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想照耀中國》郭曉東、王鷗演技在線,劇情感人,細節好評,你喜歡嗎
由郭曉東與王鷗跟王菁主演的歌曲歌唱祖國講述了王莘創建歌唱祖國的故事。盡管這只是一首歌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非常動人我再次哭泣。故事發生在1940年代。繁榮的王莘一直想寫一首歌來贊美祖國。他去北京買樂器。當他離開時他經過天安門廣場,看著那飄揚的五星級紅旗靈感隨之而來。
火車售票員老人學生等,各行各業的人都在這列火車上。每一個 一個人一起唱歌歌唱祖國這歌不是什麼意思嗎唱歌雖然祖國部不如第一部和第二部那樣充滿活力。但它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故事。戲劇中多次使用鏡子,這不僅使觀眾感到舒適而且反映了演員的表演技巧郭曉東戲劇王莘。從青年到老年尤其是在汽車上寫著文字的部分發自內心的笑容讓人忍不住移動王鷗扮演王莘的妻子王慧芬。只需不到三分鍾的播放時間,就生動地展現了王慧芬溫柔的妻子的形象。在聆聽王莘時她分享了創作歌曲,幫助他作曲以及照顧孩子的快樂。手錶現出溫柔的母親的形象唱歌祖國部分的敘述非常先進。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尤其是最後的合唱這使人們再次哭泣!
B. 崑山陸家附近有什麼地方好玩,有電影院嗎
有,在啟發廣場
C. 誰能介紹下《勇敢的心》電影歷史背景
提到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的名字,人們會立刻聯想起13世紀末、14世紀初蘇格蘭民族獨立運動的那段崢嶸歲月。的確,華萊士可以說是英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英雄人物。7個世紀以來,後人對他的興趣和崇拜可謂是經久不衰。15世紀時,吟遊詩人哈里(又稱盲哈里)就憑長達十一卷、一萬兩千行的凱爾特語傳奇史詩《華萊士之歌》(The Wallace)名動一時,文化階層爭相傳閱。此書自16世紀付梓後,在蘇格蘭的流行程度僅次於聖經。最近一次的「華萊士熱」則源於1995年好萊塢出產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爾·吉普森成功塑造的華萊士形象俘獲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於在影片公映後,蘇格蘭旅遊局便推出了「電影旅遊」(filmtourism)的項目來滿足從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觀光客的要求,互聯網上有關「Braveheart」的搜索鏈接竟然達到了21000個之多。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劇本改編自蘭道爾·華萊士1995年出版的暢銷小說,而小說就是以《華萊士之歌》為藍本進行創作再加工的。從15世紀的史詩到20世紀的電影,它們無疑都在延續著一個「威廉·華萊士的神話」。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神話中的華萊士究竟與歷史上的華萊士相去多遠呢?
現存的大部分有關威廉·華萊士的記載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帶兵取得斯特靈橋(Sterling Bridge)戰役的輝煌勝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爾科克(Falkirk)敗於英王愛德華一世這段時期內。而關於他的身世,則是疑雲重重的。那麼華萊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傑還是一位騎士英雄呢?
在14、15世紀蘇格蘭的編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爾特·鮑厄(Walter Bower)賦予其筆下的華萊士以顯赫的騎士身份。其他人,如福爾頓的約翰(Johnof Forn)和安德魯·溫頓(Andrew Wyntoun)等都不諱言華萊士相對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們顯然不想給予這個問題以過多的關注,只是加以描繪他所擁有的雄健體魄和天賦神力。至於電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傾向於後者的處理方式。
實際上,「華萊士」(Wallace)並不是蘇格蘭當地的姓氏而是一個綽號,最初的含義是「從威爾士邊境地區來的人」。據史料記載,12世紀時,華萊士家族的祖先作為親兵跟隨布列塔尼裔的斯圖亞特家族(the Stewarts)從英格蘭的什羅普郡來到蘇格蘭。自戴維一世(1124-1153)以後,斯圖亞特家族世襲了王室管家一職,並在蘇格蘭西部的倫弗魯郡、拉納克郡及艾爾郡擁有龐大的領地,是權擅一方的大貴族。而華萊士家族作為斯圖亞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蘇格蘭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據盲哈里所說,位於倫弗魯郡的埃爾德斯利正是威廉·華萊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時代的華萊士曾居住在艾爾郡的里卡頓,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領地。華萊士在成年後的首次驚人之舉就是在拉納克郡殺死了英格蘭的郡守。照此看來,華萊士崛起於蘇格蘭的西南部並與斯圖亞特家族保持著密切關系,這一點應該是沒有多少疑問的。
另外的線索來自於1297年的一枚鈐印在信上的圖章,這封信是華萊士在當政後寫給呂貝克和漢堡兩個自治市的市長以要求通商的。圖章上刻有「Willelmile Waleysfilii Alani」這樣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蘭的兒子威廉·華萊士」;除此之外,上面還繪有一副弓箭,也許暗示了華萊士原本是一名職業弓弩手,早年靠捕獵甚至是偷獵為生。而在1296年8月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的首次征服過程當中,曾經有不下1500名的蘇格蘭大小領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 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蘭·華萊士」(Alan Walays)。如果這個阿蘭就是威廉·華萊士的父親,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華萊士來自於低級騎士家庭,而他本人卻並非騎士出身。
斯特靈橋大捷後,「經王國的一致同意並且以至高無上的蘇格蘭王約翰·巴利奧爾的名義」,華萊士被冊封為「騎士,蘇格蘭的護國公和軍隊總指揮」。在中世紀這樣一個嚴格講究出身和等級分明的社會中,如此之速的晉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當電影《勇敢的心》中出現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爾·吉普森和蘇菲·瑪索時,看電影的人一定都在期待著英雄與美女之間所產生的那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好萊塢的編劇們無疑給觀眾製造了一個「美女惜英雄,英雄愛美女」的浪漫愛情故事,全然不顧與歷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稱作「法國母狼」的愛德華二世的王後伊莎貝拉竟然被蘇菲·瑪索演繹得如此凄婉多情,實在是貽笑大方的一件事。學者們大多認為這一情節根本不值一駁,事實上這位王妃在華萊士死後3年才從法國來到英格蘭,7年後愛德華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華萊士之歌》中,只出現了兩位與華萊士有關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親,另一位就是瑪麗安·布萊德福特(Marion Braidfute)。後者原為拉納克郡拉明頓城堡的女繼承人,在聖肯蒂真教堂與華萊士結婚。1296年8月27日,蘇格蘭人在鄧巴慘敗於英軍。次年,華萊士在拉納克與士氣正盛的英軍交鋒,寡不敵眾,逃往妻子處避難。後來瑪麗安被英軍抓住並遵照拉納克郡守威廉·海瑟爾里格的命令予以處決。1297年5月,華萊士殺死海瑟爾里格,完成報仇心願並自此嶄露頭角。
這位傳說中的妻子在電影里是作為一個引導華萊士精神歸宿的關鍵性角色而出現的(不過是身份降低為貧民,他們兩人的結合也變成了私定終身)。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影片一開始就設計了少年華萊士的父親為抵抗英格蘭人而英勇獻身的背景,他於是跟叔叔學習武藝,不料長大後卻只求和心上人廝守終身。妻子的被害擊碎了華萊士的美夢,也使得他從與世無爭走上了義無返顧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節安排難免會給人一種「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感覺,不過由此也可見編劇一定要把華萊士塑造成情聖的決心。
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么一位瑪麗安·布萊德福特是大可疑問的。因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這些涉及華萊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編年史和傳記作家都對此隻字不語。後世甚至有人指出,「瑪麗安·布萊德福特」與哈里一個鄰居的名字很相似,懷疑是被詩人借用了。其實在《華萊士之歌》中,類似這種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並不鮮見。盲哈里是在華萊士家族後代(克雷吉的威廉·華萊士爵士)的資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見,不論是出於精神上的由衷崇拜,還是出於客觀的經濟原因,詩人必然會在創作過程中竭力鋪敘事跡,以完成後人崇功報德之心願。
然而不論瑪麗安·布萊德福特存在與否,看上去「為情復仇」的說法都是不成立的。因為早在1296年8月,拉納克郡的一份法律判決文書上就出現了「威廉·華萊士,盜賊(Williamle Waleys,thief)」的字樣。追源論始,拒絕對英王宣誓效忠應該是華萊士在1296年就背負惡名的肇端。在愛德華一世看來,1296年夏季對蘇格蘭的首次征服是強弱判明、毫無懸念可言的。鄧巴戰役後,蘇格蘭的大小貴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認其為蘇格蘭至高無上的領主,目的就在於換取愛德華一世對他們現有領地及封號的默許。事實上,不管其父臣服與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愛德華一世的「新英格蘭王朝」輸誠,他是決不會享有對家族領地和封號的繼承權的。愛德華一世派駐拉納克和克萊德斯戴爾的郡守海瑟爾里格握有蘇格蘭西南部的司法審判權,並著力懲戒像華萊士這樣拒絕效忠的「叛亂分子」,這必然引起後者的強烈不滿和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魯·溫頓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後不久,華萊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勢必堅定了華萊士拿起武器、與英格蘭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1286年亞歷山大三世的暴斃以及隨之而來的坎莫爾王朝的絕嗣是引發蘇格蘭國內政治動盪和英格蘭入侵的導火線。1290年-1291年間,13個有皇族血統的候選人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訴訟」(the Great Cause)。這場王冠之爭實際上主要是在約翰·巴利奧爾(John Balliol)和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之間展開的。布魯斯與斯圖亞特通過土地分封和聯姻在蘇格蘭西部形成了龐大的家族關系網。他們雖然在與巴利奧爾的王位角逐中敗下陣來,但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對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奧爾統治期間(1292年-1296年),他們一直是以「麻煩的製造者」而聞名的。1296年後愛德華一世的征服戰爭對他們來說不失為一個東山再起的絕好機會。
許多人將威廉·華萊士看作是一個造反的英雄,這其實是對他名聲的最大褻瀆。雖然華萊士家族與斯圖亞特—布魯斯家族聯盟有著緊密的封建義務關系,但他本人畢生都保持了對巴利奧爾王朝的忠誠。在華萊士短暫的護國攝政期間,當時囚禁在倫敦塔的巴利奧爾依然被尊奉為蘇格蘭的合法國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為福爾科克戰敗、華萊士被迫離開蘇格蘭之後,他也沒有放棄營救這位前國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華萊士對巴利奧爾王朝忠心不貳,那麼他對一直覬覦王位的布魯斯家族必然是充滿疑慮和警惕的。而布魯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選擇站在愛德華一方,無非是想藉助英格蘭人的力量打擊巴利奧爾派以再圖王位,因此華萊士的忠誠與威望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威脅,兩者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終難水乳」。有的歷史學家甚至懷疑正是羅伯特·布魯斯出賣了華萊士,因為在1305年捕獲華萊士並把他交給英格蘭人的門蒂斯的約翰(Johnof Menteith)後來成為了羅伯特一世的寵臣。
15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親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蘇格蘭民族主義情緒的強烈反彈。在此背景下,威廉·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羅伯特一世)的歷史地位被人為地拔高,就此成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這個英雄神話的創造過程當中,約翰·巴伯的《布魯斯之歌》與盲哈里的《華萊士之歌》同樣功不可沒。為了凸顯兩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們於著作中虛構了這樣一個情節:在福爾科克,當兵敗的華萊士撞見了站在英格蘭人一邊作戰的布魯斯時,痛斥他的膽怯和懦弱。華萊士的一席話有如當頭棒喝,喚起了布魯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從這以後,布魯斯力補前愆,回到愛國主義陣營中,並在華萊士殉難後繼承他的遺志,繼續領導抗擊英格蘭入侵者的斗爭,最終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起布魯斯王朝。說到這,讀者不難發現,電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這一幕。
在這個精心杜撰的故事當中,最致命的謬誤就是敘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羅伯特·布魯斯。「羅伯特」其實是布魯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羅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個王位競爭者之一,而羅伯特一世(1274-1329)已經是布魯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爾科克一役中,「叛國投敵」的是第七代羅伯特,也就是羅伯特一世的父親。這時羅伯特一世(我們暫且稱他為小羅伯特)的態度是並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戰結束後,他也參加了抵抗運動,很有可能是與他父親在對愛德華一世繼續臣服與否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然而,當1302年由於華萊士在法國和教皇宮廷所進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奧爾回國復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時,他又一次背離了愛國陣營,尋求與愛德華的妥協。小羅伯特·布魯斯作為堅定的獨立運動領導人的姿態是在1305年華萊士殉難後才得以確立的。1306年他發動政變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諾克本對愛德華二世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頓條約》中,愛德華二世正式承認他為蘇格蘭國王,並完全放棄對蘇格蘭的宗主權要求。羅伯特一世固然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間,他的時叛時附表現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種方式成就家族王權霸業上的猶疑不定,這自然無法與華萊士的忠誠無私及英勇無畏相提並論。客觀點說,貴族是絕對的現實主義者,而華萊士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對自由理想的執著與獻身。
data-layout="right"其實,在有關威廉·華萊士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中與史不合之處還甚多,以上只是試舉兩三例以饗有興趣的讀者。據說,美國權威的中世紀史專家莎朗·克羅撒(Sharon Krossa)在觀看電影《勇敢的心》還不到兩分半鍾的時候,就已經羅列了不下18處的史實錯誤。我們普通觀眾當然不需要向她那樣輜銖必較,不過如果真想對華萊士其人其事有個全面公允的認識的話,不妨讀一讀3本有「正視聽」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頓(Graeme Morton)的《威廉·華萊士:真人與虛構》(William Wallace:Man And 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歷史學者阿蘭·揚(Alan Young)和攝影家邁克爾·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隨威廉·華萊士的腳步》(In The Foot stepsof William Wallace,Sutton,2002),本書可謂是圖文俱勝。如果說英國薩頓版的兩本書是嚴肅的學術性著作,那麼科林·麥克阿瑟(Colin McArthur)的《蓬島仙舞,勇敢的心與蘇格蘭人——好萊塢電影中蘇格蘭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 And The Scots—Distortionsof Scotland in Hollywood Cinema,L.B.Tauris,2003)則針對性更強,其對電影的批評已經從內容層面擴展到了對審美趣味、創作觀念的批評。在《勇敢的心》中,出現了不少有意設計的意識形態的象徵符號,如蘇格蘭特有的薊、短裙和高地(實際上沒有證據表明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穿的是短裙,華萊士也並非高地人,影片開頭時少年瑪麗安摘了一束薊花送給華萊士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還有背景音樂中反復響起的風笛聲等等。雖然影片創作人員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確實迎合了當下西方社會一些極右翼團體的非理性訴求。不管怎樣,也許正如法國著名的心態史專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說「一個藝術家成功與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為一個符號聚集點的能力,吸引那些與他的作品並不直接相關的各種情感」,在這個意義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奧斯卡小金人並在全球大熱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許只有歷史學家會對其表現出十足的不屑一顧,但受此片啟發並熱衷於「史詩巨片」的好萊塢也完全有理由對前者的「迂腐」表現得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地拍下去,製造一個接一個的票房奇跡。
D. 哪位朋友知道這部影片的名字
電影《啟示》也叫《啟示錄》
◎譯名啟示/毀天滅地/啟示錄
◎片名Apocalypto
◎年代2006
◎國家美國
◎類別動作/冒險/劇情/愛情
◎語言瑪雅語
◎IMDB評分 7.9/10 (51,858 votes)
◎片長139 Min
◎導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主演魯迪·揚布拉德Rudy Youngblood
傑拉德·塔拉塞納Gerardo Taracena
莫里斯·伯德耶洛海德Morris Birdyellowhead
卡洛斯·伊米里奧·巴厄茲 Carlos Emilio Baez
達麗婭·赫爾納德茲 Dalia Hernandez
E. 《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有什麼意義
《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單純呈現了人與狗之間的情誼,也傳遞了一種希望。
縱觀影片,導演用了些心思將開篇以倒敘的方式通過小孩講故事引出八公這個角色,描述了美國祖父與日本幼犬的異國之情,其中也穿插了帕克教授一家的幸福甜蜜,帕克教授與朋友之間的情誼,體現了大愛和友愛的主題,這種自然的情感也使觀眾為之動容。
(5)啟發廣場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劇情
大學教授帕克在小鎮車站上偶遇一隻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雖然妻子極力反對,並想盡辦法要把它送走,但看到丈夫和女兒對它無微不至的由衷喜愛,終於決定讓它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八公」。
八公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八公每天准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准時出現在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可是他們的約會時光。
在小鎮車站的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的眼中這都是已經習以為常的畫面;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叫出那一聲熟悉的「Hachi」,八公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的樣子,已經成了車站每天上演的故事。然而在八公學會撿球的那一天,帕克開心且驕傲,但也是最後一次兩人的珍貴回憶。
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上課時突然倒下,他因心肌梗塞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之後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來到火車站里等候、凝視。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九年時間里,八公依然風雨無改,直到它最後死去。
F. 電影《羅馬假日》觀後感
《羅馬假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TUWNMU4wmQjHDZTVNaqTQ
並不是每一段故事都能夠演繹完美的,看完《羅馬假日》心裡痛痛的,男主人公似乎在公主的寒舍走了很久很久的路,連公主也有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更何況我們凡人呢?
有時候,太多的期望和責任將我們束縛,我們可以幸福輕松地走一程,但是那些花前月下的唯美卻總是太短暫,24小時的平民生活,可能就涵蓋了過往青春的所有,當愛情跟友情在剎那間都如期而至,快樂之後,留下一點點瞬間的影像當做年輕自由的象徵。
女主人公好美,美的潔白無瑕,我們總要掩飾一些,無論是身份還是感情,壓抑著的是我們的天性,生活總歸要恢復到昔日的平靜,哪怕是刻板也要在常規的程序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很無奈的結局,為了更多的人,國家和子民,犧牲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讓自己苦了,累了,就像文字,寫的多了,也就成了僅屬於自己的了。
G. 電影《無名之輩》給你最大的人生啟示是什麼
《無名之輩》最近大火,他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其中有一段情節,講兩個劫匪進入了一個住宅,裡面只有一個全身癱瘓的女孩。兩個劫匪開始認為制服那個女孩很容易,可不幸的是最終被女孩制服了。原因就是女孩最大的願望就是離開這個世界。而兩個劫匪經過跟女孩的接觸和相處,最初的敵意和戒備消失了,女孩也成了他們的家人。甚至劫匪離去之後,也給女孩留下了生命的希望。
你為什麼會記住他們呢?可能,他們所採取的舉動,就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讓你記住他們。他們用那種驚天動地的方式,突然闖進你的生命里,然後成為你記憶的一部分,讓你帶著這些記憶繼續旅行。或可能,在很久很久的過去,他們就是你曾經的家人,後來在旅途中失散掉了。他們再次出現在你的視野里,實際是在和你再次重逢,並再次告別。
這就是《無名之輩》給我最大的啟示
H. 求一個好看的電影
我就不說那些曝光率比較高的了。推薦《once》很輕松的一部音樂電影。我喜歡裡面的音樂。滿足你的所有要求,愛爾蘭的場景布置是個一個很輕快的電影,小成本電影有點DV的感覺不會很費眼,不是悲傷的,根本不很恐怖,是愛情為藍本,而且不是悲劇,愛爾蘭的算是外國。
問題補充:最好可以介紹一下劇情。
大眾劇情介紹:這是一部由音樂開啟的愛爾蘭電影。 賣花女被街頭藝人的音樂所吸引,開始了一段盪氣回腸的浪漫故事。他們不是王子和公主,各自有著瑣碎的生活,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對音樂的熱愛。在一次合奏中,他們找到了彼此間驚人的默契。這個發現讓他們興奮,很快他們找到了另外的一個同伴,組成了一個樂隊,並通過優秀的表現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肯定。與此同時,愛情也在逐漸萌芽。音樂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之一,塑造了極其浪漫唯美的氛圍。
I. 電影《現代啟示錄》演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越南戰爭期間,勇敢而忠於職守的美國特種部隊上尉威拉德回國休假歸來,正心煩意亂地在西貢等待新任務,這次回國的惟一收獲便是妻子與他離婚。不久他被召到芽庄司令部情報處,在那裡他奉命執行一項秘密使命:到柬埔寨叢林尋找前第五特種部隊指揮官柯茲上校並把他幹掉。一位將軍告訴他,柯茲本是個勇敢而有作為的軍官,但入越後思想變得很不健康,殺了四個南越特工(兩人為上校)後不服調遣,躲進柬埔寨叢林。現在他完全瘋了,率領一支部落武裝胡亂殺人,他充當他們的上帝,成了叢林之王。在播放監收的錄音時,威拉德聽到了柯茲的聲音:「他們說我是殺人兇手,他們撒謊,這些該死的官僚才是真正的兇手!」
一艘海軍巡邏艇奉命護送他溯儂河而上,到柬埔寨尋找柯茲的蹤跡。艇上有四人,為首的輪機長菲利普是個只知不折不扣執行命令的軍士,外號叫「廚子」的機械師蔡夫膽小如鼠,黑人機槍手克林喜歡演奏搖擺舞曲,白人水手蘭斯曾是著名沖浪手。儂河入海口為越共控制,因此上司又調空中騎兵師91支隊為其開路。支隊長基爾戈中校是個喜歡玩戰爭游戲的職業軍人,騎兵師由戰馬換成直升機後,他的玩興更大了,在去儂河口的途中他自作主張襲擊了一個村莊,打死不少越南人。一個垂死的越南人失血過多想喝水,他奪過一把水壺澆向那人,然而當他聽說蘭斯就在眼前時,急忙扔掉水壺奔向蘭斯,原來他是個狂熱的沖浪迷。他本不情願去儂河口,但聽說那裡浪高六吹,便決定盪平越共據點去沖浪。他率十餘架直升機猛烈轟炸掃射學校和民房,同時也遭到越共的有力還擊。他又召來轟炸機向密林中扔凝固汽油彈以便「打掃干凈」沖浪地區……直升機將巡邏艇吊入儂河,五人登船逆流而上。兩岸的叢林中潛藏著危險,他們在恐懼中航行,動輒開槍射擊。為驅除內心的空虛和恐懼,三個士兵不時吸毒、酗酒、談女人。他們在一個基地補充燃料,正巧趕上勞軍演出。入夜,幾千士兵聚集在廣場上。直升機載來三位《花花公子》雜志的封面女郎,她們身著三點式表演裝,在搖擺舞曲伴奏下扭腰擺臀,揮動著手槍作出種種挑逗動作。滿場的大兵狂呼亂叫,沖動得近乎發瘋。幾個士兵跳到場上擁吻牛裸的女郎,引發了一場騷亂……巡邏艇繼續航行,威拉德不時翻閱柯茲的檔案,越看越佩服,並漸漸悟出要處死他的原因。柯茲的履歷完美無缺:三代西點軍校畢業,堅決要求加入特種部隊,不惜放棄能晉升將軍的工作。他作戰英勇,捷報頻傳,然而他總是自作主張,頂撞上司。後來他殺死南越特工,上司說只要從此聽命,舊賬可以不算。但他堅持說他們是越共,殺了他們管區就太平了。上司因他拒不認錯而要逮捕他,他抗命並率部退向柬埔寨,從此殺人無算,令越共聞風喪膽。一隻漁船馳過,菲利普不顧威拉德的反對,要按規定搜查是否藏有越共軍需。搜查中一隻箱子有動靜,立即招致美軍瘋狂掃射,全船人都被打死,事後才發現箱內是只小狗。一女漁民尚未斷氣,威拉德一槍打死了她,還責怪菲利普不該找麻煩。巡邏艇夜間到達美軍在儂河的最後一個據點杜龍橋,這里雙方夜戰正酣。一個中尉送來郵包,上司通知威拉德幾個月前執行同樣任務的科比上尉現已歸順柯茲。
巡邏艇進入了柬埔寨,克林正收聽剛收到的母親的錄音帶,忽然岸邊射來密集的子彈,他當即身亡,錄音機里母親正說著:「我們將等你回來……」兩岸的叢林越來越顯得可怕,四周景象奇特,煙霧彌漫,氣氛詭異。小艇又遭到了弓箭和鏢槍的襲擊,盡管威拉德反對,菲利普仍下令開槍,突然一枝鏢槍刺穿了他的胸部,他倒地死去。巡邏艇駛近一處吳哥式廟宇的石階,石階前的河面上小船密集,小船和石階上站滿近乎赤裸、身上臉上塗著怪誕色彩的土著人,他們手持武器,警惕地盯視著來客。岸上一個美國人讓他們拉汽笛,汽笛響過,土著人散開。威拉德走上台階,那人是位攝影師,他介紹說這里的人都是柯茲的兒女,他們認為你要帶他走,但他現在率部下進叢林了。攝影師還說他是戰士、詩人、喜怒無常,心狠手辣,他為正義而戰,是個偉人。威拉德決定回船等待。他四周到處是死屍,一片恐怖景象,人群中他還認出了表情木然的科比上尉。良久,威拉德決定帶蘭斯上岸尋找柯茲,行前他把無線電台交給留守的廚子,並說如他們逾期不歸就報告上司將此炸平。兩人前行不遠威拉德便被當地人抓走。在黑暗的廟宇中,光頭的柯茲見面便直稱威拉德,並說:「我料到會有人來,你是來收欠賬的。」此後幾天威拉德時而被關,時而又任其自由活動。柯茲時而把人頭扔在他身上,時而又與他推心置腹。攝影師對他說:「他喜歡你才讓你活著,他用得著你。這里快出事了,他思想清楚,靈魂瘋了,大概活不長了,事業一完就會死。你要殺死一個天才!」柯茲不時誦念著富有哲理的警句,他對威拉德說:「你有權殺我,但無權說我是殺人兇手。如果我死了,希望你告訴我兒子你看到的一切。你要理解我,你會替我去的。」威拉德經歷了這一切後,思想也變得恍惚起來:「他們為此要提我為少校,我現在根本不想回他媽的軍隊了。所有的人都等著我去解除他的痛苦,他盼望著勇士般地死去,決不作逃兵。」威拉德握著砍刀向柯茲走去,柯茲轉過身來,任其砍殺而毫無反抗,斷氣前喃喃說著:「恐怖!恐怖!」與此同時,土著人也在舉行祭祀儀式,一頭雄牛被一刀刀砍死。威拉德木然地走出廟外,聚集在空場上的成千土著人紛紛向他下跪。他徐徐穿過人群,拉著混在人群中的蘭斯走下石階,登上了巡邏艇。巡邏艇掉頭馳去,美國飛機卻開始對叢林狂轟濫炸,凝固汽油彈把蔥郁的森林變成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