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侯光明的介紹
侯光明,男,1957年生於天津,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 「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防科工委「511」高級管理人才、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1。獲全國統計科學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管理科學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次獎勵231。1996年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2006年2月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局級)。2011年9月至今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4,2013年5月受聘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2014年3月受聘北京電影學院理事會理事長。2015年1月17日,當選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5。
② 影視行業在未來是否有發展前景
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時刻與階段性特點分析
2018年11月20日,2018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召開,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在「中經之夜,歲月流金」晚宴現場,結合時代背景,回溯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的發展,盤點了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時刻與階段性特點。
一部電影雖然有不同的評說,但電影依然是一個時代的一面鏡子。他用改革春風期、艱難探索期、多元生長期和綜合升級期,分別概括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4個階段,並用各階段代表性電影插曲名進行總結。
2018年1-10月電影票房收入突破525億
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影票房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觀影人次從2007年的0.71億,增長2016年的13.72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47%。國內電影票房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2017年559.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6.78%。2018年1-10月全國電影票房累計達525.3億元。按照今年電影票房趨勢來看,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超越2017年的559.1億元基本是毫無壓力。
2018年1-10月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1、1978年到1992年的改革春風期間,隨著政策的松綁,思想的解放,中國電影逐漸「破冰」,「解禁」電影的重映掀起觀影熱潮。1979年,中國觀影人次在293億,人均觀影28次。之後,在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導演的推動下,家庭倫理片、反思電影等影片都在國內甚至世界舞台大受歡迎,嶄露頭角。
2、而在1993年至2001年的艱難探索期,侯光明解釋道,電視普及和進口大片為中國電影帶來沖擊,電影經濟出現巨大滑坡,促進電影經濟恢復的「9550」工程也應運而生。在「9550」工程的推動下,一批精良、深刻、廣為流傳的電影作品也隨之而生。電影作品同時反映了不斷開放過程中人民群眾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國人精神在對外融合過程中的適與不適。
3、在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下,2002年到2011年,民營企業也進入拍電影的行列,拍電影的門檻逐漸減低,中國電影行業更多元也更創新,與國際交流也越發深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大片」、「小片」百花齊放,共同撬動了觀眾需求,中國電影也完成了全面市場化,但出現了泛娛樂化、資本化、票房之上的現象,為進一步發展蒙上陰影。
4、十八大以後,電影回歸質量被提出,文化產業被確定為支柱型產業,2012年至今,觀眾審美不斷提升,但影片品質與其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國電影人也持續發力,愛國主義作品叫好又叫座,文藝片、紀錄片也取得佳績,努力用優質作品滿足日益升級的觀眾需求。
未來中國電影必將突破千億元規模
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2017年已擁有559億元票房,比1995年翻了60倍以上,網路電影市場也日漸繁榮,未來中國電影必將突破千億元規模,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雖然我們的電影市場仍存在一些不規范、不系統的問題,但中國電影的整體發展勢頭良好,未來電影的發展將以打造文化自信為根本宗旨,為中國乃至世界觀眾提供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
③ 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經歷了數代學院派導演在藝術上的探索和產業化白手起家的拓荒,電影不再只是「聲光電」的藝術形式,更開啟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市場化運作的時代。眾多資本的湧入,一方面創造出巨大的利益空間,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業內部的「魚龍混雜」——創作者的良莠不齊,伴之以評論界的莫衷一是,網路世界的眾說紛紜,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亂象頻生。
群龍無首:電影評估權威性缺失
一般而言,常態文藝評價體系中文藝作品的傳播效應,也許和老百姓的喜好息息相關,而其藝術質量的高下,往往取決於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的評價意見。然而,信息時代的來臨,發聲渠道的多樣化,卻讓「專家」地位岌岌可危。
「一些所謂的『專家』常常只說『溢美之詞』」「太缺乏同行之間相互辯論的氛圍」「被權力和資本綁架」是當下的專家群體常常受到的指責。具體到電影行業,則更多體現為學術界在電影藝術價值判斷方面的混亂。不同學者、不同場合、不同媒介在話語上的參差,加之背靠專家的各類評獎不斷被權力關系裹挾,一些「專家」在公眾心目中淪為「磚家」,公信力一落千丈。
專家群體權威性的下降,並不代表公眾話語能取而代之,因其內部本就呈現出魚龍混雜的「非理性」。相比於公正的評估,網民更傾向於狂歡式「站隊」,比如近年來圍繞《小時代》《後會無期》等電影出現的粉絲戰爭,正是其典型症狀——如此任性的口舌之爭,權威性從何談起?此外,一些民間電影評分網站如豆瓣、時光網等,在電影評估和影迷互動等方面的確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演算法規則的粗糙、參與人員的隨意性以及資本滲透的加速,其公正性與客觀性也面臨嚴峻挑戰。
環顧四周,中國電影似乎身陷評價體系混亂的困局。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市場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畢竟是大勢所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電影市場興衰高下究竟應由誰來裁斷,作為完善產業的權威評價體系又該如何構建?
革故鼎新:中國電影產業指數誕生
2015年9月18日,在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吉林省吉林市舉辦了「『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高峰論壇暨電影教育和產業發展委員會2015年年會」。這次會議上,一份名為《中國電影產業指數研究》的研究報告,吸引了眾多與會人員的關注,而項目的主持者則是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
「中國電影現在面臨的問題,要宏觀而長遠地看。」從2013年起,身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產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的侯光明,就和副所長劉正山一起,開始了整個項目的數據搜集和調研。作為國內發布的首個綜合性的電影產業指數,其成果也為電影評估權威性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其實,大數據概念的提出早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用大數據思維將產業形勢指數化的嘗試屢見不鮮,但對於文化領域而言,步伐卻似乎顯得緩慢,且更多局限在微觀研究領域。「許多電影人總覺得電影的本質在於藝術性,在於主觀評價而非量化評估,因此很少用標准化、數據化的方式去綜合考量電影行業。」在中國傳媒大學講師龍思薇看來,中國電影產業指數作為產業背景下的宏觀指標被提出,具有「革故鼎新」的意義。
「我們的電影發展環境是比較好的,像硬體環境方面,投資環境、政策環境都不錯,總的銀幕數和影院數也是很可觀的。然而從『效益』來講,每塊銀幕的平均觀影人次和票房數卻不盡如人意,這會拉低產業的整體數值。」綜合報告數據,侯光明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票房數據漂亮,不等於電影產業綜合發展好。「我們可以算是電影大國,但離電影強國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這對於空前膨脹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不啻為一味苦口良葯。
路在何方:行業呼籲綜合性評估
1895年,電影誕生於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距今已整整120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對電影藝術作出最大貢獻的是歐洲,而電影產業的引領者則是美國。相比於好萊塢電影成熟的產業體系和完善的評估制度,中國電影無論是在數據基礎、評獎機制還是第三方評估等領域,都剛剛起步。而無論是出品方還是影評人,似乎都囿於文藝作品「生產—接受」的主觀視角——這顯然無法滿足當下電影市場客觀評估的需求。
侯光明指出,中國電影產業指數的誕生,旨在「給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也給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然而「海外競爭力」這一指標,由於數據搜集等原因在綜合指數中卻無法體現出來。由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所領銜的「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數據調研,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連續開展五年,也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產業評估的空白。
「以今年的調研為例,我們採取多階段抽樣和隨機抽樣結合的方式,向全球五大洲66個國家共投遞並收回有效問卷1592份,在SPSS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一些相當有益的結論。」黃會林介紹說,其年度報告《銀皮書》顯示,中國電影在國外仍屬「非主流」電影,其中現代題材的電影發展明顯滯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國產電影對於展現國家的飛速發展,並沒有促進作用,這應該是未來需要著力的方向。」
無論是國內產業指數報告,還是海外電影傳播的調研,都是從個別案例的水窪中走出來,面向整片「海洋」的壯闊之舉。龍思薇認為,綜合性評估的逐漸涌現,標志著國內電影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正如資本運作需要根據客觀的證券指數來進行規劃籌謀一樣,電影產業的走向也有賴於行業的『晴雨表』。產業評估為資本流動和政策導向提供了標尺,也可由此預測行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蛋糕」的不斷做大,越來越多的民間或官方機構可能會參與到產業評估的盛宴中來。對於大數據時代的中國電影而言,我們也的確需要「說一不二」的量化標准,以更加客觀的方式、經常性地為產業把脈問診,指點迷津。正如黃會林所言,中國電影作為國家文化傳播的有機組成部分,既要靠微觀上電影人的不懈努力,也要在宏觀上提升到戰略高度,把握好准確的航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影產業評估的天地大有可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④ 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的學校領導
學院董事會
董事長: 趙曉東
董事: 侯光明 張會軍 謝曉晶 王鴻海 劉兵孚 李 力 杜曉玲 周 棟
監事: 李慶軍
董事長助理:楊新龍
董事會秘書:馬寧順 馬同斌
學院院務會
主任:王鴻海
副主任:宋鴻榮
成員:王鴻海 李慶軍 宋鴻榮 王承廉 於恩祥 辜 丹 馬寧順
秘書:馬寧順
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鴻海
副主任委員:宋鴻榮(常務)司徒兆敦 周登富 王承廉
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丁德碧 鞏如梅 全榮哲 許同均 劉一兵 劉汁子 李慶軍
張銘 吳昊 鄭雅玲 段佳
秘書長: 庄曉英
秘書: 卿清
⑤ 北影是一本以上嗎
北京電影學院在北京是提前批次招生,我們可以說北京電影學院是一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坐落在北京市,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侯光明,現任校長為張會軍。歷史沿革:北京電影學院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校)。
⑥ 紫香槐下觀後感500字的,求真相謝謝
11月15日當人們感嘆這個社會的時候,那些溫暖人心的「最美」故事也在讓人們體味著教育的力量與育人的神奇。「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一批平凡園丁的的無私與艱難、勇敢與 堅守,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撥動著我們的淚腺神經。感動是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而感動的力量就在於人性光輝的相互溫暖與內心情感的共鳴共振。而越來越多彰顯人本真的「感動」,無疑會催生更多善良與正義,凝聚更多的真誠與美好,讓人們的認知更加理性,讓社會的發展更加良性。讓我們來重溫紫香槐下那些感動過我們的教育面孔......
2013年11月15日下午,由北京電影學院、陝西省發改委、陝西省司法廳、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翰林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局、陝西教育觀察雜志社等單位聯袂攝制;陝西一路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西安學城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首部反映 「大學區管理制」教育題材的電影《紫香槐下》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劇場舉辦了全國首映禮。影片展現了當代經濟社會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一永恆的主題。國家經濟建設的步伐雖有所放緩,但絕不能以犧牲教育為代價。老一輩教育工作者以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感,升華了市場利益相關方的價值觀,展 現了教育戰線上幾代人的努力與貢獻,揭示了名副其實的教育就是品格教育的文化傳承,留下了一片孕育生機的土地,在紫香槐下散發著濃郁馨香。
據電影《紫香槐下》製片人劉瀚辰介紹,創作組邀請了實力雄厚的主創團隊傾力打造,由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導演章明擔任總導演,陳靜執導,代表作品有《巫山雲雨》《郎在對面唱山歌》;由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後呂星辰傾情加盟,還有中國當代著名表演藝術家、導演許還山老師親力指導,許還山老師曾在《西遊記》《紅樓夢》《大秦帝國》《建國大業》《孔子》《白鹿原》《錢學森》等多部作品中擔任重要角色,還有國內多位陝西籍實力派演員雲集電影《紫香槐下》……
在首映儀式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康建民、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西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穎科等多位國家知名電影人、著名演員、全國30餘家媒體領導、百所學校校長以及關注和支持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出席蒞臨現場。
電影《紫香槐下》講述「大學區管理制」改革背景下的故事
葉小蘇希望革新教育理念來改變當下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和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但是改革與接受,它們的門是對開的,既相對立,又相比鄰……
這是一個感人又意義深遠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教育又關於愛的故事。以葉家祖孫三代獻身教育事業,葉小蘇希望革新教育理念來改變當下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和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為主要內容,但是改革與接受,它們的門是對開的,既相對立,又相比鄰,影片記錄葉小蘇化矛盾為和諧的過程,以及葉小蘇一家教育者體現出的對現行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深層思考。
電影主人公葉小蘇是一個普通的初中女教師,平凡卻不平庸的她對待她熾愛的教育事業頗有自己的看法。無論是在施行西安市「大學區管理制」的方式中,亦或是在培育學生的做法中,她都堅持自己和藹不失嚴格的態度對待,堅持自己的信念和方法,期間遭到過同行的排斥和疑問,遭到過學生的厭惡和不理解,但是堅持下來,讓大家看到這是一條可行之路,它指引的方向更加光明。葉小蘇的做法最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信任為她的做法添上肯定的句號。
影片思考了人與教育的相處問題,站的角度高、立意深刻,敘述從容流暢,情感表達深厚自然,節奏把控得當合理。貼近現實生活,在平靜的敘述中,突出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在劇中反應出的矛盾因素,暗示各行業內沖突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需要勇敢、堅持、理智地解決,意境深遠,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視片。人物性格鮮明、飽滿,演員的表演恰如其分,有藝術感染力。影片主場景校園的選擇具有深厚的文化含義,精美的古典院落建築,蒼勁的古槐樹,匯成了豐富飽滿的文化元素,直觀地表達了堅守和傳承的內在關系,具有極高的藝術品位,值得在教育業內廣泛宣傳播出,為教師和學生做楷模。
影帝影後超演繹 情節感人意深遠
電影《紫香槐下》中的女主人公葉小蘇的扮演者呂星辰繫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影後得主,曾在其18歲時出演的電影中表現突出得到各界大力贊揚。更有實力派鼻祖演員許還山傾情演繹葉小蘇的爺爺老校長。影片中,老校長、葉小蘇和葉志宏等教師對教育的無私奉獻精神,表現了青年教師為了改變教育評價觀念和方法,不計個人名利,勇於實踐,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影片中刻畫出爺爺一生的追求,爸爸一輩子的苦楚無奈,都自然地折射在年輕的葉老師身上,使她具備了對教育事業產生不同理解的基礎,敢於挑戰傳統的教育理念,提出具有深度和新意的教學觀點,以及付諸的有益探索,影片利用紀實的手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令人回味的思考價值。
歷時半年打造 百餘真實故事為原型
電影《紫香槐下》由56位教育影視專家歷時大半年,深入走訪了西安320多所中小學校,聚焦數十位優秀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搜集了大量真實的素材,又從中選出130多所學校的200多個感人情節,形成影片劇本的原始材料。《紫香槐下》名中的「槐」具有不尋常的寓意,中國槐是西安的市樹,紫香槐是槐樹的一種,花開清香、高貴典雅,符合教師的品性。
情感與制度融合 令觀眾感動落淚
電影中運用巧妙的拍攝手法將人物情感和學區制度融合,恰到好處的感情升華為老師和學生在施行「大學區管理制」畫龍點睛,學生們的幽默給觀眾帶來了捧腹大笑,老師葉小蘇對學生無私的愛讓觀眾幾度落淚。此次《紫香槐下》能夠在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全國首映儀式也承蒙了教育各界、影視各界領導及專家的厚愛與支持,電影《紫香槐下》製作組宣傳西安市「大學區管理制」和電影《紫香槐下》望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當下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傳遞正能量,使行業和人情和諧美好。
各部門強強聯手 打造精品教育工程
影片由央視影視專家團隊及北京電影學院、陝西省發改委、陝西省司法廳、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陝西翰林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局等單位各界專家領導親執配合策劃,由著名導演章明擔任總導演、陳靜編劇執導,專家陣容不容忽視。
電影《紫香槐下》通過講述葉小蘇的教育情懷映
⑦ 藝考火爆背後有何喜憂
藝考是通往演藝生涯的一條夢想之路,但並不是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就等於成功。
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都是藝考大軍們最活躍的一段時期,耗資不菲的訓練,和輾轉多地應考。
藝考生十分不易,作為藝考生首先是自己要有興趣,要有天賦。高考不易,十年寒窗,選專業的時候需要慎重,不是為了上好學校才選專業,而是為了喜歡選專業選學校。
⑧ 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目錄
序
夢想的希望與理想的實現張會軍 001
我們挑選學生的眼光
——學院領導,院、系主任,教授招生訪談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
納天下賢才,育電影精英 006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
構築中國電影教育的「鳥巢」 010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謝曉晶
招生教師要能「慧眼識英才」 014
文學系主任黃丹
創作實踐與史論研究並駕齊驅 018
導演系副主任王紅衛
以教學促進創作、用創作鞏固教學 024
表演學院院長陳浥
不以培養明星為終極目標 031
攝影系主任穆德遠
文化與專業並重 038
美術系主任敖日力格
專業影視美術人才的培養基地 045
錄音系主任黃英俠
培養電影聲音創作、音樂錄音專門人才 052
管理系主任俞劍紅
影視管理人才的培養基地 060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
「產學研」一體化,引領國內動畫教學、創作 067
攝影學院院長宿志剛
熱門的「邊緣」學院 075
電影學系主任楊遠嬰
集教學、科研於一體 082
影視技術系主任劉戈三
數字電影時代的中堅力量 088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現代創意媒體學院院長王鴻海
北京電影學院唯一的獨立學院 095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扈強
培養電影產業的藍領人才 102
導演系教授謝飛
用影展促進教學 108
導演系教授鄭洞天
要能拍出有人文價值的作品 111
表演學院教授崔新琴
最重要的是真誠 114
當年的考學成就了今天的我
——著名校友的考學故事
攝影系|張藝謀:「一根筋」的勝利 118
導演系|陳凱歌:積淀與成功 120
導演系|陸川:子承父業的輾轉之路 122
文學系|賈樟柯:不止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光榮 124
表演系|蔣雯麗:燃燒生命之火 126
表演系|徐靜蕾:無心插柳柳成蔭 128
表演系|黃曉明:一波三折終有果 130
表演系|趙薇:有一個忘帶准考證的姑娘 132
表演系|陳坤:一曲驚四座 134
表演系|姚晨:舞蹈女孩兒的夢 136
北京電影學院改變了我的命運
——著名校友的校園回憶
導演系|郭寶昌:她曾經給予我的記憶與期冀 140
美術系|尹力:當導演得益於通識教育 144
表演系|張鐵林:北京電影學院決定了我的一生 146
美術系|霍建起:北京電影學院的4年對我很重要 148
表演系|黃磊:永遠做學院的一棵樹 150
攝影學院|寧浩:學院堅定了我從事電影事業的信念 152
導演系|王小帥:記憶中的85班 154
表演系|郭曉冬:與夢想同行 157
錄音系|陶經:做電影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160
我這樣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
——在校生談考學經驗
BFA的七日紀事|2007級導演系常笛 164
當夢想遇上生活|2007級動畫學院劉春江 169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7級動畫學院孫怡然 174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7級管理系孫陶 179
「平常心」帶我來到這里|2007級管理系李迪 183
這么近,那麼遠|2007級錄音系高晗 187
我的考學之路|2007級美術系楊華 192
「四心」成就夢想|2007級美術系鄒米茜 197
別無選擇|2008級導演系沙漠 203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8級導演系馬一鳴 208
我的北京電影學院入學記|2008級表演學院竇驍 211
考進北京電影學院的起承轉合|2008級動畫學院魯明 213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8級錄音系孫贇 221
光·影|2008級攝影學院陸倩 226
我一路坎坷走來|2009級表演學院甘楊 232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9級表演學院褚正亮 238
夢想照進現實|2009級表演學院崔倓 244
我是怎樣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2009級表演學院劉真君 249
我考北京電影學院的那些事|2009級電影學系王斐弘 255
等你在北京電影學院|2009級錄音系張颿 260
叩響夢想之門|2009級美術系溫馨 265
當引力遠遠大於阻力|2009級攝影系王亞南 270
曖昧的電影與我|2009級文學系孫曉輝 276
終於抵達|2009級文學系甄世磊 281
不懈的堅持|2009級攝影系楊柳林清 288
機會和緣分一樣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的努力|2010級表演學院楊紫 295
托起理想的太陽進入夢中的殿堂|2010級表演學院張一山 300
2011年考北京電影學院|2011級表演學院周冬雨 305
⑨ 籍之偉的相關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北京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閆成在北京電影學院全院幹部大會上宣讀中共北京市委關於侯光明、籍之偉同志職務變動的通知,和中共北京市委關於賀岩同志免職退休的通知。侯光明同志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正局級),籍之偉同志不再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職務。2012年,受北京城市學院邀請,擔任北京城市學院文化藝術學院院長。學習簡歷
1982年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理學士,
1986年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法學士。
⑩ 藝考人數逐年增為何"熱門" 藝考是成名捷徑嗎
肯定是想出名,多金,名利雙收!
藝考,即藝術類考試。對於面臨高考壓力的學生及家長來說,這個名詞他們再熟悉不過了。藝考既是為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准備的一次才藝展示,同時也是那些從小苦學苦練藝術的學生們搭建的一座通往藝術殿堂的橋梁。
藝考人數逐年增加,今年也不例外。據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辦主任夏丹透露,今年約有21000名考生報考中傳媒藝術類相關專業,比去年增加了近5000餘人,而最終能成功錄取的僅664人。截至2月11日下午6點,北京電影學院本科招生考試的報名和現場確認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報名總數達18042人次。
藝考為何如此「熱門」,學生參加藝考究竟是為了什麼?
藝考「熱度」難降
二月的寒冷,難擋藝考的「熱度」。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校園里,這幾天多了許多張陌生而稚嫩的面孔。他們為自己的「藝術之夢」踏進這個校園,參加「能」讓他們實現自己夢想的藝術類考試,臉上寫滿了緊張、羞澀與憧憬。劉航從山東來到北京參加中國傳媒大學音樂學考試,「6歲就開始學鋼琴,從學琴開始我就沒有少挨過老師和父母的訓斥。准備了很長時間,順利通過藝考才對得起努力學鋼琴的那些年。」
在北京電影學院,記者見到一位來自香港的家長在報名場外焦急等待,「我家孩子從小就喜歡攝影,這次是來報考攝影系的,前兩天我們剛參加完中國傳媒大學的電視攝影專業考試。孩子的興趣是攝影,我們家長就陪著他,希望他能如願以償。」
除了因為興趣或者志願而加入藝考的人之外,通過突擊學習藝術、只為走藝考這條成名「捷徑」的也大有人在。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院院長徐沛東說:「藝考的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好。很多學生能看出來從小就學習聲樂、器樂,而且程度不淺。而有的學生一聽就知道是家長逼著學習藝術的,整體感覺不到位。」隨著藝考的升溫,許多家長選擇從娃娃抓起,很小就讓孩子背著書包到處拜師學藝,孩子從小壓力很大。面對這種情況,徐沛東表示,藝術學習還是要看孩子的興趣,不能一味強求。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陳浥說:「我們的招生絕不是專門挑選帥哥、美女的『選秀』,也不是挑選演員的『攝制組』。我們招收的學生都必須要具備表演潛質,漂亮未必就能成為好的演員。報考表演專業的考生們一定要用『平常心』來對待專業考試。」
盲目藝考 警惕「雙落榜」
為參加藝考,許多家長只顧著讓孩子去上各種藝考培訓班,而不重視孩子的文化課。在采訪中,中國傳媒大學及北京電影學院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都告訴記者,藝考中藝考分數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時文化課分數也是非常關鍵的。而對那些並未根據自身情況,只為自己高考找一條出路而參加藝考的學生,有關專家提醒不能盲目藝考,藝術之路比想像中苦很多。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介紹,考生不要因為藝術類院校對文化課程的要求相對較低,而將報考藝術專業視為上大學的捷徑。要投身藝術,需要在平時注意自身知識積累,並培養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他希望考生在選擇報考專業時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具備的專業素質進行選擇。不要抱有盲目、僥幸的心理。
徐沛東認為,藝考所招進來的學生應該對該專業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大學這個具有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繼續發揚。「就像我們培養的是錄音師,而不是機械師。錄音師就應該帶著自己濃厚的感情和興趣參與到創作中去。因此,在選拔中會考慮學生的主動性。那些被家長逼著參加藝考的學生,在考場很容易被分辨出來。」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授崔新琴回憶起96級表演系學生時,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一屆有趙薇、陳坤、黃曉明等著名演員。「我覺得干這行就是需要堅持。無論干什麼工作,都要有個堅定的信念,要經得起大起大落,更要耐得住寂寞。演員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鮮花掌聲里,更不能想著一夜成名。因為現在媒體報道更多的是這些名人台前的鮮花、掌聲,他們光鮮的一面,其實沒有看到他們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辛酸苦痛。很多演員也曾經是北漂一族,他們這一路走來非常艱辛。」
藝考,給喜愛藝術、具有藝術特長和天賦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藝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盲目的藝考可能會導致藝考、高考都落榜。藝考要根據自己的藝術特長情況制定相關的計劃。在為夢想、為藝術、或是為未來而參加藝考時,不妨考慮一下,自己能否同時承受住兩場考試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