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栗原小卷主演的電影《望鄉》,曾經風靡的年代,永遠的女神,這部電影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看完之後讓人感覺十分沉重的電影,故事其實復雜,沒有晦澀難懂的鏡頭,大概講述的是,三穀圭子是日本一位專門研究女性血淚史的研究員,出於了解過去的目的,和曾經一位被賣到南洋做妓女的老奶奶生活了三個星期,兩人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熟悉,最後關系如同母女,慢慢的,老奶奶開始講述她當年的那些經歷。
影片的結尾最為精彩也最為悲涼,三穀圭子去了以前崎子「工作」過的地方,當年的第八番號早已被戰火吞噬,但是那些墓地仍在,她清理了墓群,並為她們帶去了鮮花,最後猛然發現,這些當年客死他鄉的南洋妓女,選擇將墓碑背向日本,這意味她們即使在死後也不願意在想起故鄉,甚至不想看到日本。
凄苦一生的背後,有對祖國的恨,也有對親人的埋怨,國家將她們作為棋子,被販賣後還對她們說這是榮耀的,家人們花著她們用身體換來的錢,反而嫌棄她們,這一生,都是墊腳石和犧牲品,沒有人問過她們的想法,怎一個苦字了得?
很多人會問我,《望鄉》好不好看,我只能說它很好很值得看,自己卻不願意多看一遍,因為太沉重,最難忘的一個鏡頭就是圭子真誠的對待阿崎婆,把自己的毛巾贈送給她後,阿崎婆的號啕大哭,聲音中有壓抑了幾十年的委屈和痛苦,但是又能如何,誰也阻擋不了時間的腳步,最後的最後,她們和歷史一樣,會被人遺忘被塵埃中。
2. 日本電影《望鄉》講的是什麼
《望鄉》是由熊井啟執導,栗原小卷、田中絹代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被騙賣到南洋當妓女的日本貧苦婦女阿崎的悲慘遭遇的故事。該片於1974年11月2日在日本上映。影片中田中絹代的舉手投足都傳神地表達了阿崎婆的內心世界,靈活的眼神和細膩的面部表情,使得阿崎婆的形象真切感人。尤其是片中結尾部分當得知山穀圭子將要離開時候的一場哭戲,令人為之動容。
(2)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電影望鄉擴展閱讀:
《望鄉》是一部優秀的日本現實題材影片,主題嚴肅深刻。影片層次清晰,主次分明,情節的發展自然流暢,既注重了細節的選擇,又與全劇緊密相連。導演熊井啟在片中以雙重倒敘手法,使兩個時空的敘事形成對比和隱喻,恰到好處地展現了這部影片深刻的思想內涵,使這部影片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3. 曾經日本電影《望鄉》在中國公映時,為何那麼火爆
個人感覺之所以火爆是因為電影劇情感動的億萬觀眾,讓觀眾有種重溫經典的感受,能夠將自己融入到電影中,認真去看,去體會那種時代氛圍,總體上講還是劇情比較好。
感人的故事,敬業的演員,最終成就了這部直指人心的經典電影。我們也從此了解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撇清了日本普通民眾與軍國主義者的關系。 戰爭中,任何一個渺小的存在都是一葉浮萍,被激流裹挾,命還不如螻蟻。《望鄉》之所以能夠漂洋過海成為經典,是因為它背後深刻的主題,遠離戰爭,才是人類的最優選擇!
歡迎大家討論評價!
4. 我聽過的關於日本電影《望鄉》最「驚心動魄」的講述
1978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便和日本恢復了邦交正常化。隨後引進了三部日本電影,《望鄉》就是其中的一部。像這樣一部講述一位妓女悲慘一生的電影不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絕對是不可能的事,完全可以用「炸了鍋」來譬喻。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國電影里別說出現「妓院」,就連接吻的鏡頭都不曾有過。因此當人們通過各種渠道對《望鄉》劇情略有所聞以後,那種期望的峰值之高便可想而知了。
學者山穀圭子(栗原小卷飾)為了研究關於五十年前日本婦女被賣到南洋做妓女的心酸 歷史 ,走遍了天草的各個角落。偶然遇到當地一個窮老太阿崎婆,由此展開了一段發生在她身上鮮為人知的故事。
阿崎婆從小家庭生活貧困、窘迫,隨改嫁的母親來到南洋,被賣到8號妓院時才剛滿十八歲。她苦難的生活從此開始。為早日掙到足夠的錢贖身,阿崎婆盡可能多的接客,嘗盡了人生屈辱。
在南洋的這段晦暗時光里,阿崎婆第一次愛上了一個年輕人竹山秀夫,後者也努力工作賺錢冀望有一天幫助阿崎婆贖身。但秀夫還是因為不能完全接受阿崎婆的妓女身份,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隨著日本經濟復甦,日本政府不再倚靠販賣妓女賺取外匯,妓院生意因此一落千丈。8號妓院幾經轉手,被同是妓女出身的阿菊媽接手。阿菊媽用一輩子的積蓄在南洋修了一座墓地,囑咐她手下的妓女們永遠也不要再回日本,就在南洋度過餘生,死後就葬在這座墓地。
但思鄉心切的阿崎婆不聽任何人,包括阿菊媽的勸阻執意要走,最後輾轉回到家鄉。家裡唯一的哥哥已經娶妻成家,已無她容身之地。家人和鄰居的歧視,讓悲痛欲絕的阿崎婆離開日本來到中國東北,嫁給一個皮匠。
日本戰敗後阿崎婆再次回到了日本家鄉。丈夫去世後,留下一個兒子;兒子長大後把阿崎婆送回了老家,自己則在城裡結婚成家,從此再也沒有露面。
據我一個表叔後來回憶,當時他才20歲,剛進工廠當學徒工,被廠武裝部選入民兵隊伍。除了遇到廠子有大型活動,民兵們會幫助維持秩序,再就是負責工廠俱樂部的治安。
當時每個大工廠都有自己的俱樂部,規模一點兒也不比市中心的電影院差。俱樂部每月都會上映七八部電影,新片少,外國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當人們從貼出的電影預告上看到《望鄉》,加之在民間已經流傳的各種版本的小道消息,使得《望鄉》的入場券用一票難求都無法形容,也即想弄到一張票比登天容易不到哪兒去。
當時每部電影放映前幾天,俱樂部就會通過售票窗口預售入場券,但是令表叔不解的是從售票處正常流出的《望鄉》入場券少之又少,大都是在工廠上班時間零散售出的。那時認識人好辦事,近千張電影票大概是被那些與俱樂部有關系的熟人們你十張他二十張地早就倒騰出去了。表叔說,當時的電影票一毛五一張,而《望鄉》的,私下裡幾乎被賣到八毛或一元。
在《望鄉》上映前那段不短的時間里,來找表述求票的哥們兒屬實不少。請表叔下館子的、偷偷塞給表叔一包好煙的不計其數。他們一致的願望是,即便弄不到票,在電影開演前表叔能幫他們順利地混進俱樂部。
表叔當然也答應了幾個。按表叔的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但實際情況並非表叔想像的那樣簡單!甚至可以說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望鄉》只在表叔的工廠俱樂部下午4點半上映一場。那天是周日。從上午八九點鍾,俱樂部門前就有不少人影在晃動。他們希望能花高價從倒票者手裡淘到一張,或者能幸運地買到別人的退票,明知道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但還是陸續有人來加入這個群體。
他們互相詢問著、打探著。俱樂部能容納800個座位,也就是說加上站著的,能有小1000人有幸一堵《望鄉》其容。等到電影入場前兩個小時,俱樂部門外小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提前一小時,表叔和戰友們已經站在俱樂部入口:可以持票入場了!
人群開始騷動起來。有票的排著隊魚貫而入,沒票的里三層外三層地聚在門外,用羨慕的眼光目送他們推擠著匆忙入場。四點半,俱樂部的大門砰然關閉。可是門外的人群不但未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嘈雜聲也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門外人群開始變得有些不耐煩,他們感到自己將會失去這唯一的機會,他們深深的感到即將與《望鄉》擦肩而過!於是人群漸漸擁堵到俱樂部門前,有人甚至憤怒地喊出「我們要進去」的怒吼。表述至今還清晰的記得,跟他同車間的工友小蔡,拿磚頭砸碎了離入口較遠的一塊窗玻璃,企圖拱進去。自然,他被民兵們強行帶走,送去了派出所。
俱樂部負責人看到如此場面,一時慌了神,開始指揮表叔他們在裡面把大門用木頭方子給釘死了!這一舉動終於惹惱了外面似乎已經失去理智的人們,他們更加用力地沖撞大門。當俱樂部大門在一片嘈雜聲中被撞開,俱樂部果斷最初決定:停止放映。結果正在觀影的噓聲一片,好容易沖進去的人看到的是雪白的銀幕。在一陣高過一陣的抱怨聲中,俱樂部落得個里外不是人。還好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才沒讓事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表叔抽了口煙接著說,他至今都沒看過一眼《望鄉》。不過從那以後他收集了不少栗原小卷的圖片。他至今仍然認為栗原小卷是日本影星中最漂亮的。
(栗原小卷)
而我在聽他講述時並沒有覺得好笑,相反心裡總覺得有些沉重和壓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部電影能讓人變得如此瘋狂?我似乎能理解,但內心深處更多的是一片茫然。也許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才能真正有所體會吧!
多年以後,我讀巴金的《隨想錄》,他在開篇即提到了《望鄉》這部電影。他說:「 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我看過一次影片,是通過電視看到的,我流了眼淚,我感到難過,影片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
~END~
5. 曾經日本電影《望鄉》在中國公映時,為何那麼火爆
《望鄉》是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導演熊井啟採用了雙重倒敘手法,通過比較和比較這兩個時空故事,可以正確地展現這部電影的深刻思想內涵,並將思想與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主題是嚴肅而深刻的。 電影層次結構清晰,優先順序明確,情節發展自然順暢,不僅注重細節的選擇,而且與整部戲息息相關。
接管妓院的阿菊媽用自己的積蓄為每個人建了一座墓地,並告訴每個人不要再返回日本。 但是,因為思鄉之情,她沒有聽阿菊媽的建議,堅持回到日本後,她的家人已經無法再接受她,因此她來到了中國東北與皮匠結婚。 日本被擊敗後,阿崎婆回到她的家鄉。
她的兒子送她回到家後,沒有再出現。圭子了解到阿崎婆不幸經歷之後深深的被感動了,去了墓地向可憐的南洋姐姐致敬緬懷。 她們的不幸也打動了熒幕前的觀眾,並使人們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