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就一部電影談談你對中國30年代民族電影的看法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20世紀30年代日本法西斯的入侵以及中華民族展開的自衛戰爭,也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電影的重要表現題材。由於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歷了政治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不同歷史時期抗戰題材電影的創作者對這場民族戰爭的關注點和表現力都是不同的,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抗戰題材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意識形態、審美風格、影像語言也都是各異的。這其中,雖然貫穿著創作者較為自覺的藝術個性的追求,但幾乎無一例外地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清晰地折射出幾十年來中國社會歷史、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風尚的變遷。 1930年代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電影藝術觀念、社會觀念和電影技術條件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民族電影內容與形式的復雜關系,電影藝術的基本原則和創作方法以及電影的具體形態和形制中都包含了相當多的好萊塢因素。在「類似性」和「差異性」多重變奏的共同塑造下,中國民族電影具有了自身的藝術品格和基本觀念,由此也產生了富於中國色彩的民族電影的具體形態、風格和特徵。中國電影商業類型建設受到了好萊塢的直接影響。雖然在總量上國片落後於好萊塢影片,但是能夠在30年代與美國電影在首輪院線同步放映的國產大片,它們的放映時間、總場次和受觀眾歡迎的程度並不比外國電影遜色。民族電影商業類型意識和類型電影的創作實踐成為民族電影的寶貴財富和歷史經驗。與此同時,在借鑒好萊塢的直接影響之下,民族電影通過借鑒和學習,培育了自身的優勢類型,喜劇、歌唱、愛情倫理、偵探、恐怖等類型逐步發展。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強勢姿態,必然在文化上引起中國知識界的重視和反思,好萊塢電影對於中國電影文化的影響通過更加具體的電影形式和更加復雜的機制產生作用,在民族電影文化活動的具象場所和抽象空間兩個領域中對中國電影文化發展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30年代,中國民族電影管理者「國家電影」意識的逐步成熟不僅為中國民族電影制定了一系列接受西方電影和美國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放映市場的規章制度,中國電影也開始逐步形成面對好萊塢電影影響時的明確政治主體意識。國家意識(State Awareness)、政治意識(Political Awareness)和民族意識(National Awareness)是1930年代中國社會的歷史政治語境賦予中國民族電影的基本要求,也成為審視和接受好萊塢電影過程中的基本立場。隨著國民黨「官營電影」體制的建立和成熟,左翼思潮引發的「新興電影運動」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民族危機中始終占據著市場絕對主體地位的好萊塢電影和中國民族電影之間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交互影響。
B.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2)一部電影認識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C. 你對一部電影的藝術性作何看法
眾所周知,一部電影必須要有劇本,而劇本就是電影創作的靈魂所在。因為劇本屬於文學范疇,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般稱之為文學藝術。通過一部好的劇本,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強烈的藝術氣息,然而在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電影本身就具備了文學和鏡頭畫面兩部分藝術形態。
D. 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美國兵在某個地區,認識了一個當地女孩,戀愛,這是什麼電影
美國電影天皇 根據真實歷史拍攝的影片,一個美國兵是菲勒斯准將(馬修·福克斯飾),在日本,愛上了黃皮膚女孩Aya(初音映莉子飾),當時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菲勒斯離開後,直到戰爭結束,才再次踏上日本,經過十天考察,最終向麥克阿瑟將軍作出不追究天皇的建議。
《天皇》是由彼得·韋柏執導,馬修·福克斯、初音映莉子主演的劇情片 ,於2013年上映。
影片根據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講述二戰即將結束,馬克·福克斯飾演的美軍軍官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在麥克阿瑟將軍(湯米·李·瓊斯飾演)的開導下,他決定到戰敗的日本去,尋找他學生時代的情人Aya的故事。
E. 如何快速了解看懂一部電影
先從多看影評開始吧,看看別人是怎麼評論的,再對比自己的想法。如果想在這方面有研究,可以去看一些電影鑒賞類的書,還有就是嘗試自己寫影評。時間久了,看懂電影就是小菜一碟的事了
F. 評價一部電影需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G.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正所謂,看電影,所以當然是從「看」,眼睛開始。動作片,那就緊緊的盯住他們的動作,情節片,那就要看他們的表情。但是,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每個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奧,可其實並不難。電影為了表達出人物,演員們都會把表情盡可能的真實。好的演員,會把那個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邊一個朋友一樣。通過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內心。是痛苦?掙扎?還是開心?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
2
電影,不僅僅只是想讓我們看,還需要我們聽。傾聽什麼呢?配樂,人物說話的語氣,還有出現在其中細微的聲音。配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比如宮崎駿電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配樂,也讓我們記住了久石讓。)配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的,成功的電影中成功的配樂,總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電影,配合著人物說話的語氣,混合出或者悲傷,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每個人物的心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同志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的,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也許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我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後輕裝信心滿滿的繼續生活。
H. 論述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電影思想體系、藝術形象、人物形象、主題、演員、導演構思。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2、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3、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5、評演員。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6、分析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8)一部電影認識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
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I. 一部外國電影,男女主角從小就認識然後成了情侶,的故事。求名字
兩小無猜 Jeux d'enfants (2003)
當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敢不敢」的時候,另一個人必須說「敢」,這就是游戲的規則。小男孩於連和小女孩蘇菲的相遇即開始於這樣一場孩童的鬧劇,一個精美的鐵盒子就是他們游戲的見證。說臟話,擾亂課堂,在校長室小便,內衣外穿……一個游戲兩人一玩十多年,他們什麼都敢,除了承認彼此相愛。
蘇菲(瑪麗昂·歌迪亞 Marion Cotillard 飾)提議兩人分別四年,挑戰的內容是於連(吉約姆·卡內 Guillaume Canet 飾)敢不敢傷害蘇菲。恍惚四年逝去,於連找到蘇菲,為了游戲的進行他決定另娶她人,邀請蘇菲做伴娘。受到傷害的蘇菲在於連的婚禮上拋出鐵盒子「你敢悔婚么?」原本最最親密的朋友相互傷害最深。同樣心痛的兩個人相約再次分別十年。
十年裡,於連擁有了一切,家庭、事業、朋友,只是沒了蘇菲宛如沒了心,原來喪失激情的生活這般索然無味。
終於十年過去,「Love me, if you dare...」
J. 怎麼識別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識別一部電影的名字很簡單,方法如下:
1.根據電影中角色對彼此的稱呼在網上搜索,比如搜索王百萬和湯朱迪。
2.根據電影截圖使用網路識圖,圖片知名度越高越好,否則成功率很低。
3.根據電影中你認識的明星查詢此人出演過哪些作品,然後做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