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繁榮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電影市場秩序,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影創作、攝制、發行、放映等活動(以下統稱電影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電影,是指運用視聽技術和藝術手段攝制、以膠片或者數字載體記錄、由表達一定內容的有聲或者無聲的連續畫面組成、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用於電影院等固定放映場所或者流動放映設備公開放映的作品。
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傳播電影的,還應當遵守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第三條從事電影活動,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第四條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和保障電影創作自由,倡導電影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鼓勵創作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第五條國務院應當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制定電影及其相關產業政策,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第六條國家鼓勵電影科技的研發、應用,制定並完善電影技術標准,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電影技術創新體系。第七條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知識產權執法的部門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依法查處侵犯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行為。
從事電影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開發電影形象產品等衍生產品。第八條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電影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電影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電影工作。第九條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范,開展業務交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維護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應當堅持德藝雙馨,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第十條國家支持建立電影評價體系,鼓勵開展電影評論。
對優秀電影以及為促進電影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國家鼓勵開展平等、互利的電影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參加境外電影節(展)。第二章電影創作、攝制第十二條國家鼓勵電影劇本創作和題材、體裁、形式、手段等創新,鼓勵電影學術研討和業務交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根據電影創作的需要,為電影創作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體驗生活等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第十三條擬攝制電影的法人、其他組織應當將電影劇本梗概向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備案;其中,涉及重大題材或者國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軍事等方面題材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電影劇本報送審查。
電影劇本梗概或者電影劇本符合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由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將擬攝制電影的基本情況予以公告,並由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出具備案證明文件或者頒發批准文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制定。第十四條法人、其他組織經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與境外組織合作攝制電影;但是,不得與從事損害我國國家尊嚴、榮譽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傷害民族感情等活動的境外組織合作,也不得聘用有上述行為的個人參加電影攝制。
合作攝制電影符合創作、出資、收益分配等方面比例要求的,該電影視同境內法人、其他組織攝制的電影。
境外組織不得在境內獨立從事電影攝制活動;境外個人不得在境內從事電影攝制活動。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應當協調公安、文物保護、風景名勝區管理等部門,為法人、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從事電影攝制活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
從事電影攝制活動的,應當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文物保護、風景名勝區管理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並在攝制過程中採取必要的保護、防護措施。
『貳』 促進電影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1.堅持正確方向、科學發展。准確把握電影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商品雙重屬性,發揮電影的審美娛樂和教育雙重功能,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藝術創作生產雙重規律,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大眾。著眼於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精神文化需求,著力豐富產品、繁榮市場,提高質量、改善服務,引導消費、促進增長。
3.堅持市場運作、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電影產業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強化市場運作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產業經營與公益服務相結合,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強法制建設,大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藝術創新、科技創新、經營創新和管理創新,立足國情,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不斷增強電影產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4.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緊緊抓住電影產業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重點問題,著力實施好精品戰略、骨幹企業品牌戰略和重點工程、重要項目帶動戰略,以點帶面,努力增強電影產業的整體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叄』 運用市場經濟知識,說明如何推動中國電影產業進一步繁榮發展
要推動中國電影產業進一步繁榮發展
①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切實把市場和政府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
②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增強電影產業對電影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
③發揮政府作用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電影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減少政府幹預,推行權力清單制度。
發揮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財政對電影產業支持力度。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引導電影產業承擔社會責任,始終將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
『肆』 國內影視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國內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以下是對未來發展的幾個關鍵趨勢和影響因素的分析:
1. 政策監管趨嚴
政策影響:近年來,國家對影視行業的監管趨嚴,包括對內容的審核、演員薪酬的限制、以及對資本流動的規范等。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創作方向和市場運作。
內容質量提升:在嚴格的政策環境下,內容製作方將更加註重作品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可能會減少「流量明星」主導的低質作品,推動行業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2. 內容多樣化與精品化
觀眾需求變化:隨著觀眾審美的提升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對影視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具有深度、創新、文化內涵的精品內容將會更受歡迎。
題材多樣化:隨著國內文化自信的增強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未來影視題材將更加多樣化,傳統文化、現實主義題材、科幻、動畫等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3. 數字化與平台化
網路視頻平台崛起: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路視頻平台已成為影視作品的重要發行渠道,未來隨著5G和VR/AR技術的發展,這些平台將繼續壯大,推動影視內容向更加數字化和互動化的方向發展。
短視頻與微電影:短視頻和微電影的發展為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創作和傳播模式,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內容創作者通過短視頻平台嶄露頭角,推動影視內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發展。
4. 國際化發展
「走出去」戰略:中國影視行業正積極推進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國產影視作品進入國際市場。未來,隨著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擴大,更多高質量的國產影片將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國際合作:隨著中國與全球電影市場的交流日益密切,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外合拍片或國際合作項目,推動國內影視行業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5. 資本回歸理性
資本理性化:過去幾年,影視行業經歷了資本狂熱和泡沫化的階段。未來,資本將更加註重理性投資,支持有潛力的項目和創作者,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小成本、大製作:由於資本的理性回歸,小成本但內容優質的作品將有更大的生存空間,而大製作也將更加註重內容本身的創新和質量。
6. 人才培養與技術提升
人才培養:隨著行業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未來,更多的影視教育機構和企業將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影視人才。
技術進步:5G、AI、VR/AR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推動影視行業的創新發展,提升影視作品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觀看體驗。
7. 行業整合與並購
整合趨勢: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未來行業內的整合和並購將更加頻繁。一些中小型影視公司可能會被大型影視集團收購,形成更為集中和規范的市場格局。
產業鏈延伸:大型影視集團可能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覆蓋內容製作、發行、放映、衍生品開發等多個環節,提升整體競爭力。
總結
國內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挑戰與機遇。政策監管趨嚴將推動內容質量的提升,數字化與國際化的發展將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資本的理性回歸將使行業更加健康穩健。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觀眾需求的變化,行業將迎來內容多樣化、精品化和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伍』 影視熱點 | 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的歷程、現狀、問題以及策略
電影作為視覺藝術形式,通過移動圖像表達信息與情感,擁有經濟與社會文化的雙重屬性。電影產業,作為以電影為核心,包括生產、發行、放映及相關衍生品的經濟形態,區別於其他產業,擁有獨特的經濟與文化社會屬性。中國電影產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階段的構建、到轉型階段的利益協調、再到產業化改革階段的黃金發展,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三個階段的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
1. 計劃經濟階段:電影產業鏈的建立
這一階段分為兩個時期:「十七年」與「文革」時期。其中,「文革」期間,電影創作與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1973年後,故事片的生產逐漸恢復,共攝制了76部故事片。
2. 轉型階段:產業環節的利益調整
這一階段從「文革」結束後的改革開放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期間,是中國電影事業與產業初步恢復、轉型與協調的時期。
3. 產業化改革階段: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
加入WTO後,中國電影產業實現了根本性突破,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院線制正式確立,民營電影企業崛起。至2002年,民營影視企業的投資比例已達到整個影視製作產業的三分之一。現今,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博納、光線、華策等民營影視公司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力量。此外,中國電影市場已融入國際大市場,自加入WTO後,每年引進20部外國影片作為分賬片放映,外資參與中國影院的改造、改建,但比例不得超過49%。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取消了電影院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二、中國電影產業近五年的現狀與新變化
1. 電影產業改革深化,推動中國電影從大國向強國邁進
2017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政府文化治理與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文化產業被確立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電影產業決策進入綜合競爭的時代性價值趨赴。
2. 資本、文化與藝術的博弈持續,市場資本系數與外部關聯性增強
文化產業成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電影產業決策面臨綜合競爭的挑戰,通過加強對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加大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的力度、借力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影業發展、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促進電影產業改革。
3. 疫情加速市場衰退,市場參與者心態變革
疫情持續兩年多,加速了電影市場的衰退,市場參與者的心態發生了顛覆性變化。電影產業在面臨疫情危機時,展現出反思的積極意義,尋求化解行業痛點難點,推動共享價值的構建。
4. 互聯網的崛起與影響
互聯網的崛起改變了電影創作的價值鏈和傳播方式,網路電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國家電影局印發《「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為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新的動力。
5. 科技與電影產業的融合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影像技術迅速成長,在電影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影響著電影產業的發展。
三、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挑戰與策略
面臨的問題包括電影話語的局限、過度追求票房指標、文化上陷入道德和審美的虛無主義、電影產業的全球觀不足等。發展策略上,需要樹立電影產業的功能性整體意識,關注新問題,建立糾偏和糾錯機制,構建「電影產業之學」,實現電影產業的活力。
四、中國院線制建設歷程
1. 磨合期(2002-2005)
推行「院線制」,形成以若干影院為依託,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發行放映機制。
2. 提速發展期(2006-2011)
更多業外資本進入電影行業,一批資產聯結緊密的院線脫穎而出,如萬達集團獨立運營萬達院線,廣東大地院線、浙江橫店院線先後進入市場。
3. 快速發展期(2012-2016)
互聯網企業與電影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從2014年前後開始,「互聯網基因」影響著電影行業的各環節。
4. 螺旋上升期(2017-2021)
互聯網更深入地介入影院市場,掌握購票入口的票務平台如「貓眼」、「淘票票」等,院線和影院的話語權明顯削弱,電影票線上轉化率超過90%,熱門檔期網售佔比可達98%。
總結而言,中國電影產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產業化改革的發展歷程,當前面臨互聯網崛起、科技融合與全球化競爭的挑戰,通過深化改革、構建「電影產業之學」等策略,以期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