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根據心理學原理研究電影影像特性、電影創作原理和受眾觀影經驗的理論。1916年,德國心理學家雨果·明斯特伯格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提出「電影不存在於膠片上,甚至不存在於銀幕上,而只存在於把它實現的思想中」的立論,強調電影是「一種心理學游戲」,做了電影心理學研究的初次嘗試。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魯道夫·愛因漢姆的《電影作為藝術》從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出發,系統研究了電影影像的物理特徵、視覺表現手段的發生學元素和電影作品的藝術特性,強調「心理結構能力說」和關於「審美主體的能動性」的觀點,提出了「局部幻象論」和「形象偏離說」,為無聲電影的藝術合理性辯護。(參見「局部幻象論」)1940年,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的《電影心理學概論》論述了電影的本性、蒙太奇表現手段和明星制的心理學依據。40年代末期,法國電影理論家讓·馬扎萊的《電影與心理》和莫里斯·梅洛—龐蒂的《電影與新型心理學》對一般主觀鏡頭的分析,是電影心理學的重要論述。1963年,法國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的《電影美學與心理學》(第一卷)問世,這部網路全書式的巨著對影像、全景鏡頭、主觀鏡頭、景深鏡頭、移動鏡頭、結構、彩色和音樂諸元素作出了心理學的解釋,尤其以心理學為依據論述了蒙太奇的合理性,提出了電影作品的「形象—符號—藝術」三個層次。蘇聯電影理論家謝·金茲堡的《電影理論概述》從視知覺角度探討了運動和深度的心理學原理。以感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為依據,研究觀眾心理和影片心理效應的觀眾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包括:1�電影觀眾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如視覺暫留、認同、完形、幻象、催眠、白日夢、參與、鏡像;2�影片影響個體心理的功能,如宣洩、撫慰、殿堂效應和快樂原則等;3�影片的群體效應,觀眾通過感受影片的內容和形式,形成心理上被聯系起來的獨特社會群體,達到群體審美的溝通,造成社會行為情境,從而使觀眾個體加入到群體中,體驗集體情緒,發生復雜的內心活動,調節個體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獲得凈化和升華。(參見「格式塔心理學電影理論」)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滲入電影理論領域。精神分析學的重要范疇,如無意識、潛意識、鏡像階段、初始場景、濃聚、移換、窺視癖等概念被用於解釋電影的機制、觀看主體的心理活動、電影作品的創作和感受過程,從而形成現代西方電影心理學的新階段。法國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將精神分析學理論和結構主義符號學相結合,完成了重要著述《想像的能指》,創立了電影的第二符號學——電影精神分析學。
2. 呂小雨嚴禹豪深夜同回公寓,疑似已同居,他們兩個有感情發展的可能嗎
生命中我們終將會錯過一些人,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錯過的人,他們讓我們明白了幸福的珍貴。然而緣分是什麼,緣分就是給了你一次,遇到的機會幸福全靠去爭取。有時候在我們的生命中,也許會出現那麼一個人,他會把所有的偏愛和感動帶給你。殲謹呂小雨嚴禹豪深夜同這個公寓,疑似已經同居。他們也許有感情發展的可能吧。
人生沒有假如,只有珍惜。如果能夠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有就好好珍惜吧。這個世界這么大人有那麼多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開始,這是一路走來,你才發現誰才是你的風景里的依靠。
3. 國內哪些大學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比較好
我們中傳就有這個,做得還相當可以。其實很多學校都有開設這門課,但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最早的是中國傳媒大學,在上世紀末開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動畫,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動畫學院是專長做動畫的。
清華大學數2014年正式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好像是在藝術學院,信息藝術系),目前不了解專長方向,但清華在虛擬現實,數字化人機交互方面比較擅長,也是本專業的一個主要方向。
4. 光影中國選修課好過嗎
一般選修課都很好過的
光影中國選修課學習的是生活中光影的適用,如游戲的可玩性和自由度很高,但是它的畫面卻不如人意。所以為了讓游戲體驗性更加強化,可以用光影材質包來增強。和心理學結合具有技術實用性和專業性,如我的世界缺少陽光,微微泛_,此時光影心理學給人帶來的就是心理學的世界
「光影中國」是「紅色傳承」系列課程之一,由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工作室」主持人顧曉英教授策劃,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教授擔任課程負責人,劉海波教授等五位骨幹教師擔任主講教師。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載體。課程以中國電影為載體,通過分析電影中的時空、人物、色彩、聲音、場景等元素,利用電影直觀性強、以形象和情感打動人等特點,介紹中國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想像,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藝術人文素養和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