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老北京的電影電視劇
1,《正陽門下》
《正陽門下》是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視台、大前門北京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勵志電視劇,由劉家成執導,朱亞文、倪大紅、邊瀟瀟、李光復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故事。
2,《正陽門下小女人》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領銜主演的年代情感劇。該劇以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以女性創業者徐慧真為敘述視角,講述了其從1955年至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帶領身邊人創業致富、走向小康的故事。
3,《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葉京擔任導演與編劇,由佟大為、陳羽凡、白百何、文章、齊襄、果靜林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生長在北京某軍隊大院的孩子們所共同經歷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
4,《血色浪漫》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並已於2004年11月30日在江蘇衛視首播。
5,《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是由劉家成執導,何冰、王鷗、劉蓓領銜主演,馮文娟、侯煜、畢彥君、方子哥主演,海一天特別主演的年代劇。該劇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圍繞老闆嚴振聲、妻子林翠卿及一心為父親治病的牧春花,講述了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
Ⅱ 《城南舊事》主要講了什麼
《城南舊事》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後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
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
作品簡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
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
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於火車下。英子發著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
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
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覺得自己長大了。
創作背景
《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說的初衷。
Ⅲ 豆瓣9.0分神作,38年過去,我們再沒有拍出如此干凈的電影了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每當李叔同創作的這首 《送別》 的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人的無限回憶。
很多人評論這首歌: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朴樹曾經在一次表演中,唱到這首歌時痛哭不止,曲未盡,他就已經崩潰。
而讓這首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的,則要歸功於一部38年前的國產老電影。
影片沒有華麗宏大的場面,沒有精美的服裝道具,卻憑借著清新朴實的故事和雋永動人的情節,而成為治癒幾代中國觀眾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視為:
中國影壇最好的詩意電影,沒有之一!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 9.0 ,好於 97 %的劇情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經典電影!
《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影片上映於1983年,由上影廠出品。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 林海音 的同名短篇小說,由第四代大導演 吳貽弓 執導。
影片在當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同時還走出國門成為改革開放最早一批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先後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4年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原著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女孩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細膩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文字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
導演吳貽弓在1981年意外看到了這部小說,當即就被小說所打動,他曾散肆說過:
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
隨即吳貽弓著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分別是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 和 《爸爸的花兒落了》 ,改編的時候,吳導刪去了部分情節。
但即便未能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但影片對於原著的情節忠實度卻非常高。
電影和原著一樣,以小女孩英子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借用她稚嫩又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情冷暖與人間酸楚,雖然英子小小年紀,卻道盡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整部影片不刻意悲傷,也不故作煽情,完全秉持了散文詩一樣的恬淡風格。
二十世紀20年代末的北京城,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
每年秋天開始,往北京運煤的駱駝隊,都要伴著駝鈴聲悠悠地進城又出城。
早晨,城南一條胡同口的水井邊上,附近的積水都凍出了冰碴子。
駝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卸煤。
主人家姓林,有個六歲的女兒叫 英子 ,從小長在胡同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著停在家門口的駱駝,獃獃的表情和大口咀嚼草料的神態。
穿著大紅棉襖的英子也忍不住學起了駱駝的神態來,她問父親:
「 駱駝為什麼都要掛個鈴鐺? 」
父親解釋,駱駝怕狼,人給他掛上鈴鐺,狼聽見鈴響,知道有人在保護駱駝,就不敢侵擾。
這自然是大人的說法,可對於人小鬼大的英子來說,經常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駱駝敏洞有大大的腳掌,走在沙漠里沒有聲音。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父親對於女兒的想法不置可否,只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好!
在英子家對門不遠,有家惠安館,住在館里的有個叫 秀貞 的姑娘。
她梳著一頭大辮子,每天總是痴痴地倚在門口,嘴裡時不時地喚著「小桂子」的名字,附近的人們都叫她瘋女人。沖拿轎
英子對秀貞產生了好奇,可大人們都不允許她接近秀貞。
尤其家裡的僕人宋媽,每回都告誡英子:
「 你就不怕惠安館的瘋子? 」
膽大活潑的英子卻反駁說:
「 她每回見了我,都對我笑呢! 」
回家路上,恰好碰到警察「 出紅差 」的隊伍,人們都在圍觀叫好,當熱鬧來看。
英子並不懂這種舊時老北京處決犯人的說法,更不懂為何圍觀的人要拚命叫好。
之後,宋媽帶英子去了附近的油鹽店,店裡的伙計正在難為一個和英子同齡的小姑娘,非要讓小姑娘唱一段小曲兒才把醬賣給她,英子氣不過,主動奪走了醬遞給了她。
後來,英子又見到了女孩在胡同口的水井打水,才知道小姑娘也住在附近,叫 妞兒 。
英子主動邀請妞兒來自己家玩,可妞兒卻不敢,她害怕英子家對門的瘋女人。
英子回屋又碰上了蹲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大著膽子問:
「 小桂子是誰? 」
秀貞帶著英子進屋,指著牆上的年畫娃娃說:
「 看看我的小桂子長得多胖啊! 」
秀貞的父親在屋外聽女兒又在說起這些事,當即罵道:
「 別說了,也不害臊。 」
英子回家見宋媽和附近賣洋火的老婆子在一起嘀咕,似乎說的就是秀貞的事情。
宋媽看到英子過來就不再言語,可古靈精怪的英子,早就知道大人們在議論秀貞的丑聞。
原來,秀貞曾愛上了一個來城裡讀書的大學生思康,兩人私定終身,可後來這個大學生被抓走,再也沒回來,而秀貞那個時候已經懷有了身孕。
秀貞後來生下了個女兒叫小桂子,家裡覺得丟人就被把孩子丟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打從失去愛人和孩子後,秀貞就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轉年到了春天,天氣暖和起來,英子已經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可她沒事還是經常找附近的妞兒玩耍,有時也會去看看瘋女人秀貞,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得過著。
有時英子會看到一些大學生來家裡找父親交談,母親總勸說父親不要跟那些人來往太深。
可是父親卻說:
「 那些都是了不起的新青年啊! 」
母親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 哎,聽說惠安館那個瘋子的男人也是…… 」
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住,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
在一旁練字的英子聽著父母的竊竊私語,隱隱約約知道了什麼,但又不太說得明白。
只是覺得,大人們的世界好像總是很神秘。
後來,英子再去惠安館看秀貞,秀貞有時會斷斷續續地回憶起一些片段,並提到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塊青色胎記,還叮囑英子:如果以後看到小桂子,一定要讓她早點回家。
夏天,英子在胡同里玩耍,見到了妞兒和一個帶著胡琴的瘦高男人走在一起。
英子主動打招呼,可妞兒卻被身後的男人催著走離了胡同。
英子知道,男人是妞兒的父親。
見妞兒不理自己,失落的英子走到了惠安館,秀貞見她來,熱情地招呼她。
還用自己養的指甲草加白礬搗碎,給小英子染了紅色的指甲,秀貞一邊塗一邊回憶說:
「 思康他最喜歡我染的紅指甲…… 」
當晚回到家,妞兒突然來找英子哭訴,妞兒經常父親毒打,以至於渾身都是傷。
英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狠心?
可妞兒卻哭著說,自己並非現在的父母親生的,而是被撿來的。
沒過多久,一個雨夜,妞兒悄悄從家裡跑了出來,她告訴英子,自己忍受不了養父母的毒打,想去找親生父母。
她聽家裡人說,自己是在城門那兒被撿來的。英子猛然想起之前宋媽和賣洋火的婆子的對話,於是又看了妞兒脖子後面,果然有一枚青色胎記——這才確認她就是小桂子。
妞兒不明就裡,英子於是拉著她來到惠安館。
秀貞見到了過來的妞兒,當即抱住她,口中念叨著:
「 我苦命的小桂子,你終於回來了! 」
這時,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秀貞於是趕緊給妞兒穿好新衣服,嘴裡說著,咱們得坐八點五十的火車去天津,到天津坐大輪船,一塊找你爸爸去!
收拾完行李,看著眼前的妞兒,秀貞忽然又停下,問眼前的妞兒:
「 你怎麼不叫我呢,叫我一聲媽。 」
英子也不理解妞兒到底相信了秀貞是她的母親,還是因為被從未感受過的母愛所感動,居然真的叫了一聲媽,兩人連夜冒著大雨坐上了黃包車離開了胡同。
英子被大雨淋得發燒起來,反應過來時,已經攔不住住秀貞和妞兒,就倒在雨里。
街上的報紙後來報道了一條新聞說: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鐵路附近發生了意外慘死。
當英子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醫生說她因為發燒昏迷了很久,差點急壞了爸媽。
出院以後,英子舉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也進了附近的廠甸小學念書。
她再沒見過秀貞和妞兒,可她總會忍不住想起她們。
一天下午,附近胡同里有三個男孩在踢球,有人把球踢進了附近廢棄院落的草叢里。
傳聞這座宅院鬧鬼,男孩們都不敢進去撿球,只有英子不害怕,主動走進草叢里。
在草叢里,英子意外發現了一隻精巧的自鳴鍾,還有一個銅茶盤。
此時男孩們叫英子趕緊出來,英子就把東西都放回去,也沒顧上找球就跑出了草叢。
回家後,父親和母親交談中提到,胡同口張家遭了賊,被偷走了一座自鳴鍾。
英子聽在心裡,她想起了下午在草叢里見到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對小偷產生好奇的英子又去草叢里找那些東西,結果見到樹下蹲著個人。
英子嚇了一跳,好在男人看來沒有惡意,隨即掏出一個皮球問英子,是來找這個的嗎?
英子接過球,卻又主動大著膽子跟他說話,見他一直蹲在地上就問:
「 你是來這兒拉屎的吧? 」
男人倒也不臉紅,聽完哈哈大笑地答應著。
見英子毫無顧忌的和自己說話,天真無邪,於是男人便敞開了心扉,主動跟她攀談起來。
得知英子在廠甸小學念書,男人便興奮地說,自己弟弟也在那兒念書,而且學習很好。
英子對男人產生了好奇,她回到家並沒有告訴父母見到男人的事情。
此時附近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詢問是否遭遇竊賊或是見到可疑人等。
第二天下午放學,英子又主動來到這片草叢,見男人果然蹲在這里,便又交談起來。
這次男人說了很多:
「 自己弟弟學習好,可自己做哥哥的卻沒本事,沒法供養弟弟上學讀書,我走了這一步,也是沒法子。我媽和弟弟都不知道,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
說完不等英子回答,懺悔的男人居然抱頭痛哭起來。
英子其實不懂男人的話,她想安慰男人,只是說:
「 我不懂……人太多,我分不清。 」
隨即英子又說:
「 我們的課文里有一課《我們看海去》,可我沒看過海,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 」
男人聽完卻似乎想通了,他收起淚水回答英子:
「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 」
隔天放學後,英子又見到警察出紅差的隊伍,抓的都是一些年輕大學生。
回到家,母親又在嘮叨父親:
「 今個兒又在槍斃學生了,你還招他們,怪嚇人的,讓人看見怎麼辦? 」
父親只說母親不懂,之後英子又常常見到父親悄悄掏錢給那些來家裡的大學生。
後來,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課堂上學生們唱起了一首《送別》。
英子偶然發現,那個得了第一名的學生的哥哥就是那天草叢里見到的男人。
英子發自內心地替男人感到高興。
不久後,廢棄宅院來了很多警察,街坊們都在傳說,便衣抓到了盜竊的小偷。
聽說抓到了小偷,英子很擔心草叢男人,於是趕緊出門去看,結果看到了警察剛好押著男人從胡同口路過。
男人回頭看了英子一眼,面帶微笑,可英子看了內心卻說不出的難過。
他的眼睛裡止不住淚水,因為她知道, 自己又一次失去了剛認識不久朋友 。
轉眼又到秋天,英子的父親突然罹患重病,經常往來於家裡和醫院之間。
宋媽也讓英子代筆寫了一封家書,說自己一切安好,但是很想念兒子小栓子,希望讓鄉下的丈夫馮大明能夠帶著孩子來城裡一趟。
可後來有一天放學,英子見到宋媽哭得很傷心,問了母親才得知真相。
原來,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狠心賣給別人。
宋媽心痛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只有默默地哭泣,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很多歲。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很早,父親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必須長期住在醫院里。
英子放學後,帶著成績單來醫院里看望父親,想讓父親高興高興。
因為自從父親住院以後,母親一直不讓英子來醫院,說是父親的肺病會傳染。
可英子還是忍不住想念父親,於是私自來醫院看望,
病床上的父親很憔悴,他回憶起自己上次打了英子的事情,於是就問女兒還記得嗎?
英子回答:「 父親打得好疼,想忘也忘不掉。 」
父親愧疚地問:「 還恨爸爸嗎? 」
英子懂事地回答:「 不恨。 」
轉年秋天,在楓葉飄落的時節,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英子一家人。
母親要帶著一家人離開北京,臨行前,一家人在父親的墳前告別,久久不願離去。
之後,宋媽也告別林家獨自回到了老家,成了又一個消失在英子生命里的過客。
英子和母親、弟弟一起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只有英子獨自向後張望著。
她想再多看一眼,因為她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南。
她想記住這里的一切,記住那裡的所有人,記住這兒的秋天,記住這兒的離別……
作為一部拍攝於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城南舊事》沒有採用常規的故事片結構,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導演只是非常細致地勾勒了舊 社會 老北京一座胡同里的瑣碎日常生活, 故事看似普通平淡,卻用詩意的影像於無聲處展現了紛繁復雜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
整個故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來審視復雜的成人世界,善良女子秀貞的失孤、為了供養弟弟讀書的小偷的被捕、淳樸勤勞的女傭宋媽的家庭慘劇、一生純良和善待人的父親的病逝,乃至於電影僅僅只是側面刻畫和鋪墊的學生運動與 社會 激盪變革,如此多的故事線索,為影片填充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略帶感傷的講述回憶的散文詩,在抒情與回憶當中折射當時整個 社會 的人情百態。 生於書香門第的英子雖然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告別與失去;當小小年紀的她,開始被迫理解身邊那些過去不懂的事情之後,成長的殘酷代價讓英子一夜長大,童年也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不斷地經歷失去與離別,而這正是影片最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英子的扮演者 沈潔 ,是導演吳貽弓意外發現的小演員,出演電影時年僅10歲。電影播出後,不少觀眾稱沈潔是「 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 」。
就連原著作者林海音也盛贊說:「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子 」。
說到這里,再來說點題外話,《城南舊事》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但其實影片拍攝時並未取得版權。一直到後來,林海音的兒子夏祖焯先生來到大陸,得知母親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他只象徵性地拿了一美元稿酬,之後電影被引進台灣上映。
1991年,林海音先生來大陸訪問,才特意見了當年電影的主創人員,並感謝他們將自己的小說給還原在銀幕上,由此傳為一段佳話。
電影另一大成功的地方,無疑是片中所呈現的濃濃煙火氣。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 北京城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所有的場景在蕭條陳舊中卻帶著一種明媚暖意,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
據說電影最初的投資只有29萬,但劇組為了還原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於是採用棚拍搭景的方式,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們按照1:1的規模實景搭出來的。
外景搭好後,導演吳貽弓卻不著急開機拍攝,反而等了好長時間才開拍,目的就是要等這個再造出來的「北京」慢慢變老。果然, 幾個月過後,當屋檐上的草籽變成了幾撮隨風搖曳的野草,當落寞院子里的假樹樁經風吹雨打後有了舊的模樣時,林海音筆下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以致當年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後還以為這部影片是在北京拍攝的。
由於前後籌周期過長,電影拍攝過程中一再超支,由原定的預算翻了一倍,成本達到了57萬。但也正是當時的電影人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造就了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遺憾的是——
在如今商業至上的華語電影市場,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如此純粹干凈的電影了!
Ⅳ 王寶強葛優打北平什麼電影
王寶強和葛優共同出演的那部戰爭片,叫做《建國大業》。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特別經典的片段,也是後來被許多博主剪輯的搞笑片段。片中王寶強對著葛優飾演的首長說:「報告首長,前邊有個地主大院,院牆太高怕不上去,手榴彈也炸不開,請求炮兵支援吧。」
葛優叫士兵用照明彈一看,這不到北京城下了么。於是說了一句台詞:「那是北平。」
這段戲看得人哄然大笑,雖然大家笑了,也覺得這一幕有點兒逗,可實際上,這一幕生動詼諧的展現四野很快就打到了北平城下,就連士兵都沒有察覺出來。
《建國大業》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該影片在2009年上映,到現在都難以超越。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Ⅳ 有關北京的電影
清宮電影中,舊時的北京是一個充滿陰謀和權力斗爭的宮殿,《瀛台泣血》、《清宮秘史》、《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兩宮皇太後》、《譚嗣同》
《定軍山》《西洋鏡》
1982年,凌子風拍攝《駱駝祥子》
《城南舊事》的導演吳貽弓是上海人,他對北京的描述卻如此精準又富於詩意。
《祖國的花朵》裡面唱的「海面倒影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是電影對北京的描述。
《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們可以看到70年代北京小孩的生活中,政治的色彩有多麼醒目和刺眼。
20世紀80年代,電影創作者將更多的鏡頭對准了北京的普通老百姓。《夕照街》、《二子開店》、《珍珍的發屋》、《北京你早》、《本命年》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北京從事搖滾音樂的青年多如牛毛,崔健甚至主演了《北京雜種 影片里憤怒青年們穿行在北京的胡同、立交橋,一直蔓延到《頭發亂了》、《長大成人》里 還有《開往春天的地鐵》和《北京樂與怒》
《冬春的日子》
《東宮西宮》
出生在北京的寧瀛對北京的情感更為復雜
她把自己導演的影片《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稱為「北京三部曲」。
《十七歲的單車》
個人最喜歡的是 獨自等待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所講述的是京劇。京劇是一種非常滄桑的聲音,而北京城是一座非常滄桑的城市,二者一拍即合,京劇也讓北京有了一種獨特的堅定從容和疲倦的滄桑。
好有 卡拉是條狗
Ⅵ 電影《京城81號Ⅱ》有哪些看點
《京城81號2》是由陳嘉上監制、錢人豪執導,譚廣源、蔡駿、黃慧惠編劇的驚悚懸疑3D巨制,影片取材自北京「朝陽門內大街81號 」真實故事,由張智霖、梅婷、鍾欣潼、耿樂等領銜主演,將於2017年7月6日中國內地上映。咱們先來了解下它都有哪些看點吧。
一.沒有鬼,只有人,就是這么任性
電影《京城81號Ⅱ》的重要拍攝場景,麗宮大劇院,從最繁華的馬戲團到殘破的電影院,歷經四次改景,最大程度還原麗宮大劇院的物是人非的詭異蒼涼氣氛,令人唏噓不已。電影《京城81號Ⅱ》將借鑒《歌劇魅影》中的火災場面,馬戲團末期的麗宮大劇院發生火災,場面頗為壯觀。3D畫面中的麗宮火災,將更加的震撼。不光是場景,電影《京城81號Ⅱ》劇組對於服裝和道具的要求十分嚴格。
Ⅶ 問一老電影的名字,關於老北京城混混的
黑白人間
Ⅷ 電影《龍須溝》根據什麼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
電影《龍須溝》根據老舍先生同名話劇改編。《龍須溝》是老舍名著由冼群編導,於是之、於藍,牛犇,張伐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講述了北京龍須溝一帶勞動人民生活和命運的巨大變化的故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
電影龍須溝的簡介
解放前的老北京城,天橋東邊有一條臭水溝——龍須溝。生活在最底層的窮苦勞動人民沿著臭水溝兩岸安家落戶,這群被剝奪了尊嚴的人們在迫害、屈辱、疾病和死亡的夾逼中艱難求生。百姓們喝不上自來水,只能飲井裡的苦水,上趟廁所還得跑半里地。每當雨季到來,臭水溝的水高漲泛濫,進入貧民的家中,臭不可聞,苦不堪言。
被人喊成「瘋子」的老藝人程寶慶(於是之飾)落魄憤懣,他依靠老婆程娘子(於藍飾)賣香煙度日,最喜歡丁家那個靈巧可愛的姑娘小妞子。非人的舊社會,讓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