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拍好一部電影怎樣才能在電影院放映怎樣才能參加電影節頒獎
自己拍攝的電影,中國的,只要通過廣電審查,就可以申請上映了。
當然也可以自己私底下和電影院談,私下上映,不能宣傳。
也叫地下電影。後果自付哦。
參加電影頒獎呢,你需要先拍部電影出來,然後要符合那個電影節的要求,然後報名參加這個電影節。然後被選上了,就可以參加電影節了。
2. 電影院是怎樣放映電影的
用放映機放映。
3. 電影院是如何放映電影 的,循環播放嗎,間隔多少時間
不是循環播放,它是有電影的拷貝(電影拷貝的圖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5%E7%D3%B0%BF%BD%B1%B4),機房是電影院中除觀眾廳以外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放映機房的位置一般都在觀眾廳後部的上方,機房的地面標高應使放映俯角不超過規定的指標,如在35毫米普通銀幕時為12°,在變形寬銀幕時為6°,在70毫米寬膠片電影時為4°等等。放映35毫米系列電影的機房尺寸,其進深不應小於3.3米,寬度不應小於9米。70毫米電影的機房應較上述尺寸加大,其他各種電影則應據該片種的放映設備而定。
4. 電影需要怎樣才能上映
電影需要廣電總局審核並且給予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才能上映。
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俗稱龍標。每次在影院看電影時,出現在片頭的綠底龍頭標志,因上面寫有公映許可證以及電審字型大小,一直被視為電影的准生證。
中國電影公映許可證的取得,依據《電影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相關條款包括: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放映、進口、出口。
電影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報送審查的電影片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決定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審查合格的,由廣電總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及《電影片公映許可證》證號片頭,該片頭由廣電總局統一製作。
(4)電影院如何放映擴展閱讀:
國產影片從最初的立項到上映,在審查的環節上一般要經歷3個關卡,第一關就是影片的「立項關」。某知名製片人告訴記者:「所謂立項很簡單,就是電影劇情梗概、片名、片種、影片題材等材料。
立項沒有行政費用。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7個工作日內會通過。但是以現在審查部門的效率,5個工作日一般都可以給明確答復。」
過了「龍標」,也就是「內容審查」這一關,幾乎所有的投資方、劇組都可以松一口氣了。接下來只要完成上映前的技術審查,影片就可以同觀眾見面了。在技術審查上,影片的過審率幾乎達到了99%,「有些影片送去審查,放映一遍當場就會過審。」
5. 電影如何才能在電影院上映
首先肯定要過審,而且要根據時間段來,如果這個時間比較適合這類電影就會在電影院上映,其次電影的題材一定要積極向上,不能負面內容。
6. 電影怎麼才能在院線上映
電影拍好後,只有上映才能拿到票房,才會有分紅。那麼一部目標進入院線的電影該如何拿到“龍標”呢?通常需要經歷影片備案、影片拍攝、影片審查,才能獲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申請·
首先,製片方需要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拿到電影的影片備案申請。
通過初審的影片會獲得片頭文件的光碟
終審通過後,才算正式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很多觀眾在觀影前會發現,不同電影中,《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上顯示字都有所不同,如“電審故字”“電審進字”等。
7. 電影院的電影是怎麼播放的
大多數都是用數字機了,膠片機不好操作畫質也沒數字的好。
數字拷貝復制到數字電影伺服器上,然後在密鑰生效後和失效前的時間里也就是檔期里可以播放。數字電影是用數字電影伺服器播放,通過數字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成像。聲音是從數字電影伺服器傳輸到解碼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揚聲器播放。數字拷貝說白了就是塊經過加密只能在數字電影伺服器上讀取的移動硬碟,數字電影伺服器你也可以理解為一台顯卡非常牛逼的主機,數字電影放映機其實就是一台非常牛逼的投影儀。
8. 目前絕大部分電影院是用什麼放映機放映的啊膠片的還是數字的
1、新上映的電影基本上全是數字了,通過節目硬碟上傳到數字伺服器中,由數字放映機通過密鑰解碼播放。膠片電影,目前只存在於一些學術放映等。中國電影資料館偶爾會有老電影的膠片放映。
2、你說的那類似學校投影機的就是數字放映機,但是和投影機是不同的,它的功率要大很多,亮度和解析度也會高很多。
3、目前膠片放映機是主流。
4、膠片放映中間是要換盤的。
與傳統膠片電影相比,數字電影放映機具有無抖動、不易出現放映事故(斷膠片)、放映成本低、色彩鮮明飽滿、觀影質量穩定、發行方式簡便、保存簡易等顯著的技術發行和放映優勢,並可有效提供增值服務。
而且膠片放映機還有缺點就是膠片放映時會有刮傷、抖動和噪點的問題,其實這也算是個特色吧,電影的味道。還有膠片色彩還原度高,畫面色彩也較為艷麗。
(8)電影院如何放映擴展閱讀
數字攝像機在獨立影片和故事片中的使用情況:
在全球電影業中,好萊塢電影代表的是發展前沿和未來方向,因此對其他國家而言,在數字技術應用上也存在一些超前。為了全面觀察這一技術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我們變換一個視角,看一看該項技術在小成本獨立影片製作領域的應用情況。
從本質上講,獨立影片和故事片比好萊塢高預算大製作更難跟蹤。這些電影通常是電影人早期的作品,一般都是小製作影片,絕大多數甚至不會在電影節上展映,公眾也基本看不到。
這意味著,確定大多數獨立電影人是何時轉向數字化的,存在較大的困難。
不過,善於挖掘數據的Stephen通過搜索,查詢到瑞丹斯電影節(RaindanceFilm Festival)2002年—2015年的歷史數據,因此我們有機會詳細研究參展電影人的拍攝方式,來獲知這一領域數字技術應用方面的具體情況。
院線放映:
數字技術的應用並不限於產業鏈的上游,另一個得益於數字化的領域是院線。儲存視頻文件的硬碟比裝滿35毫米膠片的大箱子轉移起來更快捷、更低廉、更安全,這首先吸引了發行商的關注。
在英國,當年影片發行商希望盡快使用這項技術時,遭到影院的抵制。因為影院需要購置全新的數字化放映機,這無疑增加了院線的運營成本。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由發行商為影院放映數字電影支付額外費用,稱為「虛擬拷貝費」。
此外,為了推動產業「數字化」,英國電影委員會建立數字銀幕網路,出資為小型、區域和獨立影院更換了250塊數字銀幕。
通過這兩項措施,英國電影業數字化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到2013年影院幾乎全部更換為數字銀幕。盡管成績相當不錯,但發展速度仍稍落後於挪威和盧森堡。
這兩個國家基本在2011年既已實現銀幕數字化。從下圖可以看出,膠片放映機和銀幕斷崖式退場,幾年間已淪為老物件。
9. 電影是怎麼放映出來的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
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9)電影院如何放映擴展閱讀:
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通過自己的發現確立了「視象暫留原理」,他根據此原理發明了「詭盤」。之後到1834年,霍爾納成功試驗出「活動視盤」。發展到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前面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出了原始的動畫片。
無心插柳的影片形成方式:1872年,在美國有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們爭吵的問題是:「馬兒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一人認為必須有一隻蹄子著地,另一人則認為是騰空的。有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他決定用照相機來幫助他們判定。
他架設了24架相機,用巧妙地方式讓馬兒在奔跑時,相機依次拍下照片。之後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兒在奔跑時,總有一隻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