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的弄堂的介紹
《上海的弄堂》是陳丹燕女士的作品,主要敘述了上海的生活情景,揭示出弄堂生活的「安詳」、「實在」,表現出作者陳丹燕對弄堂生活情趣所代表的一種文化贊賞的情感。
⑵ 我和我的父輩徐崢單元片名有趣,單元名是什麼
《我和我的父輩》是「十一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從大夥兒到小家庭再到祖輩,感情的牽絆使每個人都能引起共鳴。
最近這部影片公布了第一支背後特別篇,四位電影導演將各自具體指導4個模塊小故事,在其中徐崢導演是第三次添加這一系列產品,前兩個中的《奪冠》和《最後一課》讓人印象深刻,而做為「三屆元老級」的他依然深受希望。
徐崢電影第一支預告片的傳出,許多觀眾們十分希望戰狼2吳京、鞏俐和沈騰小品模塊也盡早公布預告片,尤其是初次做為製片人的沈騰小品,據了解此次著作還將持續持續喜劇片設計風格。
與此同時以前改檔的軍事題材電影《長津湖》大概率會涉足國慶檔。一起希望吧!
⑶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百度雲資源
《悲傷逆流成河》網路雲資源
鏈接:
悲傷逆流成河的劇情簡介· · · · · ·
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應該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齊銘(趙英博 飾)清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遙(任敏 飾)卻是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這一切,在轉學生唐小米(朱丹妮 飾)出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言成了毀人利器,處處對易瑤進行刁難,易遙的生活開始陷入黑暗,遭受各類殘酷欺凌。顧森西(辛雲來 飾)教會易瑤對校園暴力進行反擊,他的出現給了易遙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湘(章若楠 飾)的意外卻將她再度推入黑暗。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⑷ 有哪些電影或電視劇是在上海拍的謝謝了,最好是底層弄堂生活多一點,不是那種高大上的都市總裁,,
《紅色》 強烈推薦 就是弄堂那種,畫面也不錯
⑸ 《我和我的父輩》你認為你值得一看嗎
不過《我和我的父輩》因為有《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我和我的家鄉》兩部做鋪墊,所以觀眾對其更加熟悉,而且也想看看這個系列是否還有延續的必要。
而《我和我的父輩》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截止10月2日北京時間10點59分,該片票房突破3.2億,排片佔比高達31.4%。
貓眼上口碑出爐,直接斬獲9.5分好成績,豆瓣上也是有不少4、5星好評,但還是有網友覺得沈騰的部分多餘。
全片中更是有3個亮點和1個遺憾引人矚目,沈騰的單元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畫面寫實,情感細膩,大腕演員前來助陣
《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和前幾部一樣是分單元進行的,這次是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位自導自演,想要給觀眾呈現出的就是父輩的偉大和對子女濃濃的愛意。
吳京這次採用的是抗日的情節,最主要的內容是講述父輩征戰沙場,所以這一單元中有非常多的戰爭場面,爆破做得相當真實,因為有奮勇殺敵的環節,敵方的炮火呼嘯而來在地方砸出塵土,更是直接帶出了血腥,將馬和人炸得四分五裂。
徐崢執導的《鴨先知》以上海弄堂為背景,講述的是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的背後故事,時代背景放到了改革開放。
該單元最注重的就是年代感,所選用的濾鏡都是霧蒙蒙的,黃色復古的色調特別有看老電影的感覺,從服化道方面也是做得細致入微,交雜的小巷,生銹的水龍頭和「鄧麗君」同款發型等等都彰顯著時代標簽,給觀眾極強的代入感。
再看情節內容,吳京執導的《乘風》演繹的是中國傳統的父子關系,不善言辭的父子得不到對方的理解。
遺憾的是就在大家以為是合家歡結局的時候,馬仁興(吳京飾)為保護百姓,犧牲掉了唯一的兒子馬乘風(吳磊飾)。之後吳京自己一個人跑到田地裡面失聲痛哭的場面,也是讓觀眾不禁流淚。
這部影片中唯一的女導演章子怡執導的《詩》是這幾個單元里最為感性細膩的,章子怡把航天人的工作比喻成在天上作詩,唯美又浪漫。
但實際上黃軒和章子怡飾演的父親和母親,從事的都是工作都是相對比較危險的,可是他們依舊堅守在崗位將父輩的堅持和信仰展現而出。黃軒也將溫文爾雅的父親形象完美演繹,和年長他幾歲的章子怡寫詩傳情也是毫無違和感。
除此之外,還有66歲的影帝陳道明在章子怡執導的《詩》單元出鏡,老藝術家李雪健在沈騰單元宣布研究成功,大導演張藝謀客串徐崢執導的《鴨先知》,雖說鏡頭不多,但絕對是給觀眾的一大驚喜。
經驗不足稍顯青澀,沈騰單元有遺憾
但《我和我的父輩》也是有遺憾的,有網友覺得是四位導演風格迥異,導致畫面不連貫,但他們之間有一條線在牽引著,就是時代,從戰爭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再到近未來,其實客觀性非常強。
全片中最大的遺憾其實是在於這四位導演中,都存在一些小問題,但主要原因還是市場不夠,所以一些細節處理不得當。
但大家最沒想到的是這次被詬病最多的是沈騰執導的《少年行》,網友甚至認為沈騰是全片的最大硬傷,排名也是放到了四位導演之末。
沈騰的《少年行》是講述來自2050年的機器人父親回到過去陪伴孩子的故事,還是秉持著開心麻花慣有的喜劇風格,但融入了《長江七號》和《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某些設定,有些致敬的意思。
這單元也是將搞笑和愉悅做到位,但情懷的主旨並不突出,甚至在末尾強行扣題的行為有些生硬,主要還是因為沈騰的首次導演作品,經驗不足而且他之前一直接觸的都是喜劇,煽情還是有些難度。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大家對沈騰這位「長在自己笑點上的男人」期待值太高,所以即使這次的作品只是及格難免會有些不滿,希望沈騰之後可以多加打磨。
總而言之,《我和的父輩》的亮點之處非常多,幾乎觀眾看後都是感慨國家的繁榮和父輩精神的偉大,作為一部獻禮劇做到這點已經是成功了。
⑹ 哪部紀錄片讓你看完大呼上頭
《河西走廊》他講述以河西走廊為主了,也從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把漢武帝、張騫、霍去病等主要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宛如一部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正劇,順便補齊所有知識點,他也讓我掌握很多歷史知識。
⑺ 一部十幾年前的國產電影,講的是爺爺和孫子的故事。孫子從外國來中國看爺爺,剛開始他們有隔閡。
該影片是《上海假期》。
《上海假期》是1991年由許鞍華執導,由黃坤玄、午馬、劉嘉玲、王萊、孫鵬等領銜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展現了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交會時的上海平民生活的面貌。
劇情介紹: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顧老伯(午馬飾)自從兒子兒媳去了美國之後,一直一個人過。日常生活單調且節儉,只有在乾女兒(劉嘉玲飾)來看他時,才會好心情地多做幾個菜。一天,兒子的電話令顧老伯的平靜生活波瀾大起。
原來因為兒子兒媳要去進修,所以孫子顧明(黃坤玄飾)要來和他住一段時間。然而,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顧明根本無法理解和適應弄堂里的生活,於是祖孫倆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並激化,顧老伯一味的遷就也無法改變孫子的思想。
終於在一次大吵後,顧明離家出走,然而這次出走卻深深地給他上了一課,而隨著他歸期的漸漸逼近,顧老伯和弄堂里的老鄰居們也流露出不舍之情。
(7)上海弄堂紀錄片或電影擴展閱讀
《上海假期》演員表:
1,黃坤玄 飾 顧明
2,午馬 飾 顧大德
3,劉嘉玲 飾 姚莉
4,王萊 飾 莫老太
5,孫鵬 飾 冬生
《上海假期》獲獎記錄:
1,1991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提名亞洲最佳影片。
《上海假期》製作信息:
1,出品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台灣金鼎影業有限公司。
2,攝制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台灣金鼎影業有限公司。
3,協助拍攝: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4,發行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台灣金鼎影業有限公司。
⑻ 陳丹燕《上海的弄堂》
上海的弄堂(陳丹燕)
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下午時候,趁上班上學的人都還沒有回來,隨意從上海的商業大街上走進小馬路,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樹下有一個個寬敞的入口,門楣上寫著什麼里,有的在騎樓的下面寫 著1902,裡面是一排排兩三層樓的房子,毗鄰的小陽台里暖暖的全是陽光。深處人家的玻璃窗反射著馬路上過去的車子,那就是上海的弄堂了。
整個上海,有超過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絕大多數上海人,是住在各種各樣的弄堂里。
常常在弄堂的出口,開著一家小煙紙店,小得不能讓人置信的店面里,千絲萬縷地陳放著各種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針線,本市郵政用的郵票, 各種居家日子裡容易突然告缺的東西,應有盡有,人們穿著家常的衣服鞋子,就可以跑出來買。常常有穿著花睡衣來買一包零食的女人,腳趾緊緊夾著踩塌了跟的紅拖鞋,在弄堂里人們是不見怪的。小店裡的人,常常很警惕,也很熱心,他開著一個收音機,整天聽主持人說話,也希望來個什麼人,聽他說說,他日日望著小街上來往的人,弄堂里進出的人,只要有一點點想像力,就能算得上閱人多矣。
走進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開始看上海的生活,商業大街、燈紅酒綠、 人人體面後面的生活。上海人愛面子,走在商店裡、飯店裡、酒吧里、公園里,個 個看上去豐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樣了。
平平靜靜的音樂開著;後門的公共廚房裡傳出來燉雞的香氣;有陽光的地方, 底樓人家拉出了麻繩,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統統拿出來曬著,新洗的衣服散發著香 氣,花花綠綠的在風里飄,仔細地看,就認出來這是今年大街上時髦的式樣;你看 見路上頭發如瀑的小姐正在後門的水鬥上,穿了一件縮了水的舊毛衣,用詩芬在洗頭發,太陽下面那濕濕的頭發冒出熱氣來;還有修鞋師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著 一個高跟鞋的細跟,補上一塊新橡皮,旁邊的小凳子上坐著一個穿得挺周正的女人, 光著一隻腳等著修鞋,他們一起罵如今鞋子的質量和那賣次品鞋子的奸商。
還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陽的地方坐著說話。老太太總是比較沉默,老先生喜歡有人和他搭話,聽他說說從前這里的事情,他最喜歡。
弄堂里總是有一種日常生活的安詳實用,還有上海人對它的重視以及喜愛。這 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自從十八世紀在外灘附近有了第一條叫「興仁里」的上海弄堂,安詳實用,不卑不亢,不過分地崇尚新派就在上海人的生活里出現了。
19世紀50年代,由於上海小刀會在老城廂起義,上海人開始往租界逃跑, 在租界的外國人為了掙到中國難民的錢,按照倫敦工業區的工人住宅的樣子,一棟棟、一排排造了八百棟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發端,到1872年,瑪意巴建起上海興仁里,從此,上海人開始了弄堂的生活。
上海是一個大都市,大到就像飯店裡大廚子用的桌布一樣,五味俱全。從前被 外國人劃了許多塊,一塊做法國租界,一塊做英國租界,留下一塊做上海老城廂, 遠遠的靠工廠區的地方,又有許多人住在為在工廠做事的人開辟出來的區域里,那 是從前城市的劃分,可在上海人的心裡覺得這樣區域的劃分,好像也劃分出了階級 一樣,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彼此懷著不那麼友好的態度,彼此不喜歡認同鄉,因此也不怎麼來往。這樣,上海這地方,有時讓人感到像裡面還有許多小國家一樣,就像歐洲,人看上去都是一樣的人,仔細地看,就看出了德國人的板,法國人的媚, 波蘭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著不同的臉相。所以,在上海從小到大住了幾十年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了解上海的,只是了解上海的某一塊地方。
從早先的難民木屋,到石庫門里弄,到後來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樣分布在全上海的九千多處弄堂,差不多洋溢著比較相同的氣息。
那是上海的中層階級代代生存的地方。他們是社會中的大多數人,有溫飽的生 活,可沒有大富大貴;有體面,可沒有飛黃騰達;經濟實用,小心做人,不過分的娛樂,不過分的奢侈,勤勉而滿意地支持著自己小康的日子,有進取心,希望自己 一年比一年好,可也識時務,懂得離開空中樓閣。他們定定心心地在經濟的空間里 過著自己的日子,可一眼一眼地瞟著可能有的機會,期望更上一層樓。他們不是那種純真的人,當然也不太壞。
上海的弄堂總是不會有絕望的情緒的。小小的陽台上曬著家制乾菜、剛買來的 黃豆,背陰的北面亭子間窗下,掛著自家用上好的鮮肉腌的鹹肉,放了花椒的,上面還蓋了一張油紙,防止下雨,在風里嘩嘩地響。窗沿上有人用破臉盆種了不怕冷的寶石花。就是在最動亂的時候,弄堂里的生活還是有序地進行著。這里像世故老人,中庸,世故,遵循著市井的道德觀,不喜歡任何激進,可也並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只是中規中矩地過自己的日子。
晚上,家家的後門開著燒飯,香氣撲鼻,人們回到自己的家裡來,鄉下姑娘樣子的人匆匆進出後門,那是做鍾點的保姆最忙的時候。來上海的女孩子,大都很快地胖起來,因為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吃,和上海女孩子比起來,有一點腫了似的。她 們默默地飛快地在後門的公共廚房裡干著活,現在的保姆不像從前在這里出入的保 姆那樣喜歡說話,喜歡搬弄是非了。可她們也不那麼會伺候上海人,所以,廚房裡精細的事還是主人自己做,切白切肉,調大閘蟹的姜醋蘸料,溫紹興黃酒,然後, 女主人用一張大托盤子,送到自家房間里。
去過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別處去,會看得懂更多的東西。 因為上海的弄堂是整個上海最真實和開放的空間,人們在這里實實在在地生活著,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裡正穿著的塌跟拖鞋穿出來取信。
上海的弄堂(王安憶)
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後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涌,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推著走似的。它是有體積的,而點和線卻是浮在面上的,是為劃分這個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那暗裡還像是藏著許多礁石,一不小心就會翻了船的。上海的幾點幾線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幾十年。這東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鋪陳開。一鋪便是幾十年。如今,什麼都好像舊了似的,一點一點露出了真跡。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最先跳出來的是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里有一種精緻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細雕細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細工細排的;窗檯上花盆裡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然後曬台也出來了,有隔夜的衣衫,滯著不動的,像畫上的衣衫;曬台矮牆上的水泥脫落了,露出銹紅色的磚,也像是畫上的,一筆一畫都清晰的。再接著,山牆上裂紋也現出了,還有點點綠苔,有觸手的涼意似的。第一縷陽光是在山牆上的,這是很美的圖畫,幾乎是絢爛的,又有些荒涼;是新鮮的,又是有年頭的。這時候,弄底的水泥地還在晨霧里頭,後弄要比前弄的霧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鐵欄桿的陽台上也有了陽光,在落地的長窗上折出了反光。這是比較銳利的一筆,帶有揭開帷幕,劃開夜與晝的意思。霧終被陽光碟機散了,什麼都加重了顏色,綠苔原來是黑的,窗框的木頭也是發黑的,陽台的黑鐵欄桿卻是生了黃銹,山牆的裂縫里倒長出綠色的草,飛在天空里的白鴿成了灰鴿。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它們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是這樣,莫衷一是的模樣。其實它們是萬變不離其宗,形變神不變的,它們倒過來倒過去最終說的還是那一樁事,千人千面,又萬眾一心的。那種石庫門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權勢之氣的一種,它們帶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遺傳,有一副官邸的臉面,它們將森嚴壁壘全做在一扇門和一堵牆上。一旦開門進去,院子是淺的,客堂也是淺的,三步兩步便走穿過去,一道木樓梯出現在了頭頂。木樓梯是不打彎的,直抵樓上的閨閣,那二樓的臨街的窗戶便流露出了風情。上海東區的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門是鏤空雕花的矮鐵門,樓上有探身的窗還不夠,還要做出站腳的陽台,為的是好看街市的風景。院里的夾竹桃伸出牆外來,鎖不住的春色的樣子。但骨子裡頭卻還是防範的,後門的鎖是德國造的彈簧鎖,底樓的窗是有鐵柵欄的,矮鐵門上有著尖銳的角,天井是圍在房中央,一副進得來出不去的樣子。西區的公寓弄堂是嚴加防範的,房間都是成套,一扇門關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牆是隔音的牆,雞犬聲不相聞的。房子和房子是隔著寬闊地,老死不相見的。但這防範也是民主的防範,歐美風格的,保護的是做人的自由,其實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也攔不住的。那種棚戶的雜弄倒是全面敞開的樣子,牛毛氈的屋頂是漏雨的,板壁牆是不遮風的,門窗是關不嚴的。這種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燈光是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是稠密,一鍋粥似的。它們還像是大河一般有著無數的支流,又像是大樹一樣,枝枝杈杈數也數不清。它們阡陌縱橫,是一張大網。它們表面上是袒露的,實際上卻神秘莫測,有著曲折的內心。黃昏時分,鴿群盤桓在上海的空中,尋找著各自的巢。屋脊連綿起伏,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樣子。站在制高點上,它們全都連成一片,無邊無際的,東南西北有些分不清。它們還是如水漫流,見縫就鑽,看上去有些亂,實際上卻是錯落有致的。它們又遼闊又密實,有些像農人散播然後豐收的麥田,還有些像原始森林,自生自滅。它們實在是極其美麗的景象。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積著油垢的廚房後窗,是專供老媽子一里一外扯閑篇的;窗邊的後門,是供大小姐提著書包上學堂讀書,和男先生幽會的;前邊大門雖是不常開,開了就是有大事情,是專為貴客走動,貼了婚喪嫁娶的告示的。它總是有一點按捺不住的興奮,躍躍然的,有點絮叨的。曬台和陽台,還有窗畔,都留著些竊竊私語,夜間的敲門聲也是此起彼落。還是要站一個制高點,再找一個好角度:弄堂里橫七豎八晾衣竿上的衣物,帶著點私情的味道;花盆裡栽的鳳仙花、寶石花和青蔥青蒜,也是私情的性質;屋頂上空著的鴿籠,是一顆空著的心;碎了和亂了的瓦片,也是心和身子的象徵。那溝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鋪的,有的是石卵拼的。水泥鋪的到底有些隔心隔肺的,石卵路則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覺。兩種弄底的腳步聲也是兩種。前種是清脆響亮的,後種卻是吃進去,悶在肚裡的;前種說的是客套,後種是肺腑之言,兩種都不是官面文章,都是每日里免不了要說的家常話。上海的後弄更是要鑽進人心裡去的樣子,那裡的路面是飾著裂紋的,陰溝是溢水的,水上浮著魚鱗片和老菜葉的,還有灶間的油煙氣的。這里是有些臟兮兮,不整潔的,最深最深的那種隱私也裸露出來的,有點不那麼規矩的。因此,它便顯得有些陰沉。太陽是在午後三點的時候才照進來,不一會兒就夕陽西下了。這一點陽光反給它罩上一層曖昧的色彩,牆是黃黃的,面上的粗礪都凸現起來,沙沙的一層。窗玻璃也是黃的,有著污跡,看上去有一些花的。這時候的陽光是照久了,有些壓不住的疲累的,將最後一些沉底的光都迸出來照耀,那光里便有了許多沉積物似的,是黏稠滯重,也是有些不幹凈的。鴿群是在前邊飛的,後弄里飛著的是夕照里的一些塵埃,野貓也是在這里出沒的。這是深入肌膚,已經談不上是親是近,反有些起膩,暗地裡生畏的,卻是有一股噬骨的感動。
上海的弄堂感動來自於最為日常的情景,這感動不是雲水激盪的,而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這是有煙火人氣的感動。那一條條一排排的里巷,流動著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東西,東西不是什麼大東西,但瑣瑣細細,聚沙也能成塔的。那是和歷史這類概念無關,連野史都難稱上,只能叫做流言的那種。流言是上海弄堂的又一景觀,它幾乎是可視可見的,也是從後窗和後門里流露出來。前門和前陽台所流露的則要稍微嚴正一些,但也是流言。這些流言雖然算不上是歷史,卻也有著時間的形態,是循序漸進有因有果的。這些流言是貼膚貼肉的,不是故紙堆那樣冷淡刻板的,雖然謬誤百出,但謬誤也是可感可知的謬誤。在這城市的街道燈光輝煌的時候,弄堂里通常只在拐角上有一盞燈,帶著最尋常的鐵罩,罩上生著銹,蒙著灰塵,燈光是昏昏黃黃,下面有一些煙霧般的東西滋生和蔓延,這就是醞釀流言的時候。這是一個晦澀的時刻,有些不清不白的,卻是傷人肺腑。鴿群在籠中嘰嘰噥噥的,好像也在說著私語。街上的光是名正言順的,可惜剛要流進弄口,便被那暗吃掉了。那種有前客堂和左右廂房裡的流言是要老派一些的,帶薰衣草的氣味的;而帶亭子間和拐角樓梯的弄堂房子的流言則是新派的,氣味是樟腦丸的氣味。無論老派和新派,卻都是有一顆誠心的,也稱得上是真情的。那全都是用手掬水,掬一捧漏一半地掬滿一池,燕子銜泥銜一口掉半口地築起一巢的,沒有半點偷懶和取巧。上海的弄堂真是見不得的情景,它那背陰處的綠苔,其實全是傷口上結的疤一類的,是靠時間撫平的痛處。因它不是名正言順,便都長在了陰處,長年見不到陽光。爬牆虎倒是正面的,卻是時間的帷幕,遮著蓋著什麼。鴿群飛翔時,望著波濤連天的弄堂的屋瓦,心是一刺刺的疼痛。太陽是從屋頂上噴薄而出,坎坎坷坷的,光是打折的光,這是由無數細碎集合而成的壯觀,是由無數耐心集合而成的巨大的力。
⑼ 30分鍾左右的紅色
30分鍾左右的紅色紀錄片有《紅之里》、《國歌往事》等。
1、《紅之里》
「里」者,上海弄堂。上海里弄,多是石庫門房子,石庫門,又是上海典型民居。
從樹德里到輔德里,紅色里弄串起了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傳播歷程。從民厚南里到三曾里、甲秀里,青年毛澤東數次來到上海,黨的領導人曾長期居住、工作在這些里弄里。這些紅色里弄見證著革命領袖的理想信念、精神生活和個人魅力。從寶興里到寶山裡,上海的工人運動在這里風起雲涌,它們見證著中國階級不屈不撓的斗爭。而從恆吉里開始,上海的里弄見證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央機關和隱蔽戰線的斗爭,一代代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在里弄中迎接新時代的來臨。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是黨的紅色基因、汩汩血脈。
享受和平與繁盛的人們也許難以想像,當下的幸福生活是由多少付出與犧牲換來的。紅色主題紀錄片中的故事,在當下依舊具有極強的教育啟示意義,這也是它們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