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部美國電影是第一人稱視角,就像帶了VR眼鏡一樣,叫什麼
硬核亨利 世界上第一部VR電影
2. VR觀影的主要場景是什麼
VR是否會成為下一代家庭娛樂平台?目前看來,這已成為相當一部分從業者的共識。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VR消費市場總收入將達到112億美元。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不少公司前赴後繼,紛紛推出了內容解決方案,以期在VR真正起飛之前,搶佔先機。提供VR內容的方式有很多種,將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搬進VR就是其中之一,畢竟VR最大的特性在於「沉浸感」,內容商希望改善現階段的體驗效果,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本身無可厚非。但從實際狀況來看,在部分應用能夠和VR完美契合的狀況下,也存在著諸多讓人哭笑不得的生搬硬套。
同為VR化的生活場景,為什麼有些能夠完美契合,而有些就形同畫蛇添足呢?接下來,我們就列舉6個典型的場景作為案例,具體分析一下。
同為將生活場景VR化,為什麼有些應用大受追捧,而有些卻不停的被唱衰呢?
曾有人說過,所謂的商機,本質在於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找到那些讓顧客不快的事物,並將其消除。而在本文中,這一邏輯便可以解讀為:找到用戶的需求,然後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就解釋了上文中提到的游戲強行移植、VR影院為什麼不行。
對於游戲來說,用戶希望VR能夠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以及更好的操控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沉浸式體驗。而微軟、Gear VR提供的游戲移植,改變的僅僅是用戶玩游戲時的場景,而且操控模式也比之前更加困難。
對於影視來說,用戶希望能夠改變傳統的觀影方式,希望能夠成為影片中一員,舉手投足改變電影的劇情,更是希望能夠在影片提供的場景中自由的探索。再不濟,也希望我們能夠環顧四周,了解故事發生時周邊的環境。而硬體/內容廠商提供的VR影院,則是改變了觀看電影時周邊的環境。可能環境特效做的十分酷炫,但本質上觀影的方式並沒有發生改變。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佳能的小應用、音樂應用以及「Buy+」等一系列應用能成。
對於喜歡音樂、樂器的人來說,可能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比如說噪音擾民的問題、比如說設備昂貴的問題。在這個時候,用戶的核心需求在於一個能安靜練習的場地(看到這里你是否深有體會……),以及一整套用於練習的設備。《The Music Room》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需求,不僅能夠真實的模擬練習時的場景和動作,而且在外人看來,你的行為舉止或許有些奇怪,但這並不影響你在VR的世界裡嗨翻天。
同理,無論是《Camera Simulator by Canon Labs》,還是「Buy+」都解決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前者解決了用戶對相機多方面了解的需求,而後者則是解決了日常購物中某些場景無法到達以及信息顯示的問題。不光如此,「Buy+」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此前「假貨」問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