,是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的語言。

我喜歡音樂,因為音樂,我開始關注鋼琴家的高貴氣質;我開始理解音樂創造者的思維;我也開始隨著音符的涌動而活躍。因為音樂,我也跟上了潮流的步伐,注意到了今日歌壇上的閃亮點:周傑倫、陳曉東、蕭亞軒、蔡依琳……欣賞周傑倫的漂游不定、恍恍惚惚的輕吟;痴迷陳曉東的誇張瀟灑、有點霸道的唱功;酷愛蕭亞軒的冷艷美麗、時尚動人的節奏;也忘不了蔡依琳可愛活潑、充滿魅力的音色……總之,歌迷們崇拜心中的偶像,崇尚動聽的歌曲,這也是一種幸福。我也是追星族,也對那些音樂的操控者崇拜得五體投地。

我喜歡音樂,音樂的多樣化、多變性佔了我狹小生活空間的三分之一。但我不滿足,不滿足這一小部分的音樂。

我喜歡音樂,喜歡輕快、柔和的、能帶給人們甜蜜的感覺的音樂,就像我喜歡清澈見底的山泉,就橡我喜歡淡淡的純牛奶,就像我喜歡瓦藍明亮的天空,更像我喜歡亮眼的暖色系,而不喜歡深沉的冷色系。

我喜歡音樂,因為在任意一個沒有音樂的日子裡,我都會失去快樂的動力。

我喜歡音樂,因為生活中有了音樂的感動,才有了五彩繽紛的幸福,無顏六色的快樂!

音樂觀後感2

一年四季,大自然都有不同的聲音,而我最喜歡的是春天的聲音。因為春天是色彩斑斕的,更是美妙動聽的。春天裡,各種各樣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彷彿一首快樂的交響曲。

「呼呼呼,呼呼呼」,春風姐姐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來了。她吹紅了桃花,吹綠了小草。她輕輕吹拂著柳枝,好象在撥弄著琴弦。

「轟隆隆,轟隆隆」,春雷哥哥敲響了他心愛的 架子鼓 ,鼓聲陣陣,連洞里的小青蛙也被喚醒了,他探出了小腦袋,呱呱呱地唱起了春天的歌。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妹妹也趕來湊熱鬧。她歡快地跳進了大地媽媽的懷抱里,把大地媽媽仔細梳洗了一番,小草發芽了,樹木吐綠了,各種花兒也爭先綻放出笑臉。

「嘩啦啦,嘩啦啦」,小河解凍了,唱著快樂的歌兒,一路向前。河裡的小魚調皮地吐著泡泡,一個個泡泡變成一串串快樂的音符,伴著小河,奔向大海。

「嘰嘰嘰,喳喳喳」,小燕子掠過田野,飛過山坡,穿過樹林,又回來了。它們站在枝頭,快樂地唱著,有的還跳起了舞。

「啦啦啦,啦啦啦」,小朋友們開心地在公園里做游戲。他們邊跳邊唱,像一個個快樂的小精靈,把春的訊息傳遍大地。

春天的交響曲是多麼美妙動聽啊!你們聽見了嗎?

音樂觀後感3

我是一個很愛聽音樂的孩子,每天上學、放學後,不時地哼出幾首我最愛聽的歌,洗澡時也情不自禁地哼幾首美妙、動人的歌。雖然,我的嗓子不是唱得很好聽,但我還是喜歡聽最新的歌,比如:周傑倫的《七里香》、蔡依琳的《招牌動作》、s.h.e.的《花都開好了》……

可是我這個「聽歌迷」卻遭到母親的「黃牌」警告:不許聽歌,要聽就聽 兒童 歌。聽後 我失望極了。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上網玩游戲,忽然想聽音樂,就開了。媽媽聽到後,嚴厲地對我說:「上網就上網,別聽這些歌,如果讀書有這些態度,我就開心了」我聽後,憤怒地說:

「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沒為什麼。」媽媽無情地對我說。此後,我等媽媽出去玩後,偷偷地打開音樂文件夾聽。雖然,這樣不誠實,但我真的很喜歡聽音樂。

一次,使我又可以再次聽我喜歡的音樂了,可又遭到反對。

那天,媽媽把她房間的組合音響放在我嶄新的書桌上,我心花怒放地說:「這下,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像小鳥一樣聽音樂,站在一旁的媽媽慈祥的臉一下子綳緊了,說:「我給你,是給你聽英語的,而不是給你聽那些什麼愛情歌。」我聽了火冒三丈地頂了一句:「聽音樂,可以減輕疲勞,使人感到舒服,難道這也不行嗎?」「就是不行,要是再聽我把電腦買了。」媽媽嚴厲的對我說。

盡管媽媽十分嚴厲,但我一個星期不聽就會坐立不安,所以只好背著媽媽,偷聽我最愛的歌,美妙的旋律不貝游業畝?

朵出入,那美妙的境界,真是一種沒的享受

音樂觀後感4

曾幾何時,幻想著,海子曾幻想著的生活:面朝大海,抬頭和著天空的呼吸,俯身,擁著大海的潮氣。生活是那麼干凈,只是天空的天藍和大海的海藍,彼此不同卻那麼和諧,洋溢著明媚的心情。

曾幾何時,幻想著,席慕容幻想著的奇跡,一棵開花的樹,久久地挺立著,只為堅持一個執著,只為讓你遇見我,只為著,能和你結一段塵緣。生活重復著單調,卻有著無數次美麗邂逅的幻想,讓我的心潮澎湃。期待,期待你的到來。

曾幾何時,幻想著,泰戈爾幻想著的夢幻,天空沒留下鳥的痕跡,但鳥已飛過。在雲彩站在天之一隅,夕陽為她披上霞彩。美麗的心情,美麗的夢幻,美麗的靈魂,綻放在魚和飛鳥的距離,層層微風帶起的漣漪,奏響美麗的華章。

總是喜歡瞬時思想的放縱,剎那,我會看到雕欄玉砌,依然聳立,瞬間,我能體會到桃花潭水,依然溫柔。雲卷雲舒,花開花落,猶如水面的倒影。輕輕地,風將風景切碎。南朝山寺,在細雨蒙蒙中妖嬈挺立;桂花落時的清脆叫醒一切空中在沉睡……

時間,慢慢在行走。

總是想起記憶中的種.種,總是喜歡午後,嗅到幾米的一縷香氣,讓我沉醉。乾涸的小河邊,依舊沼澤猙獰,依舊有魚的相濡以沫,依舊想起一串輕靈的呼吸……

音樂觀後感5

音樂是生命的源泉。一首幽靜的音樂如一縷淡淡馨香,沁人心脾;一首高亢的音樂如一股向上的力量,催人奮進;一首悲傷的音樂如一顆咸鹹的眼淚,勾起辛酸往事;一首快樂的音樂如一個燦爛的笑臉,回憶快樂瞬間。

一個人無聊的時候,一首幽靜的音樂便成了最好的朋友,當那一串音符貫入耳膜,一瞬間置身大自然,鳥語花香,小溪潺潺,音樂時時圍繞身邊。這時,我不再感到孤單,一切煩惱煙消雲散,我懷著一個明朗的心情期待明天依舊陽光燦爛。

一個人低沉的時候,一首高亢的音樂就成了最好的導師。只要音樂聲以響起,熱血便湧上心頭,激活一顆受傷失落的心,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頓生。雖然眼前是暫時的黑暗,相信有一首高亢激昂的音樂會帶我沖出黑暗,奔向黎明;忘記更多的失敗,讓音樂帶著我卷土重來。

一個人傷心落淚的時候,總有一首悲傷的音樂作陪,只有那時的樂聲是發自心底的呼喚,只有那時,才能感受到悲傷音樂的真諦,只有那時體會更深。

一個人拿著老照片痴笑的時候,也會有一首歡快的音樂伴隨。那歌詞中的一字一句,那回憶中的點點滴滴,帶著我回到每個快樂瞬間。

音樂是心底的呼喚,音樂是最真的想法。我喜歡聽音樂,那是每顆心最精華的珍藏,我喜歡聽音樂,那是每個人最朴實的心話,我喜歡聽音樂。


音樂觀後感600字五篇 範文 相關 文章 :

★ 音樂觀後感600字範文五篇

★ 《音樂之聲》觀後感範文5篇

★ 音樂的觀後感最新初中生五篇

★ 《音樂之聲》5篇觀後感

★ 電影《音樂之聲》600字觀後感小學範文

★ 音樂劇貓觀後感範文5篇

★ 音樂劇貓觀後感6篇600字

★ 音樂觀後感中學生範文最新

★ 音樂劇《貓》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音樂之聲》5篇觀後感800字小學作文

Ⅳ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大全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大全,每一個人在看一部影片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同的想法,畢竟一千個人裡面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將自己的想法寫成觀後感可以更好的交流的自己的觀影心得,一起看看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大全。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1

《音樂之聲》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年輕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七個單親孩子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這部經典老電影,我依舊感受很深——特別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熱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借著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用心地去了解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孩子們從心裡接受了她,從心裡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瑪利亞是怎麼樣贏得孩子們的心的呢?

她熱愛生活,如她熱愛歌唱廢寢忘食一般。她對生活充滿激情,感染了孩子們,甚至是嚴肅的上校,讓他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這是一個老師最難得的地方。

她寬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們就給她下馬威,在她口袋裡放癩蛤蟆,說她衣服難看,長得丑,沒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堅果,她並沒有生氣,全當是孩子們和她交流的一種方式而已。她沒有向上校告狀,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尷尬和矛盾,讓孩子們對她產生了信任和親切感,感受到了溫暖。

她沒有老師的架子,有親和力,和孩子們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她真心地為孩子們著想,敢於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堅持為孩子們做衣服,不是讓他們穿著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裡,孩子們的生氣都被扼殺在那些規矩里。

她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拘一格。無論是寂靜的山坡草地,還是喧鬧的城市小鎮,都可以變成她的課堂,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釋放的同時也很快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並且培養了她們的交際能力,鍛煉了膽識。

她富有想像力,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剛開始教音樂得知他們一竅不通時,她運用她豐富的想像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東西與實際相聯系,方便了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們理解並記憶。在教學的過程里,她無時無刻不把音樂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運用啟發式,並不是生搬硬套,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和想像力。

她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她的教學,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戲,一起演出木偶戲,讓他們體驗成就帶來的快樂,讓他們了解認識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還有很多優點,她平易近人,有愛心,善解人意,體貼孩子,讓孩子們具有安全感,愛好廣泛,能歌善舞。這些都是讓她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優點,我覺得好老師是天生的,什麼技能都可以培養,而一顆有愛的心卻是不能的。瑪利亞之所以是好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愛別人。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秀教師的標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2

《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音樂劇這種演的好好的突然唱起來的模式,因此在電影的開始,我並不怎麼關注。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音樂漸漸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最為感慨的是瑪麗亞從最初的受孩子們刁難、排擠到最後的'獲得孩子們的喜愛和信任。其實在瑪麗亞之前有十二個家庭教師被孩子們排擠而呆不下去,那麼為什麼瑪麗亞卻能夠成功?

在分析這個原因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下上校的家庭模式。

上校是奧地利的英雄,但心愛的妻子卻去世的很早。在妻子死後,上校怕音樂勾起他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而徒增傷悲,因此禁止家中再出現音樂。並且對七個孩子像訓練水兵一樣軍事化管理。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上校家庭中的父母模式是權利主義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想法和概念,他們毫不猶豫地制定規矩和條例,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他們強調控制和順從。」當然這種父母模式很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

愛的給予和良好的溝通是健康的家庭的兩大特點,而在上校的家庭中,這兩大特點都缺失了。上校只是對孩子們進行著控制,並沒有給孩子適當而應該的關愛。像他的大女兒,已經十六歲了,她有了自己喜歡的人,也快要變得成熟了,但上校卻一點都沒有注意到女兒的這種變化;他的大兒子已經成長為一個真真正正的「man」了,他想要獨立,而不是受到上校的控制,顯然上校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還有上校對所有的孩子都是同一標准,完全沒有考慮到他們之間的差異性。而且上校根本就沒有試圖去了解他的孩子們,不去跟他玫通,不了解他們的需求,只是一味的控制。孩子們很渴望得到來之父親的關愛和溝通,但作為父親的上校並沒有滿足他們。孩子們在情感上是缺失的。

而瑪麗亞充分地理解和關愛這七個孩子,給予他們愛和情感的支持,跟他玫通,了解他們,這樣自然而然的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和認可。在瑪麗亞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到兩種關鍵因素:音樂和游戲。

先說下音樂。在孩子們的母親去世之前,豪宅裡面充滿了音樂,充滿了笑聲,而在上校的控制下,不允許房子里出現音樂,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音樂是多麼的渴望。而瑪麗亞帶來了音樂,迎合了孩子們的需求。但音樂的魅力遠遠不止如此,音樂是感情的一種宣洩。高興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音樂來抒發;傷心時,我們也可以藉助音樂來發泄。在音樂聲中,孩子們不僅找到了久違了歡樂,也找到了來至瑪麗亞的情感支持。

再說下游戲。孩子們天性好玩,但上校的管理模式,孩子們沒有游戲的機會,這樣扼制了孩子們的天性。而瑪麗亞呢?她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游戲服,帶孩子們去市集遊玩、去阿爾卑斯上野營、去湖中泛舟、去爬樹......讓孩子們盡情的玩,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當然這樣孩子們也能學得更有效率。這也很符合學習理論:「游戲可以提高社會化的程度,激發了創造力。它提供了一個學習互動技巧、體能以及智能的環境。」

看《音樂之聲》,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內容:有的人看到的是自由與控制的斗爭;有些人看到的是愛和音樂的作用;有些人看到的是對邪惡勢力的不屈......而我看到的是:在人成長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其發展的規律,只有遵循這種客觀的規律,才能健康的成長!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3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樂之聲觀後感。雖然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還是會有新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善良活潑的修女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給他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音樂之聲觀後感。瑪利亞剛來時,孩子們並不歡迎她,因為他們覺得:誰都沒法跟自己的媽媽相比。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最終她不但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們成為了一家人。他們與納粹軍官鬥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們的幫助下逃出國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音樂之聲觀後感。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這部片子比我爸爸年齡還大,裡面的歌曲都特別優美,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輕松愉快的,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歡樂有趣的,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等等,我都特別喜歡。

好的影片歷久彌新,有機會我還會重溫這部電影的。

Ⅳ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200字 有劇情和觀想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茱莉·安德魯斯像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簽。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利亞,著名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七個活潑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

(5)關於音樂題材的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音樂之聲》演員表

1、朱莉·安德魯斯飾演瑪麗亞

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同時也是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匯演出《The Boy Friend》,獲得了世界戲劇獎。

2、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馮·特拉普

1929年12月13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演員、製作人,1958年,他出現在電視電影小月亮的阿爾班與朱莉·哈里斯,他接受了他的第一個艾美獎提名。他還出現了哈里斯在1958年的電視改編的心聲淚影了托瓦赫爾默哈里斯的諾拉在電視版的易卜生玩偶之家。

Ⅵ 音樂之聲觀後感

導語:《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並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音樂之聲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之聲》觀後感一

其實,我還是在護理美學課上才知道《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第一次觀看也是在這門課上,然後自己有回到宿舍從頭到尾認看過了一遍,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看了一遍又一遍,毫不誇張。我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不會輕易地放下。我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知道這部電影,但我又很慶幸自己很幸運地知道了她,很慶幸。說實話,我一直都不怎麼喜歡歐美的電影,如果要究其原因,也許是我對外國的文化還不是那麼的了解並接受,也許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英語,自己也說不真切。但是這部電影出現在我的生活里,進入了我的視線,最最重要的是我愛上了她。

我從來沒想過感動在電影里竟然也可以用歡聲笑語來表達,使我開心並感動著。一股暖流在心裡緩緩的流淌著,溫暖、快樂、感動充滿我的心扉。一種情愫滴在心上,慢慢暈開,滲進心裡。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寧願看著悲劇流淚也不願看著喜劇歡笑,只為尋求那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林黛玉就是悲情憂郁的化身,而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准確地表達我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喜愛之情,當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紅樓夢時,她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每一滴淚水都牽動著我的心。但是現實生活中我並不是鬱郁寡歡的人,雖然很多時候會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煩惱抑鬱,可是更多時候我期待歡笑而且很容易快樂,學校路旁開得正好的一朵花、一個孩子對父母幼稚的提問、晴空中的一朵白雲……都讓我會心的笑,展露笑顏。總而言之,我喜歡被感動,而這部電影感動了我。

很喜歡這部電影里的景色,山川綿延、白雪皚皚、青草幽幽、野花點點、小河涓涓、晴空萬里,真是美極。看著這一切,我的心就像白雲般綿綿軟軟,又似指尖的一滴露珠般明亮而不耀眼。看著瑪麗亞像大地的精靈般隨心而歌、隨意而舞,我的心似乎也要隨著每一個音符雀躍跳動。然而羨慕之餘隨之而來的是淡淡的失落感。反觀我們的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要想找到那樣一個地方真是難得很。然後一個沉重的問題襲來,在這樣發達城市的人們的幸福感似乎並不像他們認為本該的那樣。至少很多時候我看到的人們都是緊張而不能充分的喘息的,當然也包括我自己。自然,幸福感這種縹緲無形的東西主要取決於個人感受和個人想法,但是我認為它和環境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即使不滿也無法逃脫。努力適應,努力生活得更好,努力讓笑顏在自己的臉上展露才

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怨天尤人從來都是行不通的。我們不是生活在那樣貼近自然的環境里,那就讓我們從這部劇里去感受那樣的綿軟以及那樣的情思。其實我們的身邊也存在著微小的自然氣息的.。當我走在學校道路上的時候,我會有意挨著道路兩旁,尋找那些微小的存在,一棵獨自在微風中搖曳的小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一片獨特的葉子都讓我心動,然後迎風微笑,世界是美好的,我告訴自己。我相信生命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感動,尋找感動,使之融入身體無法分割。

如果要問除了電影里的景色之外還有什麼使我無法忘懷,那麼我會說是裡面的音樂,雖然我對音樂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造詣”,喜愛與不喜愛全憑自己的感受,但我還是想談談我的想法。音樂是這部劇的題目,更是這部劇的靈魂。在音樂聲中拉開帷幕,又在音樂聲中圓滿收場。音樂的旋律始終伴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不論是瑪利亞的悠揚奔放,還是孩子們的活潑歡快,亦或是艦長的深沉優雅,都是發自一顆愛的心靈。《音樂之聲》的內容是生活中普通的片段,正是其中幾首韻調輕揚歡快、詞句簡單而爛漫的歌曲才使她變得美麗而感人,她以音樂抒發人類最淳樸的感情,像一朵清新而獨特的雛菊,散發出迷人的清香,沁人心脾。音樂只是情感的載體,很多時候我聽歌只是為了感受其中的歡樂或悲傷。在我的判斷標准里,只要是能觸動我的,讓我有所思的歌曲都是好的。

談到裡面的人物,一定要提的當然是女主瑪麗亞,她是一個讓人無法不喜歡的人。她純真善良,樂觀開朗,渴望愛情,嚮往大自然的自由,同時也固執而無畏、不被世俗束縛。就像電影中修女們所唱“如何使月光在掌中停留”,月光般柔美而不受約束。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上高中之前,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美好的人,這樣的人根本就只存在於童話之中,亦或是各式偶像劇里的女主。她們太過於美好,美好得讓人無法觸及。但是我現在相信了,因為我親眼所見,她就在我的身邊,而且是我的好朋友,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她和瑪麗亞是如此的相像,我該感謝上蒼讓我遇見了她。是她讓我看到了人性的美,看到原來人是可以這么簡單而快樂的。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個日月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也許開始你並不能完全讀懂她們,但是她們總會有一種魔力讓你不自覺的靠近,然後戀戀不舍,不願再離開。如果你用看一般人的眼光來揣摩她們所思所想,那是對她們的褻瀆。她們的美好有時候會讓我自慚形穢,更害怕自己污穢的雙手玷污那一份潔白。普通眾生中的我,只願這一世目視她們的美好,成全心裡的念想。

Ⅶ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1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里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沖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里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嘆不已!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2

很難想像人的一生只在船中度過的樣子。所以就有了一個人在海上的傳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而命運卻選擇了1900在波動的大海和旋律中度過他執著卻又短暫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一部義大利充滿藝術和美學的音樂電影作品。整個影片看下來 ,都會被悲傷所環繞。海上鋼琴師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用心演繹,好象在訴說著他那內心空無卻又無奈的絲絲憂傷。

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好心的黑人燒煤工丹尼所收養,1900就是他的名字,只因為他是在1900年所生。一場意外老丹尼被飛來的鐵塊砸死了,從此1900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他從未下過那隻船,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他雖然8歲了但從官方的角度來看,他好象沒有出生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孤獨!而上帝又是公平的,1900的鋼琴天賦,使他成為「弗吉尼亞號」的海上鋼琴師。

的確,他一生從未下過船。即使是愛情的出現與友情的勸說都從未動搖過他。玄梯成了他與外界的一面「牆」。有人曾告訴他:「世界就在外面,它只隔著一個跳板,只有一小步,就是海上午那一面。」也許,1900並不在乎海的那一面的名利與幸福;也許,他在乎的是那種感受—對船上一切的眷戀還有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許,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因為大海所給予他太多的感情,他美妙的靈感就是源於對大海的深情。這正像1900所說的:「我永遠也看不到盡頭;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麼都不錯,就是看不到盡頭,也只有在海上,我才能感受的到……1900曾把城市比做鋼琴的鍵盤,城市的鍵盤太大,他無法去演奏。這就是1900能夠放棄愛情,友情的原因。他希望的是一個簡單而又熟悉的生活,在那裡只有 波動的旋律和起伏的海水。

一聲爆炸聲,結束了尼「弗吉尼亞號」的旅行,同時也給載著一段傳奇一生的「孤獨」鋼琴師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3

有人說,別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別人的影子。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讀懂了很多故事,也錯過了很多故事,也無緣很多故事。拋開這生活不說,至少在股市發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實而幸福著的。而那些過往,或許是我們見過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記憶。

也許在故事中,他們在旅行,他們在工作,他們在聚會,他們在前進他們在駐足,而現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類,仔細發現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隨風遠去,不再重來,即使它正在向我駛來,而我卻沉默不語,毫無行動。

在看完之後,所以的這些感悟,都蜂擁而至,或許許多人更側重與1900對於鋼琴的執著與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卻是拿短暫而不連續卻又令人至今難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在1900下定決心終於開始追逐新生活,決定下船時,1900這樣問康傑,你會來看我嗎。當然,你會把我介紹給孩子的母親,還邀請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帶著甜品,一瓶酒,你會說我太客氣了,然後你領著我參觀你的家,外形像條船,等你妻子燒好了烤雞,我們圍著桌子坐下,我會稱贊她的廚藝驚人,她會告訴我你平時總是嘮叨我。

或許他們相遇的時間的時間並不長,但彼此的感情卻足夠堅固,也足夠深。人總說知音難遇,或許那個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盡頭,或許就在咫尺,只是等著我們去發掘,去體會。

在影片的尾端,康傑坐在快要報廢的船艙里,將摯友的琴聲用流聲機放遍整個角落,懷念所有從前的相見,回憶著從前的林林種種,也包括對他的思念。

最終一句,這些年你是怎麼過的。打破了報廢舊船艙里的寧靜,也觸動我的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周遭環境的變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認識。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認為珍貴的東西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類似於友情,也許我們早已長大,真正懂我們的同齡人又有幾個,不必在乎那麼多,好好把握現在,可以去尋覓,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繼續向前,始終如一,從中體會那最初的美好。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4

其實,在一個月前我就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是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是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的最後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是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5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准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著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Nineteen 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著我。真正使我著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著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愛她,更不知道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這里,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6

有人說,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杯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能夠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終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明白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那裡,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那裡,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能夠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齊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7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裡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鑽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裡的激盪,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於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註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8

其實,一個月前我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最後演的是,在那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Ⅷ 音樂觀後感高一作文

譜寫樂曲的是人類的心,而音樂展現的是人的心世界。音樂為何有這么大的魅力?聆聽輕敲竹子產生的天籟之音,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音樂 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

音樂觀後感1

音樂是多姿多彩的,是五彩絢麗的。

音樂是白色的,很純潔。有時候會一個人呆在家裡,感覺寂靜得十分可怕。這個時候,我就會聽一些悠揚的音樂,沉浸在音樂之中。我彷彿置身於大海,心中沒有任何雜念。海是那樣的湛藍,是那樣的廣闊,又是那樣的自由。

音樂是藍色的,很憂郁。看著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 事跡 ,再搭配上一些緩慢而又傷感的事跡,更加催人淚下。我彷彿看到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親人的人們的痛苦和絕望。但是他們那堅定的信念,是那樣的痛心,又是那樣的「痛人心弦」。

音樂是紫色的,很溫馨。音樂就好像一杯暖咖啡,溫暖了我幼小的心靈。使我回想起了我們一家五口失去了多少次一同坐在家門口,仰望夜空欣賞著那迷人的星空的機會。那感覺是如此的幸福,是如此的甜蜜,是如此的和睦,使人家不忍心去驚動了我們。

音樂是紅色的,很火熱。一首首革命進行曲,曲調高昂,激動人心,給人力量,激勵人奮進。啊,我彷彿聽見了革命烈士們殺敵的 口號 ,還有那人民解放後的歡呼聲,是那樣的堅定,又是那樣的激動。

音樂對我來說,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讓我無法控制自己,不由得就會去靠近它。音樂可以使我那煩躁的心,平靜下來;音樂可以使我那沉悶的心情,豁然開朗起來;音樂也可以是我那疲憊的大腦,進行短暫的放鬆。

所以我喜歡傾聽音樂,一個人,靜靜地聽,靜靜地品。頓時,煩惱全都拋開了,許多事情也都想清楚了,都想明白了;我喜歡品味音樂,可以和朋友們一起,體會其中的奧妙,一起體會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生活因為有了歌聲更加美好,而我因為有了音樂更加快樂。音樂,真讓我著迷,我喜歡音樂,我熱愛音樂,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

音樂觀後感2

我嬰兒時候就喜歡音樂,只要音樂一響,哭會嘎然而止,餓也忘了。當然現在也喜歡音樂。音樂,太美妙了,讓人會陶醉,飄飄欲仙,忘乎所以。

並且慢慢的的,開始喜歡一些比較難懂的音樂。古典樂和交響樂雖然很難懂,但是我還是堅持用心去聽的。這些演奏別人也是練了好久才演奏出來的,所以我會用很多時間去傾聽,而且我的心靈感受到好美,很痴迷。鋼琴曲比較好聽,但我還是喜歡聽古典樂。一些國外的曲子感到比國內的好聽多了,大概物以稀為貴,聽到的少覺得新鮮。

我還聽過貝多芬譜寫的一首曲子叫《月光奏鳴曲》也是鋼琴曲,雖然這是國外的曲子,但樂器是國內的。這首曲子好極了。如果有條件的話大家可以去音樂館聽一聽。

我經常去音樂館聽國外的曲子,古典樂、交響樂等等。聽著聽著,就會懂得很多知識。有些知識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我認為喜歡音樂的話,必須要到外面擴展。我就是去外面拓展,懂更多的音樂知識,學習課堂上學不到的。特別是 元旦 、國慶、五一等節假日更要去音樂館聽古典樂和交響樂。

我喜歡音樂,但是不是歌手,我覺得我的嗓子不會讓我當歌唱家。這又有什麼呢?喜歡不一定擅長。我的喜歡是愉悅心情,陶冶情操,調劑生活,激起情感,培養興趣。

我喜歡音樂,我愛你音樂!小時候還不是很了解你就喜歡,現在我懂了更喜歡你。我是一點點喜歡發展成為很喜歡你的。

音樂觀後感3

音樂是美妙的,音樂是動聽的,音樂更是令人快樂的法寶!

音樂給我帶來了快樂。當我無聊時聽上一曲,能使我內心感觸不已;當我傷心時,聽上一曲,能使我心情變得愉悅;當我生病時,聽上一曲,能使我病好得更快。我從音樂中得到了許多快樂!

不同的音樂,抒發了不同的感情。如一曲《外婆的澎湖灣》,抒發了對童年時的回憶,對外婆的思念;一首《MY LOVE》表達了對女友離去的不舍之情;一曲《不想長大》表達出了大人對童年的懷念,不想長大;一曲《彩雲追月》抒發了作者對親人遠在天涯感到傷心。

記得有一次,我坐在媽媽的車里,突然感到頭一陳眩暈,呼吸困難。大約過了一兩分鍾,聽見了一陣音樂聲,細細一聽,原來是我最喜歡的《彩雲追月》,那聲音別提多美妙動聽了,聽到"親人,親人你何時回,相聚在堂前"這一句時,難受頓時沒了,感覺舒服多了。當聽到下一首《童年》里唱的"福利社裡什麼都有,可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感到快樂無比。從此不管我身在何處,音樂都與我相伴。

我愛音樂,當我無聊時,便會拿出心愛的小提琴拉上一曲動聽的音樂。有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元旦聯歡會上,我拉一首《新春樂》,那旋律忽而輕盈似叮咚泉水;忽而激昴,像脫疆野馬;忽而緩慢,似一泓清泉;忽而狂奔,似獵豹捕食。最後琴音剛落,台下便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用音樂震撼了全場。

音樂,是誰創造了你,你美妙動聽,你千姿百態,你給我帶來了快樂!走遍天下,音樂為伴!

音樂觀後感4

我們學校有一支管樂團,樂器都是學校出資購買的,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吹奏的樂器。每到星期五下午,校園里好像正在開音樂會。長笛的聲音如高山流水,單簧管的聲音如柳葉沙沙,小號的聲音如江河翻滾,圓號的聲音如山泉潺潺,長號的聲音如那咆哮的雄獅,而薩克斯的聲音如聲聲鳥鳴,讓人聽起來賞心悅目,我們在一起合奏時,那優美的音樂彷彿與校園里的廣玉蘭花香一起飄盪在校園上空,如果此時你停下腳步用心聆聽,你會陶醉在我們的演出中。

去年,我參加了學校的管樂團。我吹奏的是薩克斯,在管樂團里我不但學會了吹樂器,還收獲了友情,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有幹事實在的畢陽熠;有任勞任怨的劉星;有虛心好學的許娜等。我們大家除了共同的 愛好 音樂之外,彼此之間都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記得有一次,我的薩克斯背帶斷掉了,畢陽熠從家裡面找了一根新的薩克斯背帶送給我,我高興地擁抱了他,十分感激地對他說:「太謝謝你了,你真是雪中送炭呀!」他臉紅了,不好意思地說:「沒關系的,我們是好朋友,好兄弟呀!互相幫助是應該的。」還有一次,畢陽熠剛買的一盒薩克斯哨片找不到了,那可是價值上百元呀,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尋找,可還是一無所獲,後來同學們知道了這一消息,就一起幫他尋找哨片,真不愧是人心齊泰山移,終於在大家齊心合力的幫助下,在畢陽熠的薩克斯包里發現了他的哨片,他開心地向大家表示感謝,同學們笑著對他說:「以後可不要再當小馬虎了噢!」當我們在學校的操場上一起吹奏西班牙國歌《皇家進行曲》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我們在音樂中成長,你能說我們的校園生活不是豐富多彩的嗎?

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你可以聽到朗朗的樂器合奏聲響徹雲霄,好像走入了音樂的國度感受著他的神奇與魅力。在校園里你可以感受到同學間那份暖暖的溫情,我們好像就是和睦相處的一家人。在校園里還有 愛崗敬業 的老師,像媽媽一樣天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傳授給我們豐富多彩的知識,哺育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健康快樂地成長!

音樂觀後感5

什麼時候,我會感到最享受?將音響打開,一個個音符如流水般湧出。放鬆下來細細品味,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聽——享受;一個人,靜靜地走在湖畔旁聽——享受;一個人,靜靜地站在竹林里聽——享受;一個人,靜靜地躺在星空下聽——享受。這時,在我的世界中,僅有旋律,只剩音樂。

我偏愛於鋼琴曲,也許是本身也練鋼琴的原因,一個個干凈輕盈的音符蹦蹦跳跳地組成自己的隊伍,構成一譜樂章。聽,貝多芬的《命運》,也是對自己的人生哀嘆與惋惜,同時更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聽,莫扎特的《奏鳴曲》,彰顯了他骨子裡的超凡脫俗、不然塵埃的傲氣;聽,巴赫的《練習曲》,復雜多變的音符重疊在一塊,傾訴他對音樂的熱愛。聽,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那是怎樣的氣勢!聽,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鼓舞著我們中華民族奮勇向前!他們創作的音樂的魅力,徘徊於每個作曲者的靈魂。

同時,我喜愛那些講述著凄美的 愛情 故事 的音樂,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我心永恆》,一段段經典感人的愛情展現在眼前。耳邊,一支古典音樂響起——《梁祝》,流暢的旋律帶著我走進他們的故事:他們相遇,在草橋結拜,經過在學堂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互生愛慕之情,之後英台回家,梁山伯 拜訪 ,後又父母不同意他們婚事,梁山伯吐血身亡,英台追隨他而去,雙雙化蝶。音樂終止,我淚流滿面,樂章中的每一個音符傾注了兩個人對愛情的執著,最後的結尾,餘音繞梁,則是為他們的執著而祝福!音樂,讓我憂傷,讓我快樂;讓我忘我,讓我心醉。

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它始終誘使我去傾聽,無法迴避。像春天裡的微風,冬日裡的霜花;像初戀者的心扉,摯友的衷情;像家庭的溫暖,母親的撫摸。不管怎麼樣,音樂的魅力,使我無法擺脫,讓我沉醉。音樂,使我嘗盡人世間各種歡樂,各種辛酸,各種痛楚,讓我知道,只要有音樂,我就不再孤獨,不再寂寞,並為我的人生注入無窮的力量,這便是音樂的魅力。


音樂觀後感 高一 作文 相關 文章 :

★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作文

★ 音樂伴我同行作文高一600字

★ 《音樂之聲》觀後感1000字作文

★ 音樂之聲觀後感優秀作文

★ 以音樂為題的作文800字集錦5篇

★ 電影《音樂之聲》5篇觀後感800字小學作文

★ 《音樂之聲》觀後感1500字作文

★ 音樂伴我成長800字作文

★ 描述音樂作文800字合集5篇

★ 關於音樂的作文800字

Ⅸ 呼吸的音樂觀後感

呼吸的歌曲》是一部社會公益題材影片,取材於老百姓日常生活上的甜酸苦辣和悲喜,以關愛「留守老人」和「自閉症少年兒童」為主題風格,號召普通大眾關心特殊群體。


《呼吸的歌曲》歷經三年寫作,主題風格緊緊圍繞「孤獨症兒童」「單親母親」「留守老人」等話題討論,敘述一個單親母親獨自一人養育孤獨症兒童,在隔壁鄰居老大爺的熱情協助和照料下,漸漸地開啟心中束縛,最後治癒的栩栩如生感人的故事。

電影對焦如今的社會群體中的「秘密角落裡」,喚起大家對特別艱難人群的了解、重視、寬容、關愛,給人一種溫馨和痊癒的能量,令人感悟生命、堅持夢想。《呼吸的歌曲》寫作初心就取決於根據影片的方式,揭露以「留守老人」和「自閉症少年兒童」為象徵的劣勢群體的生活狀態及她們所遭遇

閱讀全文

與關於音樂題材的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糖果外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967
樓蘭傳說電影主題曲的歌詞 瀏覽:96
綠洲西瓜電影2017 瀏覽:275
一部動漫電影有小精靈 瀏覽:646
致命性游戲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921
玩游戲不是看電影 瀏覽:175
最新369綠巨人你看懂的電影 瀏覽:573
任達華談古惑仔電影全集 瀏覽:736
愛看電影的朋友作文怎麼寫 瀏覽:422
電影北京的保潔員 瀏覽:620
venom電影全球上映時間 瀏覽:466
怎麼拒絕異性朋友請你看電影 瀏覽:247
電影票怎麼在快手買 瀏覽:670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英文 瀏覽:409
天眼與紅毛鬼電影免費看全集 瀏覽:367
在電影院被人強佔位置怎麼辦 瀏覽:833
三體電影西瓜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524
貓鼠游戲電影構圖 瀏覽:945
微電影微塵 瀏覽:445
冰雪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