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查到電影畫面縱橫比

如何查到電影畫面縱橫比

發布時間:2022-05-30 02:58:38

A. 電影比例是什麼

4:3。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電影比例產生電影感的方法

要讓影片直觀產生「電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將比例修改為現在流行的2.39:1(寬比高)比例,讓16:9的畫面產生黑邊,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會 看到一段對白介紹結束後,畫面轉到由很多空鏡頭(ex.景物)組成的橋段的時候,上下就會慢慢的跑出黑邊來。

看到這邊時,我們心中就會知道 ,有好戲可看了,甚至是電玩游戲,常常玩到一個關卡結束,就會跑出劇情的過場畫面,這時候上下通常也會跑出黑邊來,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來的畫面不是 游戲,而是劇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種種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電影畫面比例。

不過,不是每一次產生黑邊都是在模仿電影感,有時是為了讓畫面不要超螢幕,像是早期電視通常為4:3,但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時 ,就得產生黑邊來,避免畫面超出螢幕范圍,這也就是為何有時看電視時,畫面會被整個黑框包圍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視頻比例

B. 電影院的銀幕長寬比是多少,為什麼是這個比例

1.78:1 (16:9)。

IMAX原始膠片的畫面比例是 1.43:1 ,數字IMAX的畫面比例是 1.78:1 (16:9)。 一般電影是 2.35:1
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看電影注意事項

減少吐槽:需要注意有些電影可能不會符合每個人的口味,所以在電影院中會出現很多吐槽的人,這時不文明的現象。這樣不僅會影響旁邊觀影人的心情,而且也會影響整個電影院的觀影氣氛。

降低語調:需要注意一般電影院中每個人都是很安靜的,只有電影的聲音。由於電影的情節很好,可能有很多人都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盡管這樣,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要盡量降低語調,以免破壞觀影效果。

C. 為什麼電影的比例是寬屏的,而不是4:3

什麼是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我能用得到變形寬銀幕嗎?16:9和4:3有什麼區別?1.85:1、2.35:1這些又是說的什麼?變形寬銀幕真的畫面質量一定就好嗎?

我們先從電影畫面開始說起吧。

一、電影畫面比例的發展歷史

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

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這一時期的幾乎所有經典老片都是以這種比例製作的。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些從DVD上截下來的實際電影畫面。
《吸血鬼》(1931) 《亂世佳人》(1939)

《綠野仙蹤》(1939) 《美好人生》(1946)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立體電影:帶上一副立體眼鏡就能看到立體的景象!不過立體電影由於諸多問題變成了曇花一現,寬銀幕電影卻一直流傳下來並發展壯大。1953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寬銀幕電影格式,這種格式在其後的幾年間被許多電影公司所採用。後來又出現了Panavision寬銀幕格式,Panavision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並把CinameScope趕出了舞台。

現在,電影業界有著多種多樣的畫面比例格式,但有兩種「標准」比例占據著主導地位:學院寬銀幕(Academy Flat,1.85:1)和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這里的變形寬銀幕和我們在DVD上所說的變形寬銀幕不是一回事。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在學院寬銀幕格式下,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85倍。在變形寬銀幕格式下,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2.35倍。下面分別是這兩種畫面比例的電影截圖。

《英國病人》

《細紅線》

在電影院里,寬銀幕電影本身的效果和視覺沖擊力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把寬銀幕電影搬上電視卻成了一個難題。如果要把整個畫面都顯示出來,那電視屏幕的上下就必然會被浪費。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

二、電影轉為電視畫面的方法

Pan & Scan就是在膠轉磁過程中根據需要截取寬銀幕畫面中的某一塊,就好像用4:3攝像機對著寬銀幕搖鏡頭一樣。但是在DVD的包裝盒上,這種方式很少被叫做Pan & Scan,而是一般都叫做4:3全屏(Full Frame)。所以,你如果看到標有「4:3全屏」的DVD而電影本身又是寬銀幕的,基本上就是說這部DVD是通過Pan & Scan方式製作出來的(會有例外,下面可以看到)。

Pan & Scan方式實際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畫面內容,有時候還會嚴重破壞原先的畫面構圖。所以大多數影迷都不太喜歡這種格式,而是更願意看Letterbox格式。在Letterbox方式下,電影的全部原始畫面都被保留了,電視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則用黑條來填充,這樣來構成一個4:3的畫面。看下面兩個例子。

《心靈捕手》 《都是愛情惹的禍》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你能看到導演拍的全部畫面,缺點則是犧牲了一些垂直解析度。但是對電影來說,看全畫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現在Pan & Scan方式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主要是很多人對屏幕上下的黑邊無法接受,而且全屏上的人像顯得大一點。所以為了滿足所有觀眾的需要,現在一部電影經常會分別推出寬屏版和全屏版的DVD。但對於追求原汁原味的影迷來說,一般都會選擇寬屏版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具體的畫面比較,了解一下Pan & Scan方式到底會損失多少畫面。

這兩幅畫面都是取自華納的《銀翼殺手》,上圖來自寬屏版,下圖來自全屏版。這個場景中哈里森·福特正在和肖恩·楊說話。注意寬屏版背景中導演刻意營造的畫面,在全屏版中完全喪失了意境,而且兩個角色也只剩了一個。

再看這個來自《賞金殺手》的場景。導演薩吉奧·里昂是寬銀幕畫面運用的高手。這時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剛剛來到鎮上,受到一幫匪徒的挑釁。你可以看到導演在整個畫面中是如何錯落有致地安排人物的。而在全屏版中,有一個匪徒完全消失了,伊斯特伍德也只剩了半個身子,原先的戲劇張力完全消失了。

這是來自哥倫比亞三星的《好人無幾》中的畫面。導演在這里很好地運用了縱深鏡頭,把兩個相對立的人物都包括了進來,增加了戲劇張力。但是在全屏版中,畫面只夠容下一個人,製作人員不得不保留湯姆·克魯斯而把傑克·尼科爾森趕出畫面,一個本可以當作範本的鏡頭就這樣被破壞了。

上面這些都是2.35:1的例子,類似的情況在1.85:1的片子中同樣存在,只不過沒有2.35:1這么明顯罷了。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只是絕大部分的情況。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請看下面的例子。

這兩個畫面分別來自哥倫比亞三星的《空軍一號》寬屏版和滿屏版。導演沃爾夫岡·皮特森就採用了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這部電影。電影在電影院中放映的時候是用的2.35:1的比例,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始畫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

不僅是《空軍一號》,這種技術在《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深淵》中都曾用過。但是這種方法也引起了諸多爭議。比如詹姆斯·卡梅倫就曾說過,他拍的電影中實際上更喜歡有幾部的全屏版畫面。

除了上面這種方法以外,還有一種全新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那就是乾脆對寬屏版和全屏版分別構圖!

請看這個來自迪斯尼的《蟲蟲危機》的例子。不用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全屏版是經過重新構圖的。迪斯尼的工作人員在做全屏版的時候重新擺放了角色位置,一些背景物體的位置也有細微的變化。我們在畫面中加了箭頭好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這樣一來,兩種畫面格式都有了完美的畫面,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製作成本大大增加了。

三、DVD的變形寬銀幕

好了,電影方面就先說這么多,下面我們應該轉回電視和DVD來談談變形寬銀幕的問題了。我們知道電視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是數字電視。而數字電視的屏幕比例規定為1.78:1(16:9)。這個比例很接近學院寬銀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電影搬上16:9電視,那簡直再合適不過了,既不用進行什麼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條掃描線(NTSC制式,下同),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整個電影畫面。

但是現在畢竟大多數人用的還是4:3的傳統電視。為了既照顧傳統電視用戶,又考慮將來的發展趨勢,DVD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就設計了變形寬銀幕這樣一個功能。這個功能從原理上說很象電影的變形寬銀幕,但又有所區別。

我們以1.85:1的學院寬銀幕畫面為例(見下圖)。從電影製作DVD的時候,不進行任何裁切而是轉換整個畫面,但在橫向上把畫面壓縮,這樣就能用滿電視的所有480條掃描線,但得到的是一個橫向壓縮的4:3畫面(如果是2.35:1的畫面則畫面中本身就會有上下兩個黑條)。最後,在視頻數據中會加上一個標志,表明畫面是變形寬銀幕的。剩下的工作就由DVD機來完成了。

所有的DVD機在畫面格式方面都有三種選項:16:9、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如果你的電視是16:9的,就應該選16:9方式播放。這樣DVD機會放出所有掃描線。由於16:9電視都具有橫向擴展功能,收到數據流中的變形寬銀幕信號就會自動進行橫向擴展,把橫向壓縮的畫面拉伸成為比例正確的16:9畫面(如下圖)。

如果你的電視是4:3的,那麼一般來說應該選擇4:3 Letterbox方式。由於DVD機都有內置的Auto Letterbox功能,因此能把原始的480條掃描線重新取樣為360條掃描線。這樣也能得到比例正確的完整畫面,而屏幕上下沒有用到的部分則自動用黑條來填充。把垂直方向的480線變為360線這個工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完成。有些機器就是簡單地每4根線丟棄一根線,有些比較高級的機器則會採用一些比較復雜的演算法,以求得到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怎麼處理,最後的結果都是畫面損失了垂直解析度。DVD發燒友們都喜歡用16:9電視就是這個原因。從下圖中也可以看到,圓形圖案的邊緣損失了很多細節。

在4:3電視上我們還可以選擇4:3 Pan & Scan方式播放。DVD機的這個Pan & Scan和前面說過的電影製作中的Pan & Scan原理是一樣的,通過數據流中的設置,可以在寬銀幕畫面中根據構圖需要選擇裁切窗口。最後得到的畫面雖然保留了全部的掃描線,但只是原始畫面的中間一部分,原始畫面的兩邊被切掉了一部分(如下圖)。

要說明的是,存放在碟片上的變形寬銀幕畫面都是一樣的,但製作人員可以通過在內容里設置不同的標志來控制變形寬銀幕輸出的格式。也就是說,如果某部分內容設成了只允許4:3 Letterbox,那麼即使你把DVD機放到4:3 Pan & Scan方式也沒用,出來的仍然是4:3 Letterbox畫面。反過來也一樣,如果DVD內容本身只允許4:3 Pan & Scan,那你就只能看到全屏的畫面。不過,現在據說也出現了可以強制設置標志的DVD播放機。在這種播放機上不管碟片的標志是如何設置的,都可以用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兩種方式來播放。

一般對正片來說,只要是變形寬銀幕都會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於要對畫面進行裁切,往往對構圖破壞很大,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這種方式。

但對於片頭菜單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製作人員在製作菜單的時候可以把重要的項目都放在中間,而在兩邊的區域里只放一些無關緊要的背景畫面之類的。這樣在4:3電視上就算裁掉了也不要緊。所以對菜單來說,變形寬銀幕的菜單一般都激活了4:3 Pan & Scan方式,而很少有激活4:3 Letterbox方式的。

四、Letterbox的方方面面

上面說的是DVD機的Letterbox變形方式。有時候在說DVD的畫面比例時也用Letterbox來表示按Letterbox方式(見第二節)製作的不可變形畫面,比如Letterbox 1.85:1就是指不可變形的4:3畫面格式,在這個4:3畫面里上下都是黑條,只有中間一塊1.85:1的區域是電影畫面內容。這種格式如果在16:9電視上放出來,四周都有黑條,只有中間一塊圖像。

當然,16:9電視可以用拉伸功能把中間這塊圖像放大到整個畫面來顯示,但因為掃描線就這么多,所以放大後的圖像會顯得比較粗糙。

但是,在普通4:3電視上放的時候,這種格式得到的畫面和變形寬銀幕1.85:1的畫面用4:3 Letterbox方式放出來是一樣的。從理論上說,由專業人員製作的Letterbox畫面比DVD機自己重取樣產生的Letterbox畫面應該要好。但是實際上同一部片子我們看到的變形寬銀幕版本往往比不可變版本畫質要好,即使在4:3電視上看起來也很明顯,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不可變形的DVD一般發行年代比較早,是DVD發展初期的產品。那時候DVD製作設備和技術都還不很成熟,做出來的畫面往往瑕疵較多。到了後來DVD進入了成熟期,製作技術突飛猛進,畫面水準大大提高。這時變形寬銀幕格式也佔了統治地位,可以說基本上沒有電影再發行不可變形的Letterbox版本了,一般都是變形寬銀幕,或者是變形寬銀幕再加上單獨製作的4:3全屏版。拿後來的東西和以前比,後來的畫面當然要勝出了。

在傳統的4:3電視上用4:3 Letterbox方式看變形寬銀幕會損失25%的掃描線,但這個問題現在在某些機器上已經得到了解決。索尼、東芝等廠家都推出了帶有垂直壓縮功能的4:3電視。用這種電視看變形寬銀幕的DVD,可以把DVD機設成16:9,然後用電視的垂直壓縮功能把480條掃描線壓縮到原先360線的范圍內顯示,這樣既能保持畫面比例正確,又能充分利用掃描線,顯示清晰細膩的畫面。比較一下下圖和前面的4:3 Letterbox圖,你可以看到這里的細節豐富得多。

D. 電影屏幕是21比9還是16比9

這樣是因為可以使拍攝的場景更加廣闊,在電影院中播放時會更有氣勢,對於家庭的平板電視的話16:9更好些,這就是為什麼電影21:9寬屏居多,電視劇基本採用16:9的原因。

電影畫面比例:

一、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

1、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

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二、變形寬銀幕的出現:

1、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

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當然立體電影並未真正的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寬銀幕卻一直傳承下來;

2、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

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3、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

4、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E. 怎麼查看視頻的幀數 速率 比特率

AVIcodec 1.1.0.4 漢化版

關於本軟體的簡介:

光是看擴展名是無法知道影片的正確的編碼格式的,特別像 DivX 這樣的高品質、高壓縮比的影片格式出現後。除了原本未壓縮的 AVI 影片外,目前使用這樣的擴展名格式影就還有 DivX、XviD 等等,而使用 AVIcodec 來檢測影片的正確壓縮格式是較簡單的方法,讓你知道目前計算機上還少裝了什麼樣的影音編碼器。當然,AVIcodec 也提供了已安裝編碼器的檢測功能,讓你知道目前在計算機上已經安裝了什麼樣的編碼器。使用 AVIcodec 偵測影片格式的方法相當簡單,只要在 AVIcodec 中載入要檢測的影片,即可在窗口中看到完整的影片信息,包括編碼方式、影片品質、檔案大小等等,當然,影片無法正常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

http://bbs.qfdv.com/plugin.php?identifier=download&mole=download&acti=softview&softid=14

F. 電影縱橫比都是16:9,1080P是不是比720P顯示的畫面小

720p 是個籠統的說法,它的實際縱橫比,包括 1280 x 720、1280 x 640、1280 x 544 等多種格式;
1080p 基本上是以 1920 x 1080 為主。
一看縱橫比,你就知道 1080p 的畫面比 720p 大多了。

那麼,為什麼 720p 會有黑邊呢,那就涉及另外一個問題,
就是用「原畫面」還是「全屏」播放。
當你用「原畫面」大小播放時,就會發現 720p 只是占據屏幕中央一小塊區域;而 1080p 則會占據屏幕全部。清楚表明了各自的大小。

至於 720p 全屏播放時,為什麼不能充滿屏幕卻出現黑邊呢?
這又關繫到你的電腦顯示器的縱橫比的問題了,
我們來列舉市場上出現過的電腦顯示器縱橫比如下:
1024 x 768、1366 x 768、1280 x 1024、1440 x 900、1600 x 900、 1680 x 1050、1920 x 1080、1920 x 1200、2048 x 1152
你看看,有 1280 x 720 的嗎?只看到有一款是 1920 x 1080。
這就決定了 720p的視頻,不論哪一種規格都不能剛好充滿屏幕,而1080p 的有可能。

怎麼知道你的顯示器縱橫比是多少呢?
你只要查看一下你的剛好鋪滿全屏的壁紙的縱橫比就知道啦。

至於電視上播放不見黑邊的原因,是電視機不顧及視頻原有縱橫比,強行設定視頻適應電視屏幕的結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畫面比例有變形。

G. 相機拍攝中的,縱橫比是什麼意思,16:9 跟1:1 還有4:3 有什麼區別

1.指的是拍出來的照片的長寬比。4:3是我們最常用的,16:9是寬的,1:1是方的。

H. 視頻文件,查看屬性,解析度是1440*1080,而縱橫比是16:9。。。為什麼16:9不應該是1920*1080嗎

1440X1080是你攝像記錄的視頻解析度,是高清的 ,
1920X1080 是全高清的解析度
16:9 寬高比,即 寬屏,普通屏是 4:3,
從上述數據說明 你的攝像機 是 數字 高清攝像機,但不是最新的全高清攝像機,買的早點,屬於 2007年的最高水平。2009年 就是 全 高清 1920X1080 的了

I. 電影屏幕比例

電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還有2.35:1的。

拓展資料:

屏幕比例即屏幕寬度和高度的比例,又名縱橫比或者長寬比,標準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兩種,不過16:9也有幾個「變種」,比如15:9和16:10。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我們所接收到的電視節目都是這樣的比例。由於這樣的傳統,所以液晶顯示器的屏幕比例也還以4:3為主。

然而真正的電影一般都是寬銀幕的,將寬銀幕的電影轉換為4:3總會造成畫面質量、形狀或者內容的損失。而今計算機的功能已不只是文書及上網了,在越來越經常的觀賞電影節目時、在越來越多的各種數碼產品採用了16:9的比例作為表現時,為了在計算機上更好的收看影視,寬屏的液晶顯示器出現了。並且由於未來的高清晰電視主要會使用16:9的比例,因此越來越多的液晶顯示器採用了寬屏的比例。寬屏的比例更接近黃金分割比,也更適合人的眼睛,在觀看影片時給人的感受也更舒服。此外針對辦公應用或是行業應用,寬屏產品可以在一個屏幕內顯示兩個完整的Web頁面或是平鋪更多的窗口,能夠有效的提高辦公效率。在數字圖像處理和多媒體編輯等工作中,寬屏更具優勢,較寬的觀看視角,適合商務人士展示商業設計方案,是辦公的較佳選擇。甚至越來越多的游戲也開始支持寬屏顯示,歸根結底,寬屏更適合人眼睛的視覺特性。

筆記本主流屏幕比例為16:9和16:10,前者解析度大多為1366*768,後者為1280*800。

筆記本寬屏的流行是為了迎合移動影音消費者的需求,2006年對於華碩、三星、LG等全球知名廠商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意義一年,尤其是年初曾被人定義為「寬屏元年」,因此引領了整個06年的潮流,那就是16:10的屏幕比例寬屏開始將應用到桌面液晶顯示器領域,因此這一年很多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寬屏產品,寬屏產品在這一年也成為全世界的主流產品,如華碩旗下的19寸寬屏PW191。

19寸的16:10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液晶顯示器一般擁有1680*1050,隨著720P、1080P等格式的高清電影的流行,16:10的屏幕比例在播放這些格式的影片時,還是有黑邊留下,所以,從2009年開始,還是從筆記本屏幕開始,主流液晶顯示器的屏幕比例開始向16:9發展,解析度也開始使用1600*900和更大的1920*1080。一時間呈現出16:9屏幕與16:10分食江山的場面。

加上上游液晶面板生產商在改善生產工藝後,16:9的屏幕更加符合切割工藝,因此2010年將會成為16:9比例液晶屏幕的「普及年」。

J. 拍攝素材與成片的比例 電影

電影畫面比例的介紹:在電影院中放映的時用的是2.35:1比例,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始畫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一、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
1、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Standard);
2、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二、變形寬銀幕的出現
1、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當然立體電影並未真正的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寬銀幕卻一直傳承下來;
2、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3、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
4、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閱讀全文

與如何查到電影畫面縱橫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丁度電影天堂 瀏覽:276
邵兵演過的電影全集 瀏覽:715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陳華 瀏覽:585
大同馬傑微電影 瀏覽:632
戲微電影 瀏覽:568
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合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7
電影院里有哪些電影 瀏覽:606
電影華沙起義脫鞋片段 瀏覽:772
哪裡看電影沒有水印 瀏覽:940
看小電影都沒啥反應 瀏覽:280
北京電影博物館地點 瀏覽:828
有什麼好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瀏覽:223
電影世界新聞故事背景 瀏覽:872
冰峰搶險隊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237
免費看電影無廣告的手機app 瀏覽:550
上海電影節直播2020在哪看 瀏覽:105
電影沒上映怎麼觀看 瀏覽:338
電影觀看微信 瀏覽:353
第一個突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 瀏覽:485
vr眼鏡看小電影是什麼感受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