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封面
日版戰爭與和平宣傳封面:
B. 《戰爭與和平》的各種電影和電視版本中,哪個比較好
如果說派托爾斯泰的巨著《戰爭與和平》首推的當然是蘇聯人於1968年拍的那一版。盡管現在看來很多的效果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導演以及演員攝影對於原著的理解可以說是相當的精準了,同時在當時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大製作。
當年俄法雙方規模最大的博羅季諾會戰才得以如此事無巨細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是電影史上大場面戰爭戲的登峰造極之作,再也沒有人能夠調度如此巨大的財力和人力來支持類似的拍攝計劃。
C. 跪求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電影全集下載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tpE9HDPOWGlqBE5RU01cJg
D. 《戰爭與和平》作者是誰
《戰爭與和平》作者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恢宏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衍生作品
1956年上映的電影版本《戰爭與和平》,獲得第14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1968年,前蘇聯將《戰爭與和平》拍成長達六個半小時的鴻篇巨制,影片獲得莫斯科電影節金獎、第26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和第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72年,英國BBC拍攝長達20集的電視劇《戰爭與和平》。
2007年,義大利、俄羅斯、德國、法國、波蘭、西班牙合拍電視劇《戰爭與和平》,被中國央視引進後剪為9集播出。
2016年1月14日,英國BBC重新製作6集《戰爭與和平》。
E. 這組照片叫什麼名字 奧黛麗赫本 旁邊的男的是誰 有這組照片完整的嗎
照片一般沒有名字吧?圖中的男子是赫本的第一任丈夫,Mel Ferrer,他也是一個電影人,和赫本也共同出演過影片哦,《戰爭與和平》就是其中一部。在《天使在人間》中赫本的大兒子寫到,上面的第二張照片是他最喜歡的一張。
F. 關於1968年的一部蘇聯電影《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戰爭與和平
外文片名:War and Peace
年代:1968年
國家:前蘇聯
對白:俄語
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UK:401 min (video version) / UK:511 min / USA:390 min
色彩:彩色
色彩:彩色
幅面:70毫米寬銀幕電影
混音:單聲道 70 mm 6-Track
級別:Australia:G USA:Unrated
攝制格式:70 mm
洗印格式:70 mm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68年4月28日
概況介紹:
這是一部製作精緻、構思嚴謹的巨片。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影片方面的傳統,完美地融托爾斯泰原著精神於其中,再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影片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幕後製作:
耗時五年,據稱耗資一億美元(當時的價錢)的宏偉巨制,試圖極其忠實地復制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戰爭戲和舞會戲非常出色,但整體水準參差不齊。影片長達六個半小時,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56年的美國版雖然比這部短,但也有208分鍾,有奧黛麗·赫本、亨利·方達等主演,也是以戰爭場面取勝。1973年英國BBC推出750分鍾的電視版。
電影花絮:
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甚至軍方試圖讓片中兵力盡量與實際戰役的參戰人數基本相同。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超過本片的只有1982年的《甘地傳》,參加該片拍攝的臨時演員多達30萬人。
1981年3月,本片在墨西哥電視一台和二台首次播出,創下了電視台播放最長影片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1958年,好萊塢著名製片人邁克爾·托德(Michael Todd)訪問莫斯科,他曾提議聯合拍攝本片,但遭到蘇聯政府的拒絕。
劇情簡介
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卻行為不端的女兒美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彼爾,他戴著眼鏡,剪短發,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彼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竺豪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里,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包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瑪麗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裡,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彼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竺豪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伐西里早就窺視別竺豪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彼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美倫嫁給彼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彼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的曖昧關系,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斗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羅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於禿山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沖期,而 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即出國去了。但是,年輕的娜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經不起彼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托爾的誘惑,而擅自約定私奔,因此,與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婚約即告無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忱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盪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葯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兩人便結為夫 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而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G.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畫面怎麼樣,內容怎麼樣,還有其他。要有缺點和優點,不要抄襲的
是1956年據托爾斯泰原著改編電影美國電影嗎?畫面就是我給出的那樣,內容講的是在拿破崙指揮軍隊進攻俄國時大動盪年代中的一段經典愛情故事,是一部史詩般的戰爭巨片。安德來不顧懷孕的妻子和年邁的父親,堅持到軍隊服役。戰役失敗,他頹喪回家,恰逢妻子難產而死,彼埃爾則在父親臨終前被立為財產繼承人,並承襲了其父的伯爵稱號,和貴族庫拉金的女兒艾倫結婚。婚後不久,因兩人性格不合而分居。彼埃爾與羅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獵的路上,把沉浸在喪妻之痛的安德來也拉去打獵,伯爵的女兒娜塔莎·羅斯托娃對安德來產生了好感。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來的求婚,訂立了婚約。過了一段時間,安德來重返軍隊。艾倫的弟弟阿那托爾騙得娜塔莎的愛,唆使其與他私奔。俄法戰爭開始,擔任總司令的庫圖佐夫將軍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傷的安德來,安德來諒解了娜塔莎,但他卻因傷勢過重而離開了人世。戰爭勝利結束後,彼埃爾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運永遠的與彼埃爾結合在了一起。
電影是好看的,因為奧黛麗赫本就是保證,獎是拿了不少,美中不足的就是故事後期比較拖拉,幾位主角在這部分變得沒戲了。樓主你看怎麼樣?
H. 戰爭與和平的影片影評
在邦達爾丘克執導吉洪諾夫擔綱的經典之後,那些試圖嗅一嗅彼得堡和莫斯科古典氣息的同志們,還一廂情願地認為羅馬尼亞裔美國人導演的新版《戰爭與和平》里娜塔莎是個哥薩克般的黑頭發貴族少女,安德烈小王爵憂郁深沉地內心獨白,阿納托利像個光燦燦的大東西花了瑪麗亞小姐的眼睛,笨拙圓胖又紅潤的皮埃爾有顆金子心,金發的沙皇遙遙在馬背就征服了羅斯托夫家大公子和小公子,或者從貴族到農民前赴後繼與嚴寒堅忍地趕跑了波拿巴的多國部隊……您就大錯特錯了。
據說,這個山寨版本的《戰爭與和平》耗資二千六百萬個歐元,導演拿手作品是《西部風雲》、《摩西十戒》,編劇居然是曾為《美國往事》執筆的義大利人梅迪奧利,男一號波爾康斯基小王爵也是慣演文藝片的Alessio Boni,女一號娜塔莎又是在HP里軋了芙蓉一角的新人,演員呼拉了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波蘭一萬五千人,動用馬兒一千五百匹, 造了六百五十桿老式槍支,十五門加農炮,光戲服就兩千四百多件……歷時兩年,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卻一無古典氣質二缺俄羅斯雄渾。尼古拉·羅斯托夫、庫圖佐夫元帥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三位原汁原味俄國人出演,到底未能以一當十挽救這小資產階級出品的輕薄命運。
我們已經不計較幾乎所有的演員和角色都是擰巴的,諸如無視原著的描寫,黃毛的娜塔莎黑發的阿納托利,皮埃爾比多洛霍夫還英俊些,貳拾出頭的沙皇由一位五十高齡的功勛大叔來扮演……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我們忍耐了。畢竟向偉大的名著致敬,要義是抓住托翁的思想精髓,而且那麼多後現代版本的莎劇不也成了對原著的趣味補充嗎?
戰爭的場面,不是沒有,奧斯特里茲和博羅季諾兩大戰役,我們看不清來龍去脈,甚至不知道起承轉合,驃騎兵和禁衛軍就沖到一起了。很多時間庫圖佐夫元帥像是個投機倒把分子,而不是以空間換時間的虛懷若谷。不過,這種錯覺是因為編劇力有不逮而非演員的表演。
和平?和平就是談情說愛,暗戀婚外戀三角四角戀。
娜塔莎在十三歲的命名日舞會上就發誓要成為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妻子,而阿納托利追求娜塔莎,也被改造成三流言情劇:由於阿納托利搞大了駐地一個波蘭姑娘的肚子,安德烈小王爵勒令他娶了姑娘息事寧人;海倫惱火娜塔莎跑到她家中指責她對決斗無動於衷,於是庫拉金姐弟倆聯手策劃以勾引純真少女來報復安德烈小王爵。
我們指望文藝片出身的義大利版安德烈小王爵仍舊內省,用不輸給哈姆萊特的獨白把家國、正義、寬恕、沖動、隱忍一一排兵布陣,好從中感受戰爭與和平這人生最偉大的母題,結果,他偷懶了,或者,台詞被編劇剔掉了。寥寥幾句牢騷,只能當那是牢騷,用英語念白,更毫無質感。
結局很好萊塢。有的同志很寬容,說是奧斯汀式的。可不是嘛,除卻庫拉金老王爵和尤物姐弟品行惡劣終究不得善終,諸如本該嫁給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娜塔莎·羅斯托娃最後嫁給了皮埃爾·別竺豪夫,瑪麗亞·波爾康斯卡婭拒絕了阿納托利·庫拉金而垂青尼古拉·羅斯托夫,苦命女索尼亞終配英雄丹尼索夫……草地陽光,紳士淑女,雖然兜了一個大圈子,幸好仍皆大歡喜從此他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誰還搭理遠在厄爾巴島上囚居的拿破崙呢?
毫無疑問,蘇聯版本是不世出的經典,而我們的要求就苛刻嗎?我們習慣了面容精緻而沒有營養的古裝言情劇,但,請起碼認真點兒吧,一八一二年之前的娜塔莎在思念小王爵時,不要彈奏李斯特的《愛之夢》。
啊,對了,在《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扮演真人版羅嚴塔爾的小男爵弗拉基米爾·科爾夫,嗯,確切說,丹尼爾·斯特拉霍夫,據說曾被邀請出演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當時丹尼爾同志正剃短了頭發接一個時裝片,所以婉拒了,況且他深色頭發又要擰巴了沙皇的金發。而《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出演皇儲亞歷山大也就是一世的侄子,那演員擔任了尼古拉·羅斯托夫一角,不但成為山寨版里最帥的男角,也最讓人放心。丹尼爾同志最終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時為安德烈小王爵配音。我要贊賞兒子的好眼光。
I. 戰爭與和平的影片評價
在意識形態對立十分嚴重的美蘇冷戰歲月,《戰爭與和平》憑借放諸四海皆屬領先的電影製作水準征服了美國電影學院的心,這部體現著某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偉大史詩毫無懸念地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整部影片的投資達到1億美元,與其同時代、被視作電影史上最昂貴的《埃及艷後》,投資也不過4400萬美元。遠勝兩倍於它的《戰爭與和平》絕對是史上最燒錢的電影。(《國家人文歷史》評 )
《戰爭與和平》注重場面,講究氣派,追求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但其畫面經營也並非無懈可擊,有些毛病一望可知。那時不知道是因為膠片感光度的問題還是因為創作理念的問題,燈光師總是無所不在,即使自然光線充足的外景鏡頭,也會看到劇中人彷彿置身於燈光球場,總在地上拖著幾條影子來來去去。(網易娛樂評 )
J. 蘇聯斥資12億美元,動用了59萬群演拍一部電影,你覺得他收視如何
引言:說實在的電影製作確實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了不同的製作方式是有不同的差別的,可是沒想到有一些人在製作電影的時候竟然不惜成本,就比如說蘇聯曾經斥資12億美元度入了59萬群演演部電影,那麼這部電影的收視率怎樣呢?
小編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覺得已經不像是一個電影了,而是像一個紀錄片,而且就算是當時真實生活的紀錄片一樣。說實在的只有本國的人才能了解本國的歷史,《戰爭與和平》寫的是俄國的歷史,那麼當然只有蘇聯人才能拍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