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了《一秒鍾》後,你覺得這個年代執著於在大銀幕上看電影還有沒有意義
「電影里真的是這樣的。晚上大家都尖叫著出門,一家人老小,手裡都搬著板凳,特別激動。」
面對《一秒鍾》露天電影的場景,60多歲的王師傅不禁回憶起童年的回憶。
張藝謀新片《一秒鍾》上映後,人們對露天電影的回憶再次被喚醒。作為一代人的記憶,露天電影彌補了當時人們娛樂生活的不足,成為「美」和「青春」的代名詞之一。
幾十年後,隨著市場和科技的發展,電影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娛樂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看電影的社會性和儀式性被大大削弱,人們對電影的關注度更高。
更何況連「電影」都直接封存在他們的記憶里。正如老周所說:「2000年以後,露天電影越來越少,我基本沒有電影這個概念。現在基本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所以一提到電影就能想到當時的放映場景。」
對此,王師傅也說:「現在我們老了,不知道從哪裡獲取信息,沒有渠道,沒有機會看到。如果再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所以我要重溫。」
在年輕人中,有很多人對露天電影有特殊的感情。畢業於武漢大學幾年的小昭說,他讀書的時候,學校每個周五都會放露天電影,有時下課後他會和室友一起去看。
如今,露天電影不再以傳統的方式流行,而是以「復古浪潮」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比如,除了一些仍然保留公益放映傳統的高校。
很多創意文化園也開始把露天電影作為一種青少年狂歡娛樂,一些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團隊活動也把看露天電影作為活動之一。
同時,對於一些電影愛好者來說,戶外電影出現在他們生活中的頻率也在逐漸增加,比如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戶外放映活動。
山西平遙的「站台」戶外影院等等。在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露天電影的話題再次升溫。由於室內放映廳的密閉性等客觀條件的限制,露天電影可以看作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觀影的一種補充方式。
可以說,隨著活動的增多,露天電影的「社會性」開始再現。
如今,放映和觀看露天電影時的儀式感正在逐漸消失,但它所承載的集體記憶從未衰退過。一秒鍾之後,或許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露天電影帶來的純真與美好。
露天電影可以作為一種記憶承載再現,從而重新進入當代人的生活。
❷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記得七十年代可以看到的電影非常少,我居住的附近就一個電影院。由於父親的單位是一大形的軍工企業,一般來說都是單位工會發票。有時候小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包場觀看,影片發行放映日期短的時候我們只能乾瞪眼看不上了。就要等待父親單位如果能有多餘的電影票,我可以有幸獲得觀看。
由於文革時期感情影片基本沒有,只有《地道戰》《南征北戰》這些革命影片。朝鮮電影故事片《賣花姑娘》批准在國內放映,渴望精神食糧的人們盼來了希望,這一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由於就放映10場,電影票是每個人都可望得到的,誰有一張電影票那可是天大的美事。有的人乾脆就到電影院的後台牆外聽著實況。聽到那電影插曲「賣花姑娘」沉醉在無限的快樂之中。每天電影院門口站著很多找機會混進去的人,工廠出動了工人民兵預備役人員看住電影院大門,維持秩序防止發生意外。
就在人們觀看無望的時候,工廠工會經研究請示有關部門,同意在廣場晚間6點30分露天放映一場,這好消息一出大家非常高興。我吃完晚飯去觀看時大道上人們臉上透著濃濃的笑容。在人山人海的廣場看台上一塊放映幕早已經掛好,一台解放牌 汽車 停在中間上面架著一台放映機。電影開映前放著新聞簡報,一會兒正式放映開始人們鴉雀無聲專心觀看。每個人的心情隨著劇情發展而變化著,看到激動時痛哭流涕,後來聽說有的人把兜里的襪子誤以為手帕擦著鼻涕眼淚 留下笑談。這是我有生以來經歷的最多人一起觀看露天電影的經歷,真的使人難忘。
在文化生活缺乏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看露天電影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每當聽說今晚村裡要放映電影,我就高興得不得了,整天精神都很亢奮,甚至忘了飢餓和一切不愉快。
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有下列幾點:
一,若村裡當晚有露天電影,幾乎家家都吃「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
在我們潮汕普寧縣,「蕃薯飯配豆乾壓韮菜」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是頂級 美食 。就是用大米加上蕃薯絲煮成干飯,配上普寧豆乾炒韮菜。這道菜平時少吃,在有露天電影這喜事的當天晚飯是一定要吃的。一來是喜慶時刻慶賀一下;一來不用看電影半途擠出來拉尿而錯過精彩鏡頭,不像平時老吃稀飯尿多。
二,早早就拿著家裡破草席去佔位,生怕去晚了占不到居中並靠前的好位。因搶佔好位而吵架是經常的,嚴重者甚至大打出手。
三,一部老電影放了又放,戰斗片最受歡迎。
放映頻率較高的戰斗片有:《奇襲》、《偵察兵》、《三進山城》、《小兵張嘎》、《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地下游擊隊》、《平原游擊隊》、《南征北戰》等。
四,幾乎每次都在電影間隙開批鬥大會。
挨批鬥者有盜竊者、投機倒把者、逃港者、五類分子等。
五,每部電影都有電影放映員進行解說。
解說員解說生動有趣、語言詼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每部電影都要換好幾次片(拷貝),尤其是小型機。中型機和大型機少些,並且銀幕比較寬大,小型機銀幕很小,有人笑稱像手帕。有個別電影是寬銀幕的,比較好。
七,大部分電影是黑白的,彩色的少。
八,電影機經常出故障。
每當出故障時很掃興,我們經常喝倒彩。學著街巷的叫貨子的叫賣聲:「銅鐵換糖塊喲!」意思是電影機可以當廢鐵去換糖塊吃了。這時大隊的民兵會拿著竹枝來打我們,叫我們住口坐下。
那時候的我還太小,看不懂電影演了什麼,但我和小夥伴們卻能「看懂」大人們在看電影時發生的各種偷偷摸摸的事,因此發生了很多有趣並且驚險的事。
我的家鄉通電比較晚,那個時候人們的 娛樂 活動少得可憐,除了逢年過節「打花鼓子」(花鼓戲)外,就剩下農閑時為數不多的幾場露天電影了,老家人叫「演電影子」。
所以,只要聽說有哪個村晚上會「演電影子」,村裡人奔走相告,早早做好晚飯,一吃完碗都顧不上洗就拿著小板凳往那邊趕。有時要翻山越嶺,老人們還會備上火把,年輕人則把家裡所有的一號電池都找出來,一節一節試哪個還有電,然後將三四節接在一起,拼成一個超長號手電筒。
我們小孩子則聚在一起,根據聽說的電影名字,討論「打的凶不凶」(激烈武打場面),打得凶的,我們跑得比大人還快,打得不凶,我們就磨磨唧唧不想去,或者乾脆聚在村裡不願去的人家,免得大人走了在家害怕。
後來不知道哪一天,一個大孩子告訴我們,他在電影開始之後看到有人「親嘴」,開始我們還以為他說電影情節,都覺得甚是無聊,那是大人們才喜歡看的畫面,我們毫無興趣。
但那傢伙卻敢用全家人來賭咒,說不是電影,是某某和某某某,這下我們都來了興趣:這不是那誰的媽媽和誰的爸爸嗎?他們兩個咋親嘴了呢?於是我們發現了比看電影還有趣刺激的事情,每次者積極地跑在大人前面。
跟著那個大孩子觀察幾次皇,我們知道他的確沒有撒謊,雖然沒有再看到他說的某某和某某,但每場電影真的都會有一些大人「親嘴」的事情在黑暗中發生。
慢慢地,我們從露天觀看的位置上就能發現秘密:
每場電影,永遠積極搶點第一排位置的人,基本上都是每個村裡平時能說會道、說話喜歡大聲大氣的人,大部分都是小夥子和比我們大的孩子,因為他們回村後會負責直到下次電影開場前的「講電影」工作,經常在一起干農活或者乘涼歇息時看到很多人熱火朝天地和他們討論有趣的電影情節的場面。
中間位置,基本上就是大致按照先到先得的順序,補七大姑八大姨五叔六嬸這類人佔了,有些聽說鄰村某個親戚今晚會來看電影的人家,還在小凳子擺有零食吃的,佔一片地方早早地等著。
我們這些看不懂電影的孩子,就不停在放映場地四周奔跑呼叫,興奮無比地期待著電影開場。個高一些的孩子,會跑到銀幕前比比劃劃搞怪,在空白的銀幕上留下影影綽綽的樣子。
放映的電影有些是已經放過很多次的老電影,但每次放映場地也是人滿為患,大家看電影熱情依舊不減。
而最讓大家興奮、舉村拖家帶口去看的則是那些剛剛流傳過來的「新片子」,特別是聽說「打得特別凶」的那種。這時候放映員也特別忙,一個村挨著一個村趕場,有些村子為了早點迎來放映員,還送禮請客。
我印象中有好幾次就是這樣,放映員在熱情的村民家裡喝多了,沒來得及「洗電影片子」,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倒帶」——把上一次放過的膠片卷到另一個盤子上倒回去。於是經常有放映員在電影開場前在場地片「洗電影片子」。
這是我們所有孩子最興奮的時刻,能最近距離看到神奇的電影片子,有時洗斷了,還能看到放映員把片子接上。
也有放映員完全忘了「洗電影片子」的情況,我們就曾經和大人看過一場「倒著演」的電影,裡面的人和車都是往後退,武打片中本來飛上樓頂的人,會從樓頂上「摔下來」,耳光從臉上「飛」起來,子彈從腦袋上飛回槍裡面……看電影的男女老少都興奮得像自己演電影了一樣,鬨笑聲淹沒了放映員「不要吵,不要吵,馬上就洗完了」的大喊。
對於我們這些躲在人群背後的小孩子們而言,真正的「電影開場」是在銀幕上的電影演到關鍵時——通常是剛過1/3或者過半,所有人全神貫注瞪著銀幕、甚至有人忍不住站起來的時候。
這時,坐在後面那些「懷著某種目的」的人,就開始動作了:我們經常看到有小夥子偷偷拉起旁邊姑娘的手或者姑娘偷偷塞給小夥子一個什麼東西,然後兩個人一起低下頭。任憑人群吵鬧,銀幕上如何熱鬧,他們都毫不在意,就那麼偷偷拉著,偷偷看對方一下,可能偷偷在笑或者臉紅。
而像某某和某某那類型的人,就比小夥子大姑娘們大膽的多。我們經常看到他們在看電影時靠得很近,邊看邊不時地你碰我一下,我拍你一下,電影還沒演到一半,他們就開始四下張望,然後自語一句「呀門忘了鎖」「火可能沒熄」之類的,往人群外面黑暗處走,另外一個隔一小會也偷偷摸摸跟著去了。
這個時候我們這些看不到也看不懂的小孩子,就激動得眼睛發亮,偷偷跟著他們看他們幹嘛去。但經常他們去的地方太黑了,我們都害怕不敢去。只有幾次,可能他們太著急還是怎麼了,被我們模模糊糊看到,我們就興奮地相互叫到「哇抱住了」「快看親嘴了」,其實每個跟來的孩子都能看到,但我們總是忍不住想相互通知。
聽到聲音的大人會像被蛇咬到了一樣突然跳開,對著我們罵一句「哪來的小雜種瞎扯!」然後一前一後去了其它地方,這時他們都會走得很快,我們經常就跟丟了
只有一次,我們特別幸運!
那次我們跟著兩個人,到了一片玉米地邊,他們就在地頭草叢那裡被我們看到「親嘴」了,我們激動得剛喊了出來,就看到那個男的向我們這邊扔了什麼。我們都以為要被打死了,撒腿就跑,但幾個沒反映過來的孩子彎腰找到扔過來的東西,發現是糖!我們激動瘋了,就一起像小狗一樣爬在地上摸找起來……等我們找得差不多時,那兩個人已經從玉米地裡面出來了,路過我們身邊時,還「嘻嘻」笑著。
也大概就一兩年光景吧,我們村通電了。
村裡慢慢有黑白電視機,人們都開始晚飯後聚在有電視的人家看電視劇。露天電影漸漸沒人看了,再好的片子,現場也經常沒幾個人了,還都是老頭老太太,再也沒了我們這些小孩子的樂趣了。
再慢慢地,又有了彩色電視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連聚在一起的熱鬧場面也沒有了。
村裡的夜,變得像白天一樣平淡無奇和沒有樂趣了。
最難忘小夥伴們哪種天真浪漫、風雨無阻、執著追隨、廢寢忘食勁頭。
那時候,村村都有小學,學生人數眾多,二三百是有的,喧囂熱鬧非凡。同學們居家分布方圓好幾里旮旯角落,信息靈通,隔村鄰隊哪裡要放電影,早就打探清楚。(那時每個區鄉都有電影隊,按鄉村序列逐一播放,有時間按排和規律可追尋)。在上學的來迴路上,課間 娛樂 操場,稍有丁點消息,迅速傳遍整個學堂。一聽說某個地方放電影,個個興奮得像過年,心裡象吃了蜜糖一樣快活。
一放學,即像離弦之箭一樣向家奔去。毛里毛燥忙完家長交待的農活,也顧不得換衣就飯,即刻拉開嗓門,吆喝起左鄰右舍、同灣同隊小夥伴,向電影播放里急切進發。幾里、十幾里山路,那怕刮風下雨、坡陡路滑,統統都不在話下。牽浪打群、翻山越嶺,瞎火黑燈,打著個光腳板,從不叫苦喊累,更莫說打退堂鼓。那一路的嘰嘰喳喳、一路的嘣嘣跳跳,一路的嘻笑打鬧,還帶著時不時來一句口號:「沖啊!」。那吶喊聲、那勁仗,那氣勢,用興高彩烈、滿心歡喜、心滿意足、滿載而歸等字眼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有了電影的耳濡目染,家裡泥巴牆、籬笆壁、門框、小格窗上貼的畫像《董存瑞》、《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雷鋒》、《沙家濱》等英雄事跡圖片,連環畫地道戰>地雷戰>雙槍老太婆>等等小人書,塞滿了各種破書包、布口袋、爛桌櫃,這不僅是青少年追捧、模仿、崇敬的偶像,更是陪伴我們年輪增長的忠心朋友、精神大餐。誰家的畫多,便有了在其他發小面前炫耀的底氣。誰要是把家裡當個兵的帽子或軍衣或軍鞋兜起,盡管大得出奇,一點不合身,只要在同伴中亮個相,旋一圈,那驕傲自豪表情,用一句四川方言,港得狠哦!真的不擺啰!直讓人高看幾眼,饞慕三天。
有道是:
少小樂趣純天然,電影畫圖枕耳邊。田間地頭追風跑,樹梢懸岩敢登攀。嘻逐打鬧沖鋒喊,爭扮豪傑斗敵玩。自古英雄出少年,誰當叛徒要挨鞭。
在那個 娛樂 活動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的存在,成了幾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最難忘白色的幕布前,那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彷彿定格在了腦海里,成了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喚醒著塵封的往事……
電影帶子轉動著,一束光照在白色的幕布上,故事片就這么開始了……《新龍門客棧》、《鐵砂掌》、《黃天霸》、《霸王花》、《鷹爪鐵布衫》、《十兄弟》、《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鏢》……
70年代那時候物質匱乏,80年以後才有電視。
記得小時候農村除啦牆上的小喇叭,那就是每月兩場電影了,媽媽早早把飯做好催趕我們快吃,拾掇完趕緊叫哥哥扛起板凳占個好位置,我們到的時候人早滿了找到哥哥趕緊坐好,焦急的等待。電影一開演立刻鴉雀無聲,先開始《祖國新貌》《閃閃紅星》《英雄兒女》《紅牡丹》《小花》《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鐵道游擊隊》《董存瑞》《戴手銬的旅客》……兒時滿滿的回味[再見][再見]
哈哈哈,上世紀60年代,還是在丹江口市上小學,一天找老娘要了5分錢在露天電影院看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在水泥橙子上睡著了,半夜醒了一看,就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幸虧露天電影院沒有鎖門,趕快回家去了。(因為不知道時間,也不知道幾點鍾)。[大笑][大笑][大笑]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小時候那時不僅物質匱乏,文化生活也是很匱乏的,看電影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所有人開心的一件大事。
廠區的廣播總是提前通知今天會有電影,甚至今天什麼電影,幾點開始放映都通知的明明白白。
爸爸媽媽趕緊的抓緊時間把飯就做好,我和姐姐快速吃完飯後趕緊的抱起小板凳去佔位置。
那時電影院都是露天電影院,位置絕對的不能太靠前,否則只能仰著頭看電影了,但也不能靠後,靠後會被會被被前面的人擋住視線,只有前面靠後一點的地方是最好的。我和姐姐總能佔到前面靠後一點的位置。
其實那時放什麼電影,對於還是小孩子的我並不重要,只是喜歡那種熱鬧的氣氛,哪怕有時刮著風,下著雪,即使腳都被凍僵了,也樂此不疲。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就是《畫皮》有的小朋友直接嚇哭,我也被嚇的鑽進爸爸的懷里,再也沒敢看。
後來廠子里就專門蓋了電影院了,即使刮風下雨也吹不到淋不到了。
如今雖然電影院里的環境已經非常的好了,我卻很少去看電影了,露天電影就像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記載著我兒時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露天電影也是幾代人美好生活的回憶,看過露天電影的人多少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
小時候,物質文化生活不豐富,看個電影像過年一樣,有時候要跑幾十里地,也不嫌累,看完電影回家 睡一會,天就亮了。
記得那時候的電影片子也不多,反反復復就是那幾部,《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賣花姑娘》,都是黑白片窄熒幕的,情節簡單,畫質也不好。前面還有加演。「中國的新聞簡報,朝鮮的哭哭笑笑,越南的飛機大炮」。
最難忘的是看《賣花姑娘》,跟一夥同學走了很遠的路,到了放電影的地方 ,人都站滿了,沒地方了,只好擠在熒幕的後面,湊合看著。畫面里的人物及圖像都是反的,津津有味的看著,跟著劇情一會哭一會笑,那時也沒有餐巾紙,用袖子擦眼淚。
看完回家要過一個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橋,先過去的人使壞,把橋板拆了,後面的人不知道,掉進河裡好幾個,後來有人把橋板搭上了,我們才過去,大冬天凍的鼻涕眼淚的。
現在生活條件太好了,家門口幾個電影院,十幾年也不看一次電影。上次單位包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拿住電影票也沒好好看是那個電影院,去了找不到,打電話問同事,人家說了地方,一看票面,跑錯地方了。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一部叫阿福的電影,故事講敘了一個小男孩在美國入侵越南的時候,堅決抗擊侵略者的故事,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❸ 七八十年代晚上農村放電影,為什麼必須留下一個人看家呢
記得小時候農村那時村裡沒有電,到了晚上小孩子也沒什麼娛樂活動,大多吃完飯到村裡空曠的地方跳馬、捉迷藏,不到大人喊著回家是不會走的,要數最熱鬧的就是晚上放電影,一個發電機、一個大布幕、兩個帶窟窿眼的圓盤膠帶、一個白熾燈泡,村裡人只要有一人知道哪裡放映電影,整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晚上比白天趕集還熱鬧,誰都不想呆在家裡,但是那個年代小偷也多,家裡必須留人,我家一般都是我母親。
綜上,七八十年代農村放映電影,基本都是全家出動,我家基本都是母親看家,露天電影是我難忘的回憶。
❹ 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工作,當時的工資是多少錢
在當時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村放映員就相當於是一個公務員的存在,當時的公務員,可是非常牛的每個月按月拿工資,一個月可以領取四十多塊錢的工資在當時已經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在當時來說也算得上是一筆巨款,而且每放映一場電影還可以拿到提成,一個月總的來說可以說是收入不菲了。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都還記得,當時農村非常流行播放露天電影,誰家小子娶媳婦都會安排一場露天電影,有時候村裡也會單獨請放映員播放電影,兩棵樹加上一塊白色的幕布再加上一台放映機一個白熾燈泡是當時獨特的風景,當夜幕降臨之前,周圍村子的小孩子都會拿著小板凳前往放映地點等著看電影!當時的物價比較低,就算是老師在當時工資也就才不到30塊錢一個月,所以能當上放映員就與進入,當時糧站工作一樣吃香,而且邀請放映的人員還會在家裡,准備上一桌的吃的,也就是會管放映員一頓飯,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極好的待遇了。
❺ 涓冨叓鍗佸勾浠g殑鑰佺數褰變綘璁板緱鍚楋紵鐪嬭繃鐨勫勾綰閮藉ぇ浜嗭紒
鏃墮棿涓鏅冿紝涓冨叓鍗佸勾浠g殑浜哄備粖涔熼兘榪涘叆涓嶆儜涔嬪勾浜嗭紝褰撳勾鍎挎椂鐨勪紮浼存槸鍚︿緷鏃х帺鑰嶏紝姣忔瘡涓浜哄洖鍒拌佸眿錛屾槸涓嶆槸鍙堝嬀璧風ュ勾鐨勫線浜嬶紝閭f椂鍐滄潙鐗瑰埆絀峰洶錛屽跺墮兘瑕佷緷闈犵孩鍚銆佺帀綾崇敓媧伙紝瀛╁瓙浠鐜╄嶇殑澶氭槸鑷宸辯殑鍦熺帺鍏鳳紝浠涔堟矙鍖呫佺煶瀛愩佸樻償銆侀搧鐜絳夛紝鑰屾渶璁╁╁瓙浠鏈熺浖鐨勶紝鑾榪囦簬鍐滄潙鏀劇數褰變簡錛岄偅鏄鐩稿綋鏈熺浖錛
涓冨叓鍗佸勾浠g殑鍐滄潙錛岀數鍔涜繕涓嶆槸寰堝彂杈撅紝璁稿氬啘鏉戞槸娌℃湁閫氱數鐨勶紝瀹跺涵鐓ф槑涓昏佺敤鐨勬槸鐓ゆ補鐏錛屼竴涓澧ㄦ按鐡訛紝涓鏍規夎姳鑺錛屼竴涓綈塊搧鐗囷紝灝辨槸涓涓鐓ゆ補鐏錛屽滃箷闄嶄復鐨勬椂鍊欙紝鐢ㄧ伀鏌寸偣浜鍚庯紝婕嗛粦鐨勬埧灞嬮噷鐏鐏鏅冨姩錛屾櫄褰掔殑浜轟滑鍙浠ヨ繙榪滅殑鎰熷彈瀹剁殑娓╂殩錛岃屾斁鐢靛獎鏄涓騫翠唬瀹d紶鏂囦歡錛屾伃璐烘柊紱х殑鏈浣沖箍鍛娿
鐢靛獎鏀炬槧鍓嶏紝鏀劇數褰辯殑浜轟細鎻愬墠鍦ㄦ潙閲岀┖鏃風殑鍦版柟錛岄夊嚭涓ゆ5鐩歌窛涓夌背澶氱殑鏍戱紝鐒跺悗璧跺湪澶闃寵惤灞卞墠錛屾妸鐢靛獎騫曞竷鎼濂斤紝鏀懼﹀洖瀹剁殑澶у╁瓙錛屾垨鑰呭壊鑽夎繑鍥炵殑灝忓▋錛岄兘浼氶珮鍏寸殑鎵嬭垶瓚寵箞錛岄【涓嶄笂鍚冮キ錛屽氨浼氭惉涓涓灝忔澘鍑籌紝鍧愬湪褰卞箷鍓嶏紝緲橀栦互鐩箋
澶╄壊娓愭笎鏆椾笅鏉ワ紝鍥涢偦鍏鏉戠殑浜洪兘闄嗛檰緇緇璧舵潵錛岀┖鍦頒笂鏍規湰娌℃湁絀哄湴鍙浠ョ珛瓚籌紝騫磋交鐨勫皬浼欏瓙灝變細鐖鍒版爲涓婏紝騫寸邯澶х殑浜哄氨浼氭妸灝忓╁瓙鏀懼湪鑵誇笂錛岃繕鏈夌殑浼氱埇鍒版埧欏朵笂錛屽彧瑕佽兘鐪嬪埌鐢靛獎鐨勪漢鐗╄蛋鍔錛屽氨鍙浠ヤ簡錛岃岄偅鏃墮煶鍝嶇壒鍒鍝嶄寒錛屽嚑涔庡崐涓鏉戝瓙閮借兘鍚瑙佺數褰遍噷鐨勫0闊熾
澶╄壊婕嗛粦涓鐗囷紝鏀炬槧鐨勪漢閰掕凍楗楗憋紝鏉ュ埌鐢靛獎鍓嶄竴渚х害10綾寵繙鐨勮窛紱伙紝榪欓噷鎽嗘斁涓寮犲叓浠欐岋紝妗岃吙涓婃崋鐫涓鏍規湪媯嶏紝鏈ㄦ嶄笂鎮鍚婄潃涓鐩忕櫧鐐界伅錛岄殢鐫鍙戠數鏈鴻槳闅嗛殕鐨勫0闊沖搷璧鳳紝鐧界偨鐏鐏浜嗗嚑嬈″悗錛屼細浜璧鋒潵錛岃繖鏃朵漢緹ょ垎鍙戝悇縐嶆㈠懠澹幫紝灝ゅ叾鍙e摠澹版よ搗璧蜂紡錛屾斁鏄犲憳鎷胯搗紕熺墖錛屾彃鍏ユ斁鏄犳満錛岀櫧鐐界伅鐏鎺夌殑鍚屾椂錛屽獎騫曚笂寮濮嬫湁瀛楀箷鍙婇煶涔愶紝浜虹兢絝嬪埢楦﹂泙鏃犲0銆
閭f椂鐢靛獎鏀炬槧涓鑸鏄涓鏅氫笂浜屽満錛岀涓涓鐗囧瓙涓鑸鏄鍠滃墽鎴栧啘鏉戦樻潗錛屾瘮濡傛渶甯告斁鏄犵殑銆婁簩瀛愬紑搴椼嬨併婂煄鍗楁棫浜嬨嬨併婁漢鍒頒腑騫淬嬨併婄孩楂樻併嬨併婅姍钃夐晣鍒侊紝銆婄墽椹浜恆嬬瓑錛岀浜屽満鏄鎴樻枟鎴栨︽墦棰樻潗錛屾瘮濡傘婂湴闆鋒垬銆嬨併婂湴閬撴垬銆嬨併婂ぇ鍒鐜嬩簲銆嬨併婂崡鎷崇帇銆嬨併婂皯鏋楀恆嬨併婄嫾鐗欏北浜斿.澹銆嬬瓑錛岄兘浼氳╁ぇ瀹剁湅鐨勭儹琛娌歌吘銆
鏃墮棿嫻侀濈殑寰堝揩錛屾湀浜鎮勬倓鐨勭埇涓婂崐絀猴紝紼嶅井灝忎竴鐐圭殑瀛╁瓙鏃╁氨鍦ㄥぇ浜虹殑鎬閲岋紝娣辨繁鐨勭啛鐫¤繃鍘伙紝絳夊埌鍏浠欐屾梺閭g洀鐧界偨鐏浜璧鋒潵鐨勬椂鍊欙紝鐢靛獎涔熷氨緇撴潫浜嗭紝浜轟滑渚濅緷涓嶈垗鐨勫湪鐢靛獎灝炬洸涓鍥炲訛紝涓杈瑰懠鍠婄潃鑷瀹剁殑濞冿紝涓杈規嬁璧峰皬鏉垮嚦錛屾潙瀛愰噷鍙堝紑濮嬫哺鑵捐搗鏉ャ
閭f椂鐨勫啘鏉戝緢瀹夐潤錛屽跺舵埛鎴烽兘渚濋潬鑰曠嶅湡鍦扮敓媧伙紝閭f椂鐨勫啘鏉戝張寰堢儹闂癸紝鍚冧竴欏塊キ閮借兘璺戝崐涓鏉戝瓙錛岃岀湅鐢靛獎鍙浠ヨ╁懆杈瑰嚑涓鏉戝瓙鐨勪漢鑱氶泦涓璧鳳紝綆鍗曡屽揩涔愶紝浣犺繕璁板緱閭f椂鐨勮佺數褰卞悧錛
❻ 現在的電影技術這么發達,六七十年代的我們是怎麼看
我說一下農村六七十年代看電影的場景吧,當時,演的是露天電影,就是在農村的打穀場上或學校操切上豎兩木頭桿子,掛上影幕,大喇叭,有的圖省勁,把影幕直接掛在兩棵距離相當的大樹上。
當時,農村看露天電影真是一種精神享受,那時候每個公社有放映隊,輪流到各村放映,到時候村上大喇叭會提前通知,夜幕剛剛將臨,全村男女老少出巢,有拿登子和椅子的,前面人有的找塊石頭座下,幕前幕後都有人,最熱鬧是孩子們,他們在幕前幕後跑來跑去,好不開心。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那露天電影的場景至今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