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電影中的導演、製片人、出品人、監制哪個職務大都分別是幹啥職務的啊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監制: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這里將聚焦「監制」(Executive Procer)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對於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貳』 出品人和製片人哪個大
出品人更大。
主要講的是總製片人。總製片人可以說是一部電影從無到有最強有力的驅動者和最高管理者。負責發起項目、融資、組建主創團隊。
包括選哪個導演選哪撥演員,管理預算和進度,管理宣傳和發行。總製片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部影片的品質。一些成功製片人可以要求電影的走向以及風格,並凌駕於導演之上,成為電影內容的主導者。
片場分工介紹
在電影工業龐大的體系中,影片的拍攝資金都是需要靠製片人融資而成的。這個身份就類似於傳統行業里的項目經理,需要為整個電影的所有成本負責。
知名演員參演的電影,對於製片人來說,可操作性就會降低。像前面說到的,電影的拍攝進度會受影響,演員自身的片酬也會提高,所以電影成本也會提高。在電影的宣傳期,大演員的檔期問題,也會影響電影的宣傳力度。
在這里,製片人就需要與出資方或者是貸款方進行協商,包括電影公司的固定回報,優先回報權,按比例回收成本。在拍攝前,對整個電影項目做預算。
『叄』 拍電影的時候投資方、製片人最大還是導演最大
拍電影時我覺得投資方最大!因為投資方是出錢的人,投資人相當於老闆,誰出的錢多,誰的話語權就大。而製片人和導演只是投資人請來為他工作的,他們只負責其中一些具體的工作,最終的決定還是要由投資方來決定!
『肆』 電視劇界誰才是真正的老闆導演出品人還是製片
為了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各個崗位的職責,我們可以把一部影視劇的誕生,比作一個房地產建設項目來看待。出品人相當於——開發商或建設單位出品人是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投資的一方,就像房地產開發商拿錢買地開發商品房一樣,是一個項目真正的甲方爸爸。
導演是一部電視劇的主要掌控者 ,包括攝影、演員以及幾位調度等等,劇本改動、分鏡頭這些都需要導演去做。製片人可以說一個劇組的靈魂,製片人要組建電視劇製作團隊,主要負責劇場的所有公關工作,事務比較繁雜,包括籌資等。沒有誰比較大,需要導演和製片人協同合作共同推進拍攝的進展。
『伍』 一部電視劇中製作人最大還是導演最大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導演:排演戲劇或影視片的時候,組織和指導演出工作擔任導演工作的人,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你覺得呢?
『陸』 電影劇組里製片人是不是就是老大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現在你應該知道誰是老大了吧
『柒』 電視劇的導演和製片人有什麼區別誰比較大
一、區別:
1、職責不一樣
導演,導演與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負責整部劇的藝術准則;與製片人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等職責。
製片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2、分類不一樣
導演,分為影視導演和舞台導演。
製片人: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策劃人,負責攝制生產,以及資金融資人;專業技術上負責整個影片或電視劇項目製作人;影片或電視劇投資者本人(一般僅只是署名,非專業製作人)。
二、兩者無法比較。
(7)一部電影最大的是製片人嗎擴展閱讀:
一些著名的導演:
1、邁克爾·貝
(Michael Benjamin Bay),1965年2月17日生於洛杉磯,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大學。是一名美國電影導演與電影監制,曾執導過《世界末日》、《石破天驚》、《珍珠港》、《絕地戰警》、《絕地戰警II》及《變形金剛》等電影。
2、王立軍
王立君參與過《江山為重》、《大明王朝驚變錄》、《大明 天子》、《中國傳世經典名劇》、《中國母親》等多部電視連續劇以及《開國英雄》、《共和國之最》等大型電視紀錄片,上述影視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飛天一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魯迅文藝獎、牡丹獎等全國性各類大獎。
『捌』 電影製作組最大是誰 是不是好萊塢是製片人最大,中國是導演最大
攝制組內部最大的是製片人,製片人聘請導演和執行製片人(製片主任),二人分別對藝術質量和攝製成本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