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出品人怎樣分紅
電影投資的分紅,由中影集團(國家)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計算分紅(票房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貓眼有實時數據);會計事務所和公證處結算,由出品發行公司將分紅直接打到預留的銀行上。
電影上映,在中國大陸地區院線下映之日起3個月內進行第一次結算,之後開始每 6 個月為一個結算周期進行結算。24 個月後以 12 個月為一次結算周期。
⑥ 周邊產品收益
電影上映後,一般來說,如果很受觀眾歡迎,那麼片中的一些道具物品,甚至角色真人手辦等等,很快會出現在電商平台上,這些都屬於周邊產品。這部分產品的收益,同樣也是電影的收入來源,但這筆收入佔比極小,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一些參與電影投資的投資者,還有可能會得到電影製片方提供的一些額外福利,諸如你喜歡的明星簽名照,現場探班,片尾署名權等等。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通常情況下,一個院線電影的多重收益不會在一個項目中全部體現,這要看具體項目的認購合同規定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B. 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C. 當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電影公司和電影院之間誰給誰錢
電影院和電影製片方都有分賬協議的,
肯定是電影院給製片方了,因為你看電影總不能去找製片方買電影票吧。,電影院除了賣票,還有其他的商品類的,廣告類的。等等等的額外收入。
D. 《哪吒之魔童降世》你們知道這1600聯合投資人分賬翻多少倍嗎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了,《哪吒之魔童降世》1600位投資人分賬能夠翻多少倍?個人在查閱了一下電影票房分賬的一些情況以後認為賺錢肯定是賺了,但是根據不同投資人投資的額度不同可能賺的錢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分析不到位地方請見諒,各位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E. 一部電影票房7億元 如果有導演,4個主演,怎麼分配的。有沒有人說下
首先7億票房大約三七開,分給製片方和影院,製片方約得兩億左右,導演和主演本不參與分賬的,他們的錢,片酬都是電影開拍時合同定的。但是一般製片為了鼓勵導演和演員好好乾,都會在合同里加入票房分紅,所以票房好對於導演名利都有好處。但是不盡然,比如《泰囧》,徐錚沒有參與分賬,這樣他就吃了大虧,因為票房好賴都給了光線,他也不能多拿錢,不過後來,光線好像還是給他包了大紅包的。
F. 一部電影的利益相關者有哪些
製片方、發行方、放映方等。
中國電影產業鏈的利益分配以影院的票房收入為主。利潤在核心環節(製片方、發行方、放映方)的分配以票房分賬的形式進行。
利益相關者是指股東、債權人等可能對公司的現金流量有要求權的人。管理學意義上的利益相關者是組織外部環境中受組織決策和行動影響的任何相關者。
G. 一部電影是如何上映,如何進行票房分紅的
一部電影的上映要經過籌備,製作剪輯,宣傳報審,然後才能上映,票房分紅大多是前期消耗消耗,演員片酬,還有投資人,出品方,院線。
很多人都說電影賺錢,其實說法比較偏頗,既叫好又賣座的電影才是真賺錢,有的電影口碑非常不錯,但是說去看沒幾個人去看那這個電影可能會賠錢,所以說電影賺錢其實是具有風險的,有時候你拍好電影未必賺錢,拍場電影也未必不賺錢,這都要看當時的狀況,而電影的上映也是有層層關卡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電影院里看電影,覺得不過如此,但是每一部電影的上映都是非常艱難的,演員有一句話叫做台下10年功台上一分鍾,而任何能夠搬到台上供眾人欣賞的東西,都是經過層層篩選,越過坎坷而來的。
H.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