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迷霧結局是什麼意思
故事的背景是一次關於異次元時空的實驗事故,奇異的生物襲擊了一個小鎮。然後圍繞著一群被困在超市裡的人展開了故事的敘述。
我認為整部電影(沒看小說,這里就指電影)其實就是要展現當人們面對無知的恐懼之時,我們會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動。我不認為電影刻意要批評什麼或贊美什麼,但是電影仍然試圖去告訴我們些什麼。
電影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確知具體危險之前和確知具體危險之後。
第一個沒什麼,大家基本上還只是被驚嚇的文明人。
但是很快,人們便開始確知什麼是危險,並且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逐漸加深了以迷霧中的危險的恐懼。這是電影的主體部分。有的人一直在依靠人們自身的力量,依靠理性在奮斗,而有的人則由最初的恐懼走向了宗教迷信的狂熱之中。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持續,第一類越來越少,而第二類人則越來越多。他們各自的具體表現在此就不贅述了。
下面是我理解的那些電影試圖去告訴我們的。
關於堅持:
這一點所有人都應該會同意,這部電影表達了要堅持到底的思想。但是我想,電影不是要說堅持就是勝利,而是在說如果不堅持就不可能勝利,堅持到最後也可能是失敗。那些不懼危險出去探索的人,他們是不是很像人類歷史上的開拓者?向未知挺進,不懼犧牲。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值得擁有最終的勝利(獲救),但他們往往卻是不幸的:死的死傷的傷。他們並沒有錯,只是他們並不幸運。再看David及和他一起最終成功上車的人,他們其實是幸運的。但他們沒能堅持,而是在他們認為最後的嘗試之後,選擇了放棄(他們認為整個世界都已在迷霧之中,而被蟲子吃掉不如自殺。)。而那個回家找女兒的女人,她和她的女兒也很幸運,但是與David不同的是,她們堅持到了最後。同樣在迷霧中摸索,同樣可能面對危險,勇敢的人很多,但能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仍然堅持到底的人卻很少。(電影沒有說,那個女人是如何救到女兒的,也許她只是特別的幸運。)
關於宗教:
許多人也許認為這部電影批判了面對危險向所謂的神求救的行為。但我不認為電影試圖這么去做。電影批評了那些偽善的邪惡的宗教,那其實不過是有些別有用心(或精神失常)的人用於蠱惑人心的說辭,就像影片中的Carmody女士一樣。她其實不是在說任何現代宗教,而是像是遠古時代的巫婆一樣散布恐懼並藉此樹立自己的威信。那麼如何理解電影中那隻飛蟲沒有咬她呢?幸運,僅僅如此。之前那個士兵的女朋友被咬,而她沒有被咬,是因為她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在面對飛蟲時,表現了鎮定,而不是像前者一樣去反擊(有點像蜜蜂)。電影里Carmody的邪說,實際上是表現了人類原始恐懼的一種精神依託。
關於勇氣:
有人認為影片試圖贊美那些不斷沖進迷霧中的人。這也也許也不是這樣。想想,如果按照結尾的劇情,什麼是得救的最好方法?待在超市裡,其實因為危險很快就會過去,待在超市裡就會得救。那些神經錯亂的,那些懦弱的人最後都會得救。
關於幸運:
是不是覺得我說了太多的幸運,而你覺得這不對?我想其實這類現代電影大多都奉行一種思想:世界是隨機的,個人在世界面前的成功與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決定於不可知的事物——運氣。所以,我們往往會覺得這類電影不知道在講什麼,會覺得電影很「亂」。另外現代電影,往往並不試圖把主題直接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或是乾脆沒有主題(這個其實不可能,因為只要是人,包括藝術家自身在看待問題時也必然會有自己的理解)。而是通過構造對事物的展現方式,來引導我們去想他想說什麼,或是我們可以想到些什麼。
電影里其實既沒有真正的宗教也沒有真正的科學,但電影最明確地表達出來的堅持等理念還是比較明確的。至於其它的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作為結語:
上帝也許沒有定義過什麼是希望,但上帝一定沒有定義過什麼是絕望。
PS:不能算是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啦!但是如果你想理解的是電影,那麼就算是我答對了。
聲明:這不是的。
『貳』 有關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問題!!
1 我想知道裡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發生過
這部電影是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春天裡的四個故事》(大多出版社現已直接用《肖申克的救贖》來直接代替出版)改變的,而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經過了重重改編,到底能留下多少真實相信你已大概心中有數,畢竟票房是硬道理,所以加入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來迎合商業大潮也是不務必要的
2
救贖指哪幾方面
人什麼時候都要對未來充滿希望,不論現在是多麼窮困潦倒,都要在心底埋藏一顆永不放棄的心
3
世界上有肖申克監獄嗎?
沒有
www.sunys.cn 《肖申克的救贖》觀看!
『叄』 電影《移動迷宮》系列值得一看嗎
影片當中的冒險和科幻情節本身是很吸引人的,不過《移動迷宮》也只是第一部能看得下去,後面就是越拍越尷尬,讓人沒有想往下看的念頭。第一部的開頭,就用「迷宮」來埋下了後面的引線,也能看到人性的冷漠,把人變成「迷宮」的一部分,這本身就是件很荒誕的事情,卻沒有任何人阻止,影片中的那句「邪惡就是正義」也貫穿了全劇。
總體來說,這個系列並不是沒有看點,只是值得看的太少了,對於喜歡看這種題材的人來說,多少會覺得失望。說實話,每部影片都應該抱著做好的心態,否則不僅對不起觀眾,還對不起付出的心血。在這點上,《移動迷宮》的導演確實需要好好加強,爭取拍出更好的影片,這樣也能對得起題材所想展現的故事。
『肆』 《小鎮怪客托馬斯》你看懂了嗎
影片借著波達克這種惡靈表達了不太等同於它原本文化內涵的象徵。托馬斯看到的所謂「波達克」,預示著嚴重的事故,以及死亡;波達克們與災難和死亡依存,它們的數量也就表明了災難的程度或死亡的量度。該影片中的波達克代表的是恐怖主義惡靈,當波達克大量出現的時候,預示著會有一場恐怖襲擊。這樣的情節類似大題小作了的「啟示錄」。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啟示錄》描述了末世的來臨及其將要來臨時刻的徵兆。啟示錄中代表瘟疫,戰爭,飢荒和死亡的四騎士征服人間,該影片中的波達克們類似啟示錄四騎士(瘟疫-戰爭-飢荒-死亡),只不過簡單化了,淡化了宗教色彩。該影片里沒有什麼世界末日,只是將一場針對購物廣場的恐怖襲擊誇張成了如同末世般的樣子。它們仍然是類似的。
無論是嚇唬淘氣孩童的Bodach精靈還是警示異教徒的聖經啟示錄,它們都屬於社會意識中的惡靈機制。惡靈機制一方面樹立社會規范並製造敬畏,另一方面則警告或詛咒那些不尊奉者。新約聖經在之前的大部分章節里通過耶穌基督的言行建立了基督教徒行為規范和信仰規范,大概基督的使徒們覺得這還不夠達到絕對權威的震懾,於是他們在最後一章《啟示錄》中尋求這樣的效果。不論實際效果如何,啟示錄所描述的末世徵兆與景象在其後的文化演繹中已經成為原型,它在靈意解釋中也成為時而引導社會意識的原則。
《小鎮怪客托馬斯》的情節是Odd Thomas系列小說的第一本改編而來的,這個電影的結局似乎表明,它不是怪客托馬斯在電影生命中的完結,似乎這個影片會是系列的開端。但願它在續集中會更有趣些吧!無論怎樣,奇幻的情節是不應該也不會完結的,因為奇幻之死也就是現實之死。帶著青春的虛妄,生命沖動不會讓現實過早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