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在以前的時候算作是中國的迪士尼,但是怎麼現在淪落成這樣 是不進取被社會淘汰嗎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工廠。一大批藝術家和文學家加入到這一行業中。從此中國動畫片進入第一個繁榮時期。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和 「探民族風格之路」口號的感召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特徵,這使中國動畫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動畫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於是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畫學派。
此後,中國動畫的種類也在增多。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的試製成功,1960年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的製作完成,以及1961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的誕生,都為中國乃至世界動畫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其中《小蝌蚪找媽媽》將齊白石的水墨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本來只是一組墨點的小蝌蚪,現在卻在它們富有節奏的運動變化之中,游出了中國山水畫的韻味。
1961年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集:1961,下集:1964)誕生。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動畫片的表現領域。這兩部動畫享譽世界,並將中國動畫推向一個頂峰。
《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孔雀公主》、《豬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作品,雖然沒有美國、蘇聯的動畫片質量高,但是它們發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自己的特點。
其中的《大鬧天宮》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它轟動了歐美各國,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創下了中國美術片輸出的最高紀錄。幾乎成為外國人心目中中國動畫片的代名詞。雖然當時條件簡陋,但是它無論是形象、背景、動作還是情節,都堪稱一流。其中加入了不少京劇元素,如臉譜等。動作更是典型的京劇程式。整個《大鬧天宮》簡直是一個國粹大作。
1957年~1965年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為國內唯一的動畫製片廠,共攝制了105部影片,其中動畫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紙片16部,折紙片3部,木偶紀錄片等9部,從業人員也達到380多人,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動畫原創人才。
1966~1976 年,我國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全國的動畫片生產廠家都不間斷地「停產鬧革命」,使得中國動畫發展滯後。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共攝制動畫片17部。這一時期的動畫片都以描寫建國前的革命戰爭,描寫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思想斗爭,歌頌工農兵為內容,如1973年的《小號手》、《小八路》和《東海小哨兵》)等;而在表現手法上,遵循寫實主義,如1976年攝制的水墨剪紙片《長在屋裡的竹筍》,將中國的水墨畫與民間剪紙巧妙結合,為世界動畫片的百花園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計劃經濟給中國的動畫創作帶來了規模和較好的工作條件的同時,也毫不猶豫地清洗了動畫家腦海中日益培養起來的市場概念。經營者不但不可能利用規模優勢走上整體開發的路子,更不可能考慮如何從產品結構上經營動畫業。動畫作品不再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政治需要。觀眾不再是上帝,而是他們所要教育的對象。服從領導意圖教育觀眾,成為中國古老傳統??文藝教化作用在中國動畫身上的自然延續。
十年文革也幾乎使中國動畫遭受毀滅性的打擊。雖然一批有才華的中國動畫家還是製作出具有國際頂尖水平的動畫短片,並在國際上屢屢獲獎,但在光芒的背後,中國動畫並沒有被引導向正軌,反而使這些藝術家認為獲獎才是第一要義,至於有沒有觀眾並無大關系。
中國動畫的第二顛峰時期(1978~1989):
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動畫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再次高漲起來。這一時期,是20世紀中國動畫片最繁榮的年代。
這10年間,涌現出多家新的動畫片生產部門,改變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枝獨秀的局面。
全國共生產電影動畫片219部,產生了批代表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的優秀影片,如1979年的《哪吒鬧海》、1983年的《天書奇譚》、1982年的《鹿鈴》、1988年的《山水情》、1978年的《狐狸打獵人》、1980年的《我的朋友小海豚》和《雪孩子》、1981年《猴子撈月》和《南郭先生》、1983年的《鷸蚌相爭》和《蝴蝶泉》、1983年的《火童》、1948~1985年的《金猴降妖》、1985年的《草人》、《夾子救鹿》和《女媧補天》、1988年的《魚盤》和《不射之射》等。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系列動畫短片很適應電視的要求,於是首次生產電視動畫片和動畫系列片,其中不乏一批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的作品,如1981~1988年《阿凡提的故事》、1984~1087年的《黑貓警長》、1987年的《葫蘆兄弟》和《邋遢大王歷險記》等;
動畫題材更為廣闊,出現多部內容深刻、諷喻尖銳、針砭時弊的藝術動畫片,如1080年的《三個和尚》、1986年的《超級肥皂》和《新裝的門鈴》、1989年的《牛冤》等。這對糾正「動畫片即兒童片」的偏見,擴大動畫片的受眾群體,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動畫片的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也大幅度躍升,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其中《哪吒鬧海》可謂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影片從《封神榜》中取材,除去了含有迷信部分的糟粕,著重描寫哪吒和龍王的矛盾,塑造了哪吒這一為民除害、勇於自我犧牲的英雄形象。此時的拍攝技術比《大鬧天宮》時已經進步不少,而且一脈相傳的民族傳統風格和特點也沒有減少。例如其中的一百多個海浪的鏡頭,都是採用中國國畫中海浪的畫法,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海。
中國動畫的新生時期(1990~現在):
20世紀90年是中國動畫業陸續擴大規模的時期。與國外動畫片生產廠家的經驗交流,數字生產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種體制的製作單位的多元發展,一專多能動畫人才的不斷成長等等,使得中國動畫片的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出現了飛躍。尤其是從1995年起,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逐步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這些無疑給傳統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推動了動畫業。
同時中國動畫開始轉向大型動畫連續片系列片,轉入電視動畫片大型化、連續化、系列化的國際潮流。這一時期的動畫作品除如1999年的《寶蓮燈》等幾部動畫長片以及1992年的《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等的一些動畫短片外,多數為動畫連續片,如1989~1992年的《舒克和貝塔》 、1993~1994年的《藍皮鼠與大臉貓》、1995年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8年的《海爾兄弟》等。
在製作上,電腦技術在動畫中得到普及和發展,二維和三維電腦動畫發展尤為迅猛。中國動畫開始形成了從策劃、創作、傳播到系列產品開發的「大動畫體系」新概念。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動畫公司、動畫製作企業和動畫片產量持續增長。藝術性動畫電影短片有抬頭之勢。電腦動畫和網路媒體動畫飛速發展。如《藍貓淘氣3000問》全部通過電腦完成製作,網路之中Flash動畫等,更是被青年人所喜愛。而這一時期的動畫依舊是以動畫系列片為主,如《小虎還鄉》、《哪吒傳奇》、《小將狄青》、《我為歌狂》等。
與此同時,設有動畫專業的大專院校逐漸增多。動畫的節目與頻道也在提升,並受到政府重視和扶持。中國杭州還於2005年開始舉辦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
但是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中國動畫業的問題同樣突出。這一時期可以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動畫相提並論的經典之作明顯減少。大多動畫的人設粗糙,劇情平淡。而且由於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當代的高水平動畫人才出現斷層。而新一代動畫人雖然很多,但也缺少真正的成功人士。又由於私人投資製作動畫回收慢,收益小,至使國內依然是國家製作的動畫居多。
再加上製作精良、妙趣橫生外國動畫片的沖擊,使得中國動畫在國際市場上黯然失色。國內很多動畫人從事動畫加工產業,所以中國動畫製作的原動力中的一支生力軍流失。
可見,在這個中國動畫的新生時期,中國動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中國的動漫也是有其影響力的,例如:中國動畫的萌芽時期(1922~1947):讓我們聚焦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那個正飽受列強瓜分的中國。那時的中國無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受著外國的沖擊。而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也正在讓國人睜眼看世界。於是,就在這時,動畫開始跳入中國人的眼睛中。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大力水手》等一批美國動畫登陸中國。這些會動的畫面,讓中國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一家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在受到美國動畫的影響後,萬氏兄弟抱著創作中國自己的動畫的信念,為中國動畫立下了第一座里程碑。
1922年,萬氏兄弟藉助一台由破舊照相機改裝的逐格攝影機,經過艱苦的探索與研製,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隨後又攝制《益利汽水》、《味精》等動畫廣告片。雖然是動畫廣告,但是這給第一次攝制動畫的萬氏兄弟積累了大量經驗。隨後,1924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動畫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動畫片《過年》。雖然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直到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出第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35年,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也誕生在萬氏兄弟的手下。
但是這些並不是萬氏兄弟的事業頂峰,於是1942年9月,萬氏兄弟在上海新華聯合影業公司攝制完成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橫空出世。《鐵扇公主》可謂是讓中國動畫第一次走出中國,成為當時繼美國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後世界上第二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在中國,乃至在東南亞及日本都受到熱烈歡迎。值得一提的是《鐵扇公主》與日本動畫鼻祖手冢治蟲的故事。當時的手冢治蟲非常熱愛動畫,但是美國動畫的強勢以及自己國家動畫事業的空缺,使的手冢治蟲一度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但是當他看到《鐵扇公主》的時候,《鐵扇公主》彷彿是一針強心劑一樣,堅定了手冢治蟲的動畫夢想。於是《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蟲誕生了。手冢治蟲曾表示萬氏兄弟稱得上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可見《鐵扇公主》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
(不過可惜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萌芽時期也隨之結束。
而且當時中國社會動盪,交通不便,動畫只有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才能見到。中國當時的動畫人也大多是因為個人愛好而走上這條路。這樣的社會條件就註定中國動畫早期不會出現像迪斯尼那樣的動畫企業。所以雖然萬氏動畫在當時可謂強中之手,但是中國動畫的整個行業沒有發展,動畫質量在這些年中也沒有明顯提高。)
由此可見: 日本動畫和漫畫產業現在能夠如此如日中天,中國對它的影響功不可沒!而日本動畫從手冢治蟲開始,日本動漫就進入輝煌時期,一直輝煌到現在啊。
由此我們要相信中國式有好的動畫作品的,中國動畫力量的也在逐漸壯大。當我們回顧:從中國動畫的開始到現在的今天一路,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中國動畫,因為中國動畫的根早在80年前就深深地扎在這孕育中華民族的華夏大地之上。中國動畫如其人民一樣,是打不垮,壓不倒的。只要有我們這樣熱愛動畫的人在,只要有志立於中國動畫的人在,中國動畫一定可以再次迎來它的輝煌期!
② 做出《哪吒鬧海》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不是名存實亡了
在我看來,做出《哪吒鬧海》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名存實亡了。1958年,一部動畫電影的出現改變了宮崎駿未來的生活方向。這部動畫電影是東映公司根據中國民間故事改編的《白蛇傳》,宮崎駿看這部作品就好像他遇到了一個命中註定的愛人。他瘋狂地愛上了動畫,宮崎駿及其隨行人員對上海電影藝術工作室的一些作品贊不絕口,尤其是中國水墨動畫。
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羨慕的地方:社會主義者首先實現了藝術的動畫。然而,之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創作停滯了1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核心創作能力被拋棄。改革開放後,大量外國電影進入中國,商品經濟佔了上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經濟轉型的大時代被推向市場,並受到海浪和沙灘的洗禮。然而,在這種趨勢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因追求利潤而失去了最初的信心,不再看到那些湧出的優秀作品,在之後的幾年裡它慢慢走向沉默。所以在我看來,做出《哪吒鬧海》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名存實亡了。
③ 你如何看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消失
造化弄人,還記得最開始的輝煌,不計成本的投入,有保障的利潤收入,統一發行的市場和渠道,還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只需要考慮如何拍出好的動畫,這樣的制度下,想不成功都難。然而也慢慢衰退了,可悲可嘆!
④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發展歷程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成立前,那時的美術片組已經攝制了94部作品。建廠後,從1957年至1982年,該廠共製作了187部美術片,9部紀錄片,總計220部。早期的《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在民族風格探索上取得了成功,對我國美術片的民族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58年,萬古蟾等青年創作者憑借中國皮影戲和剪紙藝術,拍攝了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特偉、錢家駿指導下的青年團隊在1960年推出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虞哲光也以兒童手工折紙創作了《聰明的鴨子》。這些作品的成功引起了廣泛贊譽,美術電影展覽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行,受到觀眾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周恩來總理甚至給予高度評價。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從早期到1985年底,共製作了275部美術片,獲得國內外多項獎項。198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孫悟空》兒童雙月刊,發行量高達40多萬份。50多年來,廠里出品的《大鬧天宮》、《牧笛》等作品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贏得眾多國際獎項,如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的「金質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等。
近年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繼續引領動畫市場,如2006年出品的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受到王仲偉常委的肯定。2007年,廠里推出了大型民族史詩動畫片《勇士》,國際導演呂克·貝松對其創新技術和民族特色贊不絕口。同時,廠方致力於動畫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影視片製作、形象設計等服務,並開設了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培養專業人才,提升原創能力。
現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生產數量顯著增長,已成全球動畫大國。盡管動畫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但在市場運營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廠方正積極尋求改革和轉制,以提升動畫片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動畫、木偶、剪紙、折紙)基地,廠址上海。佔地10611平方米,建有動畫 、剪紙、行政工作樓和木偶攝影棚,是中國攝制美術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術片組,次年遷到上海隸屬上海電影製片廠。
⑤ 為什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不復曾經的輝煌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真正沒落原因,就是在九十年代歷經市場經濟的強大沖擊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出品了一些質量低下的動畫,久而久之,很難再製作出優秀的動畫影片。
這樣的經歷一直延續到2000年後,幾乎看不到該廠做的優秀作品,從此以後,該廠才真正走上了沒落,無聲無息的消沉下去了。
該廠如今動畫的質量開始走下坡路了,在近20年的時間里,很難再製作出像當年經典的美術動畫影片來。令人對此遺憾不已。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影),成立於1957年4月,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股。是中國歷史悠久、片庫量豐富、知識產權眾多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
建廠後共攝制美術片500多部,創作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寶蓮燈》等伴隨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經典作品,獲得了400多項國內外大獎,以動畫「中國學派」享譽國際。
⑥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現在為什麼不出動畫了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至今仍在繼續運作,至今仍在製作動畫片。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老牌的美術電影工廠,年均產出約為10-15部動畫片。由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屬於國家企業,因此其作品一般比較中規中矩,缺乏一定的開放性。主要消費人群面向0-12歲少年兒童。
著名動畫
《大鬧天宮》
影片上集於1961年12月攝制完成,下集於1964年9月攝制完成。問世後,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贊揚。
英國《電影與攝影》雜志發表文章稱贊該片是「1978年在倫敦電影節上最轟動、最活潑的一部電影」;芬蘭報界評論:「動畫技術在國際動畫界是第一流的,它把動畫技術最傑出的特點和傳統的東方繪畫風格結合在一起」。
1983年6月,《大鬧天宮》在巴黎放映一個月,觀眾近10萬人次。法國《人道報》指出:「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是動畫片真正的傑作,簡直就象一組美妙的畫面交響樂。」
《世界報》評論:「《大鬧天宮》不但是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⑦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現在怎麼樣了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現在挺好的。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影或美影),成立於1957年4月,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股。是中國歷史悠久、片庫量豐富、知識產權眾多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
建廠後共攝制美術片500多部,創作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假如我是武松》《黑貓警長》《小蝌螞燃裂蚪找媽媽》《葫蘆兄弟》《草原英雄小姐妹》《曹沖稱象》《寶蓮燈》等伴隨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經典作品。
並在2022年出品了大型電影《我們的冬奧》。獲得了400多項國內外大獎,以動畫「中國學派」享譽國際。
隨著人員的不斷擴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偉任廠長。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吳應炬等一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參與這一工作。從此,美術電影悶閉就以上海為基地,迅速繁榮發展。
五十年代前期是上美影的成長階段。1953年拍攝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夢》,是段伍首次採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術,1955年拍攝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也獲得成功。從此,美術片進入了彩色片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