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年拍的電影《堵車》到底講的是什麼!
《堵車》是一部集愛情、動作、奇幻、懸疑和黑色幽默於一體的都市電影,由一起堵車事件道出了販毒者羅生門(吳鎮宇 飾)、發條(陳志朋 飾)、一休(吳俊余 飾)、橙子(巴哈古麗 飾)等一群「堵心」人之間的命運交織,講述了一個懸念迭起、凄美蒼涼的故事。《堵車》——由堵心而生。
三年前,「富二代」發條、先天心臟病患者一休和制毒販毒者羅生門三個人同時都愛上了少女橙子。
三年後,又為了同一個目標,所有人的命運再次交織在一起。
「∩」型摩天大樓就是羅生門的終點,是天堂的大門,也是宿命的象徵。在荊軻的槍口下,羅生門用綠藻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手機視頻中,發條生命垂危,說:如果我死了,請把我的心臟移植給一休。完成了橙子的願望,也表達他對橙子的愛。
『貳』 阿年是電影嗎
張智成飾演阿年
《特區》是一部由李日朗執導、藍心妍(藍燕)、李日朗、邵音音、海鳴威、張智成、何華超等領銜主演的港產院線電影。
『叄』 專訪阿年:總要上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杜威,編輯/冒詩陽。
今年是第六代導演集體出場的一年,王小帥、婁燁、管虎都帶著各自的作品亮相,這其中還有一位導演,阿年。大眾對他可能並不熟悉,一路走來崎嶇不平,阿年帶著新作來到了新的起點,訴說著自己關於「現實主義」和「小人物」的創作初心。
9月12日,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年當中最「溫馨」的中秋檔,而今年這個檔期中,存在著一部「溫情且治癒」的影片。那就是同屬第六代導演阿年的回歸之作《拿摩一等》。
或許你對阿年以及《拿摩一等》,這些名字稍感陌生,但在「圈內」之中卻是有口皆碑。影片上映當天,賈樟柯、高群書、萬瑪才旦、管虎、馬伊琍、佟麗、李小璐等知名影人為其打紛紛Call。
從上映這天開始,導演阿年又來到了新的起點。
他在朋友圈寫到:「總要上路,經歷風雨的。」
白駒過隙,時間倒敘。
再談1994年,這個在世界電影史上至關重要的年份,對中國的第六代導演們來說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一年,多位第六代導演「粉末登場」。
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阿年的《感光時代》、婁燁的《危情少女》、管虎的《頭發亂了》,通過這些作品,他們開始嶄露頭角,訴說著自己的美學風格。
時至今日,25年過去了,人們對這些第六代導演們作品的印象大部分仍停留在文藝、小眾的范疇內,這些導演經過多年的探索、嘗試,似乎離市場仍有一段距離。
不過,拋卻這些商業化的「外衣」,在作品上,我們卻能從這些第六代導演們的影片中體味到堅守的那個「關注現實主義,聚焦小人物」的初心。
阿年也是第六代導演中的一員,他在電影這個理想國里與不少同一代的導演一樣,經歷過輝煌,也遭受過打擊。在他看來,第六代導演還遠沒有達到「名利雙收」的程度。
盡管如此,對於這些依然奮斗在電影行業中的第六代導演們來說,仍然會繼續為「電影理想而戰」。
「除了胸懷夢想外,無論是從年齡考慮,還是情感本身,鏡頭的表達等方面看,如今的第六代正好是做電影最佳時機」阿年如是說道。
2019年,人們就再次迎來了第六代導演的「集體躁動」。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阿年的《拿摩一等》均已上映,《蘭心大劇院》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管虎的《八佰》也在籌備新的檔期。
當然,經過多年的「侵染」,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導演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嘗試尋找理想與商業化之間平衡的痕跡,《地久天長》有王源,《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有井柏然,《八佰》是投資上億的大製作,即使是小成本文藝片的《拿摩一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楊玏這樣年輕偶像的身影。
對於商業化這個話題,阿年並不避言。「你的電影現在必須要平衡,電影初衷可以是很作者化,但面向大眾的時候,你必須要與大眾的觀影習慣找到平衡,注入了『偶像氣質』的演員,就是導演個人角度和觀眾之間平衡很重要的點。」
阿年可以說是第六代導演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員。入行25年,他一直體察著行業和社會的變化。他將對社會、對生活的思考融入到每一部作品之中,面對掌聲,他可以保持清醒的思考;面對挫折,也能堅守對理想的熱情,沉澱、積累之後再次勇敢的出擊。
這一次,阿年選擇用《拿摩一等》宣告他的回歸。
每每談及創作,我們可以同時從阿年身上看到青年人特有的激情以及經歷過後沉澱下來才有的那種淡然與豁達,而從他的作品中則可見其對世間寬容、積極的一面。
這樣的阿年,似乎還可以「再戰斗20年」。
『肆』 阿年的介紹
阿年,出生於浙江湖州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紀90年代引領都市電影的標桿式先鋒導演,拍出了《感光時代》《中國月亮》《冬日愛情》《呼我》《堵車》等一系列契合時代節奏的優秀影片。其中《感光時代》2005年在中國電影百年之際,被國家電影資料館和權威媒體聯合評選為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百年百部優秀代表作品之一。電影《中國月亮》獲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冬日愛情》《呼我》多次參加柏林等重大國家電影節比賽和影展。導演本人曾應邀在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演講中國城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