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毫米老電影膠片怎樣買
摘要 16毫米老電影膠片怎樣買?您好,現在網上都有的賣。不管是什麼,網上搜一下,總會有,如果沒有,那就搜兩下。
2. 急求老式電影放映機簡介!!!
常見的電影放映機按影片的寬度和使用方式,分為固定35毫米放映機、移動式35毫米放映機、移動式16毫米放映機和8.75毫米放映機等四種。其中,同一種類的電影放映機又有不同的型號,如我國生產的16毫米電影放映機就有長江FL—16型、 F16—4型、 F—164A型和井崗山16—2—2型等。在各類放映機中目前以16毫米放映機在我國電化教學中使用最為廣泛。電影放映機雖然有不同的種類與型號,但它們的構造是基本相同的,都由輸片、放映光學、還音、動力傳動和電路等五部分組成。 1.輸片部分 放映機的輸片部分,由輸片齒輪、滑輪、片門、畫幅錯格調節器、間歇運動機構、遮光器及供、收片裝置等部件組成。輸片齒輪是以它周圍的輪齒伸入影片齒孔來輸送或制動影片的機件。滑輪是用來改變影片移動方向,限定影片左右位置,穩定影片移動速度和減緩影片震動的機件。片門的作用是使每格畫幅停留在一個嚴格確定的位置上,並以一定的面積接受光線照射。在放映過程中如果影片畫幅不正對片門孔,可通過調節畫幅諾格調節器旋鈕來對正。影片在片門中作一停一動的間歇運動。在16毫米放映機中,目前多用抓片爪來使影片做間歇運動。它的工作情況,對放映效果和影片壽命有決定性的影響。遮光器中主葉的作用,是在影片更換畫幅時,擋住射向片門的光線,遮光一次。使人們看不到影片更換時的走動痕跡;副葉的作用是當畫幅停留在片門中時再遮光一次,可把每格畫幅分兩次映出,提高閃爍頻率,減少人眼觀察銀幕時由於明暗變化頻率太低所產生的閃動感。供片裝置用來支撐供片夾將影片均勻地供給輸片部分,並給供片夾以適當的阻力矩,不使其因慣性而自由轉動。收片裝置收卷已放映過的影片,常採用摩擦傳動方式傳遞動力。 2.放映光學部分這一部分由放映燈泡、反光碗、聚光鏡和放映鏡頭等部件組成。其作用是使光源發出的光,盡可能多地透過影片和放映鏡頭照在銀幕上,通過調節放映鏡頭的位置,在銀幕上得到放大的、清晰而明亮的影像。 3.還音部分 這一部分由還音頭,機械勻速減震裝置和擴音機三個部分組成。 16毫米放映機還音頭有光學還音系統和磁性還音系統兩種。而8.75mm放映機一般採用磁性還音系統。 光學還音系統由體積很小的激勵燈泡發出足夠強度而又非常穩定的光線,經過激勵鏡頭聚焦後照在影片的聲跡上,透射出強弱不同的光線,落在光電元件上,產生還音電流,再通過擴音機放大,使揚聲器發出聲音。磁性還音系統和一般錄音機的放音部分基本相同。電影錄音時,膠片在錄音機上的走動是很均勻的。為了使還音不失真,影片在放映機還音部分的走動速度也必須十分均勻,並和錄音時的速度一致。為了消除影片在放映時的速度波動,放映機的還音部分均裝有勻速減震裝置。這個裝置由音鼓、飛輪、還音壓片和勻速減震滑輪等組成。 4.動力傳動部分 放映機的動力是一個交流單相感應電動機。動力傳動部分的任務是把電動機旋轉的動力,傳遞給放映機上的各種輸片齒輪、間歇運動機構、遮光器、收片裝置等需要動力的機件上去,使影片在輸片機構中按要求運動。 5.電路部分 電流從電源變壓器分配到放映機各個電器部分所經過的線路,叫做放映機的電路。它由導線、插頭、插座、開關和電器元件等構成。 16毫米電影放映機的電路中關鍵部件是一個多層同軸旋轉開關。以長江F16—4型放映機的旋轉開關為例講解。當開關旋鈕置於「停止」位置時,指示燈點亮;旋到「啟動」位置時,電動機輕負荷啟動,尚未與傳動部分交連,工作指示燈仍燃亮;旋到「機動」位置時,傳動輸片機構包括散熱裝置都正常工作。 放映燈泡的預熱電路被接通,工作指示燈仍燃亮;旋到「放映」位置時,放映機各部分都處於工作狀態,此時,聲光同時映出,工作指示燈隨之熄滅。
3.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放映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法國的盧米埃兄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格拉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影片《工廠大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電影公映活動,這一天,被定為電影的誕生日。
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上,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帶著他們已經獲得專利權的電影放映機,在30米寬、20米高的巨型屏幕上放映了「影片」,這台具有同步錄音功能的放映機引起全世界的轟動。
第一部電影誕生在1895年12月28日。 路易盧米埃爾(1864-1948),原是法國里昂製造照相器材的工廠主。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傳入法國後,他愛上了電影機的研究和製造事業。1895年3月,他終於發明了超越一切競爭這的「活動電影機」。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路易盧米埃爾的父親安東尼盧米埃爾帶著兒子的這些影片來到巴黎卡普辛路號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底下室,組織了世界上的第一次電影公映。所以這一天被定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本人也被公認為世界的「電影之父」。
4. 電影《南京》主要內容
你說的是不是《南京大屠殺》啊
內容簡介:
這故事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南京,日本軍隊進城開始。 五月(徐忻辰飾演)那年剛九歲,生長在一個幸福小家庭,爸爸(林泉飾演)是知識份子,在中學教書,媽媽(葉童飾演)溫婉美麗,五月還有一個妹妹八月(裘立爾飾演),還有奶奶,一起住在小院子里。 時局轉劣,人心惶惶,五月媽媽更加擔心,不能不作些危急中的准備,例如要兩個女兒練跑,打扮成男孩子,以防萬一。可是,居民萬料不到軍隊進城,便開始屠殺。五月家的鄰里紛紛逃亡,但都被攔截槍殺,只有少數負傷而回,五月媽媽更懼怕,更擔憂。 家中已斷糧了,爸爸迫不得已,獨自冒險往南京大街闖一闖,希望用衣物換取糧食,小狗跟著主人尾後。黃昏,只見小狗銜著爸爸的手臂回來。五月媽媽傷心欲絕,家裡剩下了婦孺,媽媽一夜間變成一家之主,要剛強起來。媽媽首先要把閣樓的梯子劈去,變成密室,希望逃過日本人的視線。媽媽決定要放棄小狗,怕留著小狗更惹敵注意,五月八月萬分不舍,卻只能無奈地與媽媽往溪邊放走小狗兒。 夜裡,風聲鶴液壓淚,日本人踢門入每家殺掠,五月家也未倖免。結果,一夜,魔鬼到來家裡,殺死了奶奶,強奸了媽媽,而五月與八月被媽媽趕上了密室小閣,逃過一難,可是,媽媽的精神已到崩潰階段。 八月發高燒,媽媽沒法子,只好冒險出外往葯鋪求助,五月悄悄跟在後面,媽媽在中途才發現五月跟來,媽媽又急又驚,只好步步為營。到了葯鋪取葯,發現不遠處有日軍在追逐婦女,媽媽拖著五月逃避,卻被日軍發現了,媽媽終於下了「死」的決定,要五月帶葯回去救妹妹,自己卻引開日軍,五月親眼看著媽媽被十數只日軍的魔爪拉去…… 之後,五月就肩負了保護妹妹的責任,日間躲藏,深夜流浪廢墟覓食。就在聖誕平安夜,兩人遇上教會的西婦,西婦安慰她們不要害怕,還帶著她們到難民營。五月的舅舅知道妹夫被殺的消息,用盡方法在難民營中領回五月和八月,舅舅用錢租了一條船,冒險由南京返回鎮江,途中被日軍槍擊,險象環生,舅舅終於帶著五月和八月回到自己家裡。舅舅家有舅母,還有一個拜佛的外婆。表哥天寶(李棟輝飾演)嬌生慣養,五月有點看不起天寶,而八月卻把小表哥視為偶像。 一天,三個孩子跟外婆拜佛,五月就在蘆葦岸邊,發現一個憂郁而健碩的大孩子方毅(薛斌飾演)。他在臨江寫生,但他的風景畫里永遠自己加些駭人的屍體、殘骸斷臂、血紅河水等殺戮的畫面,五月卻對方毅產生了莫名的好奇。 舅舅安排五月在天寶學校讀書,五月又發現了方毅,還知道他常常因為割蘆葦的工作而綴學缺課。五月大膽去蘆葦岸邊找尋方毅,兩人漸能溝通,方毅把身世告訴五月,原來方毅的父母為了救他,寧願挨日軍子彈而撲在他身上救他,方毅死裡逃生,被地主買了回來,勞動幹活。 日軍終於打到鎮江,舅舅被炸死,舅母一時六神無主,唯有跟鄰里離開鎮江,無奈把五月和八月留下不顧,兩女孩又再面臨困境,前路茫茫。這時,堅強的方毅到來尋找五月和八月,說要視她們為妹妹,保護和照顧她們。 方毅帶著五月和八月到長江岸邊,方毅告訴五月媽媽和其他人的父母一樣,屍體變成了灰,灰隨風飄起升上了天空,化作煙雲,雲層可能是骨灰的積結,雲變雨,雨下長江,由南京飄流到鎮江河裡。方毅說:「就在長江邊和爸爸媽媽說聲再見吧!」 五月激動地走到江邊,恰巧外籍修女帶著百多個孤兒由南京逃難而下,五月與方毅把這訊息告訴小朋友們,小朋友都激動了,對著滔滔江水大叫:「媽媽…我愛你!」長期壓抑的五月終於放聲大哭,把心中郁結盡泄於風雨中。 方毅帶著五月和八月到別的地方,過他們的新生活……
5. 16毫米電影放映機的銀幕是多寬多高的
3米×2.19米
6. 16毫米的電影膠片南京有買嗎
1樓,怎麼形容你給我們更多人的感受吶?
知道樓主問的是什麼膠片嘛?電影膠片!電影機用的膠片!旅遊景點?還相機出租??呵呵,試問即便到那裡就那裡的小攤主知道或者見過電影機嘛??你說的是135膠卷吧?能拍36張的那種?
沒有錯!135膠卷其實就是一種電影膠片----35毫米膠片(但是電影機用和135相機用的過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量你也不懂!不是小看你),再者1樓,你知道電影機1秒鍾正常的拍攝方式要拍攝幾張畫面底片嘛?24張(這一點想必你倒是能知道的),那好旅遊景點即便能買到的36張的135膠卷,就是裝到了35毫米電影機上能拍多少時間??呵呵----可能只能記錄1.5秒的影像吧?……
還有,人家樓主問的是16毫米膠片!懂嗎?
16毫米膠片1923年由可達伊士曼公司投入市場,其目的就是為了將電影普及到廣大群眾家庭----因為膠片以及之後一系列的洗印,放映設備都比35毫米來的便宜多了。當然還有一種8毫米膠片,即我們常常聽到的「超8」其誕生也是如此……
相關參考(謝謝回答者):http://..com/question/154695618.html?si=9
樓主16毫米的膠片8毫米膠片都沒有了,早已停產!(有也是過期的殘存品)很遺憾,起碼個人覺得如此。因為上世紀錄像帶,錄像機,攝像機,家庭磁帶攝像機,之後的V8等等不斷推出,相對昂貴,畫質音質又不怎麼好,並且麻煩的家庭電影機已經漸漸沒有了市場。
說了這么多,希望能以後與樓主在有關方面多交流。上一張相關圖片,這是我收藏的一台16毫米電影機以及膠片(奧地利產,當時小有名氣),當然現在沒有實用意義了,但是機器性能正常。
7. 8.75毫米電影的相關電影膠片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16毫米電影日益專業化,8毫米電影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1961年,帶有磁性聲道的 8毫米影片進入市場,使其在教學上的應用與日俱增,同時也用於工業、商業等方面。1965年,出現超8電影後,才逐步被其取代,但尚存在。超8毫米影片膠片高度和原來一樣,但由於縮小了片孔和畫格間隔使得畫格面積比原來增加50%,這就克服了標准8毫米影片畫格面積小、攝像欠清晰、亮度不夠等缺點。下面具體介紹上述幾種不同膠片的電影。
超8毫米電影
超8毫米電影簡稱超8電影。是一種片寬仍為8毫米,但畫面面積則較標准8毫米影片大50%的改良型8毫米電影。1965年,伊斯曼柯達公司為了充分利用8 毫米影片面積,擴大畫面,降低放映的放大倍率,提高清晰度,改善顆粒現象,而設計生產出此種新型8毫米電影。其攝影畫面寬5.39毫米,高4.03毫米。由於需要擴大畫面面積,故對輸片齒孔也做了相應的改進。超8電影問世後,以其優異的放映質量,深受業余愛好者的歡迎,並迅速在科研、教學、工業、商業等各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從而逐步取代老型的標准8毫米電影,特別是其光磁聲帶結合的有聲拷貝,使用極為方便,在許多遠洋輪船和民航飛機上,旅客在看超8電影時可以通過耳機選聽兩種語言。超8影片可以直接攝制,也可通過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縮制。較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在35毫米膠片上一次縮制四條超8拷貝,加工後裁切成單條。
8毫米電影
8毫米電影亦稱標8(標准8毫米)或常8(常規8毫米)電影。指窄膠片系統中最小型的、膠片寬度僅8毫米的一種電影。其攝影畫面的尺寸為:寬4.39毫米,高3.30毫米。8毫米影片又分「單8」和「雙8」兩種。「雙8」系16毫米膠片上並列兩條8毫米影片,攝影、洗印後分切成單條8毫米影片。8毫米影片可直接用8毫米膠片攝制,也可用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縮制。1932年,8毫米電影問世,為業余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等提供了更為輕便、經濟的手段,並逐漸成為一種十分普及的業余電影形式。
其中由喬·舒馬赫(Joel Schumacher)所導演的影片《八毫米》主要是圍繞著一個8毫米寬的帶有犯罪紀錄的小電影膠片為題材所展開的,可見8毫米電影在電影界中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16毫米電影
16毫米電影膠片寬度為16毫米的電影,是窄膠片體系中應用最廣的一種電影。1923年,由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當時只供業余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使用。16毫米無聲片畫面放映尺寸為寬9.65毫米,高7.21毫米,每邊各有一個齒孔。進入有聲電影時代後,拷貝改為單邊齒孔,另一邊則用作聲帶位置(光學聲帶或磁性聲帶)。由於16毫米電影設備輕便,膠片和加工費用較低廉,加上感光乳劑技術的不斷進步,改善了放映影像的清晰度和顆粒性,因而廣泛應用於科教、新聞、工業和商業等各部門。同時也用以製作故事片,供中小城鎮電影院或偏遠地區放映單位使用。中國現有農村放映隊,大部分採用16毫米電影。16毫米電影可直接用16毫米膠片拍攝,然後印製16毫米放映拷貝,或從標准型35毫米影片縮制拷貝。反之,也可用16毫米體制拍攝原底片,再放大印製為 35毫米放映拷貝。此外,國外還有一種超16體制,是專為拍攝並放大寬高比為1??65∶1的35毫米非變形寬銀幕(遮幅寬幕)影片而設計的,用這種體制拍攝的原底片,其畫面橫向擴展到聲位區從而充分地利用了16毫米膠片的有效面積並簡化了寬銀幕影片的攝制工作,使其更加靈便。
納喬·塞達(Nacho Cerdo),西班牙人。是在早期拍攝超8毫米電影和家庭錄影帶的時代對拍攝電影感興趣的。從巴塞羅納的記者學校畢業後,他又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學習了電影課程。在那裡,他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16毫米的短片《the Awakening》。從此踏上了電影之路。1994年,他和夥伴成立了一個公司,塞達指導了他的第二部頗受爭議的短片《Aftermath》此外他還擔任過另外兩部影片的製片人。而《遺棄》是納喬·塞達的首部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