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電影拍出來靠哪些收入賺錢
導演不是老闆,更象是一個現場指揮官。每一部電影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投資商,他們是真正的老闆。
電影拍完後,靠的是票房收入賺錢,還有廣告收入。票房收入達不到預期的話是要虧本的。製片人員是後期製作時對影片進行剪輯配樂等工作的,沒有股份,領工資的。
『貳』 電影中演員正常片酬應是多少
作為演員這個職業,確實是很多人都非常嚮往,因為一部作品,一個知名演員就能夠有幾千萬的片酬。其實在中國電影市場當中,演員當中曾經片酬最高的是李連傑,還有成龍,兩個人最巔峰的時候有8000萬的片酬之高,當然作為國際影星的鞏俐,章子怡也是在6000萬左右徘徊。一般來說普通的一線演員片酬都能夠接近1000萬,比如說黃曉明這樣的明星,一直以來都沒有低過於1000萬的片酬。
但是現在的演員與影片方已經達成合作,那就是不收取片酬,直接性的入股那就是在後期票房上映之後,直接性的票房分成。其實吳京的片酬一直都不是很高,如果一部作品吳京非常認同的話,甚至會零票房出演,比如說流浪地球就是吳京鱗片酬出演的一部作品。
『叄』 現在一部電影十億八億的,導演能賺多少演員能分多少
片酬有兩種,可以拿固定的數目,也可以分票房,也可以兩者都有。例如:
徐崢的泰囧曾說:當初電影公司並不看好這個劇本,徐崢自降身價自導自演,全片總共花費6000萬其中是3000萬製作+3000萬宣傳,沒想到最後12億票房,電影公司分到六億多,徐崢又拿到了6000萬的票房分紅。
電影介紹: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世界電影與電影業起源於19世紀末法國、英國、美國等地。 中國電影是中國大陸地區、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上映播出的電影統稱。
『肆』 演員片酬很高,拍一部電影可以得多少
一部普通電影的片酬並不是確定的。
例如一個一線大牌明星被邀請演一部電影的話,片酬往往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的。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二線明星或三線明星的話,那麼這個價格就要大打折扣了,有些三線明星的片酬甚至只有幾百萬或幾十萬。
3、是否有投資價值
當然也是有例外的,如果是一個三線小明星的話,本身來講片酬不會很高,但是如果在這個明星身上發現了另外的一些投資價值的話,那就是另一種說法了,例如當初趙麗穎不太紅的時候,身上就具備了很多可發展的潛質,被投資人發現這些潛質之後,寧願多花一些錢也要把她打造成一個一線明星。
當然從收入的角度來看,明星的收入確實高的離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擠破了腦袋也要成為明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換一個角度來想,雖然明星收入高,但消費的人也都是自願的,因此主要原因應該不在明星本身,而而是那些追星一族的因素比較多。
『伍』 一部電影的收入是多少(比如無極)一個影員能得多少(比如謝庭烽)
電影收入一般是以票房為基準的,當然還要加上海外市場發行所獲得收入、DVD發行收入、一些電影同期作品收入,比如道具拍賣、玩具、海報等。目前《無極》票房超過兩億人民幣,影片的音像版權有近2000萬元的收益。這是很少國產電影能有的成績,在好萊塢,像《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是18億美金。這也是歷史上票房最佳的電影。
一個演員演了電影要有片酬、分紅等。片酬是衡量一個演員影響力的重要砝碼,而一部戲的好壞,演員的優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好萊塢,某些大腕演員現在每部電影的片酬高達4000-5000萬美元,其中包括獎金、影片分紅和其他額外收入。
比如今年的奧斯卡影後,威瑟斯彭,就已經登上了好萊塢明星金字塔的塔尖,其片酬已經超過朱麗婭·羅伯茨,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演員。據悉,威瑟斯彭出演新恐怖片《家庭恐懼》的片酬高達2900萬美元。
說說國內,成龍又將重回好萊塢演出《尖峰時刻3》,片酬還是維持在1500萬美元,並且還多加了全球分紅的百分之十。勇闖好萊塢的李連傑過去的片酬也有1000萬美元。至於周潤發,就以剛拍完的《加勒比海盜3》來說,雖然戲分並不多,但酬勞還是一口價的500萬美元。女星方面,片酬現高達500萬美元的章子怡,緊隨其後的恰巧就是同演《藝伎回憶錄》的楊紫瓊與鞏俐。楊紫瓊過去接演「007」時,片酬就已突破100萬美元,至於鞏俐演出《藝伎回憶錄》的酬勞與章、楊兩人相同,也是50萬美元,不過在新片《邁阿密風雲》中挑大樑的她片酬就絕對不是50萬美元了,外界猜測有可能翻一倍成為100萬美元。
謝霆峰據說這部片子拿到了500萬?這個還不是很清楚,因為電影還沒有徹底賺完,分紅還沒到吧,另外首映的出場酬勞,能賺很多。
『陸』 一部電影成本是3.5億。預估票房是30億的話,算算能賺多少
賺26.5億。
30-3.5=26.5億。
投資方,製片方,宣發方佔45%。影院佔55%(這是大多數影院的分配方式,2 3線城市的小影院有另外的分配方式,具體看合同怎麼簽)。
減法公式
1、被減數-減數=差
2、差+減數=被減數
3、被減數-差=減數
減法相關性質
1、反交換率:減法是反交換的,如果a和b是任意兩個數字,那麼
(a-b)=-(b-a)
2、反結合律:減法是反結合的,當試圖重新定義減法時,那麼
a-b-c=a-(b+c)
『柒』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捌』 投資一部電影,電影的收益主要是分幾項
與其它投資產品不同的是,電影作為一種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其擁有更多的收益來源和收益渠道。以電影《靚麗人生》為例,在國內和海外院線及網路三方發行,那麼電影收益至少包含了以下6種:
① 院線票房收益
這個顯然是毫無疑問的,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也是電影的主要收益之一,這是電影主要的盈利渠道,在電影市場日益繁榮的當下,動不動上億上十億的票房,一定是會吸引很多投資者的注意的,如果運氣好投資了一部成本只有幾千萬,票房卻高達上十億的片子,估計都得偷著樂。
② 廣告收益
目前市場上投資收益高的院線電影,大部分都是商業片,而商業片,基本上都少不了贊助商。一般一部大製作的商業片會有很多贊助商排隊等著打廣告,這些廠商為了品牌能夠在電影中露面,往往都要向電影製片方支付高昂費用,而這些,也是電影的收益之一。
③ 網路版權收益
一部院線電影主要收入除了院線票房收益外,還包括在網路平台播放的版權收益。
一般來說,影片下映後,都會在各個視頻網站及相關APP上播放,而這些都會產生一定的收益。視頻網站一般會根據點擊量進行付費分成。有些認購合同中,投資人也可以享有這部電影的視頻網站的分成收益。
④ 電視台版權收益
和網路版權收益類似,院線影片下映後,若電影版權賣給電視台,投資人按照認購合同約定,還會享有這部分收益。
⑤ 海外版權收益
這部分收益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對於大陸電影的發行收入和版權收入。雖然目前這部分收入不高,但同樣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玖』 你知道明星拍一部電影給的薪水是多少嗎
鮮肉1.2億片酬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解。
被痛批以後,各路流量都紛紛出來辟謠,我們沒那麼貴的...所以,到底有沒有那麼貴?我們從頭說起。
鹿晗《擇天記》片酬,有1億,1.3億,1.2億三種說法(網友可能在腦補稅前稅後的差別了)。
劇組的澄清,非常模稜兩可,說是商業機密不能透露,劃重點,「與其他一線演員相比,算中位數」。
《擇天記》劇組在12日澄清謠言,稱「從劇開拍到如今,不斷都在傳小鹿片酬。但我們能夠說,真實的狀況是我們劇組全組演員加起來都不到這個數字」。但由於觸及商業秘密,出品人陳菲無法公開真是片酬,卻透露「他的片酬與其他一線演員相比,也只能算個中位數」。
這個說法含混的空間太大了,一線演員是指阿湯哥、梁朝偉,還是指鮮肉流量們...
而新浪娛樂出過一張片酬表,上面的數據都非常「大手筆」。
寫著楊洋《武動乾坤》8000萬,李易峰《麻雀》3500萬,張若昀《法醫秦明》1000萬。
看上面三位小生的戲,似乎片酬和表演的精彩程度,未必成正比;
材料里還寫胡歌《琅琊榜》6000萬,劉昊然《琅琊榜2》2000萬。
整張表中「片酬最低」的任嘉倫,也有800萬,相對於普通人的收入來說,還是望塵莫及的高。
不過,這個數據未必完全准確,表中寫霍建華《如懿傳》7200萬。周迅和霍建華《如懿傳》片酬1.5億這個滿天飛的說法,後來被否定了;據新麗傳媒的材料顯示,分別是5350萬和5071.7萬;不過這部劇三審沒過,播出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