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外國電影如何反應文化差異

外國電影如何反應文化差異

發布時間:2024-10-26 20:32:51

1. 從西方電影與音樂看文化差異----寫論文用的

從電影中看得出哪些中西方文化差異

盡管現實中的迷信意識早已在唯物主義面前敗北,但至少在藝術和電影中,富有靈性的東方文化還是不時地顯現出優勢。超現實主義電影,最能突顯東西方文化的這種差異和差距。在楊德洛維斯基的《聖山》中,我們便可見墨西哥大師是如何不惜一切地賣弄奇幻同時又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超現實包裝」尋找科學的解說和理由。其實,西方此類電影很多時候都局限在以超現實主義現象驗證著現實,而此時東方電影卻能灑脫地以現實主義原則解構超現實主義現象。比較《雨月物語》,我們就會發現溝口健二是如何自信並理所當然地讓鬼魂隨心所欲地出入銀幕。然而也正是他這種天經地義的自信,才使影片始終籠罩著一層虛實結合的快慰和朦朧幽哀的凄美意境。
一 .內陸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

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賴的地理環境基礎的差異為依據,我們可以把中西文化雙方分別歸結為內陸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也即所謂的「黃色文明」與「藍色文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是造化之功,同時也說明自然環境對人格塑造影響的巨大。「人的個性是先天組織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別是在發育時期所處的環境這兩個方面的產物。」[2]這里的環境不僅包括社會環境,而且也包括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覺不自覺地得到某種熏陶和影響。馬克思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他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3]

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誕生於半封閉大陸自然環境的儒家倫理,教誨人們重土輕遷,安貧樂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們在久遠的傳統中沉澱了一種封閉的惰性心理和慣性思維方法,保守,缺乏開放的意識;眷戀家園故土,提倡清靜無為;安於現狀,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風險意識和競爭精神不強,時間觀念和進取意識淡漠。所謂的「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便是這個道理。「東方人並不具有西方人的忙碌和競爭意識,他們總是顯得嚴肅、執重,從不著急,時間觀念淡漠。就象『效率』一詞代表著西方社會中支配人們思想的基調那樣,中國人常說的『馬馬虎虎』一詞也表明了他們對生活所持的態度。」[4]生活圈子的狹隘與封閉,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固定性和長久性,為了能夠和睦相處,國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既文章」,這也培養成國人謙虛、謹慎、忍讓、含蓄的傳統美德。中國的這種自然環境以及在這種環境影響下的文化傳統養成中華民族內傾型人格。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多面臨海,海上交通發達,航海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系的開放式的社會。激烈的社會動盪、頻繁的人員往來和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的海洋形成其開放變易的文化品格,鑄就了其靈活、開放、勇敢、進取、協作的民族精神,倡導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在西方,也正是這種自然環境下形成的文化傳統養成西方人那種外向型人格。

2. 中西方電影文化差別

1. 中國的英雄電影並非缺乏,而是觀眾的英雄觀念受到美國電影的局限。與西方的詹姆斯邦德、佐羅、超人、蝙蝠俠等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不同,東方英雄更強調平凡與普通。這種差異根植於各自的文化環境。
2. 中國的地理環境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四面陸地一面海洋,相對封閉,這強化了文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中國電影中的英雄往往出身和事跡都很平凡,缺乏拯救世界的壯舉。
3. 中國的社會環境強調人際關系和傳統美德,如謙虛、謹慎、忍讓、含蓄。這種內傾型人格特點反映在電影中,使得中國導演更傾向於描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黃土地》、《紅高粱》到《瑪雅的婚禮》。
4. 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多面臨海,形成了開放的社會和變易的文化品格。西方人因此更傾向於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
5. 在電影敘事上,中國電影常用景物來表達情感,傳承自宋朝的人文畫和古代詩歌。而西方電影更注重人物表情的細膩刻畫,反映出西方更注重自我主觀能動性。
6. 中國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追求和諧,導致中國電影中景物描寫成為一種特色。西方文化則崇尚個人意志自由和人格獨立,強調個體價值和尊嚴。
7. 西方電影中,由於科技發達和歷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常見規模宏大、科技感強烈的場景。相比之下,中國的科幻電影因起步晚和心態因素,質量待提升。
盡管中西方文化差異顯著,電影的風格和內容也因此不同,但觀眾仍期待看到兩地電影相互學習和借鑒,共同為電影藝術做出貢獻。

3. 中外電影藝術比較的異同在哪

中外電影藝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文化上
通過一些中西影片的比較,可以看出:
1、中國人常以道德為標准,西方人常以科學為標准;
2、中國人重主觀感性,西方人重客觀理性;
3、中國人家庭倫理觀念重,提倡尊老愛幼、共享天倫,而西方人往往家庭結構簡單,提倡獨立自主、人人平等;
4、中國文化主張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西方文化主張創新精神與個性自由,等等。
5、在中國電影中,個體價值往往在群體價值之下,西方則相反。
6、中國電影比較嚴肅沉悶,細膩深沉,充滿人倫說教意識;西方電影更輕松愉快、粗獷開放。中西電影在審美風格、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差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傾向。

4. 求《從西方電影看中外文化差異》為題的論文

從發展來看,中國電影事業比西方電影事業起步要晚幾十年。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常常有一些不經意的幽默,不是刻意去營造的而是往往在不經意間一個細節讓你忍俊不禁。相比較而言,中國香港電影界的奇跡「無厘頭」電影可謂從頭到尾讓人樂翻天,這不僅僅體現在情節設計上,在人物形象和塑造上,環境的布置以及音樂配置上都是做足功夫的。以我個人的淺薄認識,美國電影是「幽默」,香港電影里有的只是「滑稽」、「搞笑」而已,我無法評斷孰優孰劣。電影只是文化的一個縮影,不同風格必然有其文化大背景。另外從影片的題材上來看,西方電影的藝術片、西部片、歌舞片和動畫片也是別具一格,常常讓人感慨:啊!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而中國電影在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含蓄內斂的韻味與風格,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逐步上升,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上升。通過音樂與電影的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特點差異在我們腦海中都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接下來,我們又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具體典型及其深層原因。在做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查閱了相關書籍並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一 內陸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 :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誕生於半封閉大陸自然環境的儒家倫理,教誨人們重土輕遷,安貧樂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們在久遠的傳統中沉澱了一種封閉的惰性心理和慣性思維方法,保守,缺乏開放的意識;眷戀家園故土,提倡清靜無為;安於現狀,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風險意識和競爭精神不強,時間觀念和進取意識淡漠。所謂的「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便是這個道理。「東方人並不具有西方人的忙碌和競爭意識,他們總是顯得嚴肅、執重,從不著急,時間觀念淡漠。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多面臨海,海上交通發達,航海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系的開放式的社會。激烈的社會動盪、頻繁的人員往來和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的海洋形成其開放變易的文化品格,鑄就了其靈活、開放、勇敢、進取、協作的民族精神,倡導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二.倫理型文化與功利型文化:中國傳統倫理總體取向是重義輕利。作為支配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其基本主張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 「以義制利」,提倡義利發生矛盾時,應當捨生取義。泛道德主義的中國傳統,用道德解釋一切,導致國民樂於言義恥於談利,重道德修養,輕外在事功的價值取向,從而導致科學在古代中國失去獨立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地位。人專注於自身的內心世界,喪失對理性和自然的興趣,缺乏西方文化的理性傳統和對科學的探索熱情。道德與理性的分離,使中國傳統出現反理性的傾向,從而阻礙了中國科學精神的發育。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代空論玄談盛行,科學衰微和商業不發達的深層原因之所在。科學技術被視為怪技奇巧,商人被貶為四民之末,從而也導致中國古代科學盡管發達卻難於付諸施用,商業發展緩慢,國家積貧積弱的嚴重後果,到了近代更成了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對象。 西方社會是以個人為本位,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個人的權益的實現,並且認為它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與生既來的,是天賦的。趨利避苦是個體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權利和利益的過程中不須負任何道德責任,可以不擇手段。在西方歷史上,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不衰,構成了西方主流價值取向,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了社會亘古不變的信條。在最大限度地謀求自身的利益觀念的驅動下,科學與技術在西方尤為受到重視,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在西方非常發達。在現實生活中,西方人表現出求新奇、好創新、重功利的人格精神。科學觀念和技術意識深入人心,成為構成人格的重要因素。這也導致西方社會重理性而輕情感,長於說理而短於談情,善於邏輯思維而疏於直觀感受。 三.和諧型文化與抗爭型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更多的是重人事而輕天道,重道德而輕知識。中國文化始終把謀求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作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對人的獨立意志和銳意進取,培養人的群體觀念、順從誠敬意識等,尋覓的是一種中庸的、調和的處理途徑。中國文化的那種和諧觀念,同時也體現和培育了國民順從、屈服、保守與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精神,鮮有抗爭意識和反叛勇氣。從而也造成了謙虛謹慎、含蓄內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 在天人相分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支配下,自古以來西方社會就把自然與人區分並對立起來,自然僅是被人認識、利用、征服的對象,強調人的獨立自主和積極進取,追求自由意志和獨立精神。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戰,大膽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進的思維方式和不擇手段的行為方式去達到目的、爭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和心理狀態,從而形成率直、豁達,具有剛硬的文化品格。

5. 從西方電影音樂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總體說,中國文化是心性之學,所謂道本人心,不須外求。宇宙觀是天人合一的,注重事物的整體性。

西方文化是科學邏輯之學,注重實證,往往通過科學實驗證明理論的正確。宇宙觀是人天對立的,注重事物的差異性。於是人類通過征服自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造成許多社會、環境問題。

所以,1972年,英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怎麼會在與日本著名學者池田大作的對話中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愛因斯坦說:假如世間還有一種宗教,能與現代科學研究之需求而相適應,此一宗教,非佛教莫屬也。

至於實證,科學能實證,固然不錯,但並不是唯一的實證方式。不過東方的實證,往往是極少數通過修行而得道者自己才能體會的,或很少人能見到的,所以不為大眾所深信。

關於這點,比如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就曾說: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6. 如何以文化差異的五個維度來分析電影很困難

美國電影與美國文化
該文章從美國電影的角度來敘述美國精神。從電影中看見美國精神的變遷、美國人自我認知的人生價值的改變以及美國人在民族精神中一直堅守的某些東西。
從這些電影中可以看出沒有歷史文化沉澱的美國如何在苦苦積累自己的歷史文化。民族性的東西往往不可忽略,我們往往只看見美帝國飛揚跋扈的統治者以及他們的遠征軍,而看不見美國的芸芸眾生。也許從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中我們能看見美國。
各取所需:90年代英國電影文化
1998年9月初,英國幾家大報登出老牌電影新聞工作者F·莫里斯·斯佩德去世的布告,他是從1945年就開始出版的幾份電影雜志<倫敦娛樂快報>(What's On inLondon)和<電影評論>月刊(Film Review)的創辦人,這些雜志全面報道和評述英國本土攝制的電影.對某一特定年齡層的電影愛好者來說,86歲的斯佩德的死訊勾起了他們對遙遠過去的回憶--在那個年代,人們常說的話就是"看電影去",沒有什麼電影專家,有的就是無數的影迷,他們經常三五成群地去"大劇場"(Odeon)或者"ABC電影院",把英俊的羅納德·柯爾曼(Ronald Colman)、斯特華特·格蘭奇(Stewart Granger)和艷麗的貝蒂·格拉勃(Betty Grable)、艾娃·格萊納(Ava Gradner)等帥男美女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這些演員嘴唇紅潤的肖像經常出現在<電影評論>等雜志的彩色插頁上.

閱讀全文

與外國電影如何反應文化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學宣傳微電影 瀏覽:14
電影寶貝當家怎麼樣 瀏覽:394
百度雲粵語電影資源 瀏覽:24
如何下載電影視頻到手機相冊 瀏覽:113
海之戀電影全集 瀏覽:568
能下載電影的手機軟體 瀏覽:406
電影網站網站介紹 瀏覽:549
俄羅斯電影古代戰爭 瀏覽:457
上海馬橋廢棄電影院 瀏覽:514
電影怎麼樣更清晰 瀏覽:961
韓國badguy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0
外國好幾部的系列電影 瀏覽:442
哪裡可以下載原版美國電影網站 瀏覽:60
戰爭電影廣告 瀏覽:893
愛奇藝會員如何給別人分享電影 瀏覽:836
5月份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934
18歲以上的電影網站 瀏覽:336
岳華演的所有電影全集 瀏覽:651
那個手機軟體看電影不要會員 瀏覽:889
電影天堂英雄兒女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