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戛納電影節落幕,中國短片獲「短片金棕櫚獎」,這部短片優秀在哪
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閉幕,主競賽單元各個獎項一一頒出,魯本·奧斯特倫德導演的《悲傷三角》拿下了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成為了當晚的大贏家,而中國年輕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陳劍瑩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是中國新傑出年輕導演,而提起姚安娜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華為老總任正非的次女,這也是她首次挑戰拍攝文藝短片。
該短片的優秀閃光點很多,膠片拍攝,精良的畫面和音樂,整部電影充滿了獨具特色的文藝氣息,姚安娜顛覆以往形象,以鄰家女孩的形象置身於宜賓小城的山水之間,重新走過自己生活的城市,那種對自己故土的詩意表達和細膩深情,姚安娜都能完美演繹出來。對於年輕的導演和演員,該片的獲獎是對她們才華最大的認可,希望日後她們能繼續為中國電影事業貢獻更多優秀的作品。
㈡ 解讀戛納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是什麼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陳凱歌執導,更有華語影壇知名演員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等人傾情演出,影片自上映至今一直被視為華語巔峰之作之一。
1993年,影片斬獲第46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並在此後包攬眾多有分量的大獎。不僅如此,該影片還入選豆瓣電影Top250清單,近200萬人標記看過,超130萬人給出評價並打出9.6的高分,被認為優於99%的愛情片。
影片主要講述兩名京劇藝人段小樓和程蝶衣跨越半個世紀悲歡離合的故事。其中,中國歷史的巨變、傳統文化的變遷、世間百態的寫照、人性的黑暗和思考這些元素都在上世紀紛繁復雜的京都城裡逐一上演。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框架完美融合,奠定了影片史詩級的地位。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認為無法深刻體會到此片的獨到魅力之處。因此,本文將從「視聽語言的處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多層次多維度對此片進行深度解讀:視聽語言的處理:灰黑色調的運用奠定影片悲愴基調,京劇唱腔增添故事的悲涼感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的霸王形象和錯位的虞姬形象,人物的隱喻彰顯對人性的思考主題的呈現方式:動盪的時代背景下,程蝶衣的悲劇人生折射出歷史的巨變
四寫在最後:
作為到首部在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承認華語電影,《霸王別姬》自上映後歷經27年依然被視為經典之作,歷久彌新。
從電影本身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霸王別姬》並無過多曲折離奇的劇情,真正打動人心的是導演通過電影主題向觀眾傳達的哲思和內涵。如果我們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該片,未免顯得單薄。因此,本文就從三個角度,由淺入深、由微觀到宏觀地深度解讀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
電影首尾呼應,黑白色調彰顯出凄清氛圍,劇中人唱著一樣的曲子,心境卻早已時過境遷。時代的洪流在永不止息地翻騰,歷史的車輪毫不留情地前進,無數被大時代裹挾前行的小人物,如何安身立命?或許只有保持一顆初心,我們才能不被浮躁的現實蒙蔽雙眼。
㈢ 第74屆戛納電影節開幕,都有哪些電影入圍
引言: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各種大咖演員演技都能在大銀幕上得到體現,每年的戛納電影節都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在戛納電影節上,大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明星大咖,同時也能欣賞到各種美輪美奐的作品以及精彩的表演。在今年第74屆戛納電影節已經正式開幕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電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
三、永恆風暴之年
陳哲藝導演的影片在66屆法國電影節首映後多家院線上映,用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影是在探索奧妙復雜的人際關系,講述的是新加坡中學女老師在面臨家庭和事業波折下與自己一位學生發生一段特殊愛情故事。第74屆戛納電影節一部由疫情題材短片合集永恆風暴之年已經成功入選。
㈣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㈤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委會特別大獎、特別技術獎、金棕櫚獎、最高綜合技術獎、最高技術大獎,獲獎影片及時間如下: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
2、《俠女》
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3、《霸王別姬》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4、《戲夢人生》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5、《活著》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評委會大獎。這是一部關於近代中國史詩的電影,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電影和原著比較起來,基本接近於原著,也算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
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也是張藝謀把文藝元素和類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影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這部電影無論從鏡頭、情節、主旨、美感都運用到了極致。是王家衛最有水準的一部電影。
8、《荊軻刺秦王》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了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雄心壯志的嬴政如何統一天下,而不惜鏟除一切阻礙,最後建立空前帝國的經過。《荊軻刺秦王》中,陳凱歌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藝術地搬到銀幕上,算是對歷史的敬畏。
9、《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10、《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11、《一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楊德昌遺作。
12、《青紅》
2005年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青紅》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探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沖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14、《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聶隱娘》
2015年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主要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這也是侯孝賢拍出的最美電影,濃濃的唐朝古風,美到令人窒息。
㈥ 第59屆戛納電影節於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正式落下帷幕。哪部影片獲得第59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E《回歸》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回歸》獲得了包括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法國本土影片《光榮歲月》的四名男主角共同成為本屆戛納影帝。評審團大獎則頒給了英國影片《紅色之路》。
"伊比利亞電影之神"佩德羅·阿莫多瓦執導的《回歸》,獲得最佳編劇和影後兩項大獎。眾所周知,自編自導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動作,當年在奧斯卡上,老瓦斬獲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對她說》),於是,此番的最佳編劇獎,堪稱順理成章。
戛納當地時間5月28日晚(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在角逐金棕櫚大獎的20部影片中,英國老牌導演肯·羅奇的新片《風吹稻浪》最終勝出。曾執導過《21克》《愛情是狗娘》的墨西哥名導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憑借新片《巴別塔》獲得本屆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㈦ 中國獲得戛納有哪些電影
1、《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
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2、《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3、《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4、《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㈧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章子怡、鞏俐、李宇春、周韻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章子怡是受邀擔任頒獎嘉賓最多的華人之一,2009年頒發影帝大獎《無恥混蛋》克里斯托弗瓦爾茲;2005年頒發最佳編劇大獎《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2013年頒發金攝影機獎《爸媽不在家》。
鞏俐是受邀擔任頒獎嘉賓最多的華人之一,2012年頒發影帝大獎《狩獵》麥斯米克爾森;1998年頒發金棕櫚大獎《永恆的一天》;1996年頒發評審團大獎《破浪》。
2014年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頒獎禮於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舉行。中國著名歌手、演員李宇春受戛納電影節官方組委會邀請,出席並擔任此次頒獎禮的頒獎嘉賓。李宇春與阿巴斯頒發最佳短片獎。
2015年5月24日晚(北京時間25日凌晨),周韻以頒獎嘉賓的身份,亮相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閉幕式,與《延巴克圖》導演阿德拉曼·希薩柯一同頒發了本屆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㈨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時候
電影節簡介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大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以香港電影名義參賽,製作班底均為大陸人士)編劇梅峰獲得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這也是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此前有王小帥《左右》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梅峰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副教授。
㈩ 2022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公布,都會有哪些作品獲獎
2022年度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已經公布,其中獲獎的作品有《悲情三角》、《正午之星》、《親密》、《掮客》、《聖蛛》、《天堂來的男孩》、《母親憂郁的催眠曲》、《托里和洛奇塔》等等。戛納電影節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一種獎項。同時戛納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和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一、本年度戛納電影節獲獎的意義
對於這個獎項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陌生,如果拍攝的作品得了這個獎項,那麼對於這個作品來說無疑增加了最光輝的一環,因為這個獎項是最具有影響力最具有價值的,也就直接說明獲獎的作品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符合主流。而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推動法國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戛納國際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