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上海電影轉制

上海電影轉制

發布時間:2022-05-13 19:45:36

上海電影曾經出品過哪些經典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㈡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成立了哪幾家電影製片廠

天馬電影製片廠、海燕電影製片廠、美術電影製片廠、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譯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等。

㈢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發展歷史

正式建廠前,美術片組攝制美術片94部。建廠後,1957~1982年攝制美術片 187部、紀錄片9部、共計220部。建廠前攝制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片《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對美術片的民族化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1958年,萬古蟾帶領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吸取中國民間皮影戲和剪紙片的藝術特點,成功地拍攝出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偉、錢家駿的指導下,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傳統的水墨畫搬上銀幕,攝制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兒童手工折紙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舉行了美術電影展覽,受到觀眾的歡迎,並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熱烈歡迎,1963年,周恩來總理曾贊揚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享有盛譽。從東影時期到1985年底共生產美術片275部,有22部獲國內31次獎,有29部獲國外45次獎;木偶片《神筆》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均5次獲獎。
1980年6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以介紹美術片為主要內容的兒童雙月刊《孫悟空》,發行量最高達40多萬份。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大耳朵圖圖》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美影不斷推出影院動畫片引領電影市場。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並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王仲偉的贊譽:動畫片有此業績,實屬可喜可賀。望很好總結,並乘勢而上,深化改革,促進轉制,提升原創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風。
2007年美影廠又創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詩影院動畫片〈勇士〉。該片是美影廠繼〈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寶蓮燈〉之後又一部動畫長片。全片83分鍾,歷時4年,斥資1500萬人民幣打造而成。國際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也曾親臨〈勇士〉劇組,被〈勇士〉流暢的線條、創新的三維技術及堅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無比欽佩地感嘆道:〈你們的人物造型是別人畫不出來的!「並表示要做」「牌推銷員」,把〈勇士〉帶到歐洲去。〈勇士〉繼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常州最佳中國長片獎」之後,還獲得了電影屆學術影響很大的「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和「金熊獎」國際動畫作品——最佳影院動畫片獎。
此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等,又新增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同時美影廠下屬上海美術專修學校是一家為動畫片創作提供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在卡通動漫領域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藝術產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㈣ 為什麼90年代開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製作水準大不如前

我的童年歲月里,大多動畫片在主題曲後都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字體浮現在眼前,那時最愛看的就是《阿凡提》和《大鬧天宮》。

以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還有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為什麼現在很多年後銷聲匿跡了呢?

因為高層對電影的計件酬費高,成本高,製作沒法完成。以前上海美術廠的老藝術家基本都不在人世了,接替的人都急功近利,一心向錢看齊,再也拍不出當年的風采。想當年日本的動畫工作室都是學習借鑒中國動畫的製作。

我印象中從《寶蓮燈》後中國再無經典動畫片,比較可惜。朝錢看的藝術就不是藝術了,中國動畫的本身是藝術,不是用錢能夠衡量的。

悲哀的是中國人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深度發掘和擴展沒有日本民族做得好,所以到現在中國的藝術失傳許久,顯而易見。

㈤ 為什麼70~90年代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出了好多經典,2000年至今怎麼沒有好的片子,而且最近電視劇也不好看

以前一部片子從翻譯到最後的混音,都要1個多月,有的甚至3個月
都是精雕細琢出來的

而現在,電影都快上映才分配到譯制廠,翻譯到混錄才幾天,肯定沒法比
老外要防著中國的盜版,,,,時間太短了

變形金剛分到八一廠配音的時候,給的片子都是塗色的,只把人物露出來,背景全都用顏色圖上了,動作場面的時候,人物直接跑到背景色里,嘴型都看不到,,,姜廣濤只用了一天就把裡面山姆的所有對白錄完了,,,
現在的分軌錄音,與其說是技術進步,,不如說是對藝術的倒退,,,

㈥ 上海電影製片廠歷年的電影有那些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電影企業。以生產故事片為主 。1949年6月 ,中國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電影企業總管理處及其一廠、二廠,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場和上海實驗電影工場等機構,由夏衍等負責在此基礎上籌建電影廠。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 、文華影業公司 、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 合組建 為國營 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1953年 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 ,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此後它成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 》、《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紅色娘子軍》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

㈦ 為何上海會成為中國電影發祥地

早在1941年,影界大佬羅明佑就提出:「自最初的中國電影至最近的中國電影,悉由廣東人領銜演出」;他還如數家珍報了一長串粵籍影人名單,有鄭正秋、黎民偉、黎北海、羅明佑、蔡楚生、張織雲、楊耐梅、阮玲玉、胡蝶、陳雲裳等等,聲稱「隨時隨地都遇見廣東籍的銀色戰士」。另據浙江影協統計,在中國電影百年歷史長河中,共有上百位寧波籍影人作出了貢獻,包括電影編導張石川、袁牧之、應雲衛、桑弧、林杉、干學偉、張鑫炎、張子恩;電影經營家邵醉翁、邵逸夫、柳中亮、柳中浩、徐桑楚;電影技術家鄭崇蘭、林聖清;電影演員韓非、張翼、舒適、王丹鳳、喬奇、白穆、陳思思、洪金寶、周星馳等。然而,廣東人從影雖多,廣東並未成為中國電影的搖籃;寧波人從影也多,寧波亦未提供早期影人馳騁的空間。當年那些「恥為人後、勇於進取」的寧波人,不約而同作出了「成才非去上海不可」的選擇。上海自開埠後形成的開放性、商業化社會環境,當仁不讓地成為電影這一舶來品在中國落地生根的理想土壤。
19世紀末以來,「影戲」在上海這個娛樂需求極旺盛的大都市營造出得天獨厚的文化空間與市場,生成了中國電影史上諸多「第一」,舉其要者有:
1896年8月,上海徐園放映「西洋影戲」,首開中國人第一次看電影的紀錄;
1913年9月,第一部國產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問世;
1922年3月,張石川、鄭正秋等在上海創辦第一家股份制「明星影片公司」;
1927年1月,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中華影業年鑒》在上海出版;
1931年3月,明星公司在上海推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1941年9月,萬氏兄弟在上海攝制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
1947年10月,史詩性悲情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在上海連映三個多月,觀眾近80萬人次,創下國產片票房新紀錄;
1948年8月,中國第一部譯配英語的《假鳳虛凰》從上海輸往歐美放映。
據統計,上世紀20年代共有142家電影公司在上海開張,此後優勝劣汰,形成明星、天一、聯華三大公司鼎足而立的格局,奠定了上海作為中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的龍頭地位。曾有人提出「一城電影」的說法,因為1949年以前攝制的3000多部國產片,其中80%以上出自上海,使上海成為中國民族電影的重鎮。與此同時,在上海涌現出中國第一代、第二代影人群體,名編導與名演員珠聯璧合,創作出《神女》《漁光曲》《大路》《馬路天使》《萬家燈火》《小城之春》等載入世界電影史冊的經典名作。中國電影史上有不少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均同上海有著密切關聯,誠如先驅者鄭正秋所言:「中國之上海,猶美國之好萊塢。影片公司,星羅棋布;電影明星,薈萃於此。」可以說,在中國沒有哪一座城市與電影的歷史淵源如上海這么深厚久遠。
然而,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至今給後人留下了哪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電影歷史遺痕?
深入上海的大街小巷,現今還能尋訪到不少與中國電影歷史相關的舊址,在那些物理空間的背後潛藏著影壇軼聞,留存著彌足珍貴的電影文化符號,彰顯上海所擁有的深厚電影文化積淀。例如1896年最早放映「西洋影戲」的徐園,其原址為天潼路814弄地塊,此前還遺留著1881年建造時的界碑。又如,30年代初任光、聶耳錄制有聲電影插曲的「百代唱片公司」小紅樓,現掩映在徐家匯綠地之中,此處追根溯源乃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地。再如,中國影壇名人30-40年代幾乎都在上海石庫門弄堂居住生活過,如鄭正秋(進賢坊)、田漢(日暉里)、夏衍(業廣里)、阮玲玉(沁園邨)、胡蝶(四明邨)、周璇(元吉里)、蔡楚生(千愛里)等,他們住過的寓所現已受到文物保護部門,一塊塊鐫刻著名人姓氏的紀念銘牌出現在那些故居的門首。從搶救電影歷史遺產的意義上說,這些存量不多的舊址構成中國電影跨越一個世紀的人文景觀資源。
上海曾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20世紀30年代,國內共有233家影院14萬個座位,上海一地擁有53家影院3.7萬個座位,約佔四分之一比例,市民看電影的風靡程度可見一斑。但令人遺憾的是,前些年上海掀起新一輪城區改造,如建於1925年的「夏令配克大戲院」(解放後更名新華電影院)說拆就拆,從此讓人覺得南京西路少了點人文氣息。這也警示我們,上海歷史文化遺產不容再流失!由主管部門公布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名單上,不少老字型大小影院榜上有名(當年稱「大戲院」):金城大戲院、中國大戲院、光陸大戲院、大光明、新光、蘭心、國泰、美琪等等。在這些影院里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如1930年2月22日,洪深在大光明戲院憤起阻止好萊塢辱華片《不怕死》上映;1936年3月,卓別林訪滬「閃電之旅」光顧新光戲院等。目前「老當益壯」仍在服役的專業電影院屈指可數,僅剩大光明、國泰兩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也是電影刊物出版中心。早在1921年4月,顧肯夫、陸潔、張光宇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本《影戲雜志》,現已成為上海圖書館珍藏的電影文獻鎮館之寶。此後近三十年間,在上海出版的電影雜志、電影畫報多達207種。這些塵封已久的電影文獻,已被上海圖書館列為數字化搶救項目。
記得數年前訪洛杉磯漫步好萊塢街頭,看到早期美國電影業的瓶瓶罐罐、一紙一片均被當作文物陳列,不由感嘆好萊塢角角落落都溢出電影的氣息。香港同胞亦大力打造「電影香江」城市名片,訪港遊客步出機場,隨手能取到一張《香港電影地圖》,以此吸引四方影迷按圖定址,參觀港島各種電影景點。我想,黃浦江畔也應樹起「電影上海」的標幟,與浦東迪士尼樂園遙相呼應,吸引海內外遊客和影迷來此觀光,構成一趟撫今追昔的上海電影文化之旅。

㈧ 上海電影製片廠還存在嗎

還在的,上海電影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在萬航渡路(近武定西路)的地方。

㈨ 電影牧馬人簡介,誰知道啊(回答好加分,加到滿意為止)

《牧馬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am-QTCIe0sB53VMkqunbA

提取碼:drxw

《牧馬人》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執導的劇情片,由朱時茂、叢珊領銜主演,於1982年上映。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㈩ 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還在嗎運作嗎有出品嗎

肯定還在啊
我也很喜歡他們的配音
現在上映的好多電影還是他們給配的

閱讀全文

與上海電影轉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房不好演員會賠償嗎 瀏覽:542
2021最新卡通電影 瀏覽:75
影院復映首日電影票房 瀏覽:249
八十年代農村電影片段 瀏覽:291
戰爭片戰爭電影97電視劇 瀏覽:853
歷史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462
老寨電影說的是哪裡 瀏覽:883
五大看電影不要緊的軟體 瀏覽:211
踏雪尋梅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151
陳百祥電影完整版喜劇 瀏覽:439
降臨電影在哪裡能看 瀏覽:3
時空穿越懸疑電影有哪些 瀏覽:548
哪裡下載電影在電視看 瀏覽:748
鍾漢良和陳意涵電影有哪些 瀏覽:941
最近跳舞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9
金陵十三釵電影的片段 瀏覽:579
哪裡可以賣電影劇本 瀏覽:440
驚悚電影資源 瀏覽:254
世界系列電影大全 瀏覽:849
如何讓別人掃碼支付觀看我的電影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