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來自紐約的電影幕後主創人員
這部電影的導演與編劇張爵西在馬來西亞影視, 模特, 歌唱界都擁有豐富的經驗。1991年開始出版個人專輯《最近你好嗎》,後推出《我不是個輕易掉淚的女子》、《上海風情》、《再見爵西》,憑《一個女人是不是可以美麗到五十歲》、《給三十年代的愛人》分別獲得1992年和1994年馬來西亞娛協獎「本地組十大創作歌曲獎」。後來,她在馬來西亞演出了5部電視劇及2部電影之後, 她投入了電影幕後工作。至今, 張爵西已擔任了4部電影的製作人, 分別是 《老友開心鬼》,《紙月亮》,《精無門》及《辣警霸王花》。
2015年,張爵西首度執導自己編寫的《我來自紐約》,故事靈感源自生活。多年來常居國外,回國後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變得格外疏離,大家同桌吃飯都不聊天,每個人只低頭玩手機。這種現象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希望從自己的經歷、角度、價值觀出發,拍一部適合一家大小觀賞的電影。
羅德明
羅德明擁有 20年以上的影視製作經驗,製作超過300小時的國內外熱門電視節目,也是香港TVB公認傑出的導演之一。
羅德明所導演的電影《紙月亮》也在 2013 年洛杉磯電影獎中榮獲國際卓越電影大獎、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4個大獎。在2014年,《紙月亮》在第26屆馬來西亞電影節亦榮獲最佳非馬來語電影及評委特別獎。
徐若瑄
《我來自紐約》劇本幽默溫暖, 徐若瑄首任監制盼電影感動全世界。
集合華語影壇多部佳作,讓喜愛華語電影的觀眾可以一次看個夠,共有9部強華語片,風格多元。其中一部描述親情的動人電影《我來自紐約》,不但有兩屆金馬影帝狄龍演出,也是久違了的徐若瑄監制的作品,她覺得劇本幽默又溫暖,女導演張爵西有才華又用心,決定支持更參與這部電影,還曾經想推薦女兒演出電影中洋派小孫女一角,力挺這部好作品。
《我來自紐約》是部描述爺孫情的動人電影,故事描述一個滿口英文的洋派小孫女與專治跌打損傷的傳統外公不得不一塊相處,南轅北轍的兩人,雖有隔閡,但因為親情的關愛而拉近了距離,兩人也都思念且愛著同一個人─小女孩的媽媽,老先生的女兒。
徐若瑄表示第一次看到劇本就很喜歡,「這個題材幽默又溫暖,給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力量,我覺得是現在社會很需要的。」看了劇本後,她覺得編劇一定是一位內心溫暖的人,而在和張爵西碰面後,她說:「導演美麗又有才華,而且覺得她對電影很誠懇,又很用心,接觸到這個故事,認識導演都是很有緣份的事,在這份感動下,決定支持並參與這部動人的電影。」
剛升格為人母的她,看完電影後,感觸更深刻,「未來我會找機會讓我的孩子和爺爺奶奶、阿公阿媽等長輩一起來看這部電影,我覺得這電影可以讓孩子們成長,更可以讓長輩了解現在的孩子們在想什麼,『老幼代溝』確實是現代很多家庭都有的問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愛是可以跨越這些鴻溝,我非常喜歡這樣的題材。」
徐若瑄知道辛苦的成果即將在家鄉上映,覺得很開心,特別向觀眾推薦,「《我來自紐約》活潑又感人,非常適合闔家觀賞,也可以讓老和幼彼此更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攜老偕幼一起進戲院觀賞非常有正面意義和能量!」更祝福電影大賣,「希望可以感動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