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大陸第一篇被改編為科幻電影的科幻小說是:
中國第一部純科幻片是1959年《小太陽》 ,公認的是《珊瑚島上的死光》《珊瑚島上的死光》是中國電影人自己第一次將科學幻想小說搬上銀幕,這對中國電影藝術創作實踐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填補了中國電影題材的一項空白。為中國以後科幻電影的探索奠定了基礎。
⑵ 我國的科幻電影逐漸崛起,第一部科幻電影是哪一部作品
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該片講述了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依靠太陽為生的地球也即將面臨滅亡。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2)第一部中國科幻電影擴展閱讀
《流浪地球》主要角色介紹:
1,劉培強
國際空間站中的中國航天員,中校,因為執行任務,他不得不做出選擇,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導致父子關系疏遠。劉培強在心底深愛著他的兒子,卻無法親口表達他內心的歉疚,最終與兒子解除隔膜。為給地球提供燃料,把空間站推向木星。
2,劉啟
由於幼時父親不在身邊,對於父親的離開劉啟並不理解,而且媽媽的死,他怪於父親。在一次和姥爺韓子昂開車回家的路上被王磊以流浪地球法案強制徵召進171-11救援小分隊。
3,王磊
地球聯合政府的軍人,171-11的隊長,有著很強的使命感,他的工作是帶領著救援隊去修多能推進發動機,在途中會遇到很多驚險的困難,有很多人放棄,但是他特別堅定自己的目標,要去完成他的任務。
⑶ 中國第一部科幻片叫什麼
《珊瑚島上的死光》(1980年中國電影)
本片是著名配音大師邱岳峰先生主演的唯一一部彩色電影,也是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故事片。
樓主請參考下回答時間
⑷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片」是什麼
根據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科幻大片《三體》宣布電影定檔2016年7月。這一消息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無疑是一針強心劑。看慣了好萊塢式的科幻大片,中國的科幻大片能否滿足我們的胃口呢?無論如何,科幻電影都是引爆沉寂的本土影壇的關鍵力量。那麼,科幻電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魔力,關於它,有哪些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呢?
科幻電影的誕生時間比你想像的早很多
從法國里昂市中心的白萊果廣場出發,向東南方向走上大約4千米,便是電影發明人盧米埃爾兄弟的故居。1895年,這對兄弟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拍攝了他們的第一卷電影膠片《盧米埃爾工廠大門》。
電影能夠在法國誕生並不是偶然的。19世紀末的法國,誕生了諸多令人「腦洞大開」的技術成果,比如以蒸汽動力驅動的「蝙蝠飛機」、模塊化建造的埃菲爾鐵塔,以及電影這種有效記錄人與物活動的手段。在最早的一批電影膠片中,我們已經找到些許帶有科幻色彩的元素。
科技成果為科幻電影創造奇跡
隨著電影科技的進步,科幻片導演往往會嘗試將最新的科技成果整合到影片當中,或者以此為基石研究影片所需的特技,如此這般,科幻片的技術含量一日千里,並時常成為整個電影產業的「開路先鋒」。在《2001:太空奧德賽》里,反派角色超級電腦HAL9000奏出的關機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首由電腦演奏的歌曲。為了拍攝《星球大戰》,喬治·盧卡斯創立了工業光魔公司,奠定了電腦動畫在影視製作中的位置。《終結者》里的綠幕特效,《阿凡達》里的動作捕捉技術等,將這些重要的電影特技推向了新的高度。為了給計劃於2017年年底上映的《阿凡達2》搜集素材,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打造了深海潛水器,進入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為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科學色彩。
但電影特技的進步,也為科幻片帶來了另一種隱憂:炫目的特效,有時也會暫時掩蓋影片本身的空洞,《侏羅紀公園3》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於科幻片來說,在視覺效果之外,影片的「靈魂」仍是不可或缺的、更為重要的元素。
看科幻名作與電影如何相互「接駁」
科幻電影的成功,與優秀的科幻作品是相輔相成的。100多年來,被搬上銀幕的經典科幻作品數不勝數,而電影的賣座,又反推原著小說的流行。
將文字轉化成不失作品原意的圖像,也是電影人面臨的挑戰。從早期科幻電影人改編《弗蘭肯斯坦》的嘗試,到《三體》的電影化,這些挑戰一直存在。畢竟,瑪麗·雪萊並沒有描述那個利用人類屍塊製造的怪物的每一處細節,而劉慈欣更沒有精確塑造「三體人」的形象。想像的空間是無限的,然而呈現在大銀幕上的形象,難免會削弱作者苦心營造的神秘感,如何最多地保留「原汁原味」,顯然需要更多的思量。科幻作品如何搬上銀幕,著實是讓電影人「燒腦」的問題,但正是不斷解決這些棘手問題,才使他們靈感迸發,倒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和優秀科幻作品的涌現。
(作者:苗若玖)
⑸ 流浪地球真的是國產科幻片的開始嗎
《流浪地球》絕非中國科幻片的希望,但《流浪地球》過硬的口碑質量,再到春節檔票房大爆,確實為中國科幻片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樹起一個較差高的標桿。
《流浪地球》對於未來的中國科幻片而言,有著很大的示範和引領作用。站在中國電影史上,甚至會因為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再到過硬的口碑質量和票房效應,而載入史冊。
現在《流浪地球》郭帆團隊,無非早點站了起來。
最後,《流浪地球》上映大爆確實證明,它或許不是中國科幻的希望,但絕對為中國科幻電影開了個好頭,立下標桿了示範,中國科幻加油。
更多關於《流浪地球》和中國科幻電影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⑹ 國產第一部科幻片(電視劇)是叫什麼
《珊瑚島上的死光》.即便是在當年特技簡陋和資金匱乏的情況下,中國還是拍出了一部科幻電影,這就是根據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這大概是內地自行拍攝的一部較早的有公眾影響力的科幻電影。
⑺ 求一部中國科幻電影
霹靂貝貝Wonder boy(1988)
導演:宋崇 Chong Song 翁路明 Luming Weng
主演:
張京 Jing Zhang
王瑩 Ying Wang
鄢麗娜 Lina Yan ...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劇情/科幻/兒童
片長:90分鍾
劇情:
神秘發光物劃過天空,一個小生命降生了。孩子取名貝貝。爸媽驚奇的發現,孩子帶電。神奇的貝貝6歲了,家人給他帶上一副紅手套。他可以控制紅綠燈,懲治了搶老奶奶座的小青年。上學後貝貝,因為手套被議論,罰站,也因為帶電惹來麻煩……雨夜,貝貝神奇的使一位失明的老人復明,被夥伴從科研所救出後,大家到長城上呼喚「宇宙人」,突然貝貝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宇宙人緊握他的手,他驚叫起來。醫院里,貝貝醒了,撲到媽媽懷里。貝貝沒電了。
幕後製作:
1988年由宋崇導演、張之路編劇的我國第一部兒童科幻片《霹靂貝貝》問世,這部擁有新鮮視角的影片講述手上帶電的小男孩貝貝擺脫孤獨尋求友愛和理解的故事。這些曲折、荒誕、幽默的情節,展現了一個不同以往具有現代意識的孩子的生活,該片不僅受到青少年觀眾的熱愛,在小觀眾的成長記憶中更是印象深刻。
宋崇:給兒童片一小片合適的土壤
1986年我從上影調到兒影任廠長,在這個期間拍攝了《霹靂貝貝》,從此和孩子結下了緣分。拍過那麼多戲,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閃光的綵球》和《霹靂貝貝》,可見當年兒童電影的影響力。
在全國故事大王比賽上發現「貝貝」
為什麼會選擇張京演「貝貝」?我對兒童片演員的選擇有我自己的看法,並不是找嗓音洪亮、外形漂亮的孩子,而是必須有個性,外形有特點。張京那個時候大腦袋、大眼睛,長得很特別,是在全國故事大王比賽上發現他的,那時我任評委,發現他講故事很有特點。有的孩子說故事像演戲一樣,很誇張,或者是像背課文一樣,很死板。張京不一樣,他非常生活化,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動情,能夠感染聽他講故事的人,我眼前一亮。後來在拍《霹靂貝貝》時就找到他,他是不二人選。
那個個子高高、比較尖刻的女孩子章萍也是在故事大王比賽上選中的,和劇中人物太吻合了。而演「甜甜」的那個溫柔可愛的小姑娘王瑩,是幾個小演員中年齡最小的,很稚嫩也很有氣質。她是上影廠白沉老導演的孫女。影片完全避開了以往兒童電影給人「說教」的痕跡,只是講述一個孩子不想成為特殊人,他只想當個正常人,渴望愛與被愛。當年的小觀眾中有的還很惋惜:為什麼把「貝貝」的超能力給變沒了?其實他長大後可能才明白,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安排。
「宇宙人」原來就是馮小寧
應該說《霹靂貝貝》是我國第一部兒童科幻影片,上世紀80年代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是故事片的首次嘗試。科幻與國家的科學生產力以及太空技術的發展有很大關系,那個時候美國已經有影片《E.T.》了。我們當時因為三維科技還不發達,也因資金有限,好多東西想拍沒能拍成,因陋就簡先拍模型然後特效合成。
影片在技術上弱一些,我們就更加強調人情方面,主要還是靠情節打動人。影片高潮部分是孩子們到長城呼喚「宇宙人」,這是因為當時認為在遙遠的外太空能夠看到的中國痕跡只有長城。在拍攝的40天中,外景多在深圳拍攝,因為當時的深圳最有現代感,現代化的學校以及高樓林立的街道,都是在那裡拍的。
說到宇宙人,他在影片中幾次出現,正是當年在兒影擔任美術的馮小寧製作了那身「全金屬外殼」的衣服,在上面綴滿舞台上表演的亮片,他怕別人穿壞了,於是自己親自上陣出演。當時分到兒影的兩位電影學院78班的畢業生,後來都做了導演,我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馮小寧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大氣層消失》,尹力的第一部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都一炮打響。其實我就在想,只要給兒童片一小片合適的土壤,它就能夠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口述:宋崇(《霹靂貝貝》導演,原兒影廠廠長)采寫:記者張悅
張之路:《霹靂貝貝》只屬於那個時代
「靜電」現象啟發了我
《霹靂貝貝》原名叫《帶電的孩子》,其實是「靜電」現象啟發了我,因為天氣乾燥用手去觸門把手就會起「靜電」,好像人會發電一樣,後來延伸開來想出了這么一個孩子的故事。我那時任兒影的文學部主任,把這個想法在編輯會上跟宋崇簡單說了一下,他聽後很激動,敦促我將這個故事寫成劇本,後來又取了一個比較時髦的名字,就是《霹靂貝貝》。
我是學物理出身的,因為畢業於師范學校後來又教書,所以一個是對科學現象熟悉,另一方面對孩子的心理也清楚。關於貝貝為何帶電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看法,小孩子們會天真地認為「貝貝」就是宇宙人的兒子落到地球上,和普通的小孩一起生活。其實我們當時的想法只是「貝貝」被賦予了「超能力」,有點像「蝙蝠俠」意外被蜘蛛咬了一口,而具有神奇能力。可見孩子們和大人的想法很不一樣,雖然「貝貝」是宇宙人的兒子的設計不太可能,但既然孩子都這么想,也挺有意思的,衍生出一個我們最初沒有想到的理解。
記得當年《E.T.》花了300萬美元,我們的製作經費是47萬人民幣,應該說《霹靂貝貝》很討巧,它的出現很多人都沒有料到。記得影片出來後,先讓大人看,他們覺得沒有什麼新鮮的,很普通的一個兒童片,沒想到讓孩子們一看,不得了。
記得我們去上海的時候,影院里的孩子全興奮地跳起來,整部片子他們基本是站著看完的,而且毫不掩飾地叫起來,我們知道孩子們認可了,他們是真正喜歡《霹靂貝貝》。
兒童片也要夠商業
其實關於中國兒童電影現在的狀況是挺可悲的,在思想上很多人都認為它不是主流文化;而且大量編導對於這部分創作有心理障礙;要不就有人乾脆說,我們中國自己的兒童科幻再怎麼做也做不過美國。我在想這是因為我們的大人「太務實」,缺乏天真想像的本質。還有就是現在的電影市場,多靠炒作和商業運營,其實兒童片的問題不是「是否優秀」的問題,而是夠不夠商業的問題。說《哈利·波特》在全球有多麼熱銷,不要忘了其商業運作下了多少工夫,背後這么大的公司在支撐著。像伊朗影片《小鞋子》,像《放牛班的春天》都是很優秀的,但是它們的商業性遠不如《哈利·波特》。
說到中國兒童電影的現狀,很普遍的現象是這邊拍完片子之後,那邊就直接入庫,根本無法進入電影院和普通觀眾見面,其實這對於人的勞動也是一種浪費,也不可能良性運轉。所以我說像《霹靂貝貝》、《魔錶》、《我的九月》、《大氣層消失》這樣的兒童片真正只能屬於那個時代,當年的小觀眾是幸運的。
口述:張之路(兒童文學作家,《霹靂貝貝》、《魔錶》等片編劇)采寫:記者張悅
來源:新京報
⑻ 198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中國第一部科幻動畫片叫什麼
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中國大陸首部科幻片《珊瑚島上的死光》
不是動畫片,也不是上美的,上美當年出的名片是《雪孩子》、《三個和尚》和《哪吒鬧海》。。。
⑼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是哪部
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
第一部:《莊子夢蝶》拍攝於1928年,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令很多人震驚吧。這部片子太早了,好像說的是一個人做夢,夢見啥啥了,忘了。名字叫《莊子夢蝶》吧。好像拍攝於1928年吧,忘了,確切年份查不到了。
第二部:《六十年後上海攤》 1939年拍的,時空穿梭題材的.主要講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發達的現代科技下生活.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片.該片由當時兩大笑星韓蘭根,殷秀芹出演.
第三部:可能令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科幻片了。最早的一部好像是《外太空的小太陽》拍攝於1952年吧。當時由陳佩斯他老爸演科學家。
第四部:應該是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講未來的十三陵水庫。
第五部:很經典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海電影製片長廠出品:編劇:童恩正 沈寂。導演:張鴻眉
那就是1979年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時運動剛結束,在那種條件下,拍出來已經很不錯了。片中那些帶有神秘色彩和奇異景象的海底工廠、海底長廊、水下電梯、新型實驗室、威力強大的空間放電、激光大炮無不引起當時中國觀眾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膽的布景也給當時的觀眾很大的驚喜,影片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第六部:《潛影》,導 演:郭寶昌 黃玲 。編 劇:計紅緒 計三猛 。主 演:韓月喬 李萍 遲志強 苑 彭 銘燕 。上 映:1981年
《潛影》改編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說《王府怪影》,講的是一個古代王公貴族的宅院擁有「自然錄影」的功能,其帶有磁性的牆壁保留著古代侍女的活動畫面,並在雷雨天氣下放映出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學家推測到其中的原因,並發明了儀器,想在另一個雷雨天再次喚起這個影像,但以失敗告終。
第七部: 《異想天開》(1986),珠江電影製片廠。原著:張賢亮。導演:王為一
用夢來逃避對幻想的心虛及對科學技術的責任,是80年代科幻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應用。本片當初的宣傳定位是荒誕片,很准確,展現科幻之神奇確實不是本片的核心。而本片中出現的機器人,那種幻想中的物體僅僅是為達到誇張的搞笑效果的道具而已。也許,那份在片中點到為止的"大陸宇航計劃"才是該片真正的吸引科幻迷的科幻點。
第八部:《錯位》(1987)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黃建新。主演:劉子楓 楊昆 牟紅
這是一部很有科幻味的片子。影片對那個在現實生活浸染下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機器人的科幻沿襲傳統的科幻主題。當然,本片未能突破此類故事的傳統框架,那個機器人的結局也因此註定是悲劇性的。另一個角度看,趙書信解決困境的方法也真正是科幻式的,也是一種科幻狀態下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得到了基本叫人滿意的尊重。影片的現實主題就是片名那兩個字--錯位,那是官僚主義導致的人格錯位。對這一點的嘲諷,給本片以較深刻的思想內涵。於是,這也是一部與現實相嫁接的道路上出現最好的一部片子。
第九部:《霹靂貝貝》(1988)。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場。導演:宋崇 翁路明。主演:張京 王瑩 章萍 張弛
《霹靂貝貝》曾獲第3屆兒童電影"童牛獎"可以說是最具知名度的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它的深層主題是個人的異化導致的與整個社會的不和諧。它是一部兒童片,但是它卻因緊緊地將自己禁錮在兒童片的范疇之內,而少了一點《第3類接觸》式的大器與寬闊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