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讓愛傳出去》電影解析
今天晚上由我給大家解析電影《讓愛傳出去》,大家看完有什麼感受呢?
《讓愛傳出去》這部電影講述塌缺了一位老師給一幫初中孩子講社會學,談人與社會的關系,並布置了一個作業:做一件事看能否改變世界。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比如讓中國的孩子們一齊起跳,目的是為了落地時引起的震動可以改變地球運行軌道。這個算不算改變世界?當然算。因為孩子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
然而我們主人公崔佛的方案則非常別致,他的方案是每個人幫助另外三個人做一件好事,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這三個人再分別傳給其他三個人,於是一傳三,三傳九,依次類推,這樣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美好。於是這個小孩子就開始了他改變世界的行動,先是一個流浪漢,然後是他的老師,最後是他的同學。
不過令他悲哀的是,他的行動似乎都失敗了,流浪漢沒有改變吸毒的行為。他的老師不能原諒這孩子的母親,用愛將她拯救出來。那個同學呢,當他被幾個壞小子欺負的時候,小主人公退縮了,沒有挺身而出。崔佛陷入了痛苦當中,開始為自己的計劃感到絕掘衫畢望。這時候老師告訴他,他不以結果評分,重要的是過程
不過還好,影片同時開展著兩條線索,當小主人公垂頭喪氣之際,一個遠在洛杉磯的受愛心傳遞受益的作者開始了他追本溯源的行動。愛心的傳遞或許沒有像小主人公預想的路線行進,崔佛幫助了流浪漢戒毒時,但這份愛卻在生命之間流動。流浪漢將這個計劃告訴了崔佛的媽媽艾琳,於是艾琳鼓足勇氣面對了自己酗酒的母親並且原諒了她。
在一次外出過程中,崔佛的外婆幫助了一個被逮捕的搶劫犯,這個搶劫犯深受感動並把這份愛傳遞給了在一位哮喘的女孩子,即使當時的方式很極端,使得律師的女兒得救。後來律師將這份愛傳遞給了車子被摧毀的一名記者......
於是這份愛按照自己的渠道閃爍光亮,讓人感受到愛的溫暖,讓愛在生生不息的流動。
最終這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相逆而行,最終碰撞出炫目的火花,這個孩子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這部電影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只要你播下愛的種子,決定去改變,很多事情會像潤物細無聲,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學習本心一樣,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改變,但是自己的生活,事業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改變。
這部電影的片名叫做《讓愛傳出去》,那麼愛究竟是什麼?愛有三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愛是放下執著,放下期待。其次,愛是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最後,愛的付出需要你自己獨立去面對。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崔佛對流浪漢的愛是沒有期待沒有執著的,只是無條件的付出,帶領他到家裡做客,洗澡並住在自己家的停車室裡面。影片中,崔佛的母親面對生活的壓力不斷酗酒,盡管崔佛很不喜歡酗酒的母親,還是在默默地陪伴支持母親,並且竭力安排母親與老師的約會。這也說明了愛是默默地支持與陪伴。
影片中崔佛看到同學再一次被同學欺負時,他挺身而出,主動保護被欺負的孩子。這也揭示出了,每個人跟世間萬物的鏈接都需要自己去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他去做。比如我們要將愛傳遞給孩子,那麼我們也只能列一個清單,讓他一個一個去面對,不然無論怎麼默默支持都沒有辦法。
愛就像煤一樣,只要被點燃,就會越燒越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可以從一個點進去,然後慢慢地把自己打開,慢慢地突破。
其實我們對於父母關系都是一種愛的傳遞,這種愛可以慢慢地打開,而且父母之愛給我們的反饋會比較大,會及時給自己支持,所以從家庭關系,親密關系入手的愛,可以很容易拿到反饋。
總結一下,你要將愛傳遞給別人,首先,你自己要獨自去面對,不要逃避,不要用道理,評判去逃避。其次,你要放下執著與期待。最後,你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默默地關注。
以上是自己跟別人的愛,那麼一個人如何愛自己呢?一個人要真正愛自己,首先要跟自己的身體進行鏈接,其次要學會享受生活,這種享受生活判芹叫做無為而為。你不能陷入到某件事情裡面,被事情推著走,你要積極主動的去面對事情,什麼是無為而為?
除了這些還要給自己最高的目標,比如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回歸本心,激活愛。當你確定自己的最高目標後,那麼我們每天需要做的方式就是標注,所有一切都是幫助我們回歸本心的。當我們要做練習的時候,就要完全投入,完全付出。
讓愛傳出去裡面講到一個游戲,他幫助一個人後必須讓這個人將這份愛傳遞給其他三個人,這在現實生活中的隱含意思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發自內心,無條件的幫助你,你內在會不自覺的有一個承諾,你想幫助更多的人。這種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傳承,這種傳承會被人接收到。如果不傳遞出去,內心會比較內疚,看別人幫助自己這么多,想要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的一種善良。就如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再結婚生子,給了孩子生命一樣,這是一種傳承。
這里關鍵有一點,人們往往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去面對,那麼這個舒適區是什麼?就是一個人長期會忽略掉自己身體上面的感覺,內心會變得僵化,不斷糾結,並產生很多妄念,因此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更不可能好好地愛自己。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了。他不願意去原諒崔佛的母親,不願意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習慣。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崔佛的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她活在自己的幻想和僥幸心理中, 她一次有一次地原諒崔佛的父親,甚至覺得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渴望再給他一次機會,我們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母親並沒有做到尊重事實,母親這樣的心慈只是給自己和崔佛帶去更大的傷害。
於是影片最後,崔佛說到,我想是有些人太害怕了,或者認為事情會有所不同,這世界還不算太遭,習慣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變,就算情況很遭,也很難改變。於是他們放棄了,他們一放棄,每個人就都是輸家。
聽到這里,我們大家內心都有很大的觸動?尤其是那個老師,作為社會學老師,他覺得有愧於自身的角色,當觀念與行動不能統一的時候,其語言跡近於欺騙,其內心跡近於偽善,其人格跡近於怯懦,還好,在影片中,那個老師醒悟了,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重新接納崔佛的母親。
而作為觀眾,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恐懼或者舒適區而讓自己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其次,這部電影還講到一個點,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是說不要被生活所強迫,每天為了生存而去生活。很多東西需要積極主動的去享受它,或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是一個精進的狀態。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它是充滿了積極主動大方。但是如果他是一個被創傷給禁錮住的人,一般都會感覺不願意付出,很容易算計或者很焦慮。
一個正常的人就會像小朋友一樣活蹦亂跳,懂得自己想要什麼,想要什麼會表達得很清楚,而不是不敢說,比如他餓了,想吃東西,會直接表達。但是我們成年人,如果創傷淤積比較多,不敢說,不敢表達,害怕說一下害怕別人說他不懂事。害怕提出這個要求會被拒絕,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個表現。這些都需要慢慢打開自己,慢慢修煉。
因為之前的淤積太多了,我們成長的標準是一個嬰兒的狀態很健康,很快樂,很活潑。想想看,我們自己跟嬰兒的狀態有沒有差距。如果有差距的話,就趕緊調整。你看嬰兒他是不會睡懶覺的,幾點起來就幾點起來。而且他很容易活在當下,很容易滿足,很活潑大方。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狀態,我們需要不斷跟正常人的狀態作對比、看看自己還有哪些不夠打開,如果不夠打開,這時候就要認真覺察,當我發現自己不夠積極大方的時候,我要努力去修這一點,這時候我就在生活中認真去看哪些我不夠積極大方,比如別人向我借東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有沒有不想借,或者第一反應有沒有排斥。這些都是要修的關鍵點,這些是屬於我們觀念頭的范圍了。我們中級課程的內容。
一個人真正的改變,是讓我們的念頭發生改變,由內而外的發生改變。
以上使我們如何愛別人以及如何愛自己的內容。愛自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去表達自己,加強跟自己的鏈接,積極主動地探索。
當然在這部影片最後,愛上升到了無條件付出層面,在這部電影中,即使這個男孩子死了,但是這種愛一樣在傳遞,這種愛的傳遞跟這個人是死是活已經沒有關系了,愛可以超越死亡。
就像盧佳老師說的《尋夢環游記》,生命的終結不在於死亡,而在於遺忘。影片中崔佛雖然死亡了,但是他的愛在生命中傳遞,從此生生不息,愛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同時這部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愛是改變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好的,咱們今天的電影解析就到這里。
提問:如何發現別人需要幫助的地方,特別是崔佛發現了他老師需要幫助,還是他真正需要的?
其實你這個問題他在最後最采訪的時候也談到了這個點,他在最後的時候談到,要幫助別人,就要仔細觀察,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因為許多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心關閉了。孩子感受到了,其實在跟他交流過程中發現了。
放下期待的做事,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感悟
1、愛別人要學會觀察,給予他需要的東西。也許有些問題他自己都覺察不到需要去解決。就像我們之前沒學本心課程一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救贖和治癒。這個需要我們有很強的感受力和覺察力
2、愛的發心很重要,要想把愛傳出去,要放下期待,放下對結果的執著。讓自己回歸空性。有時候我幫助了別人,特別想要得到感謝,如果他不感謝我,那麼下一次有好的機會,我的小我會跳出來,不是那麼心甘情願情願的幫助。而這些人的出現,就是來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面對自己,讓自己放下這些外在的贊美,讓自己有一個純真的心,身輕如燕的前進,走的更遠。
3、愛自己,要多跟自己的身體產生鏈接,好好享受當下。很多時候我無名,就是沒有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被大腦的思維帶走了。現在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就能從虛妄的世界裡掙脫出來,很快的讓自己靜下來。
特別是最近背疼的時候,更加要好好感受,不要逃避,好好享受現在當下的時光。以後要時常提醒自己鏈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