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上有一首純音樂聽起來帶勁好像是用馬頭琴演奏
我知道《安和橋》裡面有一段節奏是馬頭琴的演奏,很好聽,也是純音樂
Ⅱ 哪首馬頭琴純音樂最經典
要說最經典的馬頭琴曲,對中國受眾來講,個人覺得最耳熟能詳的曲子應該數賀西格的《天邊》了吧,即使對馬頭琴不甚了解的人,對該曲子的旋律還是比較熟悉的。但私心覺得賀西格最美的馬頭琴曲是《搖籃曲》。
Ⅲ 求推薦下有馬頭琴伴奏的歌曲或純馬頭琴演奏的樂曲都可以。謝謝了!
音場寬廣蒙古草原之聲鴻雁組合《草原最強音2》UPDTS-WAV分軌歌曲大全在線聽免費,網路網盤下載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RghZi4YjYSyi1g-2tanvxg
Ⅳ 用馬頭琴演奏出來的純音樂介紹一下
馬頭琴 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馬頭裝飾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中國 蒙古 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馬皮蒙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准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與此相關,元代的蒙古民族樂器,其總體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僅是用於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還產生了純器樂曲,諸如《海青拿天鵝》《白翎雀》等,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演奏馬頭琴時,通常採取坐姿,將琴箱夾於兩腿中間,琴桿偏向左側。左手虎口稍張開,拇指微扶琴桿,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頂弦、無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頂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從外弦下面伸進去頂裡弦;在高把位上,由於音位距離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執弓時,以虎口夾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桿上,無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運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狀態。馬頭琴的定弦有多種,因較細的琴弦張在裡弦,較粗的弦張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關系定弦為a、e,有時也以正四度關系定弦為A、d,正五度關系定弦為d、a,用於伴奏時音域僅一個八度。拉奏方法也與其它拉弦樂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夾在里、外弦之間,而是在兩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獨特的音色,柔和、渾厚而深沉,拉奏起來,特別洪闊、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風味。右手弓法有長弓、半弓、短弓、跳弓、連弓、連跳弓、頓弓、打弓、擊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彈音、挑音、顫音、打音、滑音、雙音、撥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許多裝飾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馬頭琴的演奏特點是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於奏出豐富的泛音,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傳統的琴曲風格多樣,富於草原特色,曲調委婉,多是描繪自然風光或對馬的歌唱。如《硃色烈》、《涼爽的杭蓋》、《四季》、《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等。《硃色烈》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硃色烈」 是山峰的名字,樂曲用它來比喻男女愛情的堅貞。《涼爽的杭蓋》是描寫水草豐美的山林和牧場的夏日風光。《四季》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曲調悠揚流暢,描繪了錫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變化和牧民對家鄉的熱愛。贊頌新時代、新生活的優秀創編樂曲,有達日瑪的《草原新歌》、《新春》,齊·寶力高的《草原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敘事曲》、《在鄂爾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贊》和辛滬光的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等。《草原新歌》取材於錫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熾熱豪情。《萬馬奔騰》描繪了內蒙古千里草原的壯闊建設圖景。有人曾經說過: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曲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這話十分貼切,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人們耳邊奏響時,你隨著那旋律閉目冥思吧……蒙古族有許多傑出的馬頭琴演奏家,他們在繼承、發展馬頭琴藝術上做出了寶貴的貢獻,較著名的就有色拉西、巴拉乾和桑都仍等。色拉西是深受蒙古族人民熱愛的藝術大師,是科爾沁草原馬頭琴流派的傑出代表。他祖父和父親都是演奏馬頭琴的好手,母親又是歌唱能手,從小接受音樂洗禮和熏陶,九歲學琴,十歲就能獨立演奏一般民歌,十九歲拜有名的馬頭琴手仁欽為師,勤學苦練,技藝精進,形成自 己的獨特演奏風格。色拉西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鑽研琴藝上,直到六十一歲才結婚。舊社會,他背著馬頭琴在草原上流浪,歷盡千辛萬苦,奏出人民的心聲;新社會,他演奏的是絢麗多彩的頌歌,有些樂曲還錄了音、灌製成唱片。桑都仍是色拉西的得意門生,他嚴格地繼承了老師的技藝,吸取傳統演奏法的優點,創立了一套新型的演奏技法。左手中指的運用為快速演奏提供了方便條件,不僅能演奏傳統樂曲,更擅於演奏現代樂曲。他還在馬頭琴的改革上做出卓越貢獻。當代馬頭琴演奏家有齊·寶力高、達日瑪和巴依爾等。桑都仍的學生齊·寶力高,演奏風格熱情奔放,雄渾沉實,是內蒙古新一代馬頭琴學派的傑出代表。1988年組建了馬頭琴樂團,培養出許多青年馬頭琴演奏人才.
Ⅳ 介紹幾首好聽的馬頭琴輕音樂,謝謝
賀西格的天邊,我從草原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歸來的馬,都不錯。
還有達瑪花,天上的風,鴻雁,很經典的馬頭琴曲。
Ⅵ 誰知道電影《追影》中那段馬頭琴插曲叫什麼名字
1.曲名:龍
戰
開場(打擊樂組成的武打場面)1分48秒左右
影片的開場部分從決戰引入。每一次兵器與肉體的碰撞都帶有抵抗的沖動。
音樂的開篇從此得名。遙遠的號角伴著鎮宇演唱的經文飄盪而來,大漠火焰雄鷹黑夜一並展現。蒙古長調演唱將此段引入高潮,混沌的打擊樂時隱時現。整段音樂欲強欲弱,欲柔欲剛。升C小調低沉管樂器長音鋪墊,無固定節奏的混合打擊樂的演奏。並沒有考慮調性的問題,即興感很強。長調演唱後繼續進入打擊樂演奏,結尾突然停止結束。這段音樂好比天神的眼睛,觀望世態滄桑……
2.
曲名:塞上春
街景(輕松暢快的民樂小曲)3分30秒左右
街景主題《塞上春》輕快,自然。追求游戲般的市井色調。簡單的民樂音色鋪墊的背景中,長弓會首次拉響身邊的馬頭琴,作為主題樂器,在這里旋律特意的放在了背景音樂之外,脫離調性,脫離節奏。更加顯現出長弓是活在另一個境界的人物。正如《塞上春》是張白紙,長弓的馬頭琴聲便是紙上的書畫。無調性的搭配仍然出現。笛子的音色演奏純正的五聲音調,雙段體的主旋律交替演奏。相互過度。然而馬頭琴的旋律完全不在調上,錄音是也是分別演奏的。我要追求這種不合不入。相互碰撞的效果
3.
曲名:長弓弦斗明月琴鳴
斗琴(有力道帥氣的新民樂
馬頭琴與三味線)2分30秒左右
《長弓弦斗明月琴鳴》長弓的馬頭琴,明月心(吳佩慈飾)的三味線在喧鬧的酒樓中初遇。主題旋律在這里響起。曾經嘗試過許多的音樂形式,但都是感覺平淡而被否掉。太古典的音樂其貌不揚,太現代的音樂又入不進畫面。經過無數次的修改,三味線與馬頭琴合奏的這一曲主題被電聲樂隊化的新民樂所包容。三味線和馬頭琴都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樂器。我只希望在音樂中他們可以實現大力度的演奏,彈撥和弓弦樂器互補。但完全不是樂器自身的傳統演奏方法,在錄音時困難重重。最終我要發掘一群搖滾的武俠人物。
4.
曲名:四季如風
久逐(打擊
管弦
民樂
交織襯托四季
)3分10秒左右
相互追逐的一場戲《四季如風》從宮廷到野外從屋頂到平地從春天到冬天……不知道為了奪寶大家追了多久追了多遠。這段是一個多主題的音樂,單聽音樂也會有鏡頭切換的感覺。明月心奪寶而逃,眾多高手群涌而上,完整的管弦樂奏出強有力的音符。為了表現時空穿移的景象,樂曲一半時運用了音頻倒置的技術手法,幾個聲部配合著主要的古箏與琵琶進行反方向演奏。效果有些奇異。不過也不乏身臨其境的感受。細碎的打擊樂加進了情節。88鍵的鋼琴僅僅使用了一枚低音降E鍵,填充了低頻的效果。離調的竹笛音色相互穿插。營造畫面景象
Ⅶ 探索發現蒼狼決戰野狐嶺馬頭琴背景音樂
歌曲名字:大草原(馬頭琴-大草原)
歌手:無
專輯:無
演奏樂器:馬頭琴
歌詞:
該歌曲為純音樂,並沒有歌詞。
Ⅷ 圖雅的婚事 背景音樂 圖雅在蒙古包里哭的時候那個馬頭琴的曲子叫什麼名字啊
圖雅在蒙古包里哭的時候那個馬頭琴的曲子叫《黑駿馬》,充滿蒙古族風情的長調。貫穿整個影片,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使觀眾領悟到影片的主題和深層意蘊。
音樂《黑駿馬》適時響起,馬頭琴那雄渾蒼涼持續的長音劃過長空,拂動觀眾的心弦,讓人體會到圖雅的辛酸和對未來的迷茫之情,這段主題音樂一開始就奠定影片的情緒基調,反映了荒漠化草原里拙樸艱辛的現實生活。
電影里的「主題音樂與畫面形成『並行』的關系,在影片中反復出現,特別是在影片的重要場面、情緒情節的高潮段落出現,使觀眾在情感的體驗同時從而領悟到影片的主題和深層意蘊。
(8)電影馬頭琴純音樂擴展閱讀:
《黑駿馬》是將馬頭琴與蒙古長調融合得天衣無縫的典範,高亢悠遠、舒展綿長、蒼涼悲愴、曲折通透。而在《圖雅的婚事》中,馬頭琴綻盡芳華,尤其是片尾的大段馬頭琴獨奏,悠長、蒼勁、迷離而憂傷,將全劇的情感推向高潮,只是最後才發現,其實影片本身就是最為動人的一曲長調,不同的是,跳動的不是音符,而是盈滿摯愛的心靈;
——與《黑駿馬》朦朧的詩意不同,《圖雅的婚事》直面了赤裸裸的生活,於是,呈現出來的愛與被愛簡單而直接,率真而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