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堂電影院》中最打動你的情節是哪一個
《天堂電影院》這么一部經典的義大利電影著實讓我感動了一把,也實在很讓我著迷。很多人會被他們的愛情打動,很多人會被多多的夢想感動。但是,影片中能夠打動的我的情節,是關於他們的友誼。不管是小多多還是老頭費雷特,他們對電影的熱愛讓我很感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兩人忘年的感情。要說最打動我的情節,且聽我一一道來:
三、Alfredo去世,Toto離開家鄉三十年後又回到故鄉,一切物是人非,他回到起點,拿到一份Alfredo留給他的禮物。Toto回去讓工作人員放映,熒幕上顯現的都是過去被剪掉的接吻畫面。伴隨著本片主旋律音樂,動人心扉,象徵著解放,自由,而片尾的【FINE】,寓意美好!
⑵ 《天堂電影院》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天堂電影院》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獲1990年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除了榮獲各種獎項之外,在大多數影迷心中都是自己的No.1。
影片以多多的一生為主線,描述了從小到老的一路歷程。其中有他兒時在天堂電影院受到夢想啟蒙的時候,有他青年時代青澀的戀情,有他的至交好友推了他一把讓他離開小鎮,有他最終回到家鄉獲得的感悟。我們跟隨著多多,似乎在影片的長度中也品味了一種別樣的人生。這其中有歡喜有遺憾,有夢想達成的喜悅也有孤寂的落寞。但最終,當看到影片最後那一次次曾經被迫剪下的接吻鏡頭一遍遍出現在大屏幕上的時候,情不自禁會潸然淚下。原來曾經的一切美好都不曾離開,而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歸。
這部電影就是這么神奇,它看似平淡卻包羅了人生的主要經歷。那一次次的抉擇和堅守,那一次次的熱淚盈眶的感動,那永遠不曾忘懷的對夢想的追尋,讓我們在觀影時感同身受。而且,不僅僅是簡單的共鳴和心靈的慰藉,看到最後,會升騰出一種難以遏制的力量和溫暖,我想這就是電影的神奇力量吧。
⑶ 幫忙寫《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或者是關於《天堂電影院》的賞析啊!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戲劇片配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像這種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義大利版美麗人生劇照(5張)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 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 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 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 。《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此片以德國法西斯捕殺猶太人為背景,講述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姑娘傳奇般地相識並很快結婚生下一名男孩。父親慘淡經營一家書店,母親有一份教師的工作,生活平靜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久法西斯佔領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將所有居民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為獎勵的游戲。最終他為了保護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場面不算壯烈,也沒有太多血腥,只用幾聲槍響「草草」帶過,然而濃濃的父愛含蓋其中。盟軍的到來使居民們重獲自由,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群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則嚴厲游戲。很多年後他才會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這部電影成了電影里的經典,電影中扣人心弦的音樂同樣成了音樂里的經典。長達3小時15分的電影有14段、總長為六十多分鍾的配樂,便構成了這張音碟。配樂的作曲為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的作曲家,《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樂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威廉姆斯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採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復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說——很煽情。 配樂中有著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則由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的封面,一隻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緊緊地拽住了小紅袖子里伸出來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題就這樣簡單而又震撼的表現出來了。袖子的紅色是整個畫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別顯眼,我想這或許象徵著生命與希望。 畫面的背景則是「老式打字機透過一條彷彿浸染過鮮血的色帶打出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 總而言之,這是一張悲傷但又不只是悲傷的音樂,若能配合電影,可以讓你感受到更多
⑷ 看完《天堂電影院》有哪些感受可以分享
一個好人,一個小鎮,一台放映機。成長的收獲和付出都是時間的索取和代價。當故鄉成為一種情結,過去的一切都已經變得美好,無論是廣場上的瘋子,破舊不堪的影院還是消失的情人。原來騎士99天等待公主的故事從這里開始,而在這里發生的故事有完美的開始卻還是以百分之九十九的遺憾結束。
⑸ 天堂電影院影評
《天堂電影院》的拍攝技巧朴實而柔和,看不見絲毫的故作高深,沒有繁雜的各種鏡頭,沒有神色慷慨激昂的探討生命,沒有鼓點節奏激昂的音樂,沒有有讓人眩目的顏色。
有的僅僅慢慢流動的溫馨,小提琴低沉地拉響,隨後節奏輕快的歌曲隨著流動。作為一部回首過往生活,遙望將來的電影,在故事情節設置層面沒有太多的起起落落,反倒是展開了令人覺得舒服的娓娓而談,從平凡的生活中尋發大家的情感開啟點。
媽媽聚精會神的盯住眼前的電話,猶豫地按住了一串聯系電話,光圈一轉,在光圈另一面,電話那頭的另一個女人接通了電話,老年人請女性轉達自身的孩子,孩子青春年少的忘年之交前不久過世。
媽媽在心中相信他會回家,雖然她們早已30年沒有相遇過。孩子回家,老太太躺在凳子上心緒逐漸飛往過去孩子仍在這小鎮的日子。
⑹ 天堂電影院的影評,800字左右。要原創!
往事不曾遺忘----《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今天,觀看了一部影片----《天堂電影院》,平淡卻飽含深情的劇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影片以主人公多多的回憶貫穿全劇,三十年前的小鎮人們的生活與電影息息相關,電影為人們帶來多少夢想和歡笑,為小多多的童年乃至青年創造多少絢麗色彩。在舒緩的音樂中,我們和主人公一起緬懷往事,就像品嘗一杯醇厚的酒。觀看過後,彌漫的酒香仍使我沉醉感慨,不能自已。
其實,每個人何嘗不是演員,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繹自己認為最生動的情節。西西里小鎮上的人們在觀看電影,而他們沒想到----他們同時也在上演一部最生動的電影。多年以後,這些看似普通的情節讓坐在屏幕前的我們,觀看過後,唏噓不已。
時光就是釀酒師,它用一雙無形的手,把所有的回憶封存、發酵、最終釀制出最值得回味的歲月之酒,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會在心的某一處停留、在生命的某一刻回首、翻出發黃的記憶,品嘗最美的甘醇 。劇中的多多就是這樣,三十年不曾回過家鄉的他,在回去後才知道,往事歷歷在目,並且經歲月過濾,當年的苦澀、沉重早已追尋不到,留下的,卻是色彩最為斑斕的畫面!多多說:「我彷彿覺得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原來我一直屬於這里」。家裡的老母親,依然那麼慈祥,依然為了等他回家30年沒有鎖門,自己房間依然和30年前一樣,他依然要求別人叫他多多,依然有一群人懷戀著天堂電影院。
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巨大而神奇的布袋,所有的行走腳印都被它容納封存,等待生命的某一刻被隨時提取。感謝記憶,讓我們的人生擁有回味的樂趣、品嘗的樂趣!我們何嘗不像多多一樣,內心塵封無數往事,只等待某一天,這些往事會被回憶之手拉開帷幕,到那時,我們會和多多一樣,演繹一部更溫情的天堂電影院!
⑺ 黃金時代的大師比利·懷德經典之作《天堂電影院》,最打動你情節的是什麼
天堂電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1988)
豆瓣評分 9.1
最後葉芝得一句詩結束
多少人愛你年輕歡暢時的容顏,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臉上蒼老了的痛苦的皺紋,愛你那朝聖者般純潔明凈的靈魂。——葉芝《當你年老的時候》
⑻ 義大利影片〈天堂電影院〉有人看過么急需影評一篇
<天堂電影院>屬於新現實主義導演朱塞佩*托爾納托雷回家三部曲(<瑪蓮娜>,<海上鋼琴師>)之一.這部義大利90年代的電影,無論是在片長還是獲得獎項都是創舉.三個小時的展示和多個獎項的獲得,證明了歐洲電影的非凡能力.
影片從輕柔舒緩的主題音樂開始,倒敘的方式,從義大利人不得不面對的那段歷史開始.二戰的結束,電影這一學派竟然突起於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面臨全面崩潰的法西斯國家中.
當多多與母親走過廢墟的街道,斷壁殘牆上依然還有著破爛的電影海報.當每次小鎮上的天堂電影院放映電影時,都是坐無虛席.只有古板的教父因為不看所謂的」色情片」而命令老放映員艾佛特剪去影片中的吻戲,所以隨之而來的還有人們看到剪輯後的影片的憤怒.電影所帶給小鎮的不只是快樂,人們在精神上需要得到撫慰與滿足.
片中的蒙太奇技術運用得十分到位,當中年多多躺在床上開始回憶,海風輕輕吹入屋內,屋內風鈴叮當做響,鏡頭轉換,閃回到童年多多身穿白色教服,在教堂里睡覺,手裡拿著祭祀用的搖鈴.當艾佛特手輕撫在多多臉上,再展開時,童年多多已經變成了少年多多.
影片同時還具有許多象徵意義.老放映員艾佛特就像是老電影的發展歷程;小鎮的海邊銹跡斑斑的鐵錨,像是展示小鎮生活的枯燥;當古板的神父趕到車站送外出闖世界的多多,又像是一個時代已經結束;正如坐在電影院二樓的一位戴眼鏡的觀眾,喜歡往樓下吐痰,而最終被人用垃圾擊中.其中還有新舊天堂電影院中的聖女塑像.
伴隨影片的還有多多的愛情故事.年少時的迷茫,在電影院中與妓女作愛,當遇到他命中所愛的女孩,他可以天天晚上去姑娘家門口,等待那扇窗開,連新年也不例外.可是由於姑娘父親--一個銀行家的極力阻撓.美好初戀的破滅,出去闖盪的多多由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名知名的導演.
影片中有許多精彩鏡頭,對不同時代同一時石獅子頭的特寫.當門鈴響起,正在織毛衣的母親起身去開門」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來了」鏡頭切換,多多與母親相擁,毛線從樓上繞到了院子.還有一位在電影院中逝去的觀眾,當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時,上面有一支花,代表著那位觀眾還在全神貫注地欣賞電影.還有一位總在電影中主角之前准確無誤地說出台詞,連」FINE」(結束)都不放過.這些鏡頭或讓人捧腹大笑,或讓人深思感動.而這些更多的是一種真情的流露,真實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s在故事的最後,曾經無比輝煌的天堂電影院被迫轟然倒下,愛湊熱鬧的年輕人在嬉戲,奔跑,成年人更多的是凝視沉沒.到底是天堂被人們拋棄,還是人們拋棄了天堂.美好的東西沒有被保留,或許有更美好的東西會被創造.結尾以艾佛特送給多多的禮物--老電影中的吻戲剪輯展示為結束,這不僅僅是艾佛特對多多的愛,還有那些讓人們重溫的老電影讓*雷諾阿的<底層>,維斯康蒂<大地在波動>,約翰*福特<關山飛渡>.這些戲中之戲,影中之影,構成了」天堂」之夢的獨特夢境.讓人沉思,懷想,感慨.
⑼ 電影《天堂電影院》中哪段情節最打動你
今天剛又重新看了一遍《天堂電影院》,流著淚來作答!
這是本片最打動我的情節,無數過往浮現在眼前,淚流滿面,放聲大哭。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的魔力。
⑽ 如何評價《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
該片簡單的倒敘結構,卻營造出一個溫馨而動人的氣氛,敘事節奏有點拖,但情節發展的很快,之間的轉場很有鏡頭感,很有創意,音樂與攝影搭配的很棒,營造氣氛,音樂功不可沒,劇本很扎實,台詞是經過研究的,雖有漏洞,無傷大雅,演員表現的並不太出彩,因為故事的內核是在訴說時代的更迭。
這是一段屬於主人公多多的人生歷程,一幅西西里小鎮的濃縮風情畫;一部關於電影和影人的至高禮贊、一份對於愛與曾經的深遠回憶。
劇本的設置和演員的表演都很棒,感動之餘會有吸一口涼氣的感覺,老放映員把不適合小朋友觀看的片段剪輯下來,並且做成了一個合集,多年以後孩子已經長大了,老人把這部合集給做導演的孩子看,這一幕令人感動。
天堂電影院分析:
這部影片借著淘氣的多多來訴說著人們童年的回憶。那是一個單調,平靜的小鎮子。多多是一個酷愛電影的孩子。人們在多多的身上看到了多多對電影的熱愛,他把被剪掉的膠片偷偷拿回家,存放在鐵盒子里,和爸爸的相片放在一齊。
造成了多多對電影的熱愛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影片開頭就自然流暢地闡述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單調,乏味,戰爭剛過後的百廢待興,電影業的剛剛興起,在一個老舊的電影院里,老人,年輕人,孩子聚在一起看期盼中的電影,電影似乎是小鎮人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多多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成長,會熱愛電影是有依據的。
整部影片似在寫多多對電影的追求對感情的追求,是一個個人的奮斗歷程的展現,但影片卻是在透過一個人寫一部輝煌的電影史。
影片描繪了小鎮上空泛的日子,在一天天中,慢慢提到了多多的父親,那是一個參戰的男人,透過對多多父母的關注,展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感情的葬送,生命的流逝,都透過那不經意的提起完全地表達了導演對戰爭的看法。而整個電影史也就是這樣被展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