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強助力電影有哪些
這個命題其實有點太大了,而且從我國電影業內的觀點來看,當前我國電影工業化尚在「進行時」而非「完成時」,當前我國絕大部分電影題材尚形不成標准化、流程化的生產形式,還是以摸索為主。而近年來比較優秀的有如戰爭片的《戰狼2》、《紅海行動》,科幻片的《流浪地球》以及不怎麼成功的《上海堡壘》,喜劇如開心麻花系列喜劇電影,現實主義題材如《我不是葯神》、《少年的你》、《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動漫如《哪吒》等,這些優秀的作品以及無數被我們所知或不為我們所知的各種上述類型的電影,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有效嘗試(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都為我們電影產業的工業化提供寶貴的經驗、提供助力。
當然歷史無法推斷,數年或數十年後當我們能驕傲地宣稱我們建立了好萊塢式的、或者超越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時,上述這些作品可能也已經被我們遺忘,可能未來也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涌現在我們的大屏幕中。但成功如《流浪地球》,失敗如《上海堡壘》,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否青史留名都可以說是一份強助力,未來也必定會有更多的「強助力」不斷涌現,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如有用請採納。
② 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在什麼地方
近年來,電影工業化作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大趨勢被屢屢提及,然而何為電影的工業化,業界並沒有達成明確的共識。6月17日下午,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第二天,多位電影業界名人齊聚金爵電影論壇,圍繞「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進行了豐富而精彩的交流。
李捷認為,電影工業化最大的挑戰在於人才的專業化上,「製片和導演的專業化,在未來整個中國的工業化之路會成為非常大的話題。」身為導演的韓延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電影人正是在電影製作的種種細節中體會到工業化的重要性,並受益於此的。說到這里,韓延舉了一個拍戲中演員站位的例子:「我剛畢業的時候帶著同學拍電影,經常拿一塊磚或者樹枝樹葉來標記站位。有時風一吹樹葉沒了,這條就作廢了。後來我發現,香港人都是拿馬克筆和大力膠標記站位的,我學到了這一招。這就是一個工業化的體現。」韓延感慨說,他這一代電影人一直都在享受前輩電影工作者留下的財富,而作為中國電影的新生代,他也需要多做探索,為新新生代鋪路。
前輩在電影製作上積累的經驗,要如何分享和傳遞給新生代,也是一大難題。對此,阿里巴巴影業副總裁吳倩提出,信息的溝通分享和沉澱,是一種工作機制的傳承,這也是工業化的重點所在。而在現今社會,互聯網為這種傳承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吳倩認為,工業化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協同和分工,以及信息分享和經驗傳承,因此她希望韓延等導演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等方式,幫助到更多的劇組,將他們探索出來的新的方式方法,傳承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談及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障礙,郭帆主張,文化上的差異和隔閡是中國電影人學習西方先進經驗的最大阻礙。他認為,美國的電影工業流程無法直接拿到中國使用,因為中國是人情社會,而美國是契約社會,所以很多好萊塢的工業流程,中國人無法在心理上接受;同時作為一名拍攝科幻片的導演,郭帆指出,科幻等類型電影的拍攝核心在於管理,而不是創作。所以他提出,中國電影業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符合中國的管理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網
③ 什麼是電影工業化
「分工」,這是工業化生產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電影創作領域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分工現象。以電影工業基礎最強大的美國為例,在一部商業大片的製作周期中,參與製作的公司數量可以達到上百個之多。他們其中有專門提供劇本創意的,有做分鏡繪畫的,有作聲音的,有作特效的,有做後期合成的,幾乎在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公司來提供服務。而且像特效較多的商業片其特效製作公司往往可以是很多家一起上。如果我們把好萊塢比作一個工廠的話,那麼這些為電影創作的每一個階段服務的公司就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而這些公司里的人甚至可以比喻成工人的手指頭,在分工細致的電影生產領域單個人的作用及其微小。
這就是電影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