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電影大上海觀後感

電影大上海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05 05:54:33

Ⅰ 看了電視劇《心居》後,你有什麼觀後感你最喜歡劇中哪個角色

看了電視劇《心居》之後,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個人出生無法決定,但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命運。最讓人喜歡的是海清飾演的角色馮曉琴,她是千萬個普通女性的代表,人物性格和名字一樣如此平凡,但卻有一股韌勁。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想著辦法去解決,並且想努力改變生活,一直都有一顆奮斗的心。自從老公意外去世之後,也學會了獨立自主,哪怕每一單只送幾塊錢,日子過得很清苦,從來沒有抱怨過,那麼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有一些電視劇太過接地氣,有許多人表示並不敢看,不願意去想生活的殘酷,這部電視劇也是。想要一個房子,並不容易得到,即使結婚嫁人,對方也不一定真正接納過自己,體現了小人物的無奈。

Ⅱ 我和我的父輩鴨先知觀後感

徐崢導演的《我和我的父輩之鴨先知》令人眼前一亮。這個故事繼承了他的一貫風格,以一種頗為精巧的方式進行了切題

《鴨先知》這個單元輕松、愉快,這種觀感並不僅來自於情節,也相當直觀地來自於影片風格化的視聽語言。

正是這種種用心良苦的創作細節,加上考究的置景、工整的構圖,以及絢麗明亮的畫面,才構成了一幅頗具童話色彩的復古大上海圖景,讓我們沉浸在這個復古又新潮的「電影夢」里。

賞心悅目的視聽加成之外,《鴨先知》也的確是講了一個好故事。尤其是在拍廣告的事件背後,我們看到了一組微妙而生動的父子關系。這也體現出了徐崢一貫的創作思路:故事的核心,永遠都是人。

影片的開頭就有種戲劇的巧妙:兒子冬冬在班上聲情並茂地朗讀作品《我的爸爸》,側面引出了父親趙平洋的形象——父親膽子大、腦子活,被街坊鄰居們誇獎為「鴨先知」,也是兒子心中的偶像。

但接下來,劇情卻立刻反轉:原來「鴨先知」這個詞,並非誇獎,而是嘲諷。愛吹牛的父親,也讓兒子在同學們面前丟了臉。父親努力賣酒、拍廣告,既是為了挽回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同樣也是為了重新得到兒子的信任。

而拍廣告的成功,不僅修復了父子關系,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長大後的冬冬,繼承和學習了「鴨先知」的創新精神,成了一名工程師——到此,「鴨先知」又變回了一個褒義詞。

毫無疑問的是,在《鴨先知》里,徐崢再次展現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喜劇語言。他並沒有堆砌笑點和梗,追求單純的爆笑效果;而是從劇作、敘事、表演的多方緯度,去構建了喜劇元素。

《鴨先知》在類型上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民喜劇:故事的基調「笑而不鬧」,對於家庭、鄰里和弄堂里的市井生活,都有著活靈活現的、鞭辟入裡的刻畫。背後所顯露的,是一種既有機鋒、又充滿人情味兒的幽默感。

而從劇作的角度來看,創作的思路和編排,則充分體現了徐崢的學院派功底:一方面,故事邏輯清晰,生動有趣,始終緊扣父子關系和「鴨先知」的主題而展開;另一方面,情節層層反轉、充滿戲劇沖突、結構精巧而緊湊,有種高明的韻律感。

而最終,一個好的喜劇,往往具有某種令人笑中帶淚的魔力。《鴨先知》也不例外。看到最後,很難不被這個故事裡的父子關系所打動。

兒子人小鬼大,父親童心未泯,很多時候,冬冬與趙平洋之間既是父子,亦是朋友。這種輕松的、平等的、沒有障礙的交流,正是最為理想的一種親子關系。

雖然冬冬偶爾也會跟父親鬧別扭,但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還是最願意相信父親的那個人。這種赤忱的、無條件的信任,讓影片有了最溫情的底色。

而在「拍廣告」這件事里,我們更是看到了父子二人的並肩作戰。趙平洋和冬冬的相處,打破了傳統中國式父子關系的窠臼,演變成了兩代人的互相信任和互相成就。

Ⅲ 大上海原型人物是哪幾個 – 《大上海影評

成大器的原型是杜月笙,成大器的原型是黃金榮,葉知秋的原型是孟小冬,凌滬生的原型是林桂生,盧小嘉原型盧小嘉。

1、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

14歲初到上海十六鋪當水果行的學徒。後進入當時的青幫上海龍頭「黃金榮公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度過晚年。

有一天,忽然有一個翩翩青年在包廂里大聲喝了一個倒彩。這無異於太歲頭上動土,當即被打手們拖出去打了一頓。

第二天盧小嘉依仗其父盧永祥的權勢,指使當時上海淞滬護軍使、盧永祥的老部下何豐林,把黃金榮綁架到龍華的何公館。

關在一個地牢里,在杜月笙的斡旋下才得以脫身。盧小嘉怕黃金榮會找他的麻煩,於1946年移居台灣,一直經營進出口業務,20世紀60年代末去世。

Ⅳ 笑功震武林觀後感1000字

我觀看了《笑功震武林》,這部電影講的是在民國初年,一群俠士全力對抗日本勢力,誓保我國好河山。這部電影中有很多實力喜劇演員演得,我看這部電影就想多像一場一場華麗的「江湖大咖秀」。
這部電影中七俠都很為自己的事業做出貢獻,都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只為讓觀眾看得保持好心情。我們在這個幼兒教師行業就要像鄭中基飾演小喇叭,他為了這部戲穿著高叉旗袍露大腿,還要鑽進酒缸,有敢於創新和不畏懼困難的態度,讓幼兒學的更好;就要像曾志偉飾演華天嬌,在電影中他被笑毒掌打中,快要死的時候,對吳君如飾演的說:「我就是要開心的笑。」我們早晨看見幼兒和家長就要露出美麗的笑容,讓家長感覺你很和藹,平易近人;就要像洪金寶和元華分別飾演軍閥林國棟和道士甲乙炳,他們兩位功夫前輩在影片拍攝時,武戲時不僅親自上陣,更是在拳腳、體力及速度等方面絲毫不輸給年輕演員,說明了無論你是否年輕,什麼時候都要充滿活力的去教幼兒知識。
有人說幼兒教師這個行業就像一位高級保姆,幼兒的學習,吃飯,睡覺,如廁等等給我們管理。但是我就得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又是一位園丁,辛勤培育的剛剛發芽的小花。我在網上看到這段話「幼兒教師是什麼? 在文人眼中,幼兒教師是培養祖國花朵的花匠。 在不知情的眼中,幼兒教師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閑人。 在醫生的眼中,幼兒教師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體。 在商家眼中,幼兒教師是一個吝嗇鬼。 在自己的眼中,幼兒教師是一個讓自己身心疲憊卻又快樂的天使。為什麼是天使?因為每天幼兒教師,都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獻給了孩子和家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在每個人的眼裡幼兒教師是不同的,就像《笑功震武林》中小裁縫一樣對雪兒一見鍾情,不論雪兒喜歡誰小裁縫都支持他,傷心的時候他陪著雪兒,高興的時候他在雪兒身後默默的笑,危險的時候他可以放棄自己的的生命為了就雪兒。幼兒教師也一樣,在幼兒有困難得時候,我們去幫助幼兒解決,畏懼的時候,鼓勵幼兒勇往直前,開心的時候,是我們帶給幼兒的。
日本特務青子她為了打敗七俠,用忍術變成七俠中幾人的摸樣,可是都被華天嬌給識破了,也就說明他很了解七俠中每個人的特徵。其實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而且還要面對那些不同性格、家庭情況、文化素養的家長。每天面對這些家長,要讓他們都滿意還真不容易。有些家長通情達理,有些家長蠻不講理,有些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工作,而有些則相反。但發生不愉快時,我們應該先冷靜下來思考、分析原因,最終找到合理的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幼兒們的天真,幼兒們的火熱,幼兒們的愛漸漸的取代了我心中原有的那份困惑與迷惘。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道路。我帶給幼兒們的愛應該是真摯的、無私的愛。生活對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都是忙碌的,每一天都在重復著昨天的節奏,而我喜愛上了那份吵鬧,因為那是對我每一天的問候。我要在吵鬧重復的每一天繼續我的工作。

昨天去看了新上映的香港喜劇《笑功震武林》,如果是新一代的觀眾應該會看的很開心,像我這種老人家,因為看了太多周先生的戲,所以有些笑點就沒法笑出來啦。
周先生在喜劇表演上,他這種自成一派的風格,無人模仿得到,而且一旦模仿,都會淪為東施效顰,死的慘,還好電影里沒在表演上抄橋。
片子的劇情很簡單了,日本人是壞人,漢奸是壞人,武林高手遁世,世外桃源享受人生,其中穿著像陳真的不知道是不是革命志士,聯合高人搞定了小日本,哎,電影裡面嗝屁的蘿卜頭又增加了好多。
前三分之一笑不出來,是因為很多笑位抄橋,獅吼功啊,太極拳,如果看周先生戲比較多的朋友一看就明白了,不過還好有部分橋段算是度的不錯,譬如鄭中基拌牆中的雕塑,元華和王祖藍的搞笑自殺,還有吳君如和鄭中基的對手戲,我靠,這種戲只有君如姐能演出來啊,又賤又可愛,我真心佩服,既能放得開演喜劇,也能演正劇,可惜外形的限制,這些年好戲不算太多。
最2的算是曾志偉和吳君如的重口味了,這一段我歸入2013我最不想看的畫面之一,阿門。
可能是因為在好多節目都能看到王祖藍,《老表,你好嘢》,《百變大咖秀》,所以評論上說他表現的很好倒真是沒覺得,不過片尾的一句自嘲身高,實在是碉堡了。
至於配角方面,谷祖琳的日本間諜黒澤清子,雖然整場戲都面無表情,不過絕對是我心目中最拉風的反派之一,配合那些忍者幻術的老橋,還蠻有意思。
表現最好的是吳君如,其次鄭中基,記得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的容顏是10分,演技為0都可以,童菲小姐明顯容顏不是10,演技還要加強啊,花瓶也不好做的。
至於快樂家族的謝娜,各位,就當她是個醬油吧,哎。
片子看的很歡樂,雖然也是抄,不過有的地方還蠻有創意的,王胖子又回來了,博納去年的《大上海》估計陪的厲害,現在搞這種中小投資也是明智之舉,借著部分演員的群眾基礎,加上片子本身質量還成,票房應該不錯。

看這部這部片子之前,沒有抱著看大片的期望,就是想看點氛圍輕松的,不用動腦子的電影。看完之後的感受就是,這部片子兼顧了動作打鬥和搞笑,兩方面都讓人覺得不錯,但肯定沒只是重點突出某一方面的片子做得到位。我看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團結的力量,縱使敵人如何強勁,也不可抗拒集體的力量。可能正是因為現在的社會多了一份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防備,所以這樣的片子更能讓人找到心靈的慰藉。他們為了他人,為了團隊,甚至是說為了整個時勢,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是貪生怕死的,但是總有一股力量是能讓你拋生命與腦後,奮勇向前的。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缺少了能讓我們奮不顧生的力量,是我們個人的悲哀,更是這個社會公信力的悲哀。

Ⅳ 霓紅燈下的哨兵觀後感450字左右

這是一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描寫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的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皮向峰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
一部電影令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人的辛苦,以及為維護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負的神聖使命感。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個個跑得氣喘吁吁。他們特別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艱苦的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為什麼呢?我想: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責任所決定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堅強的意志,怎麼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安全呢?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沒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會面,也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書信向親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聯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可以隨時向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他們相比那是多麼地幸福啊!活著就要有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努力,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霓虹燈下新哨兵們頑強的精神,把它用在學習上,以至於今後的工作生活上。
這兩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時代不同了,可「好八連」的精神卻是永遠不變的。

沒數字,看看對你有沒幫助

Ⅵ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急急急急急!!!!!!!!

部《霓虹燈下新哨兵》絕對不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簡單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總隊官兵為原型,對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註解。該片本著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的主線,刻劃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斗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滾燙跳躍的青春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盪漾著濃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在喧囂中獨守清貧與孤寂,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浪漫、可愛、熱血陽剛的新哨兵接班人!
導演張玉中氣質很儒雅,從來慢條斯理,在現場從不發脾氣,他是蘭州大學中文戲畢業的高材生,因此文筆很好,很受廣大宣傳策劃歡迎。接拍《霓虹燈下新哨兵》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拿到這個劇本就在想如何加強故事性的問題,因為原來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戲里某個人說成老哨兵的後代,但其實很難有其直接的聯系,老哨兵和新哨兵這兩支部隊很難有直接關系,想要脫開模仿的程度,舊瓶裝新酒也很難,因為「老哨兵」的影片已經走到了極致,無論是時勢造英雄也好,先入為主也好,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因此要「新瓶裝新酒」,新在哪裡?
故事出新,支撐一個影片的基礎還是故事,故事人物在裡面的張力吸引觀眾去看,導演希望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量增強它的故事性,畢竟觀眾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謂的形式和內容是要匹配的,古人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讓你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他在跟攝影師談的時候,談到就是要尋求一種最好表現故事的形式: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時代,繁華都市的感覺,體現「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懷」的內涵。我們就像把這個軍營戲拍的青春時尚現代唯美,離老百姓更近。其實拍戲總是一個減分的過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願,導演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是必然的結果。要徹底從那些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是給年輕人拍的,給年輕人看的,沒有那麼多大道理講,所有的教育意義都蘊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動作戲,都市言情裡面,因為他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要講80後90後成長的心路歷程的電影,他們不是神是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又年輕人的激情、朝氣、困惑、迷茫,但所有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約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錯位的關系才顯現得更有張力,更反叛。其實好萊塢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現形式會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誇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設計成一個「壞男孩」的形象,然後再一點點改變,最後成為全民公認的英雄,殊途同歸,這樣的描寫更加真是讓人信服。其實做這樣一個戲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因為八一廠老是在拍大片,拍《大決戰》《大轉折》這幾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長征》《八月一日》,明振江廠長一直想做一個現代軍事題材的戲,想從革命歷史題材里走出來,想從大的故事裡走出來,走進普通小人物心裡,走近一個普通士兵,正好有這個題材,它是個現代戲,沒有戰爭歷史背景的約束,而且又在改革開放30周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80後90後的成長這是一個國家的話題。
影片里的人物同樣是這樣,所有的人物都有缺點,都個性鮮明,他的優點同樣是他的缺點。其實通過這次地震對80後90後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們總是以斥責的眼光來挑剔他們:他們忘本、自我、前衛,但地震的時候,無論是沖鋒在前線的戰士和志願者,還是在網上在各個層次的捐贈者們,他們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你能說他們沒有激情嗎?你能說他們忘本嗎?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同樣的中國心,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我們忽視了,他們聰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這個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有時代的因素在裡面,也有人的因素在裡面。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沖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如何成長,如何完成一個質的飛躍。創作的隊伍決定了作品的素質,演員班底必須對軍人有根本的理解,他們的素質、軍事動作、當兵的經驗對他們的表現很關鍵。鄭昊是有十年的兵齡的,陳思成雖然是地方演員,確是經過《士兵突擊》的打磨的,吳昱翰是北京軍區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軍區的。5個戰士演員也是萬里挑一的,從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點,演員們自己評價這5個戰士演員說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有的演員我也不管他們的年齡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們對這個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創作態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來的演員班底是不俗的,創作上我講究個性化,鼓勵他們都要有創作激情,所有的演員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選擇演員上沒有私心,絕對需要他符合規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陳思成聰明、有激情、活躍、創作態度積極,也能吃苦,即便我們在隧道里拍一天渾身濕透,他也不會有怨言。鄭昊是個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有凝聚力很有號召力的人物,相當的嚴謹認真,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腦思考的一個演員。徐佳是在戲里演一個農村兵,我們要的是他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較本真,他自己發明了一口山東河南話用在戲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紀輕,經歷復雜,本人看似木納,其實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吳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後的感覺,來見劇組那天就穿著個拖鞋大褲衩就來了,我就要他這種感覺,演員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過很多軍事題材的戲,他在這裡面戲份不重,是個「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較說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有激情,不滿足於現狀,非常有個性特點。

Ⅶ 霓虹燈下的哨兵觀後感

這是一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描寫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的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皮向峰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
這一部電影令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人的辛苦,以及為維護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負的神聖使命感。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個個跑得氣喘吁吁。他們特別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艱苦的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為什麼呢?我想: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責任所決定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堅強的意志,怎麼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安全呢?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沒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會面,也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書信向親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聯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可以隨時向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他們相比那是多麼地幸福啊!活著就要有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努力,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霓虹燈下新哨兵們頑強的精神,把它用在學習上,以至於今後的工作生活上。
這兩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時代不同了,可「好八連」的精神卻是永遠不變的。

Ⅷ 八百壯士觀後感300字

思路:《八百壯士》觀後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想法談一談,例如:

一半天堂,一半地獄,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革命先烈無數人的努力下才成就了今天,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偌大的一個上海市,十幾萬正規軍撤得無影無蹤,只留下400多戰士留守四行倉庫,其用意竟然是為了幾天後,召開的雅冬塔會議上各國佬們在看上海,中國隊還在堅守。國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爭取國際援助,看人臉行事。

一個如日中天,一個混亂不堪,在東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曾經的老師和學生已讓人傻傻分不清了,日本把中國打的人心不安。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起來,還有誰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還有什麼困難是我們不能戰勝的?

哪個人不怕死,可在戰爭面前我們中國戰士們,做的是保家衛國,不顧一切後果的攔截敵人,一場生與死的戰爭。

所以我們要學習中華人民的勇敢堅強,不怕困難保家衛國的精神。

Ⅸ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怎麼寫

為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一部反映80後武警官兵故事的青春勵志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於6月27日在上海開機後,現正在上海緊張的拍攝,如今拍攝進度已經過半,進入白熱化沖刺階段,主創人員在上海罕見的高溫酷暑之下,為打造新一代武警官兵形象努力,這部號稱時尚版「士兵突擊」的電影將會在奧運會之後與觀眾見面。
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絕對不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簡單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總隊官兵為原型,對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註解。該片本著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的主線,刻劃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斗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滾燙跳躍的青春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盪漾著濃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在喧囂中獨守清貧與孤寂,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浪漫、可愛、熱血陽剛的新哨兵接班人!
導演張玉中氣質很儒雅,從來慢條斯理,在現場從不發脾氣,他是蘭州大學中文戲畢業的高材生,因此文筆很好,很受廣大宣傳策劃歡迎。接拍《霓虹燈下新哨兵》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拿到這個劇本就在想如何加強故事性的問題,因為原來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戲里某個人說成老哨兵的後代,但其實很難有其直接的聯系,老哨兵和新哨兵這兩支部隊很難有直接關系,想要脫開模仿的程度,舊瓶裝新酒也很難,因為「老哨兵」的影片已經走到了極致,無論是時勢造英雄也好,先入為主也好,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因此要「新瓶裝新酒」,新在哪裡?
故事出新,支撐一個影片的基礎還是故事,故事人物在裡面的張力吸引觀眾去看,導演希望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量增強它的故事性,畢竟觀眾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謂的形式和內容是要匹配的,古人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讓你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他在跟攝影師談的時候,談到就是要尋求一種最好表現故事的形式: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時代,繁華都市的感覺,體現「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懷」的內涵。我們就像把這個軍營戲拍的青春時尚現代唯美,離老百姓更近。其實拍戲總是一個減分的過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願,導演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是必然的結果。要徹底從那些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是給年輕人拍的,給年輕人看的,沒有那麼多大道理講,所有的教育意義都蘊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動作戲,都市言情裡面,因為他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要講80後90後成長的心路歷程的電影,他們不是神是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又年輕人的激情、朝氣、困惑、迷茫,但所有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約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錯位的關系才顯現得更有張力,更反叛。其實好萊塢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現形式會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誇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設計成一個「壞男孩」的形象,然後再一點點改變,最後成為全民公認的英雄,殊途同歸,這樣的描寫更加真是讓人信服。其實做這樣一個戲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因為八一廠老是在拍大片,拍《大決戰》《大轉折》這幾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長征》《八月一日》,明振江廠長一直想做一個現代軍事題材的戲,想從革命歷史題材里走出來,想從大的故事裡走出來,走進普通小人物心裡,走近一個普通士兵,正好有這個題材,它是個現代戲,沒有戰爭歷史背景的約束,而且又在改革開放30周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80後90後的成長這是一個國家的話題。
影片里的人物同樣是這樣,所有的人物都有缺點,都個性鮮明,他的優點同樣是他的缺點。其實通過這次地震對80後90後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們總是以斥責的眼光來挑剔他們:他們忘本、自我、前衛,但地震的時候,無論是沖鋒在前線的戰士和志願者,還是在網上在各個層次的捐贈者們,他們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你能說他們沒有激情嗎?你能說他們忘本嗎?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同樣的中國心,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我們忽視了,他們聰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這個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有時代的因素在裡面,也有人的因素在裡面。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沖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如何成長,如何完成一個質的飛躍。創作的隊伍決定了作品的素質,演員班底必須對軍人有根本的理解,他們的素質、軍事動作、當兵的經驗對他們的表現很關鍵。鄭昊是有十年的兵齡的,陳思成雖然是地方演員,確是經過《士兵突擊》的打磨的,吳昱翰是北京軍區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軍區的。5個戰士演員也是萬里挑一的,從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點,演員們自己評價這5個戰士演員說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有的演員我也不管他們的年齡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們對這個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創作態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來的演員班底是不俗的,創作上我講究個性化,鼓勵他們都要有創作激情,所有的演員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選擇演員上沒有私心,絕對需要他符合規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陳思成聰明、有激情、活躍、創作態度積極,也能吃苦,即便我們在隧道里拍一天渾身濕透,他也不會有怨言。鄭昊是個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有凝聚力很有號召力的人物,相當的嚴謹認真,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腦思考的一個演員。徐佳是在戲里演一個農村兵,我們要的是他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較本真,他自己發明了一口山東河南話用在戲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紀輕,經歷復雜,本人看似木納,其實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吳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後的感覺,來見劇組那天就穿著個拖鞋大褲衩就來了,我就要他這種感覺,演員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過很多軍事題材的戲,他在這裡面戲份不重,是個「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較說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有激情,不滿足於現狀,非常有個性特點。

Ⅹ 急需【開天闢地90年的】的觀後感,誰能幫幫我

1921年夏,從上海里弄里三三兩兩地走出一群人。他們之中有些人穿著長衫,有些人系著領帶,身著西裝。他們說著各地的方言,消失在上海近郊的黑夜裡。幾天後,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這群人又聚集到了一起。湖面細雨如絲,那艘精巧的畫舫里,突然傳出了低聲的呼喊:「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微弱的呼喊聲迅速淹沒在雨聲中,然而,在中國大地上,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正在迅速匯聚,它將推動著中國革命的紅船,揚帆起航。

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在中國現代歷史上,這是——

石庫門——紅色火種傳播地

2001年5月22日,晨光初露,日影投射在上海那幢著名的石庫門房屋上。這幢房子始建於1920年秋天,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外牆青紅磚交錯,有著濃厚的中西合璧色彩。這里就是聞名中外的中共「一大」會址,原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

那帶有殖民色彩的礬紅色半圓形門楣,呈現巴洛克式卷渦狀水草花式。粗重厚實的花崗岩門洞下,如潮的人群正從全國各地涌來,瞻仰紅色火種的傳播地。叩響那對黑色石庫門上的閃亮銅環,人流與歷史在這里交織,肅穆與景仰凝聚成一種力量。陳列櫃中那些泛黃的書卷,是開啟歷史大幕的鑰匙,而那如織的人流不斷地探尋著歷史的足印,留下的是一長串崇敬。

記者跟隨前來瞻仰會址的人潮,從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魚貫而入。80年前,1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共「一大」代表是否就是從這里步入會場的呢?

會址的建築格局恢復得與80年前別無二致。建黨80周年前夕,這里又經歷了一次大規模整修。會址紀念館的流沙玲副書記告訴記者:「這所革命的老房子曾經遺失了近30年,解放後重新發現它時,根本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它已成了『恆日福麵坊』,面目全非。」

1951年4月,經過半年勘查,中共上海市委找到並確定興業路76號、78號 為中共「一大」會址。上海市委組織有關部門按當年原貌進行全面修繕,所有的傢具、陳設均根據有關當事人的回憶按原樣仿製。從它被發現的那刻起,對它的保護和修繕從沒有停過。「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保持著這塊革命聖地一如既往的風骨。

石庫門下,烏漆實心厚木門內是一方狹長的小天井,一間18平方米的客廳被擋在6扇落地玻璃長窗後,中央長形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桌上放著紫銅煙灰缸、銅制立式火柴盒、白瓷茶具,還有一隻荷葉邊粉紅色花瓶。桌子四周圍著十五張椅子。

樹德里——歷史的大會在這里召開

1921年7月23日晚,上海望志路106號那扇黑沉沉的大門後,譜寫著中國革命史詩的起首句,它的韻律深沉而又凝重……采訪小組的記者把這里作為一個開端,探尋起革命先驅昔日的足跡。

1921年夏,操著湖北、湖南口音的,江西、山東、廣東、貴州口音的,乘長江輪、坐長途火車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們朝著同一個目的地——上海匯攏。他們行動秘密,毫不聲張,以至於1952年,謝覺哉在回 憶當年的情景時說:「一個夜晚,黑雲蔽天,忽聞毛澤東同志和何叔衡同志即要動身赴上海,我頗感到他倆的行動突然,他倆又拒絕我們送上輪船。後來知道,他倆是去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大會。」

乳白色荷葉邊燈罩下,在1921年7月23日那天曾散發出黃暈的燈光,屋外是沉沉的夜,它像是要指引摸黑前行的路人。對著望志路寓所前門的是一畦畦菜地,四周蔓草叢生,行人稀少。

望志路106號是李漢俊和哥哥李書城的寓所。李書城早年追隨過孫中山,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北洋軍閥陸軍總長,「李公館」的特殊背景和寓所周圍清冷的環境,使中共「一大」在這里召開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夜幕下,代表們陸續到達會場,圍坐在長桌四周,8點以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這一天,距離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還不到一年時間。

出席「一大」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包惠僧、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共13人,代表當時全國50多名黨員,還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也出席了會議。兩位著名的共產黨人陳獨秀與李大釗未能出席。

二十四歲的張國燾被推選為會議主持,毛澤東和周佛海擔任記錄。張國燾在報告了大會籌備經過之後,提出大會的議題,即制定黨的綱領、實際工作計劃和選舉中央機構。他還念了陳獨秀交給陳公博帶來的信,信中談了四點意見:「一、黨員的發展與教育;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運用;三、黨的紀律;四、群眾路線」。

北京代表劉仁靜坐在馬林身邊,把張國燾的話譯成英語,講給馬林聽。會上,馬林代表共產國際致詞:「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共產國際增添了一個東方支部,蘇俄布爾什維克增添了一個東方戰友。」馬林在會上滔滔不絕,講了很長時間。

散會後,代表們分批走出「李公館」。和大多數上海人一樣,寓所前門望志路106號是關著的,代表們經後門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離開會場。據有關人士介紹,這是中共「一大」惟一一次代表全部到齊的會議。

博文女校——代表們曾經的住所

除陳公博偕夫人住在南京路大東旅社外,大多數代表住在白爾路389號(今太倉路127號)博文女校內。幾經努力,記者被允許去博文女校原址采訪。記者從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向前步行100多米,右轉彎,同樣是一座老式的石庫門房子,一樓一底。如今,這里已經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陳列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劉榮珠說:「為了保護這幢建築,紀念館將空置的博文女校原址利用起來,有人住在屋裡,還可以做些日常維護。」博文女校面積不大,二樓曲尺形走廊盡頭,第二進房間是代表毛澤東和何叔衡曾住過的屋子,現已恢復原狀:窗戶邊放著老式的小書桌,兩張木板床上鋪著草席,呈丁字形擺放,中間放著竹製書架,屋裡一塵不染。劉榮珠說:「當年從上海里弄里認出這幢房子時,以前的博文女校已是當地文化局的職工宿舍。前些天,這里的老住戶回來看過,還拍照留念了。」

「一大」召開時,有9位代表住在博文女校。當時正值暑假,師生都已離校。博文女校開辦於1917年,董事長是黃興夫人徐宗漢,校長黃紹蘭。代表們的住宿是李達夫人王會悟具體安排的。當時,王會悟參加了上海女界聯合會,擔任《婦女之聲》的編輯,與徐宗漢、黃紹蘭關系很好。她以「北京大學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向黃紹蘭校長租借教室,作為代表們的住宿地。黃紹蘭一口答應下來。

會議7月25日、26日曾休會兩天,起草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工作計劃等會議文件。根據馬林在第一次大會上的提議,推選成立了起草綱領和工作計劃的委員會,由張國燾、李達、董必武組成。經過休會兩天緊張地工作,起草了黨的綱領和決議。

然而,今天會址紀念館的展示廳里,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卻沒有中文原本。一些黨史專家告訴記者:「黨的『一大』起草的綱領和決議的中文文件極其珍貴,可惜由於我們黨長期處於戰爭環境,這些中文原件以後都散失了,現存的只有俄文、英文兩種譯本。俄文譯本原存於共產國際,50年代由蘇共中央作為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檔案資料,移交給中共中央。英譯本是陳公博1924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寫的論文《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的附錄。」

7月30日晚,舉行中共「一大」第六次會議。會議依舊在八點以後舉行。馬林和尼柯爾斯基出席了會議。原定議程是由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對會議討論的各項問題發表意見,然後討論通過黨的綱領和決議。

代表中,只是周佛海沒有來,據說,當時他鬧肚子,出不了門,只好獨自一人躺在博文女校樓上的地板上。

會議剛開始不久,會場後那扇虛掩著的後門突然闖進一個穿著竹布長衫的中年男子(後據有關人士回憶,此人是法租界巡捕房探長程子卿),他朝四下環視一周。代表們問他干什麼,那人含糊其詞地說:「找社聯王會長?」又說:「對不起,我找錯地方了。」然後,匆忙退出。距李漢俊寓所第三家確實是上海各界聯合會的會所,但各界聯合會沒有會長,也沒有人姓王。馬林問代表,是否認識此人,代表們都說不認識,富有秘密工作經驗的馬林當機立斷:「一定是密探,我建議會議立即停止,大家分別離開。」

會議被迫中斷,出席會議的人員除李漢俊和陳公博外,立即離開了會場。十來分鍾後,法國巡捕房派了一個法國總巡、兩個法國偵探、兩個中國偵探、一個法國士兵、三個翻譯共9個人包圍了李漢俊家,並進入室內搜查盤問。他們翻箱倒櫃,足足搜查了一個多小時,除查到了一些介紹和宣傳社會主義的書籍外,沒有發現可疑的物品。室內抽屜里放著一份黨綱草案,因為塗改得很凌亂,字跡模糊,被巡捕房的人當做無關緊要的廢紙,踩在腳下。闖入者一無所獲,離開後,還在這所房子周圍布下暗哨,監視進出人員的行動。

老漁陽里2號——里弄里的中央工作部

當晚12點左右,代表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也是陳獨秀寓所。

老漁陽里2號離會場不遠,5月22日,記者花了些時間,在上海老城區一條條狹小而又繁忙的馬路間尋找。在淮海中路臨街的水果攤邊,一位六十多歲的胖大媽坐在里弄口乘涼。她不知道老漁陽里2號在哪裡,卻反問:「你們是找陳獨秀的老房子吧?呶,在那邊,門口有塊牌子。」老太太露出了一臉笑容。才十來步路,記者就看到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誕生地———《新青年》編輯部。黑色的大門緊閉,銹跡斑斑的門環貼在門上,看上去是上海里弄再普通不過的老式牆門。只有左側一塊漢白玉的紀念牌還能說明這里是《新青年》編輯部,陳獨秀寓所。記者用力地敲響門環,門里出現一位睡眼惺忪的婦女,她說:「來參觀的人太多了。」她指著自己居住的房間說:「裡面還有一塊紀念牌呢。」五、六平方米的房間堆著一些家什,在長沙發上,一塊漢白玉的牌子告訴人們,這間不起眼的屋子曾是中央工作部所在地,毛澤東也曾在此工作過。

「一大」代表消失在黑夜中後,在這間屋子聚會,決定轉移會址,幾天後,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誕生了。
歷史像一位老人,從容地安排著一切。法國巡捕的侵擾,雖然沒讓代表們受到直接損失,但代表和會址均受到監視,會議已不能在上海繼續進行。為了安全,必須改變開會的地點。有人提出轉移到杭州繼續開會,但大家覺得杭州過於繁華,容易暴露。後來李達夫人王會悟提議,可轉移到她的家鄉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嘉興南湖環境幽靜,遊人少,而且距上海又近,交通方便。代表們採納了她的意見。
茫茫大上海——尋訪代表後人
對中共「一大」的采訪已經進行了兩天,記者在繁華的上海大街和里弄穿梭,總算采訪到了全部的舊址,也采訪到了眾多知情人。但有一個念頭一直在我們心中纏繞:「一大」代表是否還有後人在世呢?雖然「一大」距今天已經過去了整整80年,但我們似乎有一種預感,在這片大上海的茫茫人海中,肯定能找到「一大」代表的後人。事實證明我們的預感是正確的。就在我們打算離開上海的時候,偶遇會址紀念館研究員陳紹康,他透露,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2位代表的子女生活在上海。一位是王盡美的兒子王傑,另一位是劉仁靜的女兒劉文瀾。在陳老不遺餘力的幫助下,幾經波折,記者終於得到了他們的住宅電話號碼。兩位老人聽說是要談談自己的父親,欣然應允。
5月22日夜,記者驅車趕往康平路找尋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的兒子王傑。上海的計程車司機一聽是去康平路,肅然起敬:「那裡住的可都是這個。」他豎起了大拇指。80年過去了,上海的夜依舊涼爽而濕潤,然而,租界沒有了,一路行來,沿街的外企辦公樓高聳入雲,但早已是另一番天地了。王傑已逾古稀,當年王盡美趕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時,他還在母腹中。老人是隨軍南下幹部,後調至上海交通局任局長,今日他還保持著軍人的習慣:穿軍褲,著布鞋,隨和而平易,一口山東口音,聲若洪鍾。談起王盡美,老人頷首而笑:「我父親去世時,我才三歲,知道的不詳盡,大多是聽我奶奶講的。」牆上顯眼位置掛著王盡美的遺像。王傑說,這張照片還是奶奶藏在老家土牆里才保存下來的。王盡美長期離家在濟南進行黨的活動。反動軍隊知道王盡美是共產黨員,經常到他莒縣的祖屋騷擾,有一次還抓走了王傑的奶奶,幸好鄰居湊了些錢,才贖出來。老人還記得王盡美去世時留下的遺言,雖然這份遺書上隻字未提自己的家庭,卻道出一名共產黨員最真摯的期盼「為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奮斗」。
道別時,王傑老人固執地要到家門口,目送我們離開。
5月23日,記者駐留上海的最後那天早晨,我們拜訪了劉仁靜的女兒劉文瀾。這個名字讓人感到如此熟悉。安順路那個小區綠樹環抱,鳥鳴陣陣。劉文瀾搬入新居不久,屋裡清爽、明亮。她長得極像照片上的劉仁靜。劉文瀾和丈夫陳良廷曾合作翻譯過《亂世佳人》、《教父》等書,名字為人熟悉也就不足為怪。說到從事翻譯工作這一點,劉文瀾說:「是受父親的影響」。劉文瀾饒有興趣地講述了劉仁靜生活中的許多趣事。劉仁靜有一次偕妻子到上海看望女兒、女婿。他和女婿陳良廷坐在一輛三輪車上,談著談著,劉仁靜冷不丁地問了一句:「你是黨員嗎?」陳良廷說:「不是。」劉仁靜不再做聲。劉文瀾笑著說:「後來,我愛人說,我父親聽說他不是黨員,一臉不高興,他還是相信黨的。」令人惋惜的是,1987年8月5日,85歲高齡的劉仁靜清晨外出鍛煉時,不幸被公交車所撞而去世。劉文瀾說:「父親的追悼會是在八寶山開的。」告別時,我們看到劉仁靜的外孫女陳造容正在創作一幅以中共「一大」為主題的水彩畫:杏黃的背景下,映射出淡淡的「一大」會址背景,一團鮮紅的烈焰襯托著鐮刀、鐵錘,欲噴薄而出。她說:「這是為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創作的。」
南湖畫舫——中國共產黨的搖籃
5月23日時近正午,中共「一大」會址前,人流如潮,董必武的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掛在展廳的結尾,面對它的是南湖上那艘精緻的畫舫。
嘉興南湖與大運河相連,分東、西兩部分,形如兩鳥交頸,故雅稱鴛鴦湖。比起杭州西湖來,嘉興南湖顯得小巧而精緻。湖面不大,當年虛稱八百畝,如今經航空攝影精確測定為624畝。放眼望去,湖的四周鑲著一圈依依垂柳。
1921年,7月30日,上海望志路會場遭到破壞後,王會悟與部分代表提前趕到嘉興,在市內張家弄鴛湖旅館租下兩間房,並托旅館的賬房雇了一條遊船。另一部分代表們在第二天到上海北站,乘車南下。陳公博則因30日晚開會時的變故,31日黎明他住宿的大東旅館又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心有餘悸避走杭州,到靈隱寺安心靜養去了。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不便繼續出席會議,沒有同行。
在嘉興城老城區,記者找到那時被稱作張家弄的馬路。如今嘉興已將其拓寬改稱「勤儉路」。據當地的地方誌專家介紹,舊時張家弄是嘉興城最熱鬧的處所,唱戲的、變把戲的、說書的,濟濟一堂。王會悟當年租下的鴛湖旅館,在當地屬「星級」較高的。然而,它的繁華只能在南湖紀念館的展廳中才能看見了:兩層迴廊式結構,頗有氣派。50年代嘉興舊城改造,鴛湖旅館也隨即灰飛煙滅,向老一輩的人打聽,才知道它的位置是今天勤儉路上的人民劇院。5月25日上午,記者找到人民劇院後門,一群劇院工作人員正在拆洗座套。一位五十來歲的老工人說,鴛湖旅館就是這里,要說它的歷史,那就長了,以前它對面是五芳齋粽子店,熱鬧著呢,後來拆了。
趕往嘉興城的中共「一大」代表,或許當時就從記者所在的位置上,緩步走向南湖的獅子匯渡口,開創了一段偉大的歷史。南湖湖心島煙雨樓如今成了攬勝之地,東南方那艘精緻畫舫停泊岸邊,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當時紅船就停靠在這前後一百米左右的方位,那時這里是很僻靜的。」
1921年7月31日上午10時左右,代表們先後到達嘉興車站,在南湖附近的鴛湖旅館稍事休息後,借用一葉小舟登上租下的中型畫舫。這一天是陰天,間有小雨,湖面上有四五條遊船,代表們叫船主把船泊在比較僻靜的水域,用篙插住。泊船東南向斜對著南湖湖心島的煙雨樓。湖上細雨如絲,聽來如軍士銜枚急走。王會悟坐在船頭望風。開會時,還特意將帶來的麻將牌倒在桌上,以掩人耳目。船艙里,金碧輝煌,每根柱子都刻著金色盤龍。四壁雕著金色的花卉、耕牛、人物、飛鳥。橫匾上鐫「湖光彩月」。
甩掉跟蹤的密探,遠離人喧車囂的上海,如此安謐,如此秀麗,淺綠色的湖上飄著翠綠色的菱葉,中共「一大」最後一次會議就在這里召開。午後,小遊船增多,湖上到處是留聲機唱京戲的聲音,酒龍詩虎,呼盧喝雉,一派喧鬧。5點左右,湖上出現了一條小艇,代表們以為是政府巡邏艇,曾暫時停止開會,當得知是私人遊艇後,會議照常進行。那張被密探忽視的「廢紙」,成為代表們字斟句酌的文件。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綱領》第一條為: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黨綱明確地聲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組織原則以及與其他政黨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依據馬克思主義學說為理論建立的。接著在南湖的這艘遊船上,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並選舉黨的中央機構。
下午6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共「一大」圓滿結束,代表們當夜離開嘉興城。
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那艘在波濤中輕輕搖晃的畫舫,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搖籃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上海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紅書下載哪個軟體可以看電影 瀏覽:949
哪些擂台上打架的電影看的讓人哭 瀏覽:238
關於拒絕浪費糧食的微電影 瀏覽:601
陳立農第一部電影殺青時間 瀏覽:314
燦爛人生電影主題曲原唱 瀏覽:150
如何在斗魚直播平台播放電影 瀏覽:958
電影守靈劇情分析 瀏覽:1
美國小偷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7
雙男主電影有哪些愛情 瀏覽:745
慾望歌手微電影完整版 瀏覽:71
借錢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35
終極鬥士1博伊卡電影完整版 瀏覽:41
寧靜電影大全全集 瀏覽:451
手機電影副麗 瀏覽:713
姐弟戀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98
暖春電影迅雷 瀏覽:855
利用手機怎麼剪輯網站電影片段 瀏覽:710
pr怎麼做視頻剪輯電影 瀏覽:112
哪些網站可以免費看電影 瀏覽:270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生證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