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映品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映品堂傳媒機構擁有兩家公司——上海映品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山東映品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分別於2009年和2013年成立,擁有國家國電總局頒發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具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資格。公司所有人員均有資深媒體工作經歷,曾就職於中央電視台、央視網、鳳凰網、山東廣播電視台等,具備成熟完善的全媒體宣傳推廣能力。「映品堂」依據卓越的媒體資源優勢、專業的影像製作理念、貼心的品牌宣傳策劃,與全國各衛星頻道、地面頻道合作,研發製作全新理念的電視節目模式以及相關互聯網產品;獨立運營各類紀錄電影、紀錄片的創作與發行;為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影視機構、金融機構、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領域提供全媒體資源整合策劃;院線電影、數字電影、電視劇及微電影的創意、策劃、製作及推廣;影視廣告、形象片、專題片的創意、策劃、製作及推廣等服務。
法定代表人:陳守海
成立時間:2013-03-15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1032000709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經十路7000號漢峪金融商務中心A4-3辦公樓22層2201室
② 華策影視的簽約藝人
男演員:胡一天,錢泳辰、何明翰、李茂、郭家豪、任東霖、趙崢、李建義、萬思維、孫寧、章濤、付嘉、牛子藩、劉宇航、宋海頡等。
女演員:黃曼、焦娜、賈青、藍盈瑩、宋妍霏、宋奕星、吳倩、王妍之、於蓓蓓、周奇奇、周韻茹等。
1.胡一天
1993年12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2016年,胡一天出演《貓的樹》系列微電影;同年,他出演青春偶像劇《夏至未至》飾演歐俊一角,正式出道。
2.錢泳辰
1980年12月2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家族利益》進入演藝圈。
3.何明翰
8月13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2年,何明翰在讀大二時,便出演了個人首部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4.黃曼
1980年11月4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簽約藝人。2005年,出演奇情浪漫武俠劇《馬鳴風蕭蕭》。
5.焦娜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被譽為「北影校花」。
2016年,主演電視劇《武神趙子龍》、《煮婦神探》,同年主演網路電影《大夢西遊》。
華策的發展
2005年10月25日,華策影視成立。
2010年10月2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2013年7月,收購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
2015年3月,華策影視與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共建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並於2017年2月正式獲得浙江省政府批復,於2017年9月10日揭牌。
2017年12月,與華誼兄弟、愛奇藝等10家中國影視企業在浙江杭州成立中國電視劇(網路劇)出口聯盟。
③ 鑽石大劫案內容簡介
上海巨夢文化傳播傾力之作,盛大影視華影盛視主辦的首屆盛大美我微電影節的參賽佳作——《鑽石大劫案》今日已全網上線。這部微電影由才華橫溢的導演王海江執導,知名製片人王吉銀精心打造,以獨特的幽默風格吸引眼球。
《鑽石大劫案》的劇情圍繞超級美女三姐妹,她們巧妙策劃了一場盜取假鑽石項鏈——"海洋之星"的行動,整個過程充滿了令人捧腹的搞笑橋段。影片的情節設計巧妙,讓人在欣賞的同時回味無窮,讓人在輕松歡笑中思考。這部作品憑借其新穎的題材和獨特的幽默元素,被部分觀眾視為對經典之作《黃金大劫案》的一種另類詮釋和挑戰。
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視覺效果,《鑽石大劫案》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不容錯過,值得一看。它以微電影的形式,傳遞出別樣的娛樂體驗,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笑聲的盛宴。現在就來點擊觀看,體驗這場充滿歡笑與智慧的鑽石冒險吧。
(3)上海展海文化傳媒工作室微電影擴展閱讀
微電影《鑽石大劫案》是由上海巨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也是盛大美我微電影節之21號參賽作品,導演王海江以幽默搞笑的故事題材博得觀眾的眼球,微電影《鑽石大劫案》主要講訴超級美女三姐妹是如何盜取假的鑽石項鏈——海洋之星,並引發了一系列的搞笑場面。
④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
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財富自由,拓展人際圈。下面和大家分享微電影創業成功案例,希望能帶給你正能量!
葛曉鵬的先知傳媒已小有規模,正醞釀進軍原創動漫與微電影
很多大學生腦海中都閃過「創業」的想法,但真正頂住壓力堅持下來的並不多。8月9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濰坊「80後」小伙葛曉鵬就是憑借一股韌勁和創新能力,在濰坊的影視製作行業嶄露頭角,去年一年就製作了60多部企業宣傳片。目前他的公司小有規模,不安於現狀的他正醞釀著向原創動漫製作和微電影拍攝方向轉型,立志打造濰坊原創動漫王國。
創業夢想 大三時已有打算
8月9日,記者在勝利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濰坊大學生孵化中心19樓見到了葛曉鵬。此時,他正在忙著接待來自國外的參觀團體。通過翻譯,葛曉鵬得知對方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很看好。
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出生於1987年的葛曉鵬是濰坊人,201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大三時他就有了創業打算。他跟舍友陳林天天討論公司以後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公司雛形也是在那時形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多同學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我則想憑借自己的能力闖一闖。」葛曉鵬說。畢業後,葛曉鵬拉上幾個小夥伴成立了 「先知傳媒」,目前已擁有固定的房產和設備車輛,近百萬元的影視器材設備,已經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這份成功背後,葛曉鵬和他的公司也經歷了不少坎坷。
北京取經 歷經艱難變成熟
葛曉鵬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在他們的觀念中,孩子應該好好學習,畢業後從事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當公務員或是進電視台做記者。所以,他深知能否創業關鍵在於能否勸服父母。2009年除夕,葛曉鵬與爸爸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徹夜長談。剛聽到兒子說想創業時,葛爸爸堅決反對,不過聽了葛曉鵬的分析後,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並非一時的沖動,只好同意。
當時,作為一名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在公司運營方面,葛曉鵬是個門外漢,於是,他和陳林決定用一年時間去北京的影視傳媒公司學習。
工作難找,是葛曉鵬走出校門的第一關。他和陳林到北京後投了很多簡歷均石沉大海。一個多月後,他和陳林才分別找到工作。那一年,葛曉鵬白天工作、補充專業知識,更留心公司的管理模式,晚上便與陳林構思自己公司的發展。
運營之困 成立半年沒訂單
2010年底,懷揣創業夢想的葛曉鵬終於成立了濰坊先知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以為可以把在北京學到的運營模式照搬到濰坊,沒想到事與願違,公司成立的最初半年,他們沒有接到一個訂單。
「北京的傳媒公司有明確分工,比如拍攝公司、後期製作公司、攝影器材租賃公司,形成一個產業鏈,可以找到任何一個你需要的公司,節省成本又節省時間。但濰坊當時的情況不是這樣,首先,企業不知道有專門做企業宣傳片和紀錄片的公司,一般都找電視台;其次,沒有一家傳媒公司願意把後期製作讓給別的公司做,哪怕自己做得不怎麼好。」葛曉鵬告訴記者,他們規劃的是做專業後期製作團隊,公司的4個核心成員都是技術型的,以為只要把後期做好,就會有很多傳媒公司找上門來,但看到濰坊現狀後,他們只能轉變思路。
轉型之機 擅長的活都去干
迫於濰坊影視製作行業的現狀,葛曉鵬決定從只做影視後期轉變為只要是他們擅長的活都干。葛曉鵬告訴記者,公司的第一個訂單是一本宣傳冊,為了把第一單業務做好,他們4個人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從設計到印刷全程參與,最後純賺600元。
「掙600元忙1個月對很多人來說不值,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這是公司邁出的第一步。」葛曉鵬說。
從創立之初半年無一單業務,到現在企業拍宣傳片要規劃檔期,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葛曉鵬總結說,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初他們不計付出、不計時間成本的做法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其次就是他們核心主力都是技術型人才,創新性強,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
未來之機 正籌備原創動漫
從一個對公司經營懵懂無知的毛頭小子,到現在成為擁有百萬元固定資產、攝錄設備以及14名員工的「領導者」,葛曉鵬完成了創業的第一次蛻變,未來他如何規劃?
「之前我們的盈利主體是企業宣傳片,之後要走的路子是自己投資拍攝微電影和原創動漫。我們已經不惜重金從上海挖來《懶貓淘氣三千問》的美術總監跟我們合作。」據葛曉鵬介紹,單純為企業拍攝宣傳片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有限,他計劃著在保證原始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向著原創動漫業發展。據了解,目前公司正在籌備製作一部有關濰坊傳統文化題材的二維動漫。
除了發展原創動漫,葛曉鵬還打算投資微電影。葛曉鵬說,巴西世界盃期間,由他們製作的兩部有關世界盃吐槽的視頻總點擊量超過了一百萬,這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投資拍攝系列搞笑劇,趁機搭建自媒體宣傳平台,讓先知傳媒的名氣更響。
這個清明假期,劉林青和他的「小夥伴」們異常忙碌:距離大學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即將離校的同學們忙著在校園里每一處印刻著記憶的景觀前留影,而劉林青他們的「覓&me工作室」的成員則拿著相機、攝錄機每天穿行在校園里、教室里、紫藤花架下、圖書館的.走廊里……為同學們留下最美的青春記憶的同時,也記錄著自己的青春。
「覓&me工作室」的主創有四人:楊曉菁、劉林青、張慕然和蘇曉萌,均是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的大四畢業生。
談起最初成立創業團隊,劉林青介紹說,2012年9月的時候,當時正讀大二的他們因為要完成製作微電影作業而聚在一起。為期兩個月的合作使他們對彼此增進了了解,明確了分工,就這樣,「覓」團隊應運而生。
剛開始,團隊的拍攝多是義務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就業,一個新的想法誕生在他們腦海中。「如果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結合,那就太幸運了。」蘇曉萌說。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迅速擬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終,確認工作室經營方向,盈利模式正式開啟。
有了前期視頻拍攝的經驗,加之人脈的積累,「覓」工作室的創業初期頗為順利。「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接下了好幾單,party記錄,生日記錄,婚禮微電影等等,由於我們的價格較市場價更低,而成片質量卻很好,製作非常用心,所以客戶覺得性價比高,普遍反響還不錯。」張慕然說。
然而好景不長,和所有創業初期的團隊一樣,工作室很快迎來了新的問題。「記錄類及婚禮微電影市場飽和度高且受眾需求相對較小,如果我們只是單一地做這一部分,恐怕不能維持工作室長期、穩定的盈利。」劉林青說。
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對夢想的堅持,「覓」團隊最終選擇了以企業的宣傳片、微電影廣告為主,兼顧「記錄生活」的發展方向。去年10月份,「覓」工作室為一家生物公司拍攝製作的用於參加創新中國大賽的企業宣傳片,幫助這家公司成功入圍並獲得首輪融資;11月,「覓」工作室獨立拍攝製作的微電影《看見》入圍光線傳媒微視頻大賽前20名。
記錄著同學們的「畢業故事」,「覓」團隊的小夥伴們也面臨著畢業分離。「兩位同學去英國深造,專業都是媒體製作、公關推廣之類的專業;我和另外一名同學現在一家從事電子出版的企業實習,負責視頻後期。」劉林青說,盡管難以避免要分開,但「覓」團隊不會解散,會堅持青春夢想,「我們會有聚在一起繼續奮斗的那一天。」劉林青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