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國人最早在華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外國人來華拍攝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剛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過紀錄片,只是這些影片的名稱和內容現在已難以考證。
1898年,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的一名攝影師在周遊世界過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過一些素材,後來被編入《香港碼頭》、《上海街景》等6部短紀錄片中。4年後,另一家美國電影公司根據其攝影師在北京、天津拍攝的素材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景》兩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義大利人勞羅也開始了拍片活動,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而在北京拍攝的《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紀錄了一個古老帝國的兩位統治者的葬禮。
1909年,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風光片,也拍攝了紀錄一些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何佩亭)的演出片斷。同年,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起初拍攝的大多是紀錄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等。
1925年,蘇聯導演史涅伊吉諾夫與一名攝影師隨同開辟莫斯科—北京遠程航線的蘇聯飛機來到中國,在張家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被編入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的國內戰爭》,此片後來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諸國放映。兩年之後,另一位蘇聯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中國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上海的情形,於1928年在蘇聯上映。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開始對中國的西北部進行了持續8年之久的考察活動,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電影資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學家安特森用電影紀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見聞,影片對塞外的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戰爭歲月的記錄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用一台16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1936年,斯諾在訪問延安期間拍攝的一些素材,紀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紅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檢閱和野戰演習,八一運動會的球賽及部隊的文娛生活,這些素材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繼斯諾之後,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海姆也輾轉來到陝北革命根據地,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反擊》。
1938年,又一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羅曼·卡爾曼來到中國拍攝了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中》和《在中國》。同年,荷蘭紀錄電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歷盡艱險來到中國,他拍攝的《四萬萬人民》曾在不少國家上映,對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相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華拍攝的日本紀錄片不僅被用作鼓動日本民眾和軍隊進行侵略戰爭的宣傳手段,更成為日本政府推行軍國主義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變」一個多月後,「大日本電影協會」在中國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大肆製作宣揚偽滿「國策」的影片。從1937年至1945年,該協會在中國拍攝了600餘部影片,其中半數為系列新聞紀錄片,如《新聞周報》、《大東亞戰爭特報》等。
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曾經對重慶進行過200多次空襲,出動戰機9000餘架次,投擲炸彈兩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數萬人……這段被稱為「重慶大轟炸」的史實曾經被紀錄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影資料片中,攝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隊的隨軍攝影師、德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記者以及原國民黨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攝影師。這些資料片在二戰後曾經被美軍繳獲,後來幾經輾轉才流入國內。2001年6月4日,根據這些資料片剪輯而成的51分鍾的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在重慶試播,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場劫難的紀錄片。
1949年9月底,25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來到中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兩個攝影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分別被編入了兩部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這兩部影片於 1950年7月17日全部製作完成,上映後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均獲得了「斯大林獎」一等獎。這兩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國人在華拍攝的最早的彩色紀錄片。
1955年,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國「新浪潮之母」盛譽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作為藝術顧問一同前來。1958年,已經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早春》,反映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江南農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與羅麗丹花費5年時間拍攝了由12部影片組成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藝術影院同時上映。也許是由於滿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閉鎖國」已久的中國的需求,此片僅在法國的映期就長達6個月,後來又在西德、比利時、巴西等國播映,受到廣泛好評。1980年代中後期,他們花費同樣多的時間在中國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更成為紀錄電影史上的傑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這部影片讓安東尼奧尼和他的電影在中國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紀錄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樣:這些影片與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冷淡,從來沒有成功地與他們進行過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觀光客拍攝的旅行日記般的有關中國的印象而已。然而這部影片卻真實地記錄了幸福中國,與現在人們所想像的"史無前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B. 上海拍的美國電影
《碟中諜三》,湯姆克魯斯。
C. 在上海拍攝的外國電影(大片小片都要)
D. 有一部電影,在上海拍的,講一個美籍華人被公派到上海,碰到了一個在上海的金發美女,請問那電影叫什麼。
紐約客@上海 Shanghai Calling (2012)
導演: 夏偉
編劇: 夏偉
主演: 丹尼爾·海尼 / 伊麗莎·庫伯 / 耿樂 / 朱珠 / 阿蘭·盧克 / 比爾·帕克斯頓 / 朱時茂
劇情簡介 · · · · · ·
上海:21世紀全球貿易中心。每天都有更多的外籍商人來到上海,渴望了解到中國做生意的方式。這些外國人中有我們的同事,老闆,鄰居,客戶……
當雄心勃勃的紐約律師山姆(丹尼爾·海尼 Daniel Henney 飾)被意外的派到上海時,他立即陷入了法律泥潭,使他差點丟了工作。但隨著一位聰明性感的助理(朱珠 飾),一個機靈的上海記者(耿樂 飾),一位漂亮的遷居專家(伊麗莎·庫伯 Eliza Coupe 飾),以及一個人脈廣泛的老前輩(比爾·帕克斯頓 Bill Paxton 飾)的幫助,山姆可能有機會保住工作,尋找到愛情,並且學著去欣賞他美好的故鄉……
E. 上海取景的好萊塢電影
多部好萊塢電影曾在上海取景,其中包括《007:大破天幕殺機》、《變形金剛2》、《碟中諜3》和《神奇女俠1984》等。
上海,這座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國際大都市,以其獨特的城市風貌和現代化的建築風格吸引了眾多好萊塢電影製片人的目光。在好萊塢電影中,上海往往被塑造成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異國情調的背景,為影片增添了豐富的視覺元素和敘事層次。
在眾多取景於上海的好萊塢電影中,《007:大破天幕殺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部電影中,上海的繁華市區和黃浦江畔的天際線成為了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的絕佳背景。邦德在上海的街頭巷尾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追逐戰,將上海的現代化都市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電影是《變形金剛2》。在這部科幻動作片中,上海成為了機器人大戰的重要戰場。電影中,變形金剛與霸天虎在上海的高樓大廈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將上海的城市景觀與科幻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除了動作片和科幻片,上海也出現在了好萊塢的其他類型電影中。《碟中諜3》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特工在上海的摩天大樓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攀爬戲碼,將上海的城市風光與緊張刺激的情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在《神奇女俠1984》中,上海則作為一個重要的敘事空間,展現了女主角黛安娜在這座城市中的冒險經歷。
這些好萊塢電影通過在上海取景,不僅展示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也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和敘事內容。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電影中的上海元素也為他們提供了一次感受異國文化的機會。
F. 在上海拍的電影有哪些
老片有:《霓虹燈下的哨兵》《戰上海》《烏鴉與麻雀》新片有:《美麗新世界》
G. 哪部外國電影是在上海拍的,是在高樓大廈上,背景有,中行大廈、建行大廈、太平洋保險大廈等
影片《碟中諜3》,湯姆·克魯斯主演。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7-24/snapshot_430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