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徐匯區為什麼那麼文藝
這個題目比較大,很難界定文藝的范圍,而且每個人的角度都會不一樣,無所謂對錯。作為工作、生活都局限在徐匯區的新上海人,我認為沒有必要介紹那些隱藏在洋房、弄堂里的茶館、書局,就通過介紹每天上下班路過、看到的單位、學校和馬路,就可以讓你領略徐匯區的文藝感。
1、上海圖書館
除了上述的地方外,宋慶齡故居、巴金故居、張樂平故居、上海交通大學、衡山路、巨鹿路、長樂路等等,都有其獨特風情,每一處都能讓你感受徐匯的文藝感。說再多也不如你自己親眼來看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❷ 上海電影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595工地,建起了上海電影集團大樓,作為上海電影的見證,還造了個上海電影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投資9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為一座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影博物館。五月試館,6月中旬上海電影節正式開館,以前是上影廠大院,本身就是文物,左邊黃樓原屬聖衣院,天主教修女道場,建於1874年。33年9月被聯華公司買下改建成第3廠。當時門牌號是三角街3號。戰後昆侖公司,57年海燕製片廠都在這里。聖衣院原樓年久失修,此次依樣重建。博物館右側的多功能廳,是原上影廠5號攝影棚。
❸ 上海電影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博物館將分為四大主題展區,1座藝術影廳、五號攝影棚等,是融展示與互動、參觀與體驗為一體的,涵蓋了文物收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陳列展列等功能,是向參觀者呈現百年上海電影的魅力,生動演繹電影人、電影事和電影背後故事的一座城市文化標志性場館,是徐匯區打造的首個4A級都市旅遊景區的重要文化景點之一。 4大展區介紹
一樓——榮譽殿堂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也是華語電影的根脈所系。在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上,上海電影曾創造過輝煌的文化成就。本展廳從「百年輝煌」、「榮耀瞬間」、「國歌誕生」、「燦爛金杯」、「影史第一」等不同側面,展示百年上海電影對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進步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二樓——電影工場
電影這一獨特文化形式,與生俱來具有夢幻特徵。本展區為您揭示電影生產創作的神奇奧秘,開啟製造夢幻的技術之窗。參觀者可在此觀摩影視作品的生產創作流程,感受電影作為夢幻工場的動人藝術魅力。
三樓——影史長河
19世紀末,電影作為一項新的技術發明傳入上海,從20世紀10年代至40年代,電影在這座遠東的現代化都市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中國文化的弘揚者與傳播者。本展廳將沿著百年上海電影的發展線索,從「影海溯源」、「夢幻工廠」、「光影長河」、「大開眼界」、「譯制經典」、「動畫長廊」六個不同側面,為參觀者介紹上海電影的各項成就。
四樓——光影記憶
主題為電影人、電影場景和電影放映,由「星光大道」、「星耀蒼穹」、「大師風采」、「水銀燈下的南京路」、「百年發行放映」五部分組成。「星光大道」上,閃光燈和歡呼聲此起彼伏,讓參觀者體驗紅毯明星的榮耀;「星耀蒼穹」、「大師風采」展區展示電影大師和傑出影人的生平事跡、文物文獻及工作生活場景;「水銀燈下的南京路」讓參觀者分享上海經典電影的拍攝場景;「百年發行放映」展區透過模型、廣告及百餘幅各個歷史時期的海報,回顧發行放映的百年歷史,展示上海電影長盛不衰的文化魅力。
❹ 上海適合孩子玩的地方在哪裡
1、巧克力開心樂園
巧克力開心樂園在帶孩子上海必玩的地方中是非常熱門的點,樂園內所有的展品基本上都是由巧克力、糖果等做成,而且都非常的精緻,裡面也有一些能讓小朋友自己動手且非常喜愛的小項目。
4、上海電影博物館
上海電影博物館位於上海電影製片廠原址,博物館呈現了百年上海電影的魅力,生動演繹了電影人、電影事和電影背後的故事,是上海電影乃至中國電影最為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也是上海的重要文化景點。
❺ 上海電影博物館怎麼樣
看過其他參觀者的點評,於是入館後乘電梯直上4樓開始一層層往下逛,燈光悅目,布局設計的很好,有很多具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品,微縮模型也不少,有看頭。3樓小小休息區可以觀看老電影,孩子叫了句三毛,服務人員就主動來播放了。動員、配音、音效等設置都能親身一試,很有趣,大人小孩都能體驗。整館看下來要2到3小時,不用存包,洗手間很乾凈。
❻ 上海電影博物館是政府開辦的嗎
摘要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595工地,建起了上海電影集團大樓,作為上海電影的見證,還造了個上海電影博物館。33年9月被聯華公司買下改建成第3廠。當時門牌號是三角街3號。戰後昆侖公司,57年海燕製片廠都在這里。聖衣院原樓年久失修,此次依樣重建。博物館右側的多功能廳,是原上影廠5號攝影棚。
❼ 上海電影博物館之生產創作流程圖
紫砂工藝製作流程 原料的准備,包括挖泥、煉泥和選料。礦中挖出的硬塊狀的泥料經過搗碎、過篩、澄濾,所得細土下窯儲藏,叫作「養土」。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後挖足、開面,最後加柄、嘴、蓋等。從明代至清康熙年間,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乾隆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模製產品。嘉慶、道光年間,陳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捏作。李景康、張虹說得好:「就印模與捏造而論,印模之法易精,在工業為進步;捏造之法難精,在技能為絕詣。故印模之法便於仿行,捏造之法則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壺俱以捏造見長,坐是故耳。」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種竹刀,後來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屬等質料的工具,並用陶輪來拉坯和修坯。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種包括椎、碓、鏢、釵,有圭形、笏形、貝形、腎形、月形、蠍尾形等多種形狀。 制好的坯要經過細致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裝飾。裝飾方法有:貼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鳥獸等紋飾;繪寫——以氧化鋁、氧化鐵或氧化鎂等為呈色劑,在素坯上繪畫寫字;雕刻——在坯體上以陰文刻出書畫。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裝飾的,大件採取潑釉法,小件採取浸釉法。一般單色釉上一次,彩繪器上兩次。 器坯陰干後裝匣缽進窯燒制。傳統方法燒制紫砂器的窯是「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窯。龍窯一般長達四十米,每隔一米為一節,燒爐在頭部,燃料為木柴和柴草。窯背兩側各有五十個燒火眼,從燒火眼投入燃料。窯身兩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個進出口,從這里裝坯、取器。每窯需以1100℃到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後,停1524小時,再開窯取器。用龍窯燒制,窯工很辛苦。現在紫砂廠已改用燒重油的新式窯爐,既節省人力,又提高了燒造質量。 紫砂器燒成後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 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裝飾的。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壺面髹漆並進行雕刻,集紫砂工藝和雕漆工藝於一身。清代道光年間,出現了包錫的工藝,但由於技術復雜,未能延續。還有拋光包銅的工藝,包銅多見於壺嘴頭、口蓋的邊緣等部位。金銀絲鑲嵌是新的裝飾工藝,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飾手法,先在泥坯上將紋飾圖案刻成凹槽,燒成後將金銀絲嵌入槽內,敲實、磨平。 紫砂陶的成型方法,自明代正德年代以來。經過歷代藝人的摸索、改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方法呈現出多樣性、技藝也日臻完美。 概括起來,成型方法有手工、注漿、施坯和印坯成型等幾種。 手工成型方法:包括「打身筒」和「鑲身筒」,是古老的手工製作工藝。 打身筒」成型法:先將練好的熟泥開成一定寬度、厚度、長度的「泥路絲」,在把這些泥路絲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條和泥片,用歸車等工具劃出泥條的寬度,旋出口、底、以及圍片,然後把圍片粘貼在轉盤的正中,把泥條沿著圍片圍好,圈接成一個泥筒,再以左手襯托在圓筒內,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鑲身筒」成型法:適用於方器皿製品:先將泥路絲切成方形泥塊,把方形泥塊打成泥片,按產品要求的尺寸配製樣板,依樣板裁切泥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型制規格要求用脂泥粘貼、鑲接成型。 手工成型的關鍵在於泥胚成型技巧的規范恰到好處及表面的精細加工。精細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結構更加嚴謹,輪廓線條分明得體,筋囊文理清晰,達到珠圓玉潤、渾然一體的製作要求。 近、現代成型方法:注漿成型法:是近代陶瓷生產中廣泛採用的成型工藝,利用石膏模型的吸水性,將泥漿注入模中後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一件中空 的泥坯。 成型工具 一件紫砂工藝品的成功,要經過十到幾十道復雜的成型工序。要完成這些工序,一是要靠藝人們的製作技藝,二是要靠繁多的製作工具,兩者缺一不可。古人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里的「器」,就又指製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經過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政革,創新,現已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經濟的,自成體系的工具,數量大小有幾百種,質地有銅,鐵,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 紫砂成型工具種類繁多,也很講究造型的美觀,前提是以實用為主。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製作,即使一些買來的工具,也分經過加工,修整以後方可使用。這就要求製作者對整個成型工藝有系統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種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規格,要考慮在使用上方便,觸覺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製作也很有學問,既要考慮外觀的造型,又要符合實際使用功能。以下對不同工具的規格要求作一概述: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於打泥條,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櫸樹,檀樹,棗樹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時使用後用濕布擦凈放在乾燥處,不能在太陽下曬,不能用來打鐵器等硬物。 二、拍子 拍子主要用於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紅木為最佳,拍子的總長28CM,拍身寬10cm。厚度是根據材質而定,棗木前厚3mm,中厚4mm,後厚4mm,柏木厚些,紅木可更薄一些,拍子用過後也不能浸在水裡,應放乾燥處,要避免單面受潮,要防止拍子開裂。 三、尖刀 尖刀的種較多,分鐵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彎尖刀等。尖刀是用於琢嘴把,琢鈕,轉足,革小平面的一種普通而常用的主要工具,實際也是簡單的雕塑工具。材料用普鋼,銅,不銹鋼,老竹子等。其形中間寬,一頭尖,一頭稍狹圓,兩面線條要對稱,中間厚,邊上薄,成弧形。尖刀要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厚薄,寬窄要求不一。 四、刀 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廣的工具,在製作過程中,用刀進行切,削,挑,挾,挖,刮等,從開始到結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鋼,刀鋒要經常磨快。刀柄與刀身的比例大約是6:1。 五、矩車 矩車的正名應為規車,它是專門用於劃圓片子,開口用的。矩車分車柄、車釘、站人和銷釘四部分。矩車柄是用不易變形的竹子, 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頭做,矩車釘是鐵的,銷釘是竹子做的。一般矩車的規格是:柄長20,1.5,0.5cm;站人總高8.5cm,寬1.3cm,眼長2.4-2.2,寬0.55cm;矩車的不同用途是根據站人與矩車釘的高度來調節的,一般矩車站人比釘高2mm.另外還有幾種特殊的矩車,彎泥條矩車,是在車柄上裝兩個站人;還有復線車和打線車,復線車不裝車釘,打線車則是裝竹釘。 六、線梗 線梗是用於勒光各種裝飾線條的工具,線梗有牛角的,鐵的,塑料的還有竹子的。線梗是根據不同的裝飾線條來磨製的並要根據各人使用的手勢,習慣來確定線梗的不同角度。是製作成型工具中最難掌握的一種。 七、明針 明針就是牛角片,用於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製作明針時頭子要刮平,要從上到下慢慢地薄下去,明使用時浸在清水裡,不用時要撈起揩乾。 八、矩底泥扦尺 這兩種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矩底又叫底據,墊底,是墊在矩車的站人下面劃片子用的,中章開一個圓眼。泥扦尺是用來起泥條和大片子用的它用節距較長的竹片做成,從柄到頭要逐漸薄下去,並且慢慢狹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齊,一面成刀口狀,握柄處一般正好有一個竹節。 九、勒只、篦只、復只 勒只是用來光口頸,底,足與身筒交接處的工具,材料有牛角,竹子,黃楊木等。它根據不同的角度,弧底磨成所要求的形狀。篦只用作於整形,可篦去身筒上的小疙瘩的小隙絲,主要用簡片,木板製成。篦只要肩,肚,底分開做,不能一個壺造型只用一隻篦只。復只是用來復子泥的,一般用2~3mm的竹片或明針做成。 十、竹拍子 竹拍子有大,中,小及尖頭拍子等幾種。大,中拍了是抽身筒,做方貨用的,小拍子是用於推身筒接頭,掠子泥,推牆刮底,做嘴把等;尖頭竹拍子可挾大面,做嘴等。 十一、挖嘴刀、銅管 挖嘴刀是用來挖嘴洞的,用2~3mm粗的鋼絲燒紅後加柄製成的。銅管是鑽各種大小洞眼的,用鉛皮或銅皮捲成直徑一半的圓筒,長度10-12cm,在兩頭加上成刃口。 十二、獨個 這是用作圓眼,圓嘴的工具,同時在做花貨,樹樁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獨個具有爽泥,耐磨等優點,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獨個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平頭的用作獨蓋眼的,另一種是兩頭尖的(一頭粗,一頭細)。用作獨嘴洞及其它洞眼。 十三、水筆帚 這是用布紮成的用於帶水的傳統小工具。打身筒,琢嘴,把,琢鈕等,都是離不開它的。它的優點是存水多,帶水方便。特別是做粗貨,坯體太燥時,可直接沾水帶在坯體上。 紫砂成型工具除了上面介紹的以外,還有很多這里不一一介紹了。紫砂成型工具是在實踐中產生,並且不斷完善的,這是千百年來無數紫砂藝人智能的結晶,它與傳統的紫砂工藝是相輔相成須臾不可分離的,它不僅並繫到藝人操作的方便,還與作品的質量直接相並。 因此,精湛的製作技藝必然有完美的製作工具來輔助,這恐怕也是紫砂工藝的又一獨特之處吧
❽ 上海電影博物館的介紹
上海電影博物館位於上海電影製片廠原址。位於徐匯區,分為四層展廳,周一閉館。這個博物館投資9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為一座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影博物館。五月試館,6月中旬上海電影節正式開館,以前是上影廠大院,本身就是文物,左邊黃樓原屬聖衣院,天主教修女道場,建於18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