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電視台的機構、隊伍
1958年4月,上海電視台籌建組建立時,由趙慶輝任籌建組負責人。同時從上海電台技術部、服務部抽調了技術骨幹盧樹人、張青嚴、徐英、王忻濟、陳紹楚、張慶科、黃允、朱錫珪、蘇揚等9人,前往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廣播器材廠、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等單位,學習有關電視技術方面的知識。同年8月,從上海市電影系統調配了一批編播人員:周峰(導演、參加電視台領導)、朱盾、鄒志民、肖振芬(攝影)、張羅山、喬善珍(放映)、蘇黎元(洗印)、梁十千(美工師)等8人,又從上海電台文藝部抽調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許諾、周寶馨、李尚奎、江波、沈西艾、王宗堯等6個青年,先後去北京電視台實習,為電視台開播作準備;在上海電台其他部門選調胡文金(音響)、俞鴻祥(燈光)、毛玉麟、沈曾修(技術人員)及總務保衛人員徐世新、陳松喬、李偉民、章華健等,由上海市委宣傳部調入的李寶性負責行政管理。這批籌建組成員,成為上海電視台開播的基本隊伍。
上海電視台建台初期,隸屬於上海電台,編制30人。開播時因工作需要,實際工作人員為34人。電視台副主任趙慶輝、周峰,下設3個組:編播組15人,技術組12人,行政組5人。
隨著電視製作和播出時間的增加,工作人員逐步增加,1966年全台人員增加到108人。充實了領導成員。電視台主任宋丹、副主任周峰、奚里德。下設5個組:新聞組、節目組、演播組、技術組和行政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幹部隊伍被打亂,原有的組織機構處於癱瘓狀態,1967年1月18日起,電視台實行軍管。1968年4月,電視台建立了「革命委員會」。1968年9月,上海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上海電視台。接著,電視台的全部工作人員分為大、小兩個班子:「大班子」集中搞所謂「鬥批改」,後來借「四個面向」的名義將一批技術業務骨幹排擠出電視台;「小班子」留在台內工作,一共38人,組織機構設政治新聞、技術、行政3個組。
1973年6月13日,上海市廣播事業局成立,上海電視台成為與上海電台並列的局屬單位。由於籌建彩電中心需要,先後從「大班子」或「四個面向」調回一批技術和業務骨幹,工作人員補充到176人。設置了政治新聞組、演播組、技術組、管理組以及一個參加彩電會戰的工作班子。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為適應工作重點的轉移、電視事業的發展,上海電視台不斷改革體制,調整組織機構。
1978年,上海電視台成立臨時領導班子,由鄒凡揚、奚里德、陳國儒、柳星三等4人組成。鄒凡揚為負責人。
1979年3月28日,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批准,上海市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劉冰兼任台長,副台長柳星三、周峰、奚里德、陳國儒、趙慶輝,同時成立台委會,由正副台長6人組成。(同年4月16日增補王忻濟、鄭禮濱為台委會委員)。
1979年和1980年相繼成立人事科(後改為組織科)、財務科,人事、財務相對獨立。在上海市廣播事業局核定的人員編制和財務預算的前提下,電視台自行吸收、聘用各方面人才,自行財務收支核算。1980年6月1日,上海市廣播事業局所屬的電視教育辦公室劃歸上海電視台領導,後改建為社教部。
翌年,上海電視台建立部一級建制,設五部一室:新聞部、文教部、電教部、技術部、管理部、台辦公室。
為擴大電視節目宣傳,1982年1月《上海電視》雜志出版發行。翌年1月,上海電視台因陋就簡,辦起了中國電視系統第一家動畫製片廠。
1984年1月31日,上海電視台成立黨委會,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龔學平兼任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和總編輯,韓士敏為黨委副書記,時敏、鄭禮濱為副台長兼副總編輯,趙慶輝為顧問,何正聲為總工程師。同年3月1日,電視台下設機構作了適當調整,設7部、2室、1組。即:新聞部、文藝部、電視劇部、社教部、對外部、技術部、管理部、黨委辦公室、總編辦公室、黨委紀律檢查組。同時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劃歸上海電視台領導。1985年1月,上海電視台經營公司成立,之後幾年,相繼成立了上海電視台技術公司、製作公司、咨詢信息服務公司、貿易服務公司、服務部、電視台二台經濟信息服務公司,以及上海正大綜藝電視製作有限公司、沈傳薪——黑川音樂製作有限公司兩家中外合資、合作公司,共9傢具有法人資格的三產企業。
1985年11月22日,上海電視台調整領導班子,龔學平兼任台長、黨委書記,鄭禮濱任副台長、總編輯,時敏任副台長、副總編輯,宋明玖任副台長,卑根源任黨委副書記(後兼紀委書記),吳安甫任總工程師。1986年6月2日,上海電視台成立編委會,由鄭禮濱、時敏、卑根源、宋明玖、李海林5人組成。
1986年12月,上海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達到967人。
1987年1月10日,經中共上海市委同意,上海電視台定為相當於副局級單位。同年3月19日,市委宣傳部同意下列人員組成上海電視台領導班子:
台長:龔學平(兼);黨委副書記:金閩珠;紀委書記:卑根源;副台長:鄭禮濱、時敏、宋明玖、王根發、李海林。
1987年5月,為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屬機構有較大變動。機構設置有:第一編輯室,錄制編輯的節目使用8頻道播出,對外呼號「上海電視台一台」;第二編輯室,錄制編輯節目使用20頻道播出,對外呼號「上海電視台二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廣播電視藝術團;廣告經營部;台辦公室;台黨委辦公室;台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電視台技術部、管理部分別劃歸上海市廣播電視局技術中心、服務中心直接領導,上海電視台的建制相應減少,在編人員為724人。
為改革人事制度,上海電視台在80年代前期曾兩次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1980年11月27日,上海電視台與上海電台聯合公開向社會招聘有志從事廣播電視的編輯、記者,報名應聘的有4000餘人;1983年8月,再次向社會公開招聘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編輯、記者、導演等業務人員。兩次共聘用記者、編輯、導演44人,播音員(節目主持人)2人。1988年3月,又公開招聘節目主持人5名。1985年3月,上海電視台又在台內首次實行幹部聘用制:對下屬部、室主任,總工程師的聘用期為兩年;部、室副主任,副總工程師,科長,副科長聘用期為1年,視其聘用期的業績和表現,或續聘,或解聘。
1989年7月,金閩珠任上海電視台黨委書記兼台長。1991年12月30日,金閩珠任上海電視台黨委書記,盛重慶任上海電視台台長兼黨委副書記,孫重亮任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張少峰任副台長。
上海電視台為適應電視事業發展的需要和特點,注重隊伍年輕化和知識化。據1993年在698個工作人員中統計,35歲以下的206人,佔30%;36歲至45歲的301人,佔43%;46歲至50歲的99人,佔14%;51歲至59歲的86人,佔12%;60歲以上的6人,佔1%。高等院校本科專科畢業的有430人(其中研究生10人),佔62%;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87人,佔12%;初、高中文化程度的180人,佔26%。
1987年以來,上海電視台根據工作人員的學歷、資歷和工作業績,評定職稱。到1993年12月止,先後被評定為新聞、文藝、技術、經濟、政治高級職稱的有9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的有16人,副高級職稱的79人。除歷年來已辦理退休、離休的40人外,現職的有55人。
Ⅱ 四大小生的第三屆(2009年)
1981年5月22日生於河北保定市,中國內地男演員,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2005年,參演胡玫執導《漢武大帝》一鳴驚人,80後內地的熒屏人氣偶像。
2007年,主演古龍劇《大旗英雄傳》飾演男一號鐵中棠;同年憑《51號兵站》榮獲南方影視盛典「年度最佳男主角獎」,開啟「紅色偶像」時代。
2008年,出演84集大型軍事懸疑諜戰劇《敵營十八年》,飾演男一號江波,並演唱插曲《兩難》。
2009年,在電視劇《走西口》飾演男一號田青,以平均收視率9.60%創下2002年以來央視一套開年戲的收視紀錄。
2010年,奪得第三屆華鼎獎「中國年度最佳表現新銳男演員」獎。
2011年,憑借熱播穿越劇《古今大戰秦俑情》榮獲大本鍾獎之金獨角獸獎「最受推崇男演員」獎;同年憑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榮獲「最受大學生喜愛男演員」獎。
2012年,憑借《北京青年》榮獲2012BQ紅人榜年度電視劇偶像紅人,第三屆樂視盛典內地最具人氣男演員獎和2012國劇盛典年度網路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2013年蛇年央視春晚杜淳應邀演唱年度最紅歌曲《我的歌聲里》。
2014年,主演古裝劇《大漢情緣之雲中歌》,飾演男主角孟珏 。 文章,1984年6月26日出生於陝西西安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200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8年與馬伊琍結婚,兩人育有兩女。
2004年參演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開始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2005年拍攝古裝劇《錦衣衛》。
2007年主演趙寶剛導演的青春劇《奮斗》;同年,主演首部電影《走著瞧》。
2008年主演滕華濤執導的電視劇《蝸居》,飾演80後城市青年小貝。
2009年,在電影《海洋天堂》中扮演自閉症患者王大福,並在2010年成立大福自閉症關愛基金。同年參演抗戰題材的電視劇《雪豹》。
2011年,主演的電視劇《裸婚時代》在各大衛視播出;2011年-2012年連續2年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男演員獎。
2012年,憑借電影《失戀33天》獲得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成立自己經營的北京君竹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並導演第一部影視作品《小爸爸》。
2013年2月,主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在全國上映。2014年3月28日,主演的中韓合資文藝愛情片《我在路上最愛你》在全國上映。
2014年12月18日,在姜文執導的動作喜劇片《一步之遙》中扮演武七一角。 1978年10月7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大陸男演員。2001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2011年憑借清宮穿越劇《宮鎖心玉》出演霸氣柔情兼具的八阿哥一角一炮而紅,成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iFengstudio。同年在李仁港導演的電影《鴻門宴》扮演西楚霸王項羽,開始進軍大銀幕。
2012年參演的電影《畫皮2》、《二次曝光》、《太極之英雄崛起》上映。
2013年監制主演電視劇《蘭陵王》,成立個人工作室;2013年主演的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我想和你好好的》上映 。
2014年主演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許鞍華導演的電影《黃金時代》上映,同年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12月加盟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飾演唐僧一角。
2015年2月19日,主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電影《狼圖騰》。 1978年11月24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演員、監制、賽車手。
17歲考入藝術學院,1997年主演《十七歲不哭》中的簡寧出道。2006年出演電視劇《士兵突擊》飾演吳哲。2010年出版了第一部文學著作《晨光倒影》。同年監制並主演了以自己小說為劇本雛形的熱播劇《北京愛情故事》,並在2013年央視春晚上演唱插曲《嘀嗒》。2011年,編劇並主演了電影《奮斗》,並參與了電影《建黨偉業》的拍攝,飾演主要角色張國燾。參加2012環塔拉力賽專業摩托車組比賽,擔任車隊隊長,並製作拍攝了環塔紀錄片《征途》。李晨除演戲外,對幕後工作也很有興趣,並逐步開始嘗試參與編劇監制等工作。
2013年,繼續上榜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排名上升至35位,繼《北愛》之後,連續監制並領銜主演了新作《好傢伙》和《到愛的距離》,李晨將會擔任出品人。
2013年2月,李晨主演,由楊亞洲導演,林和平編劇的電視劇《草帽警察》拍攝完畢,4月,李晨監制並主演的電視劇《到愛的距離》開機,這是一部醫院題材電視劇,李晨飾演普外科主任李睿。
2013年出演微電影《致父親》,主要講攝影師王浩然(李晨飾演)正處在事業的瓶頸期,面臨著攝影大賽資格被取消的危機,8月25日,李晨主演的微電影《因情圓缺2:代理相親》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8月29日,李晨赴美國拍攝由搜狐視頻製作的音樂旅行真人秀節目《唱遊天下》第二季。
2014年8月9日,演員李晨一身黑色皮夾克帥氣亮相美國機車節現場,領取美國機車師Jesse James為他量身定製的專屬機車。機車節現場,由Jesse James為李晨的專屬機車揭開神秘面紗,這輛綠色機車由全手工打造。
2014年,李晨加盟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並主演電影版。
2015年,李晨主演的都市情感輕喜劇《天使的城》於3月28日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檔播出。
2015年5月29日,公開與范冰冰戀情。
Ⅲ 上海電影藝術學院
首先聲明,此貼僅作者本人觀點,無任何煽動性。無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破壞社會穩定、侮辱、誹謗、教唆、淫穢等內容。
如果您是父母,您有孩子要高考,請不要讓您的孩子報考上海電影職業藝術學院。
如果您是上海電影職業藝術學院學生的父母,請您多和孩子交流一下,認真的了解這個學校。
如果你是上海電影職業藝術學院的學生,請你擦亮眼睛,拋棄虛偽,看清這個學校的真面目。
如果你是上海電影職業藝術學院的老師,請你多多關心一下您的學生,這關心並不是讓你去「關心」漂亮而無知的女生。
如果您是觀眾,希望您能看下去。
當然希望上海電影藝術學院的江波院長看到此貼,僅希望您自重不要欺騙這些思想沒有發育完全的成人學生們。而不是關心您的「坐騎」凱雷德Escalade,有沒有打蠟,也不是關心您的著裝是不是上檔次。
顧名思義,所謂上海電影職業藝術學院,就是坐落在東方明珠上海的一座「知名」的電影學院。學校的性質是一所「獨立的大專院校」,何為獨立,說白了也就是私立的,為什麼私立?因為開學校的人(主幹管理層都是校長的親戚),是把這學校當企業一樣,是用來盈利滴。
學校分為南北兩校,南校很「大」,具體面積不太清楚,但是很好算,因為還沒一個足球場的大小,學校的牌子不清楚為什麼是掛著「杜蘭大學」的牌子。北校確實是比南校大,能大一半吧,此地原是張江集團的辦公地,也不清楚怎麼給學校給「霸佔」了。兩個校區加起來沒一個普通高中的標准面積大。學校沒足球場,沒操場,沒像樣的體育設施。
到這里您肯能要發問,「你不是說,學校是私立的嗎?肯能是私立學校資金不足吧」。
我來給您算一下,學生的學費,平均一下一個學生一年的學費是兩萬元,您沒看錯,是兩萬。學校一共有2500-3000在校生,您算一下,是多少錢。您可能又要發問「這學費,是通過教育部門的審核的,肯定是用到地方的」。您錯了,把學生每學年的課時平攤到學費,一節課50元以上的價錢,您能接受嗎?
那錢去哪裡了?捐獻給慈善機構了嗎?為何不改善一下學校的環境?
不說費用,說說學校的風氣吧。「被包養,比拼吃穿,比酷」基本上就是學生們每天想的事情。「絲襪,高跟鞋,朋克頭,不知道哪裡租來的跑車,沒日沒夜的打游戲」,這是能看到的。談論的都是名牌,八卦。
真想不出這是些成年人乾的事情。您可以去網路上海電影藝術學院貼吧看一下,簡直就是個「雞窩」。他們沒有任何責任感,沒有任何愛國情結,沒有任何理想抱負。他們給父母伸手要錢,嘴上說的是添置學慣用品,而用在了哪裡?
您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花著高價學費每天在學校乾的都是這些事情,您不心痛嗎?您沒感覺自己的「投資」失敗了嗎?
三年下來拿了一張沒有任何說服力的文憑,你怎麼繼續以後的生活,比這可悲的是青春的這幾年都被浪費掉了,太可惜。
先寫到這里,如果您對這個學校了解,相信不用多說您也知道這個學校的情況。本人只是很納悶這樣的學校還能開的下去,太神奇了。
Ⅳ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組織機構
新一屆(2011年-)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組織機構如下:
會長:李少紅
秘書長:何平
副會長:張國立、張建亞、張揚、賈樟柯
執委:馮小剛、路學長、吳天戈、徐靜蕾、萬瑪才旦、寧浩
副秘書長:劉儀偉
以上是新一屆的領導團隊,他們在中國電影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往屆(2005年-2011年)會長為黃建新,副會長有陳凱歌、馮小剛,秘書長為何平,副秘書長有江平。會員包括吳天明、謝飛、鄭洞天、張藝謀、滕文驥、陳國星、張建亞、李少紅、塞夫、宋江波、賈樟柯、陸伯炎、王亨里、周力、張國立、路學長、姜文、章明、徐耿、常君、陸川、周有朝、婁燁、李欣、馮小寧、霍建起、徐錚、王一持、王小帥、寧贏、寧浩、吳天戈、黃建中、張揚、管虎、施潤玖、張元、張一白、朱文、徐靜蕾、司馬瑞東、杜家毅等。
黃建新,1954年6月14日出生於陝西西安,是一位著名的職業導演、編劇、監制。他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後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黃建新現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1994年,他享受國務院津貼;2005年,他被中央政府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黃建新的代表作品包括《黑炮事件》、《錯位》、《輪回》、《五魁》、《站直啰!別趴下》、《埋伏》等。2009年,他導演了紀念建國60周年的電影《建國大業》。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是中國電影導演組織起來的最具權威性的行業協會。該協會以團結電影工作者,維護導演尊嚴,保障導演權益,溝通導演的經驗,提高影視文化水平,促進國際及海峽兩岸和香港之間導演藝術交流為宗旨。
Ⅳ 劉江波個人榮譽
劉江波在學生時代的榮譽歷程豐富多樣。早在2006年,他便以班級衛生委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學校生活,積極維護班級衛生環境。2007年,他晉升為副班長,進一步承擔起班級管理的責任。2008年,他在校運動會上展現了自己的運動才能,以第三名的成績在立定跳遠項目中嶄露頭角。
同年8月,劉江波首次涉足影視界,參與了電影《截拳道》的拍攝,扮演了一個評委的角色,這無疑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09年3月,他加入院學生會,擔任組宣部幹事,開始在學生工作中發揮作用。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在同年8月升任組宣部部長,展現出出色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2010年4月,劉江波的職位再次提升,成為院學生會副主席,此時他的角色已經從學生幹部擴展到領導層。7月,他在電影《雙截棍》中擔任美工助理和道具助理,還扮演了打手的角色,這顯示了他的多才多藝。9月,他更是榮任院學生會主席,成為學生事務的核心領導者。
2011年,劉江波繼續擔任學生會主席,並在同年8月成為表演教師,將他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更多學生。2011年,他從天星影視藝術學院順利畢業,開啟新的學習旅程。2012年,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繼續追求他的影視藝術夢想。
總的來說,劉江波的個人榮譽不僅僅是通過職務的晉升,更是通過一次次的挑戰和努力,展現出他的才華和領導力。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活力和進取心,為他的未來打開了廣闊的可能性。
(5)江波上海電影藝術學院擴展閱讀
劉江波,1991.12.08出生於山西,電影,電視演員,2008年正式踏上影視圈, 拍攝作品在全國院線上映,其中有電影《截拳道》、《雙截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