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上海最早的電影公司里

上海最早的電影公司里

發布時間:2024-03-02 21:09:56

A. 我國成立的第一個電影公司的創始人是誰

1913年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創始人是中國人。
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開創了中國人以公司的名義拍攝電影的歷史。1913年,亞細亞公司出資、發行,新民公司攝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難夫難妻》。
而中國第一個電影公司是: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他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祝:
愉快!

B.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發展簡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C. 上海電影製片廠簡介及詳細資料

概述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上海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國第一場"西洋影戲"的放映在上海舉行;1913年,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製作完成;1921年,中國第一部正式意義上的電影故事片在上海誕生。從此碧喊好,電影在上海迅速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民族風格。

1949年以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生產地便在上海,這使上海具有著大量的電影生產經驗、人才和物質實力。例如亞細亞影片公司、上海影戲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藝華影業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國最早悔鉛期最有影響的電影製作機構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視作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並不為過。上海電影製片廠正是在這個傳統上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廠長滲段為劇作家於伶和戲劇家鍾敬光。電影藝術家、劇作家陳白塵和張駿祥出任了藝術委員會的正副主任。

發展簡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企業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周彥譯制導演)由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1953年,桑弧導演拍攝了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舞台藝術片。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組成上海電影製片公司,1958年轉為成立上海市電影局,均由袁文殊擔綱負責。下轄江南、海燕、天馬3家製片廠和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譯制廠以及電影技術供應廠、電影演員業余劇團、電影樂團、電影發行公司等10個單位。這期間創作的《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老兵新傳》等影片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 *** 。

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是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影片。1958年,由沈浮導演的《老兵新傳》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1959年,鄭君里導演的影片《聶耳》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

短短十年間,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中國電影最大的生產基地,上海電影的發展進入了第一個豐收期。各路精英匯聚申城,新片佳作層出不窮,影響深遠廣泛。無數的"第一"續寫著曾經的榮耀,也開拓著更寬廣的未來。

優秀影片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枯木逢春》、《李雙雙》、《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江南電影製片廠、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著作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卡通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卡通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卡通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卡通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卡通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技術支撐

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優秀人才為基礎,與海外資本相聯合,與國際水平相銜接,建設設施齊全,技術先進、服務優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完整高效的製作技術基地和服務體系!

相關產業

積極開拓影視相關產業, 理順體制,尋求新突破,組建新團隊,形成以影視布景製作、美術設計、廣告製作推廣以及相關專業化產業群體;合作興建電影產業研究所和電影學院,延伸電影社會功能,擴大電影影響。

D. 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成立在什麼時候如題 謝謝了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是1909年由外國人創辦的。這一年,來自美國的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資創辦了一家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也成為建立在中國的第一家電影攝制公司。 亞細亞成立後,先後在上海和香港拍攝了幾部短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瓦盆伸冤》、《偷燒鴨》等,但卻沒有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隨後辛亥革命爆發,公司也難以經營下去。布拉斯基便將公司和全部器材轉讓給在上海的南洋保險公司經理伊什爾和另一個美國人薩弗。 1913年,易手後的亞細亞再度准備投入電影的拍攝。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的觀眾,他們特地聘請了在美化洋行工作,並懂英語的抄寫員張石川擔任顧問。張石川雖然對電影所知寥寥,但卻興趣盎然。他請來了喜歡戲劇的好友鄭正秋和另一位朋友杜峻初,三人經過商議,索性合作成立了一家叫「新民」的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攝制電影的全部工作。拍攝資金和影片發行則由亞細亞負責。 1913年,有幾位文明戲的半職業演員來到上海,亞西亞公司便聘請他們做演員,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影片由鄭正秋擔任編劇,並與張石川一起承擔了導演工作。此後,亞細亞還攝制過中國早期一批重要的紀錄片,如關於辛亥革命二次戰爭的《上海戰爭》,記錄了革命軍攻打上海製造局和吳淞炮台的情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膠片停止進口,亞細亞公司因無法拍片而告結束。 除亞細亞外,完全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的電影製作公司是1916年張石川和幾個朋友聯合創辦的「幻仙影片公司」。但這家公司只拍了一部影片《黑籍冤魂》,便因資金困難而宣告結束了。此後,由中國的民族資本投資拍攝電影的公司是著名的商務印書館。 1917年,商務印書館從一個外國人手裡低價買進了一批電影器材,決定在圖書出版之外,兼營電影業,這是中國自己投資拍攝電影較有規模的開端。 商務印書館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設立了電影拍攝業務,拍攝了《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等幾部新聞片。1918年,商務印書館在照相部之外正式成立了「活動影戲部」,開始了大規模的電影拍攝活動。當時它的拍攝內容包括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古劇共五類影片。其中風景片主要拍攝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時事片即新聞片,記錄了上海的社會生活;教育片主要介紹教育方面的情況和科學文化知識;新劇片的題材分為滑稽短片、警世影片、神怪武打三類;古劇片主要拍攝了梅蘭芳主演的《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片段。 1920年,商務的活動影戲部更名為「影片部」,在管內搭建了一個較大的攝影棚,並購買了一批新的器材。這時,商務印書館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製片能力,甚至開始拍攝長故事片,如1923年的《大義滅親》等,但在經營上卻漸漸不佳,最終由董事會決定將其剝離,成立了獨立的「國光影片公司」。該公司只生存了一年即無聲無息了。不過,從「亞細亞」到「商務」,應該說是中國電影企業從外資協助到自我投資邁出的第一步。

E.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介紹

上海電影製片廠,是中國電影老企業,是中國三大電影基地之一。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1950~1952年,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文華影業公司、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合組建為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1953年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

F. 20世紀30年代三大影片公司主要指

20世紀30年代三大影片公司主要指的是天一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1、天一影片公司

天一影片公司是中國電影製片機構,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於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橫浜橋成立,專門從事影片的攝制與發行。

邵醉翁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邵邨人負責製片兼編劇。三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負責去新加坡、馬來亞開拓南洋市場。

2、聯華影業公司

聯華影業公司是1930年由羅明佑主持合並華北電影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和上海影戲公司等多家公司而成立的。

聯華公司成立後,借鑒好萊塢的製片管理經驗,採取獨立製片的管理方式,即內部各廠自籌拍攝電影,激發了合作各方的積極性。隨著日軍入侵,公司開始攝制抗日題材的影片。

後來聯華公司開始在有聲電影的製作上與歐美一爭長短,於是加大投入,訂購收音機,培訓有聲片製作人。1935年,其發行的《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獎,成為首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電影。

3、明星影片公司

1922年3月中旬,張石川在上海貴州路上創立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製片公司之一。1923年其製作的《孤兒救祖記》在商業和藝術上的成功,奠定了明星公司的基礎,標志著國產影片至此開始逐漸走入正軌。

1936年的明星公司已經居中國電影工業之翹楚。以較快時間內拍攝了《狂流》﹑《春蠶》﹑ 等一批以反帝反封建為主題的影片﹐成為左翼電影運動的基本陣地。

中國電影產業最初的發展: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

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

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

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電影史

閱讀全文

與上海最早的電影公司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怎麼剪映製作出高清 瀏覽:600
小花仙大電影上映時間2021 瀏覽:379
看電影游戲掉線 瀏覽:1
美國電影版權保護時間 瀏覽:808
絕殺黎明電影觀看西瓜 瀏覽:502
張鶴欒最新電影 瀏覽:488
微電影時間囊 瀏覽:601
解放戰爭的戰斗電影 瀏覽:331
觸不可及電影美版迅雷 瀏覽:73
電影悲慘世界演員表 瀏覽:426
爸爸電影完整視頻 瀏覽:144
現在能看最新好看的電影 瀏覽:971
素描cult電影完整版 瀏覽:686
質量高的國產戰爭電影 瀏覽:856
戰爭片拍電影 瀏覽:100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老師待遇怎麼樣 瀏覽:356
攻打上海倉庫的電影 瀏覽:490
瀘州萬達電影怎麼是2D 瀏覽:92
電話電影票房 瀏覽:698
橋戰爭電影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