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電視劇 是空軍題材的 像鷹隼大隊那樣 具有現代化的戰機(如殲10、)
第五空間其它譯名:搏擊第五空間出品時間:2010年出品公司:山東海辰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攝制製片地區:中國導演:張蠡、姜峰主演:蒲巴甲, 賀剛, 王強, 萬思維, 吳昱翰, 劉思言, 鄭羅茜 主要角色�7�4 姜竇( 蒲巴甲 飾) �7�4 鄭北( 王強 飾) �7�4 湯名揚( 賀剛 飾) �7�4 白羽( 鄭羅茜 飾) �7�4 沃威( 萬思維 飾) �7�4 關懷( 吳昱翰 飾) 其他角色�7�4 宋斐( 呂一丁 飾) �7�4 梅映佳( 劉思言 飾) �7�4 齊欣( 汪裴 飾) �7�4 姜梅( 鍾梅 飾) �7�4 李師長( 陸劍民 飾) �7�4 馬團長( 劉長純 飾) �7�4 宋南兵( 鄧剛 飾) �7�4 劉時鍵( 寒豐 飾) �7�4 唐建( 李江 飾) �7�4 主持人( 何音 飾)
裝甲部隊的沃威和軍醫大學的姜竇等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經過千挑萬選由肩負特殊使命的教官鄭北帶到了陸航。組成了一個為未來現代化第五空間戰爭培養全能人才的精英飛行特訓班。25個學員懷著對陸航不同的期待和目的,來到了陸航。其中有隱藏神秘身份的唯一的女學員白羽,有不靠老子鈔票開路的土大款兒子關懷,還有軍人世家冷漠孤傲的湯名揚。報到的第一天,精英班就遭遇了「精英等級」的對待。
從馴服到培養,鄭北為首的教官組在征服精英班學員的過程中,展現出創新的現代軍隊人材培養理念和非常規手段。為培養80 、90後的現代軍人作出試驗性的探索。
細數個性命運的跌宕起伏,彰顯每一次人性閃耀地光輝,姜竇沃威等人,從初來乍道、個性十足到潛移默化中完全融入陸航,成長為作戰部隊里既秉承傳統又富有創意的新生代飛行員中堅。精英班的學員們勾畫了一個個顛覆自我、絕地重生的軌跡:有人生得意時命運嘲笑的淘汰;有坎坷時自我放逐的短 暫迷失;有唾手可得的不在乎到失去時珍惜的領悟;有外面世界不懷好意的誘惑和揭秘;還有來自家庭親情夾縫的困擾,愛上女教官情感的迷宮……
海天之戀製片地區:中國導演:寧海強主演:王強, 宋運城, 孫洪濤, 劉之冰集數:26集類型:軍事上映時間:2008年10月26日
中國海軍航空兵永旺島機場勝利竣工,海軍首長乘專機參加新機場的竣工典禮,A國兩架"神風-16"戰斗機前來挑釁騷擾,我海航飛行員吳超和向大洋奉命戰鬥起飛,我首長專機護航。在與"神風-16"的空中較量中,由於對方飛機性能強於我機,吳超被對方反制。吳超被迫降落新機場,對方則耀武揚威地追隨吳超"通場"。A國飛機的挑釁和侵略行為,激起了吳超所在的101團指戰員的強烈憤慨。A國飛行員卻說這是檢驗一下中國飛行員的反應能力,實際情況比他們想像的要好。而吳超則認為這是一種恥辱,他發誓要雪恥。從此,他刻苦鑽研軍事技術,變成了"一根筋"的性格。
剛剛從軍醫大學畢業的年輕漂亮的實習航醫謝冰冰來到101團,引起年輕飛行員的無限遐想。懷有"女兵情 結"的飛行員朱百桐和向大洋打賭要追求謝冰冰。而謝冰冰卻心儀吳超。女領航參謀凌梅的男朋友是潛艇副長,因為他迷戀潛艇和大海,不能與凌梅長相廝守,凌梅毅然與他斷絕來往。A國"貓眼兒"電子偵察機來我國沿海偵察,吳超在向大洋的密切配合下,拍下了很好的錄像資料,受到上級的表揚。報社記者來采訪他們的事跡,向大洋不配合採訪,記者在文章中只寫了吳超,朱百桐為向大洋打抱不平。
師長何儀年向101團透露,上級准備實施以外國大型艦艇編隊為主要較量對象的"天劍計劃",決定加強101團的現代化建設,鍛造一把懸在祖國海疆上空的天劍,隨時准備斬殺入侵之敵。
氣象台新進一批氣象設備,從地方大學畢業的女工程師白雲來到101團。於是,三名飛行員與三名女軍官之間發生了很多曲曲折折的浪漫故事。
何儀年宣布改裝新飛機"霹靂-1"。吳超和向大洋在體檢時發現心電圖有問題,不能參加改裝,吳超非常心急。後來,他和向大洋到北京復查身體,同時過關。這時,上級通知,海軍水面艦艇學院要在優秀飛行員中間招收艦長班學員。吳超和向大洋都報了名。接著吳超又自動退出,他想繼續留在飛行部隊,改裝新機種,在海空雪恥。向大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水面艦艇學院。
A國海軍艦艇編隊到我國新潛艇訓練海域偵察。吳超發現了外國飛機投放聲納浮標。這一次,我方飛機和A國飛機的海上交鋒打了個平手。吳超被提升為飛行大隊長,朱百桐是副大隊長,朱百桐有些不服氣。向大洋從艦艇學習歸來,分配到護衛艦上當實習艦長,後成長為艦長。因為碼頭和機場很近,他經常到機場與老戰友聚會,並和吳超一起,在軍艦與飛機的攻防問題上,摸索出了一套有用的辦法。
一年後,飛行團到永旺島戰斗值班,由於吳超表現出色,被提升為飛行團長,朱百桐心理不平衡,感到前途渺茫,裝病停飛,轉業後到民航工作,他和凌梅的戀愛關系出現危機。
由於天氣原因,部隊無法正常訓練,吳超急於提高部隊戰鬥力,主張利用短暫的好天氣,"見縫插針"進行訓練。結果他駕駛的飛機出現事故,無法降落,跳傘成功,飛機損壞。已經成為艦隊航空兵副司令的何儀年來到101團處理飛行事故,鼓勵吳超振作起來。
上級組織導彈實射,吳超等人沒有命中目標。上級派來工作組幫助總結導彈實射的經驗教訓。吳超頂撞了上級機關的一個處長,機關人員認為吳超驕傲自滿,何儀年為了讓吳超"冷靜冷靜",建議將其停職反省。停職期間,吳超仍然醉心於軍事技術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好的訓練方法。何儀年安排了一次衛星條件下的模擬演習,代理團長婁西北沒有考好,吳超得了第一。吳超恢復職務,帶領部隊參加海空大演習。
A國艦艇編隊前來偵察大演習。吳超向上級建議在演習期間對A國編隊進行驅趕,上級同意了他的方案。在吳超的指揮下,我飛行員在與A國飛行員的空中較量中佔了上風,吳超終於實現了他戰勝對手的夙願。A國編隊知趣地遠離我演習海域,駛向外海。演習結束後,身患癌症的老師長羅先鋒要求乘坐霹靂飛機上一次天,上級批准了他的要求。吳超駕機起飛,羅先鋒在天上向機場和戰友們敬禮。吳超與謝冰冰經過曲曲折折的分分合合,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不久,謝冰冰接到上級命令,又去執行任務了……
Ⅱ 殲10可以和F35對抗嗎
殲10可以和F35對抗,為什麼不可以呢?
空戰不是簡單的飛機對飛機,它還包括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支援,以及空空導彈的性能,作戰區域的電磁干擾強度,飛行員的素質等等因素。
看看以下分析
先看看飛機性能:
殲10戰機,機長16.4米,翼展9.7米,機高5.3米,機翼面積39平方米,空重9噸左右,正常起飛重量14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20噸,翼載荷362KG/平方米,整機推重比0.57,開加力0.89,一門23MM的機炮,11個掛架,載彈量6噸,最大速度2.3M,海平面大錶速:1450KM ,爬升率280米/秒,機動過載+9~-3,內部燃油5000升,升限:大於20000米,3副油箱,4枚空空彈,可不開加力輕鬆起飛。帶4枚空空導彈的控油狀態下可飛過M2.0,J10的航程有3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超過1200公里。
F35的參考數據
機長15.67米,翼展10.7米,機高4.33米,翼面積42.7平方米,空重13,3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1,800公斤,動力系統1×普惠F135渦扇發動機,推力125千牛、191千牛(加力)最大速度1.6馬赫,航程1,200海里,作戰半徑590海里(A型)450海里(B型)600海里(C型);實用升限18,288米,翼負荷526公斤/平方米,推重比1.07;機炮 1× GAU-22/A 四管加特林機炮,儲彈量180發;導彈 兩個內置彈倉,可攜帶2枚AIM-120C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激光制導1000磅炸彈。
F35採用矢量噴氣發動機,他的特點:是可以任意的調整發動機的噴射角度,使得飛機更為靈活做出各種飛行姿態.包括空中靜止等等.。
F-35的隱身設計借鑒了F-22的很多技術與經驗,其RCS(雷達反射面積)分析和計算,採用整機計算機模擬(綜合了進氣道、吸波材料/結構等的影響),比F-117A的分段模擬後合成更先進、全面和精確,同時可以保證機體表面採用連續曲面設計。該機的頭向RCS約為0.065平方米,比蘇-27、F-15(空機前向RCS均超過10平方米)低兩個數量級。由於F-35武器採用內掛方式,不會引起RCS增大,隱身優勢將更明顯。
然後看看作戰區域的情況:
我們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作戰宗旨,因此,作戰區域應該是我國的近海和國土領域,能較好發揮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支援作用,方便進行電磁干擾,使F-35戰機難於發現殲10戰機。
最後看看技戰術問題:
我方機場多,我們可以以多打少,隱蔽接敵,近距格鬥,發揮殲10戰機的優勢,發揮空空導彈優勢,F35是打不過J10的。
為保衛祖國而戰,我國飛行員士氣高昂,所以,殲10戰機可以和F35戰機對抗,並且取得勝利。
Ⅲ 殲十與F35誰更厲害
中國殲10戰機 殲-10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殲擊機,十幾年來,人們始終保持著對它的高度關注,盼望著這種國產第三代戰斗機早日服役,使我國空軍能夠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據外刊報道,殲-10是在1985年前後開始正式研製的,一開始便雄心勃勃,「10號機」計劃非常龐大,從渦輪風扇發動機到機載火控雷達,一切都從零開始准備。後來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軍方不斷對性能提出新要求,飛機的名稱也從殲-10變成了殲-10A。「當年研製殲-10的第一代人已白發蒼蒼,當殲-10A首飛時,他們不斷流淚」。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殲-10,也稱「老殲-10」,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研製了,是一種變後掠翼戰斗機,後來因為我國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基礎,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殲-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當時,美國軍方聲稱,他們的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殲-10照片。他們分析認為,殲-10採用流行的帶有前翼的鴨式氣動布局,外形酷似歐洲的「台風」戰斗機和法國的「陣風」戰斗機。1996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公布了一張殲-10的想像圖。從此,殲-10的神秘身影開始逐步展露在人們的面前。
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斗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美國《防務周刊》曾報道說,中國殲-10戰機的發動機具有很大的推力,不僅可以使飛機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還可以確保飛機在空中格鬥狀態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同時,足夠的推力也使飛機的起飛滑行距離大大縮短。根據蘇霍伊設計局蘇-27、蘇-30的總設計師分析,殲-10飛機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機載設備,總體來說是中國自己研製的戰機,達到了相當的先進程度。
最新殲10圖片 日本《航空愛好者》稱殲-10受到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發展的「幻獅」戰斗機的影響,其外形與許多歐洲國家為代表研製的所謂「三代半」戰斗機類似,都採用了較大面積的前翼,並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謂鴨式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殲-10極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戰機一樣,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根據英國《飛行國際》雜志去年9月1日刊登的圖片,殲-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後掠角大約在40度~45度之間,而「幻獅」是54度,這些反映出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鬥、突出爭奪制空權。在機體設計上,殲-10採用與美國F-16戰斗機近似的翼身融合設計,利於隱形和提高內部油箱的容量,進氣道位於機腹部,其中有一進氣錐,這種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
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單發單座的殲-10A最大起飛重量為19噸左右,採用國產火控雷達,可邊跟蹤邊掃描2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就作戰性能而言,殲-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而據美國的《國防新聞》周刊報道,殲-10吸引外國軍事觀察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載彈量大。據他們推測,殲-10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以上,相當於二戰中重型轟炸機B-29的載彈量。這一指標在輕型戰斗機中是很先進的,表明它可有效實施對地對海轟炸攻擊。
就作戰性能而言,J-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J-10A擁有11個外掛,可以配備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和對地攻擊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艙擁有三個大型中視多功能顯示器;從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達告警、接受、導航及相關的雷達數據。J-10A將會提供中國空軍境外打擊的能力,以貫徹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
機長:14.57米
機高: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
發動機: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WS-10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過載:7G(持續)/10G(瞬時)
最大速度2.0馬赫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 超過1600公里
最大航程 3000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
載彈量7000公斤
F-35聯合攻擊戰斗機代表了先進戰機技術的又一次革命,它具有高度綜合的航電系統,隱身性能良好,融合了多種先進的機載感測器,並擁有極強的數據交換能力,本文將通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試飛員的觀點,更加深入地介紹這種先進的多任務戰斗機先進的座艙介面。
簡潔的駕駛艙布局
當你第一次坐進F-35的駕駛艙的時候,你將看到安裝到原來老式戰斗機上的儀表盤和各種儀表都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大型的彩色數字式觸摸式液晶顯示器。
飛行員只需要用他的手指觸碰多功能顯示器(MFD)上的相應區域。就可以隨意調整各種信息的顯示方式和顯示順序,或者重新啟動顯示系統。以前老式戰斗機座艙內部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開關和按鈕已經在F-35的先進座艙中幾乎完全消失了,這些開關和按鈕的功能大部份已經轉移到F-35先進的觸摸式平板顯示器上。當然,你在F-35的座艙偶爾也能找到少數幾個老式的開關和按鈕,但是,F-35座艙的整體環境已經大為改善,給人一種「簡約」的感覺。
F-35戰斗機的首席試飛員喬·比斯利(Jon Beesley)說道:「F一22猛禽戰斗機的座艙內同樣布置了三個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它是戰斗機座艙界面從傳統的機械儀表式到今天F-35戰斗機上先進的觸摸式平板顯示器的一個重要的技術過渡。」喬·比斯利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資深試飛員,他曾擔任過F-117隱身戰斗機和F一22原型機的試飛員,他是第四位試飛YF-22(F-22的原型機)的飛行員,並且是第二位試飛量產型F-22A的飛行員,因此他對F-22飛機座艙的技術演變過程非常了解,他說道:「在F-22的原型機YF-22上,洛-馬公司就已經嘗試過使用先進的觸摸式顯示器技術,並且在試驗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是遺憾的是。出於降低研發風險的考慮,這項革命性的技術並沒有應用到量產型的F--22A戰斗機上。」但是,現在洛-馬公司關於先進的觸摸式顯示器的技術積累終於在F-35戰斗機上得到了應用。據說F35也借鑒了很多YF23的技術,(YF23是在競爭中與YF22一起競爭到最後的一種機型,但最後因為太過節儉被淘汰。)
F-22A「猛禽」戰斗機裝備有三個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座艙介面中間的那個MFD的尺寸是20厘米×20厘米,而座艙兩邊的MFD的尺寸是16.5厘米X 16.5厘米。比斯利解釋道:「如果時間倒退20年,F-22戰斗機座艙內的這套顯示系統確實是非常先進、非常簡約的,但是.現在F-35的座艙介面才是『少即是多』(Less ismore)的簡約主義的最完美表達。」
比斯利首次坐進F-35座艙的反應和多數資深飛行員首次看到F-35座艙介面的反應一樣。他解釋道:「F-35座艙內部極少的開關和按鈕數量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當然,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那個取代了儀表面板的20厘米×50.8厘米的大型觸摸式液晶多功能顯示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過去若干年裡,觸摸式顯示器控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F-35的研發成功,標志著這一先進控制技術首次在戰斗機上得以應用,這將極大地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擔。」打個比方,F-35上的飛行員不僅可以通過觸碰顯示器來切換飛機的空中加油模式和飛行控制系統測試模式,而且還可以在觸摸式顯示器上控制各種機載無線電系統、任務系統計算機、敵我識別系統和導航系統。
比斯利指出:F-35座艙內的20厘米X50厘米的大型平板多功能顯示器可以按照飛行員的意願來定製不同顯示窗口的尺寸大小和排列方式。其「人機界面設計」非常優秀。通過觸碰顯示屏,飛行員可以將顯示屏劃分為兩個20厘米×25厘米的顯示窗口、或者4個8厘米×12.5厘米的顯示窗口。飛行員可以任意劃分顯示窗口的大小或組合方式,直到這套顯示系統以最令人滿意的方式向飛行員顯示各種信息為止。
比斯利補充道:「F-35的顯示系統能夠簡化復雜數據的顯示過程,其靈活、多變的數據顯示方式,和尺寸可調的顯示窗口是其他任何戰斗機上都沒有的。」
F-35座艙內的大型平板顯示器是由左右兩個20厘米×25厘米的平板顯示器拼接而成,兩個顯示器的工作互不影響,互為備份,如果其中一個顯示器出現故障,那麼所有信息自動轉移到另外一個20厘米X 25厘米的顯示器上進行顯示。比斯利繼續說道:「作為一種多用途戰斗機。F-35戰斗機可能將要執行其他人難以想像的最為復雜的作戰任務一一從爭奪制空權到近距離空中支援,再到摧毀敵方的防禦體系。所以工程人員在F-35的人機界面設計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使得F-35的顯示系統可以從對應於一種任務類型的顯示模式很自然地轉換到對應另外一種任務類型的顯示模式。同時對戰斗機座艙內的其他系統做出有效的調整,以便飛行員能夠很快適應新的作戰任務類型。」
一切為人著想
洛·馬的設計師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在改進以前戰斗機的傳統的座艙界面的基礎上,演變出F-35的座艙。他們決定另起爐灶,為F-35戰斗機設計一個全新的座艙,以滿足21世紀戰斗機飛行員的需求。洛·馬的設計師們希望F-35的顯示系統不是簡單地將各種機載感測器數據不加處理地傳遞給飛行員,而是希望顯示系統傳遞給飛行員是經過機載綜合核心處理器(ICP)過濾後的最有效信息,以求大幅度降低飛行員的工作負擔。
前F-16戰斗機飛行員,現洛·馬公司F一35戰斗機人機界面設計組項目主管麥克·斯格夫(Mike Skaff)說道:「F-35戰斗機座艙人機界面的設計目的是確保飛行員把精力中在戰術運用上,而不是繁瑣的機載系統操作上。現代化戰斗機的復雜程度是相當驚人的.如果飛行員必須要對飛機上各種機載系統的狀況進行監視的話,必將分散飛行員的注意力,從而遺漏某些更為重要的作戰任務信息。我們希望F-35的座艙系統能夠為飛行員做更多的事情,以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擔,從而確保飛行員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完成作戰任務上來。」
F-35的首席試飛員比利斯的飛行小時數已經超過了5000小時,在他的飛行員生涯中,他曾駕駛超過20種戰斗機,在試飛F-35之前,他已經在F-35的飛行模擬器上「飛行—了數百小時。最近,為了完成駕駛第一架SDD型F-35A戰斗機(AA-1號)在2006年12月進行首飛的任務,他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來熟悉AA-1號F-35飛機的真實座艙。AA一1號F-35的座艙和以後的批量生產型F-35的座艙基本相同,但是在AA-1號的座艙內多出了一些為了進行飛行試驗而加裝的特殊的設備(這在以後的量產型戰斗機上將被省去),AA-1號的座艙內安裝了兩個電力系統緊急開關(互為備份),並在大型平板顯示器的下方安裝了一個控制面板,另外,AA-1號的座艙里還安裝了一個顯示戰術數據小型數字式顯示器,以顯示AA-1號F-35上獨特的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CNI)提供的戰術信息。
三種不同型號的F-35戰斗機擁有幾乎完全相同的座艙,它們的座艙中唯一的區別在於:F-35A(空軍的常規起降型)和F-35C(海軍艦載型)的座艙中有一個按鈕,用於展開飛機的尾鉤。以便F-35A型戰斗機在跑道盡頭的緊急制動,或者F-35C在航母狹小的甲板上降落;而F-35B(海軍陸戰隊機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的座艙中則擁有一個特殊的按鈕。用於控制飛機的「垂直起降模式」和「平飛模式」的轉換。
在F-35的座艙內。發動機的油門桿被布置在飛行員的左手邊。而駕駛桿則被布置在飛行員的右手邊。比斯利繼續解釋到:「在飛行員進行高過載機動的時候,其駕駛桿的桿力和偏移量是可變的,按照駕駛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的經驗,飛行員會想當然地認為F-35B在進行垂直降落的時候,操縱駕駛桿和油門桿力度的要非常輕微而小心,但是在F-35B的座艙內裝有『軟著陸』制動器,它可以自動調解飛機,這樣在垂直著陸過程中,飛行員並不需要對飛機的操縱進行過多的干預」,F一35的油門操縱桿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飛行員不能通過調解油門來關閉飛機的發動機,而需要操縱一個單獨的開關來關閉發動機。將油門操縱桿和發動機開關分離的設計方式已經在JSF項目的原型機X-35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當F-35戰斗機座艙還處於最初的設計階段時,飛行員就參與至0設計工程里來了,他們向工程技術人員提出有益的建議,以便F-35的座艙能夠設計得更為人性化。使得飛行員在空戰中更為高效地操縱飛機。洛·馬的項目主管斯格夫說道「在F-35座艙的設計工程中,我們聽取了許多前任和現任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一線飛行員的建議,同時我們也聽取了來自英國、加拿大、丹麥、挪威、荷蘭,義大利、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的戰斗機飛行員的有益建議。」
前「海鷂」戰斗機駕駛員,現F/A-18E/F戰斗機駕駛員傑夫·卡勒斯中校(C01.Jeff Karnes)不僅參與了F-35戰斗機的座艙設計工作,而且還參與了座艙的測試工作。他說道:「F-35駕駛艙的20厘米×50厘米的大型平板顯示器為戰斗機的戰術發揮提供了廣闊的操縱空間,這個大型的平板顯示器最多可以被劃分為12個顯示窗口,以便同時顯示導航信息.威脅告警,目標指示.油量和武器等信息,為飛行員的快速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為了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擔,工程技術人員大幅減少F-35戰斗機座艙內的按鈕和開關數量,並提高系統自動化程度、另外機載核心綜合處理器還會過濾掉許多無關緊要的信息,以大幅減少傳遞給飛行員的信息量。以確保顯示給飛行員的都是和完成當前任務相關的最有價值信息。「
強大的功能
F-35戰斗機座艙內採用的是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以確保其顯示的文字和圖像的高清晰度。相比以前的黑白顯示器,其顯示效果大為提高。F-35座艙系統模擬模擬試驗的負責人鮑勃·羅素(Bob Russell)強調了彩色多功能顯示器的重要性:「一般來說。在監視飛機各系統工作狀態的時候,顯示器上顯示綠色表示飛機狀態良好;黃色表示飛行員需要注意飛機可能出現的問題;而紅色表示飛機出現了嚴重故障。並且情況緊急,要求飛行員馬上提高警惕。例如,顯示器上顯示的綠色文字是對飛行員的安全建議;黃色文字則需要飛行員注意;而一旦出現了紅色文字,.則代表對飛行員的發出警告,並要求飛行員馬上採取應對措施。」
在顯示戰場目標的時候,F-35顯示器上的這套「色彩標識規則」同樣適用,例如F-35的機載感測器發現的目標在如果座艙的戰術顯示器上是以綠色標識出來的,表示這是友軍目標;如果機『載感測器暫時還不能識別目標是敵是友,那麼該目標將在顯示器用黃色標識;而已經確定為潛在『的敵方目標當然是用紅色進行標識的。羅素補充遵「在特殊情況下,我們偶爾也會使用藍色和紫色標識特殊目標。我們一般會選擇深淺度不同的灰色來顯示不同的地圖,並在飛機的俯視圖上顯示飛機各個子系統的工作狀態和信息。例如剩餘燃料的、飛行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當然,空中目標和地面目標將以不同的造型或者符號在顯示器上出現。並加上不同的色彩,以便於飛行員觀察和掌握戰場態勢。」
F-35戰斗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具有語音控制功能,比斯利說道:「在電影《火狐》中,前蘇聯研製了超級戰斗機『火狐』,在其座艙里飛行員可以用其意念或者語音來控制飛機,即飛行員頭腦中瞬間閃現的意念可迅速轉換為飛機的飛控和火控信號。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用語音來控制飛機已經並非只能在科幻小說中讀到,在F-35戰斗機的座艙內就大量運用了語音控制,但是研究人員通過充分的論證發現,用手指觸碰平板顯示器的控制模式比語音控制模式效率更高,反應速度更快。因此,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我們更傾向於選擇用手指觸摸平板顯示器的控制模式來完成那些需要飛行員瞬間做出決斷的任務。例如操縱飛機的武器系統打擊敵方目標等任務。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語音控制的作用,我們可以用語音控制系統來完成那些不需要飛行員瞬間做出決斷的任務。例如載入導航坐標、變換無線電頻率以及計量剩餘油量等瑣碎任務。合理地利用語音控制系統可以大幅度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擔,並達到大幅度減少座艙內按鈕和開關的數量的目的。
在F-35B的座艙內多配備了一套控制飛機進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的控制系統。這是F-35B的座艙和F-35A/C座艙唯一的區別。由於在座艙設計中引入了許多人體工程學理論,所以,F-35的座艙對於飛行員的體形和身材幾乎沒有限制,無論你是50千克重、170厘米高的小個子,還是120千克重、2米高的壯漢,都能毫無障礙地駕駛F-35戰斗機。
HMD取代HUD
F-35是第一種在座艙里取消了平視顯示器(HUD)的量產戰斗機,F-35的飛行員將在其頭盔綜合顯示器(HMD)面罩上的虛擬平顯上讀取所有數據。F一35的先進頭盔綜合顯示器於2006年3月在F-35航電系統實驗室首次公開亮相,它可以將機載設備管理計算機和綜合顯示管理計算機處理後的圖像和信息直接顯示到HMD的面罩上。HMD給F-35的飛行員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就是說,無論飛行員將視線轉向何方,他都可以從HMD的面罩上讀取虛擬平顯信息(注意,在傳統的戰斗機座艙里,飛行員只有當平視前方的時候,才能從固定的HUD上讀取平顯信息)。
比利斯解釋到:「過去我們也測試過頭盔瞄準具(HMS),例如聯合頭盔瞄準系統(JHMCS),這個系統的設計目的是在近距格鬥時,為戰斗機飛行員提供離軸發射導彈的能力,但由於該系統存在時間滯後的缺點,所以美國的戰斗機上並沒有採用這種系統,但是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頭盔顯示系統所顯示的信息更新速率非常快,其顯示信息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和飛機機動保持同步。從而解決了頭盔顯示系統存在時間滯後的問題。」
有了HMD上虛擬的平顯。F-35的飛行員無論將視線轉向何方,都可以讀取戰術和飛行信息。同時HMD也賦予了飛行員離軸發射近距格鬥導彈的能力,F-35的飛行員只要將視線轉向敵機,就可以鎖定目標,並離軸發射導彈,而不必向傳統飛機那樣:只有將機頭指向目標時才能構成導彈發射條件。從而大為提高了F-35的空戰能力。同時,裝備了HMD,F-35就可以省去傳統的平顯設備,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了飛機的結構重量,而且可以大為簡化戰斗機座艙的設計。 比斯利繼續說道:「頭盔綜合顯示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飛行員對於目標的瞄準和鎖定能力,在傳統的飛機上,如果飛行員想通過前視紅外系統(FLIR)對目標進行鎖定,那麼飛行員只能在其正前方狹小的平顯上或者多功能顯示器上觀察目標的紅外圖像。目標的方位感較差。但是通過F-35裝備的HMD。飛行員可直接在HMD的面罩上觀看目標紅外圖像,目標的方位感大大增強。這樣飛行員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將大幅度提高。」除了以上優點之外,通過與安裝在F-35機身不同位置上的紅外感測器陣列(也被稱為「分布式孔徑系統」一DAs)相交聯。HMD還賦予了F-35戰斗機飛行員全方位的夜視能力。
在F-35戰斗機的發展過程中,其座艙設計方案經歷了反復的修改和發展,其顯示方式曾嘗試過數字式圖像投影技術,但是最後洛·馬還是選擇了先進的平板液晶顯示器,目前F-35的座艙設計方案已經基本固定下來,不可能再進行重大的修改。斯格夫說道:「在F-35的全壽命周期中,技術人員將繼續對其座艙設計進行優化和完善,但是。在總體設計方案和硬體選擇上將不會出現明顯改變。」比斯利說道:「對於F-35座艙的任何改進都將以進一步優化人機界面為主要目標,F一35座艙的改進將主要集中在頭盔綜合顯示器的使用和管理上,因為,我們以前從來沒有使用HMD的經驗。」
結束語
總體上看.F一35的座艙相比與以前的戰斗機在技術上至少超越了一代,F-35座艙的設計目的就是讓飛行員能夠成功地完成作戰任務。比斯利說道:「F-35座艙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復雜任務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出於減重的考慮,F-35戰斗機座艙的艙蓋是整體向前開啟的。座艙內的座椅的角度和高度可調節,以適應不同身材的飛行員。F-35的彈射座位是由--5丁一貝克公司研製的,它將被安裝F-35的三種不同型號上,在F-35的系統驗證與發展階段,它就經歷了廣泛的測試,它具有低空零速度彈射的能力而且被安裝到F-35B STOVL戰斗機上的彈射座椅還具有自動彈射功能,一旦在垂直起降過程中出現故障,能夠保證飛行員快速而安全地彈射。(轉載)
Ⅳ 一架殲十在什麼情況下能打勝f22,f35,蘇37之類的頂級戰斗機
1、按現在來說,殲10在7601米以上就可以打敗F22,因為F22的飛行員飛到7600米就會缺氧,呵呵。F22就是因為這樣才被停飛的。
2、也是按現在來說,殲10在距離F35起飛的地方2500米處可輕松擊落F35,因為F35最大航程2500米,飛到2500米處於無油狀態。
3、還是按現在來說,殲10在19000米以上可攻擊蘇37,因為蘇37的升限為18000米。他根本打不到處於19000米的殲10.
不過這是數據和理論上的比較結果,真實的就要看飛行員的素質了。
Ⅳ 求一部電影,是講的一個人穿著機甲和一個巨大的機甲打架,只看到個片段,急求片名
機械威龍
二十六世紀,機器人已經普及了。人們熱衷於現場觀看人操縱的大型機器人搏鬥,而且要為此簽訂生死協定(如果比賽出現意外,責任由個人承擔)。其中有一個男人他屢戰屢勝,贏得了巨大榮譽。然而就在他躊躇滿志的時候,在一次比賽中,他意外的輸給了對手(對手使了陰招)。巨大的機器人轟然倒塌,壓在身後的觀眾席上,許多人來不及逃跑被活活壓死。他滿臉鮮血的爬出控制艙,看到人們失望的眼神。從此他一蹶不振,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無辜的觀眾,不再參加比賽。對手卻取代了他的位置,好不得意。後來為了反對對手的邪惡計劃,他被迫再次披掛上陣,他為了免傷無辜,提議沒有觀眾,對手應允(對手控制的是一個蜘蛛機器人)。他們在決戰中,他控制的機器人被對手用隱蔽武器電鋸割斷了他機器人的腿,他控制機器人飛到另外一個星球,對手也追來了,為保持平衡,他將機器的雙腿合並變為圓盤似得的推進器,他鑽過敵人的 褲襠 ,並給對手以一次創傷。不過對手也廢了他的坐騎----用電鋸切割他的控制艙,並割斷了機器的一隻手。他慌忙逃出,躲在那隻機器手之後,在對手猙獰的笑聲和不斷臨近的腳步聲中,他很快連接好了那隻手的電路,就在對手要把電鋸放下時,他突然鬆手,那隻手筆直的向對手駕駛艙飛去,對手的大蜘蛛也報廢了。然後他們在那個荒涼了星球上徒手進行了最後的戰斗。
Ⅵ 殲10VSF35戰機
f35更nb,因為f35是四代機,而殲十也就是三代半,f35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是殲十所不具備的。而35的隱身能力遠遠超越殲十,由於國產遠程空空導彈的性能缺失,和雷達、電傳、機載計算機系統和數據鏈的不足,超視距作戰能力遠遜於f35。所以f35更nb。要是還有不懂的,你繼續追問,我全力為你解答。
Ⅶ 殲10和F35
一個是3代機,一個是4代機。美國曾做過實驗,用F-22和F-15模擬空戰結果戰損比為1:155。也就是說F-22隻損失1架就擊落了155架F-15。曾經有一個菜鳥飛行員一次升空就「擊落」9架F-15.
而中國的J-10性能頂多和F-15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F-15,和同為4代機的F-35的差距可見一斑。
Ⅷ 殲10和F35可以一戰要滿足幾個條件
殲10和F35可以一戰:只要滿足幾個條件 取勝沒有問題!
不好意思f35機動性確實不是他的長處,但機動性碾壓一眾三代機完全不是問題,2015年f35還在測試很多限制都沒解除的時候你說f35機動性差我完全認同。
所以,殲-10戰斗機等三代機的命運將是在遠距離上就被擊落,四代機的活兒,還是讓我們的殲-20戰斗機來干吧。
當然,這只是一種戰術,不是每次空戰都會這么打,也並一定是我先發現對方,先發現不等於先攻擊,而是我先攻擊對方,空戰的戰術有很多,就算是同型機對抗,也不一定是雙方同時發射導彈,針對敵人的弱點使用合適的戰術才是正確的方法。
但殲-10的問題在於,就算只帶一個油箱,也只能四中。
這就是先敵發射的優勢。油多、彈多優勢明顯。數量本身就是一種質量。另外,不可逃逸區還是要加限定條件的,比如6G不可逃逸區。
但是,我感覺,可是j10相對更便宜啊 而且j10的定位本來就是國土防空戰斗機啊!
設定就是對面F-35 灌了一肚子油,沒准還兜倆副油箱,不遠千里的跑來打空襲,咱們這的j10輕裝上陣,甚至極端情況下不考慮返場油也行,反正掉在自己地面上不會被俘虜……
然後看看作戰區域的情況:
我們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作戰宗旨,因此,作戰區域應該是我國的近海和國土領域,能較好發揮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支援作用,方便進行電磁干擾,使F-35戰機難於發現殲10戰機。
最後看看技戰術問題:
我方機場多,我們可以以多打少,隱蔽接敵,近距格鬥,發揮殲10戰機的優勢,發揮空空導彈優勢,F35是打不過J10的。
為保衛祖國而戰,我國飛行員士氣高昂,所以,殲10戰機可以和F35戰機對抗,並且取得勝利。(利刃/沙漠之狐)
Ⅸ 阿湯哥新作《壯志凌雲2》打敗漫威DC,登頂全球票房,你怎麼看
一、從目前的反饋來看,這是一部致敬經典的電影,只是劇情太單薄了,有些劇情設計也太離譜了。 對於整部電影的製作,有網友表示還是很不錯的,拍攝技術一流。 到目前為止,最好看空戰章節。 開頭的經典旋律、場景和介紹,直接被一波回憶殺了,但劇情還是不好。《壯志凌雲》其實是一部比較靠譜的軍事片,甚至主角使用的一些空戰術語也比較真實。
但《壯志凌雲》幾乎都是胡說八道。 畢竟在真實情況下,飛機以10馬赫的速度解體,飛行員一般都找不到屍體。 很明顯,f35 可以隱身做 f18 的所有事情。 電影堅稱f35不能做激光制導。 畢竟敵人的防空導彈網路能把山谷封死,主角開的f18一出現就會被幹掉。 這么厲害的防空系統,根本沒想過給機場設幾套。 接著一大群亞音速戰斧巡航蛋飛得比主角還高,直接從敵人頭頂飛過,連防空警報都沒有拉。
雖然劇情很爛,但是湯姆和F18的配樂、特效、表演都夠酷的。 與BGM一起,航母一上飛機就點燃了。 畢竟,哪個男孩不喜歡飛機混戰? 就像前幾部《速度與激情》電影一樣,DNA 隨著引擎的轟鳴而移動。 有一點要說的是,老梅的愛國主義教育真的很好,像壯志凌雲這樣的全裸題材電影,二鬼子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的。 類似於美國海軍男子的終極夢想在互聯網上比比皆是。 但是別人的片子真的能拍出那種宣傳片的效果,看完就想飛F18。 回顧我們的電影,《戰狼2》已經5年了,《紅海行動》已經4年了。 下一部這種級別的軍事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Ⅹ f35可以對戰幾架殲10
不好說,看怎麼打了。。。
首先F35對於殲十的主要優勢在於隱身技術,使得F35可以超視距提前攻擊。但是目前的F35也就能帶4枚AIM120.AIM120的超視距攻擊命中率也就4成,這樣F35在超視距也就最多擊落2架殲十。。在進入視距范圍後,四代機目前的機動能力是比不上三代機的。所以如果F35單獨對抗殲十,優勢也就那麼回事,根本對不起F35的價格。
但是,如果F35配合其他機種作戰,有不好說,畢竟四代隱形機本來就不打算用來空中格鬥,利用隱形優勢先打你的預警機,或者打雷達站破防。後續再配合其他三代或者三代半飛機攻擊,這才是四代機的正確使用方式。。單純用F35與殲10對戰,這樣的比較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