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理論分析的書籍有哪些
不論你在哪個國家,只要念過電影相關專業,都多半讀過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這對夫婦的專著或教材。尤其《世界電影史》和《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都在亞馬遜排名很靠前。
他們的多部著作都有中文版,還沒出的那幾本,未來幾年很可能也要出。如果你希望獲得更深入的電影知識,去買吧。
漫步於威斯康辛大學坐落於維拉斯大樓的電影資料館,如果你想坐在第一排的中間,會發現那些位子不能坐。因為那是給大衛·波德維爾和克莉斯汀·湯普森留的座位。
波德維爾夫婦是當地的電影學者,他們改變了世界看待電影的方式。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波德維爾夫婦寫書,授課,發博文,開拓新的方式探究電影。一直以來,他們影響了一代代電影製作者、評論家,甚至電影產業本身。
2. 電影的由來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2)韓國世界電影史擴展閱讀
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
3. 有沒有諷刺電影
在電影藝術的殿堂里,諷刺電影無疑是一抹獨特的色彩。要說其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莫過於幾年前韓國電影界的一股強勁風潮。那些如《潘多拉》和《隧道》般的作品,巧妙地將災難與政府的諷刺元素融合在一起,對權力與人性的深度剖析讓人印象深刻。那個時候,韓國電影敢於直面社會的痛點,諷刺政府的尺度大膽而犀利,敢於挑戰禁忌,引發觀眾的深深共鳴。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創作的環境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今,雖然韓國電影依然保持著獨特的批判精神,但對政府的諷刺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顧忌。《寄生蟲》的出現,雖然依舊針砭時弊,但更多的是以更加微妙的方式探討人性的復雜面,展現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微妙平衡。這種轉變或許反映了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電影人對表達方式的重新考量。
諷刺電影的魅力在於它能以喜劇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社會現象,而韓國電影在這方面的成就無疑為世界電影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現在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觸及政治敏感地帶,但諷刺的觸角仍然延伸到了人性的深層次,讓我們在歡笑與思考中,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總的來說,諷刺電影並未消失,只是在形式和主題上尋求新的突破,尋找在表達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的那條微妙的界限。這種獨特的電影語言,依舊值得我們欣賞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