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渠縣中影電影院是不是在盛大百貨樓上
摘要 渠縣地旺廣場5層
② 渠縣地旺廣場永輝超市送貨上門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4
③ 近十年人民生活的改變
十年 我們生活中的變化
十年對一座城市來說,對於人類歷史長河來說只是彈指之間,就在這短短的彈指之間我們所居住的美麗達州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這變化讓人驚訝,讓人難以置信,這難以置信的變化確確實實就發生在我們每人的眼中、身上、身邊和生活中。十年前,達城還是一座不知名的邊遠小城,十年後,達城已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是中國西部氣都,是川東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為了記錄達州建市十年來的變化,反映這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采寫了一組反映老百姓生活變化的稿子,從這些生活的變化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富足……
一、行: 十年交通達州通江達海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先導行業,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1999年達州市建市以來,交通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交通網路覆蓋面、交通建設投資規模和總量、交通發展速度都取得歷史性突破。今日達州,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交通的巨大變化。
昨天:道塞民眾受煎熬
解放初,原川北達縣專員公署(現達州市)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沒有一輛客車,沒有一處站場,唯一運輸方式是小木船,全靠人背牛馱。1952年全區成立第一支獸力(牛拉車)運輸車隊,1954年小船投入貨運,1955年僅有漢渝、川渝兩條又窄又陡、彎急坑多的劣質爛路336公里,標准低、等級差,平均行車時速17.6公里。
今天:苦戰路通天地新
78歲的原達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強榮章,一談起交通的發展贊不絕口:現在我們的縣鄉公路,比10年前的國省公路還平坦、寬闊、暢通,過去的公路大多是「裸體」,安保設施奇缺,若出一次重特大交通事故,汽車就像箱里的豆腐滾下岩,現在的公路標志標線、安全防護、加水加油、修車購物等服務設施樣樣俱全,真是今非昔比呀!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已吹進了大山深處。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達州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徹底宣判了「乘車難」的死刑。當人們穿山越嶺馳騁在條條高速公路上,對面駛過的進口車、重型車、高檔豪華客車威風凜凜;當人們跋山涉水行進在鄉村公路上,鳴著響笛的中巴車、計程車、私家車牛氣沖天。
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107公里,國道362.6公里,省道570公里,縣道2612公里,鄉道4219公里等。橋梁2026座、58009延米。
明天:未來樞紐不是夢
通過5至10年的奮斗,達州將建成全省重要的區域性次級樞紐,成為四川通達沿海經濟區、聯動東部的「橋頭堡」,直下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建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秦巴地區東至長三角、南下珠三角、西到天府腹地、北上中原的重要交通節點。
到2015年,計劃投資700億元,建成梁平-大竹-渠縣-南充高速公路、達巴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市區到各縣(市)1小時到達。
到2020年,計劃投資1200億元,開工建設重慶到達州城際鐵路,建成達州市繞城高速公路、平昌-廣安、開江-大竹、萬源-通江、萬源-城口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90公里;建成「五縱七橫」干線公路2800公里;完成河市機場遷建任務、建成國家運輸樞紐站場9個、市縣級客貨運站場11個。達州境將建成10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1個機場、1條水運出海通道,形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二、衣: 從裁縫店興衰看十年變化
十年前,達城的裁縫店生活興隆,門庭若市。如今,裁縫店已漸漸淡出了人們視野,年輕一點的朋友甚至已經不知道裁縫店為何物?
近日,記者來到達城的裁縫店了解了它們的經營現狀和發展歷程。在與裁縫店老闆的交談中,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達州經濟社會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做衣服的生意大不如前
前不久,記者走進了達城三聖宮小北巷一家名為宏泰服飾的裁縫店。這家裁縫店面積不大,記者目測了一下,大概僅有10來個平方。店內的面牆上掛滿了以灰、藍、紅、黑顏色為主色的布匹和一些成品西裝,棉衣等。
「做衣服啊?」看到有人走進店內,老闆立刻笑臉相迎。當記者表明來意後,老闆爽快地給記者介紹起了他店子的經營情況。
這家裁縫店的老闆姓楊,已經在三聖宮小北巷內做了十幾年的衣服。如今到他店裡的生意很一般,來做衣服的也只要是中老年人。然而,在十年前卻並不是這個樣子。楊師傅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大人、小孩,無論哪個年齡層,無論做什麼工作的,到裁縫店做衣服的都很多。「那時候,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訂單,為了及時把衣服給顧客趕做出來,很多時候還要通宵達旦地干」楊老闆說,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年輕的朋友都喜歡更時尚、更個性的時裝了,定做衣服顧客也就自然不如從前了。
裁縫師傅大都進了服裝廠
由於生意不好做,當年和楊師傅一起開裁縫店的朋友大都南下打工進了服裝廠,有的縮小了店面做起了修補的活計。楊師傅說,他是因為做了十幾年的生意積累了不少顧客資源,同時也為了照顧正在上學的孩子,才堅持把店開了下來。對於自己從事的行業,楊老闆如今甚至還懷著一絲憂慮:「說不定哪天,我們生意也會做不下去,被淘汰出局呢。」
達城的裁縫店是越來越少
位於達城烽火巷內的一家名為李虹兵服裝店的李老闆有著20多年定做服裝的經歷,對於裁縫店的發展歷程,李老闆更是了熟於心,侃侃而談。
李老闆給記者詳細介紹了達州裁縫店的發展歷程: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裁縫店開始在達城興起。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裁縫店生意走到了頂峰。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服飾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受到成品服裝市場的沖擊,到裁縫店做衣服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了,昔日門庭若市的裁縫店逐漸冷清下來。
據李老闆透露,目前,達城沒有新增一家裁縫店,曾經有新開的也都很快開跨了。「如今是跨一家就少一家了啊」李老闆感嘆道。而李老闆之所以能一直撐下來,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和楊師傅一樣,那就是時間做得長,回頭客多。雖然這個行業走到今天已不景氣,但他依然執著於這份事業。李老闆說,為了留住更多的顧客,他一直還在堅持學習新的技術、新做法,以便能製作出款式更豐富、更時尚的服裝。「這可能算是最後的掙扎吧」李師傅打趣地說。
三、玩: 十年「玩」法大不同
「玩」是人的天性。「玩」會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玩」的變化不僅與生活的貧窮和富足密切相連,也彰顯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
時下,走到達城的公園、廣場、路邊,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悠閑自在地玩兒。記者於日前來到達城濱河路,與「玩」者們暢談「玩」法,傾聽他們講述建市十周年來,達州「玩」的日新月異。
「玩」的日新月異
周波:孩提時,最興奮的事情莫過於在河邊嬉戲、游水、釣魚、挖水坑、過家家。沒有手操遙控玩具車在平坦的馬路上飛馳,只有爸爸做的鐵環供我在院子里跑圈圈;沒有各色各樣的網路游戲和PSP游戲機伴,只有小霸王游戲機上的《超級瑪麗》和《魂斗羅》。
十年過去了,我也成家立業了。如今街上電影院遍地開花,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電視電腦,隨時隨地都可以看想看的電影和動畫片;小朋友們玩的是輪滑、滑板,小小的身軀帥帥地滑動在各個廣場小區上,比我們那時候騎個三輪兒童車還威風;他們坐的是汽車,而不是「鳳凰牌」自行車的前檔「寶座」。我們都有一個童年,而我們曾經的童年和十年後的孩子的童年卻又是那樣不同。不管是那時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我們都只是個孩子,但是娛樂方式和生活條件卻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以後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好,我堅信!
現在我們很會「玩」
謝雲華:回味一個「玩」字,它不但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也與人們的生活狀況、文化素養、消費觀念關聯很大。十年前,我們缺少玩的文化氛圍,缺少玩的硬體建設,缺乏玩的軟體開發和宣傳,玩沒有市場。之所以很少「玩」,究其原因,一是玩不起。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長時期處於經濟緊張狀態,連溫飽問題都不能得以解決,誰玩得起?二是不敢玩。眼界狹窄,認為玩就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誰還敢玩?三是不會玩。
我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事業有成,房子、車子、票子樣樣不缺,享受著安樂日子。我也退休了,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現在,達城各大賓館、酒樓、娛樂場所數量猛增,人們的消遣方式、質量也跟著豐富了。我和老伴偶爾會跟親朋好友吃吃家宴,唱唱卡拉OK,還「玩」起了旅遊。祖國大地,無數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過去連想也不敢想」的地方現在像做夢一樣能夠實地走一走、玩一玩了!以往因為生活所迫,我們一直心無旁鶩地工作,就像拉車,從來也顧不上欣賞人生路上的美好風景。如今我們才真正品嘗到了「玩」的心情,「玩」的品味,「玩」的快樂與幸福。也正是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經濟社會的繁榮與昌盛。
四、食: 十年間市民吃的「變革」
夜幕降臨,州河岸邊仙河路,好吃街,南門口……燈火閃爍,各大餐館、千家萬戶正飄散出陣陣飯菜香。餐桌上,菜餚溢出的香氣,與十年一樣誘人,但是在十年間,我們的餐飲也經歷了一場「革命」,不斷改變的它從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加健康、更加便捷、更加豐盛了。
達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首先體現為飲食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方式的變化。與前幾年相比,雖然「吃」依然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其含義卻發生了諸多變化,重搭配、講營養、求方便,已成為居民家庭食品消費的共識。應運而生的各種方便、快捷的成品及半成品食品,不僅使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也悄然改變著人們「吃」的內容與方式。
悄然改變中的「吃」
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水煮魚,都是這個時代的餐桌文化。人們更注重健康主題,對回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受到重視。調查顯示,當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納入每日健康必備品。大批商家針對市場,及時推出各種「自然綠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夠低。 同時,牛奶的發展也進入顛峰時期,純牛奶、脫脂牛奶、加鈣牛奶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更有「每天一杯奶,健康一代人」的口號叫響華夏大地。
過去的人們喜歡買冷凍室大的電冰箱儲存雞鴨魚肉,現在也開始講究食用富於營養的鮮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鮮的,糧食要吃該年的,雞鴨要吃一秒種之前的,魚肉要吃歡蹦亂跳的。帶著露水的嫩黃瓜,空運來的鮮荔枝,放在餐桌上還在甩尾的活蝦,葉子翠綠的鮮桃,人們在市場上挑剔的目光,越來越多地落在鮮貨上,而不是價格上。 什麼食品有營養,什麼食品能防衰老,什麼食品搭配能夠保持身體的酸鹼度平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初期,「清醒而及時地」邁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已經到來的「快餐時代」
不管是超市裡,密封包裝的速食,還是城市中心林立的快餐店裡;不管是只需幾分鍾就可以享用的漢堡包、盒飯,還是回到家中,很快就能吃到的方便麵。因為追求更多工作時間,更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的快餐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入我們的三餐,改變著我們的飲食習慣。然後,伴隨超快速度而來的也有食品味道的單一化、內容簡單化,甚至是傳統美食的消失。
特別是快餐中的西式餐點比如炸雞翅、薯條、漢堡等油炸食品因為油脂、糖分含量高等因素一直飽受爭議。當然,偶爾吃點無妨,但長期大量食用則對健康有害、尤其是禍及兒童。油炸食物熱量很高,因為油脂的共同特點是含熱量高,100克植物油的熱量高達869千卡,16粒油炸花生米就含有45千卡的熱量。我們在生活中見到許多小胖子,他們的共同嗜好是吃炸雞翅、炸雞腿。
「民以食為天」表達的是中國人對食物由衷的喜愛與尊重,中國飲食文化對「美食」的要求是———色、香、味、質、器俱佳,給人以多種感官上的享受,但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是魚香肉絲還是雞腿漢堡,只有真正重視營養的餐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食」,還能經受時代的考驗,陪伴我們到下一個十年。
五、住: 十年間住房由「憂」到「優」
如果說家是幸福的港灣,那房子必是幸福的源泉。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歷來是老百姓的理想生活。建市十年來,達城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住房亦愈加寬敞、舒適……從「憂」其居到「有」其居,再到「優」其居,我們走過了怎樣的歷程?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小蝸居到躍式洋房
每天清晨,在達城濱河路,總能看到一個精神健碩的老太太在鍛煉身體。她就是今年60歲的劉奶奶。劉奶奶丈夫早逝,她現在和兒子住在州河花園里的一套140餘平米的躍式住房中。
周末拜望,劉奶奶正在家認真地觀看《蝸居》,那部正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家裡以前的住房就跟電視劇里的差不多……」聊起近十年住房的變化,劉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劉奶奶是原紡織廠的退休工人,婚後她和丈夫一直住在廠里分給他們的一套不足40平米的宿舍里。「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客廳的概念,家裡就剛好能擺下兩張床,廚房、廁所都是和其他鄰居共用的,春節時親戚來了,都只能到外面旅館里去住。」兒子出生後,狹小的房間顯得更窄了。
隨著改革開放,劉奶奶家的經濟條件也一步步得到了改善。1999年,她家搬進了二馬路的一套80餘平米的新居中,她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客廳。7年後,劉奶奶在外經商的兒子回到達州,便在州河花園里買下了這套140餘平米的大房子。「你看,這房子光線強,通風也好,光是我的卧室就有20多個平方,這要在以前,敢想嗎?」回憶過去,想想現在,劉奶奶感慨萬千。
在達城,像劉奶奶一樣,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的市民還有很多很多。
從「打游擊」到經濟適用新居
對於家住在達縣南壩金華社區「惠民一區」F棟的黎玉勇來說,以前的生活就是租房過日子和不停搬家。
回憶起以前租房的日子,老黎用痛苦不堪來形容。那時老黎還在洲河水泥廠上班,妻子胡小蓉沒有工作,還有個在念書的兒子。「為了省錢,我們租住的房屋都是達城的老房子。」老黎說,房間陰暗潮濕,密不透風,就二三十個平方米,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最惱火的是沒有衛生間。
最讓老黎受不了的,還是搬家。「遇上房東要收回房子,或是無理加價的時候,我們就只有搬家了。」老黎說,「四處打聽哪裡有便宜的房子出租,再不就是走街串巷地看租房廣告。到了搬家的時候,什麼鍋碗瓢盆、煤氣爐子……雜七雜八的東西混一塊兒,好幾大包,從城南到城北,全是自己肩挑背扛,那滋味,兩個字,痛苦!」
「買房!一定要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老黎的心裡無數次產生過這樣的念頭,他也曾在達城一些新樓盤外徘徊良久,然後鼓足勇氣跨進售樓部的大門,可每次都是垂頭喪氣地出來,「房價太高了,哪裡買得起。」買房,成了老黎心中的一個夢。
2007年,我市正式實施經濟適用房。老黎得知這消息後欣喜萬分,立即申請了一套均價僅1080元/平方的經濟適用房。當年12月,老黎一家歡歡喜喜搬進了新家。「住進這樣漂亮的套房,是我們這種低收入家庭多年前不敢想的事!」談起自己住房條件的改善,老黎一臉感激。我市每年還將建設一定規模的經濟適用房,相信,會有更多低收入者,擁有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幸福。
④ 聽說渠縣有個夜市街在哪裡求位置,有去過的說說好玩嗎
渠縣在2020年11月11日正式啟動了夜色街,在渠縣地旺廣場,那天晚上去夜市的人非常多,人氣非常旺,非常好玩。
⑤ 與十年前相比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年,我們生活中的變化
編者按:十年對一座城市來說,對於人類歷史長河來說只是彈指之間,就在這短短的彈指之間我們所居住的美麗達州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這變化讓人驚訝,讓人難以置信,這難以置信的變化確確實實就發生在我們每人的眼中、身上、身邊和生活中。十年前,達城還是一座不知名的邊遠小城,十年後,達城已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是中國西部氣都,是川東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為了記錄達州建市十年來的變化,反映這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采寫了一組反映老百姓生活變化的稿子,從這些生活的變化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富足……
一、行: 十年交通達州通江達海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先導行業,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1999年達州市建市以來,交通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交通網路覆蓋面、交通建設投資規模和總量、交通發展速度都取得歷史性突破。今日達州,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交通的巨大變化。
昨天:道塞民眾受煎熬
解放初,原川北達縣專員公署(現達州市)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沒有一輛客車,沒有一處站場,唯一運輸方式是小木船,全靠人背牛馱。1952年全區成立第一支獸力(牛拉車)運輸車隊,1954年小船投入貨運,1955年僅有漢渝、川渝兩條又窄又陡、彎急坑多的劣質爛路336公里,標准低、等級差,平均行車時速17.6公里。
今天:苦戰路通天地新
78歲的原達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強榮章,一談起交通的發展贊不絕口:現在我們的縣鄉公路,比10年前的國省公路還平坦、寬闊、暢通,過去的公路大多是「裸體」,安保設施奇缺,若出一次重特大交通事故,汽車就像箱里的豆腐滾下岩,現在的公路標志標線、安全防護、加水加油、修車購物等服務設施樣樣俱全,真是今非昔比呀!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已吹進了大山深處。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達州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徹底宣判了「乘車難」的死刑。當人們穿山越嶺馳騁在條條高速公路上,對面駛過的進口車、重型車、高檔豪華客車威風凜凜;當人們跋山涉水行進在鄉村公路上,鳴著響笛的中巴車、計程車、私家車牛氣沖天。
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107公里,國道362.6公里,省道570公里,縣道2612公里,鄉道4219公里等。橋梁2026座、58009延米。
明天:未來樞紐不是夢
通過5至10年的奮斗,達州將建成全省重要的區域性次級樞紐,成為四川通達沿海經濟區、聯動東部的「橋頭堡」,直下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建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秦巴地區東至長三角、南下珠三角、西到天府腹地、北上中原的重要交通節點。
到2015年,計劃投資700億元,建成梁平-大竹-渠縣-南充高速公路、達巴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市區到各縣(市)1小時到達。
到2020年,計劃投資1200億元,開工建設重慶到達州城際鐵路,建成達州市繞城高速公路、平昌-廣安、開江-大竹、萬源-通江、萬源-城口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90公里;建成「五縱七橫」干線公路2800公里;完成河市機場遷建任務、建成國家運輸樞紐站場9個、市縣級客貨運站場11個。達州境將建成10條高速公路、5條鐵路、1個機場、1條水運出海通道,形成秦巴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二、衣: 從裁縫店興衰看十年變化
十年前,達城的裁縫店生活興隆,門庭若市。如今,裁縫店已漸漸淡出了人們視野,年輕一點的朋友甚至已經不知道裁縫店為何物?
近日,記者來到達城的裁縫店了解了它們的經營現狀和發展歷程。在與裁縫店老闆的交談中,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達州經濟社會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
做衣服的生意大不如前
前不久,記者走進了達城三聖宮小北巷一家名為宏泰服飾的裁縫店。這家裁縫店面積不大,記者目測了一下,大概僅有10來個平方。店內的面牆上掛滿了以灰、藍、紅、黑顏色為主色的布匹和一些成品西裝,棉衣等。
「做衣服啊?」看到有人走進店內,老闆立刻笑臉相迎。當記者表明來意後,老闆爽快地給記者介紹起了他店子的經營情況。
這家裁縫店的老闆姓楊,已經在三聖宮小北巷內做了十幾年的衣服。如今到他店裡的生意很一般,來做衣服的也只要是中老年人。然而,在十年前卻並不是這個樣子。楊師傅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大人、小孩,無論哪個年齡層,無論做什麼工作的,到裁縫店做衣服的都很多。「那時候,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訂單,為了及時把衣服給顧客趕做出來,很多時候還要通宵達旦地干」楊老闆說,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年輕的朋友都喜歡更時尚、更個性的時裝了,定做衣服顧客也就自然不如從前了。
裁縫師傅大都進了服裝廠
由於生意不好做,當年和楊師傅一起開裁縫店的朋友大都南下打工進了服裝廠,有的縮小了店面做起了修補的活計。楊師傅說,他是因為做了十幾年的生意積累了不少顧客資源,同時也為了照顧正在上學的孩子,才堅持把店開了下來。對於自己從事的行業,楊老闆如今甚至還懷著一絲憂慮:「說不定哪天,我們生意也會做不下去,被淘汰出局呢。」
達城的裁縫店是越來越少
位於達城烽火巷內的一家名為李虹兵服裝店的李老闆有著20多年定做服裝的經歷,對於裁縫店的發展歷程,李老闆更是了熟於心,侃侃而談。
李老闆給記者詳細介紹了達州裁縫店的發展歷程: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裁縫店開始在達城興起。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裁縫店生意走到了頂峰。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服飾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受到成品服裝市場的沖擊,到裁縫店做衣服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了,昔日門庭若市的裁縫店逐漸冷清下來。
據李老闆透露,目前,達城沒有新增一家裁縫店,曾經有新開的也都很快開跨了。「如今是跨一家就少一家了啊」李老闆感嘆道。而李老闆之所以能一直撐下來,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和楊師傅一樣,那就是時間做得長,回頭客多。雖然這個行業走到今天已不景氣,但他依然執著於這份事業。李老闆說,為了留住更多的顧客,他一直還在堅持學習新的技術、新做法,以便能製作出款式更豐富、更時尚的服裝。「這可能算是最後的掙扎吧」李師傅打趣地說。
三、玩: 十年「玩」法大不同
「玩」是人的天性。「玩」會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玩」的變化不僅與生活的貧窮和富足密切相連,也彰顯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
時下,走到達城的公園、廣場、路邊,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悠閑自在地玩兒。記者於日前來到達城濱河路,與「玩」者們暢談「玩」法,傾聽他們講述建市十周年來,達州「玩」的日新月異。
「玩」的日新月異
周波:孩提時,最興奮的事情莫過於在河邊嬉戲、游水、釣魚、挖水坑、過家家。沒有手操遙控玩具車在平坦的馬路上飛馳,只有爸爸做的鐵環供我在院子里跑圈圈;沒有各色各樣的網路游戲和PSP游戲機伴,只有小霸王游戲機上的《超級瑪麗》和《魂斗羅》。
十年過去了,我也成家立業了。如今街上電影院遍地開花,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電視電腦,隨時隨地都可以看想看的電影和動畫片;小朋友們玩的是輪滑、滑板,小小的身軀帥帥地滑動在各個廣場小區上,比我們那時候騎個三輪兒童車還威風;他們坐的是汽車,而不是「鳳凰牌」自行車的前檔「寶座」。我們都有一個童年,而我們曾經的童年和十年後的孩子的童年卻又是那樣不同。不管是那時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我們都只是個孩子,但是娛樂方式和生活條件卻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以後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好,我堅信!
現在我們很會「玩」
謝雲華:回味一個「玩」字,它不但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也與人們的生活狀況、文化素養、消費觀念關聯很大。十年前,我們缺少玩的文化氛圍,缺少玩的硬體建設,缺乏玩的軟體開發和宣傳,玩沒有市場。之所以很少「玩」,究其原因,一是玩不起。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長時期處於經濟緊張狀態,連溫飽問題都不能得以解決,誰玩得起?二是不敢玩。眼界狹窄,認為玩就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誰還敢玩?三是不會玩。
我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事業有成,房子、車子、票子樣樣不缺,享受著安樂日子。我也退休了,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現在,達城各大賓館、酒樓、娛樂場所數量猛增,人們的消遣方式、質量也跟著豐富了。我和老伴偶爾會跟親朋好友吃吃家宴,唱唱卡拉OK,還「玩」起了旅遊。祖國大地,無數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過去連想也不敢想」的地方現在像做夢一樣能夠實地走一走、玩一玩了!以往因為生活所迫,我們一直心無旁鶩地工作,就像拉車,從來也顧不上欣賞人生路上的美好風景。如今我們才真正品嘗到了「玩」的心情,「玩」的品味,「玩」的快樂與幸福。也正是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經濟社會的繁榮與昌盛。
四、食: 十年間市民吃的「變革」
夜幕降臨,州河岸邊仙河路,好吃街,南門口……燈火閃爍,各大餐館、千家萬戶正飄散出陣陣飯菜香。餐桌上,菜餚溢出的香氣,與十年一樣誘人,但是在十年間,我們的餐飲也經歷了一場「革命」,不斷改變的它從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加健康、更加便捷、更加豐盛了。
達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首先體現為飲食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方式的變化。與前幾年相比,雖然「吃」依然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其含義卻發生了諸多變化,重搭配、講營養、求方便,已成為居民家庭食品消費的共識。應運而生的各種方便、快捷的成品及半成品食品,不僅使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也悄然改變著人們「吃」的內容與方式。
悄然改變中的「吃」
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水煮魚,都是這個時代的餐桌文化。人們更注重健康主題,對回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受到重視。調查顯示,當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納入每日健康必備品。大批商家針對市場,及時推出各種「自然綠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夠低。 同時,牛奶的發展也進入顛峰時期,純牛奶、脫脂牛奶、加鈣牛奶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更有「每天一杯奶,健康一代人」的口號叫響華夏大地。
過去的人們喜歡買冷凍室大的電冰箱儲存雞鴨魚肉,現在也開始講究食用富於營養的鮮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鮮的,糧食要吃該年的,雞鴨要吃一秒種之前的,魚肉要吃歡蹦亂跳的。帶著露水的嫩黃瓜,空運來的鮮荔枝,放在餐桌上還在甩尾的活蝦,葉子翠綠的鮮桃,人們在市場上挑剔的目光,越來越多地落在鮮貨上,而不是價格上。 什麼食品有營養,什麼食品能防衰老,什麼食品搭配能夠保持身體的酸鹼度平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初期,「清醒而及時地」邁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已經到來的「快餐時代」
不管是超市裡,密封包裝的速食,還是城市中心林立的快餐店裡;不管是只需幾分鍾就可以享用的漢堡包、盒飯,還是回到家中,很快就能吃到的方便麵。因為追求更多工作時間,更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的快餐正以驚人的速度融入我們的三餐,改變著我們的飲食習慣。然後,伴隨超快速度而來的也有食品味道的單一化、內容簡單化,甚至是傳統美食的消失。
特別是快餐中的西式餐點比如炸雞翅、薯條、漢堡等油炸食品因為油脂、糖分含量高等因素一直飽受爭議。當然,偶爾吃點無妨,但長期大量食用則對健康有害、尤其是禍及兒童。油炸食物熱量很高,因為油脂的共同特點是含熱量高,100克植物油的熱量高達869千卡,16粒油炸花生米就含有45千卡的熱量。我們在生活中見到許多小胖子,他們的共同嗜好是吃炸雞翅、炸雞腿。
「民以食為天」表達的是中國人對食物由衷的喜愛與尊重,中國飲食文化對「美食」的要求是———色、香、味、質、器俱佳,給人以多種感官上的享受,但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是魚香肉絲還是雞腿漢堡,只有真正重視營養的餐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食」,還能經受時代的考驗,陪伴我們到下一個十年。
五、住: 十年間住房由「憂」到「優」
如果說家是幸福的港灣,那房子必是幸福的源泉。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歷來是老百姓的理想生活。建市十年來,達城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住房亦愈加寬敞、舒適……從「憂」其居到「有」其居,再到「優」其居,我們走過了怎樣的歷程?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小蝸居到躍式洋房
每天清晨,在達城濱河路,總能看到一個精神健碩的老太太在鍛煉身體。她就是今年60歲的劉奶奶。劉奶奶丈夫早逝,她現在和兒子住在州河花園里的一套140餘平米的躍式住房中。
周末拜望,劉奶奶正在家認真地觀看《蝸居》,那部正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家裡以前的住房就跟電視劇里的差不多……」聊起近十年住房的變化,劉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劉奶奶是原紡織廠的退休工人,婚後她和丈夫一直住在廠里分給他們的一套不足40平米的宿舍里。「那時候壓根就沒有客廳的概念,家裡就剛好能擺下兩張床,廚房、廁所都是和其他鄰居共用的,春節時親戚來了,都只能到外面旅館里去住。」兒子出生後,狹小的房間顯得更窄了。
隨著改革開放,劉奶奶家的經濟條件也一步步得到了改善。1999年,她家搬進了二馬路的一套80餘平米的新居中,她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客廳。7年後,劉奶奶在外經商的兒子回到達州,便在州河花園里買下了這套140餘平米的大房子。「你看,這房子光線強,通風也好,光是我的卧室就有20多個平方,這要在以前,敢想嗎?」回憶過去,想想現在,劉奶奶感慨萬千。
在達城,像劉奶奶一樣,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的市民還有很多很多。
從「打游擊」到經濟適用新居
對於家住在達縣南壩金華社區「惠民一區」F棟的黎玉勇來說,以前的生活就是租房過日子和不停搬家。
回憶起以前租房的日子,老黎用痛苦不堪來形容。那時老黎還在洲河水泥廠上班,妻子胡小蓉沒有工作,還有個在念書的兒子。「為了省錢,我們租住的房屋都是達城的老房子。」老黎說,房間陰暗潮濕,密不透風,就二三十個平方米,夏天悶熱,冬天陰冷,最惱火的是沒有衛生間。
最讓老黎受不了的,還是搬家。「遇上房東要收回房子,或是無理加價的時候,我們就只有搬家了。」老黎說,「四處打聽哪裡有便宜的房子出租,再不就是走街串巷地看租房廣告。到了搬家的時候,什麼鍋碗瓢盆、煤氣爐子……雜七雜八的東西混一塊兒,好幾大包,從城南到城北,全是自己肩挑背扛,那滋味,兩個字,痛苦!」
「買房!一定要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老黎的心裡無數次產生過這樣的念頭,他也曾在達城一些新樓盤外徘徊良久,然後鼓足勇氣跨進售樓部的大門,可每次都是垂頭喪氣地出來,「房價太高了,哪裡買得起。」買房,成了老黎心中的一個夢。
2007年,我市正式實施經濟適用房。老黎得知這消息後欣喜萬分,立即申請了一套均價僅1080元/平方的經濟適用房。當年12月,老黎一家歡歡喜喜搬進了新家。「住進這樣漂亮的套房,是我們這種低收入家庭多年前不敢想的事!」談起自己住房條件的改善,老黎一臉感激。我市每年還將建設一定規模的經濟適用房,相信,會有更多低收入者,擁有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幸福。
今日感慨:十年前預期的2010年
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人們是如何揣測未來十年中國的?十年前,零點咨詢研究集團開展過一項新世紀十年展望的預測調查,給我們留下了歷史的記錄。這次調查針對1088名覆蓋了自然科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新聞采訪編輯、企業家等社會精英進行,受訪者列出了他們心目中21世紀最初十年中國可能發生的100件事。這些事件種類繁多,涉及到中國經濟社會、政治政策、軍事外交、科學技術、體育文化等各個方面,幾乎描繪出了一幅十年後中國的全景圖。如今,回首新世紀初的100件預測,我們發現:成功被預言的預測佔47%,尚未實現的預測佔23%,仍存爭議的預測佔12%,最不靠譜的預測佔18%。我們摘撿出其中一些事件,從一個側面來看看新世紀初十年中國的成長。
成功被言中的預測
經濟實力進入世界前三至五名。十年來,中國一直保持著平均超過百分之九的增長速率,2008年GDP總量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具有僅次於美國的市場規模。
全民達到小康水平。十六大從經濟、政治、文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准,其中一個根本標準是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2008年我國人均收入已經超過這一標准。中國人的小康正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著裝上得到了具體而微的體現。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入世的歷程幾多波折,幾多坎坷,13年談判,黑發人談成了白發人。過程艱辛,但結果是美好的,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第143位成員。
網路普及,進入數碼時代。一組簡單的數字對比:2000年底,中國上網人數約2250萬人(撥號上網用戶占近七成);2009年 6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3.38億人(其中寬頻上網94.3%),上網普及率達到25.5%。中國網民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平穩上升,互聯網企業在全球信息化大戰中快速成長,中國互聯網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中國會打入世界盃足球賽決賽。21世紀初的中國國家隊正當強盛,2001年10月7日,中國打破「黑色三分鍾」的宿命,以1:0頑勝阿曼,拿到了讓國人等待了44年的世界盃決賽入場券。那一天,人們記住了五里河體育場,也記住了那位「享受生活」的米盧。真是差點忘了中國足球也進過世界盃總決賽。
中國影片獲奧斯卡獎。2001年,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譚盾也憑藉此片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五年之後,李安又憑借《斷背山》一片獲得第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與現實尚有差距的預測
中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2008年中國的均收入按照美元計算,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關,達到3381美元/人,而世界銀行認為人均8000美元是「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上世紀制定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在本世紀中葉(205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說人均收入需要由目前的約3000美元達到8000美元。中國要想總量、人均、效益均跨過發達國家的「門檻」,還需要艱辛拼搏。
中國自製航空母艦。近十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積累和科技轉移創新能力的提升,中國為自製航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年初,中國軍方已經稱,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從建造成功到下水服役還需要時間,但值得期待。
實行市長等地方官員競選制。如果說縣官七品,鄉官九品,那村官其實是不入品的。中國最初的基層民主便由不入品的村官開始。2009年3月基層民主改革迎來重要變化,南京600多個社區居委會集中換屆,選民票選「社區群眾領袖」。同年8月底,南京的363個城市社區全部採用公推直選方式選出黨委書記、副書記和委員。中國的基礎民主正由農村走向城市,但離真正意義上的「入品」官員的選舉距離尚遠。
中國的載人航天空間站建立。中國人對「星際迷航」的努力從沒有停止過。2003年10月,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揭開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篇章。2008年9月,三名宇航員乘坐神舟七號航天飛船,並成功返航,億萬人心為之振奮。每前進一點,我們離遙遠的太空就更近一步。
至今尚尚存爭議的預測
私有住宅普及。2005年我國住宅私有率高達81.62%,高於英美等發達國家(當年美國68%、英國67%)。然而,近82%的私有住宅率並不代表大多數人都有房子住,相反,住宅私有率過高背後隱現的房地產市場供需矛盾令人堪憂,過高的住宅私有率,成為房價被不斷推高的原因之一。一面是房價高企、蟻族圍城,一面是富人圈房、空房閑置。圍繞房子的問題,老百姓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居民戶口限製取消,流動政策進一步放寬。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廢除農轉非的試點省份數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廢除戶籍制度。取消城鄉居民的戶口差異容易,但要使進城農民享受同等的權利和福利卻很難,也就是說取消戶籍限制未必就一定能保障農民利益。
電信市場打破壟斷,信息產業競爭性加大。從中國聯通成立,到電信割據南北、分而治之,中國電信市場終於破除壟斷、玩起競爭了。電信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去不回,但坐擁半壁江山的大佬還在。國內漫遊費、雙向收費業務廣受詬病,收費手段和計費方案不斷翻新,被忽悠的始終是老百姓。專業人士聲仍在高呼:「電信壟斷,到底肥了誰?」。
最不靠譜的預測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只在中國,世界各地的預言家都曾以各種方式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些甚至給出了具體年份。所幸21世紀首個十年,世界局勢區域動盪,整體穩定;局部蕭條,整體繁榮。和平與穩定是世界共同的主題,現在講求「雙贏」和「共贏」,誰也不希望把原本已經不太安定的地球打得稀巴拉。
克隆人出現。從克隆羊、克隆牛再到克隆豬,無畏的科學家正慾望催化克隆人的誕生。電影《逃出克隆島》中,人類為自己的克隆體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並且給克隆人洗腦,告訴他們人生終極目的就是去美好的聖島,其實人類需要的只是他們的器官。沒有人知道克隆人究竟是福音還是惡兆。克隆人類自己,我們同時面臨著技術和道德的障礙。
中國人終於拿到諾貝爾獎。中國人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這是我們特愛問的問題。諾貝爾獎是一個成就大師榮譽的獎項,許多得諾獎的人,其貢獻往往經歷幾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檢驗。縱觀諾獎的歷屆得主,各個可謂是大師。與在獲獎上煞費苦心相比,花更多經歷想想如何培養出自己的大師是否要更加實際呢?
最期待實現的一則預測
兩岸統一。「兩岸統一」在當年的預測榜上排名第一,然而現在看來,在某種程度上這則預言只能算是一個美好願望。目前兩岸在經濟領域的聯系逐步加強、文化交流也日益廣泛,但在政治領域鮮有進展,「九二共識」還是迄今兩岸唯一的政治性文件。兩岸最終會在何時、以何種形式實現統一,現在論斷可能為時尚早。但推動兩岸互利共贏的格局,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是目前推進兩岸統一的現實手段。
⑥ 渠縣地旺廣場永輝超市送貨上門嗎
摘要 可以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