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切割視頻
工具:電腦、迅捷視頻合並分割軟體
在電腦上剪輯視頻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我們打開電腦瀏覽器網路搜索下載並打開迅捷視頻合並分割軟體。
2.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能觸動人心!而為了完美展現一個好的故事,視頻剪輯的工作很重要,好的剪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太好的剪輯則會讓故事變的索然無味,下面給大家介紹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歡迎閱讀!
1做筆記
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寫下來是唯一能夠理順所有資料和想法的方法。
2慎用轉場
正常使用,黑場+疊化,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了,自帶的三維轉場,都是丑暴了的節奏。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直接硬切的。
在電影鏡頭的轉換中常用不同的光學技巧和手法,以達到剪輯影片的目的。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光學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光學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畫面上顯得顆粒很粗。 倒向印片:把所攝的正常鏡頭按照與動作相反的順序印片。
分割畫面:利用遮片把一個畫面分割成兩個、三個或更多的畫面。
加遮片:當一個演員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出現在同一畫面上時,遮片先加在一側,先曝光另一側,然後再調換遮片和曝光。
3小心字體
剪輯中偶爾會用到字幕,多多注意字體的間距,大小,字體等。杜絕word藝術字,還有一些常用的字幕預設,那個都比較殺馬特風范。個人建議是多用微軟雅黑,不過雅黑不適合大字,方正正中黑和方正大黑也可以推薦一下,一些毛筆字體也還行。顏色一般黑白紅,三色是比較正常的。
4注意音樂
剪輯很多時候會考慮音樂節奏點的問題,不要強行卡點,有時候在逢點必卡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剪輯注重舒緩。快切多了,可以適當方面疏鬆一會。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就是有起落。有些拍攝還不錯的片子,也會因為同期聲錄音比較渣導致完全毀了意境。
5注意畫面
選擇鏡頭時,就該注意穩定,嚴重抖動的鏡頭,除非是特殊需求,不要千萬不能採用,畫面的構圖也有很多問題,什麼割了頭啊之類的殘缺構圖,新手基本是很難駕馭的。
6把握鏡頭
動、靜鏡頭的結合要合理得當,最好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鏡頭組合方式。還有就是一個鏡頭的長度,一定要控制好,除非特殊情況,切記使用長鏡頭。要注意前後兩個鏡頭的色調不能跳躍的太重,否則視覺效果會不舒服。
7剪輯的思路
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熟練軟體,而是剪輯的思路,也就是你敘訴故事的方式。這跟寫作文寫小說講故事一個道理。剪輯的思路直接決定片子是「俗氣」的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你先要在頭腦里生成畫面感,第一個鏡頭是人還是物,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用什麼樣的音樂,想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先在大腦里過一遍,無論你會不會使用軟體都不是最重要的,思路放在第一位。一句話就是:你要想清楚你想表達什麼,怎樣來表達。
3. 簡述影視剪輯是由哪三個層面組成這三個層面的具體內容分別是什麼
1、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接,即上下兩個鏡頭之間的關系。
2、將若干場面構成段的剪輯,即蒙太奇段落。
3、作為影片整體結構的剪輯,即影片的總體構思。
概述:
早期電影只是將拍攝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動地放映到銀幕上。從美國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剪輯是導演的工作。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剪輯工藝越來越復雜,剪輯設備也越來越進步,於是出現了專門的電影剪輯師。
剪輯師是導演重要的合作者 ,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分鏡頭劇本的擬定、排戲、攝制、錄音等。
對剪輯的依賴程度,因導演的不同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應完全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刪某些鏡頭,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改變原來的節奏,突出某些內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義更為深刻、明確。
4. 怎麼剪輯電影片段
要有具備清晰的剪輯思路。
1、具備清晰的剪輯思路,知道我們要剪輯的類型,接下來你的腦海中就要有明確的剪輯思路了。任何形式的影片,都具備「金字塔」式的框架,你要開始思考,它是一部什麼類型的影片等基礎問題。准備剪輯時你會發現,眼前的素材眼花繚亂。理素材是重中之重,只有整理好了素材才能提升效率。各類影片不同,如何整理素材相信你們有各自的方法。總之要化繁為簡,分清段落、分清主次。
2、懂得剪輯的規律與技巧,你的影片中,景別要有區分,避免相似景別的鏡頭相連接,建議跨區域的景別做連接。景別的區分沒有絕對,不少影片中也會出現兩個特寫相連、兩個近景相連。但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大跨越的景別做銜接,是目前電影中常見的手法,也是我們觀影習慣比較舒服的一種方式。比如說特寫直接給到大遠景,採用的是直切的方式,這樣的銜接讓人感覺十分痛快。
3、通過「攝影技法」連接鏡頭,什麼叫做攝影技法?它可以理解成為拍攝中藉助的不同輔助器材而表現出的畫面語言,比如說固定鏡頭(三腳架)、手持鏡頭或者移動鏡頭(斯坦尼康)包括航拍等。當我們遵循景別區分的方法做剪輯的同時,也應該參照通過相同手法拍攝的素材做相連。比如固定銜接固定、手持的片段銜接手持,以此類推。
5.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了解三大剪輯方法
1、傳統剪輯
⑴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
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
⑵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
⑶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螞虧碼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2、創造性剪輯
⑴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
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
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
⑵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
⑶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空閉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3、電影剪輯技術
⑴電影拍攝的再好也缺少不了電影的剪輯部分,在一般的電影製作後期剪輯時,要注意剪接電影片段,一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悶哪果(這樣的過程要不斷的重復和製作)。
⑵進入電影剪輯部分就真正的進入了電影的非線性部分,有的時候技術高的剪輯師在剪輯電影的時候不會按部就班,也就是說不會去按照一個順序一個一個的剪輯,很多剪輯師是從中間剪開,插入一個鏡頭,或者剪掉一些畫面,都不會影響整個片子。
⑶但這種方式對於很多技巧的製作是無能為力的,剪接師無法在兩個鏡頭之間製作一個疊畫,也無法調整畫面的色彩,所有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過程中完成。同時剪刀加漿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
6.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僅供參考!
剪輯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是將單獨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和畫面,經過剪輯產生旋律,通過組合形成情節。
目的是:
1、准確鮮明地體現影視片的主題思想。
2、做到結構嚴謹和節奏鮮明
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
剪輯的精髓:
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准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劃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像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像,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別扭。 褥瘡怎麼治療褥瘡如何治療褥瘡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雜訊、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沖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剪輯的一般規律
1、 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7. 剪輯電影怎麼剪輯
1.點擊【分割】,當軌道上出現
剪刀形狀時按下左鍵實現分割。像使用剪刀一樣,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間,按下空格鍵能夠定格在某一幀,點擊左鍵這時候整段視頻則被且分為兩部分,重復操作即可將視頻分為三部分、四部分等
2.當使用【分割】工具以後,一段視頻已經成功切分為幾部分。對於自己不需要的部分,首選選中,然後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刪除】,就能夠將不需要的部分刪除。
3.當刪除以後軌道上就出現空白,這時候一定要拖動視頻將所有的無縫銜接起來,軌道不留白導出才沒有黑屏,導出之前按住【ctrl+enter】從頭播放一遍無誤再導出。
首先電影剪輯在早期是通過負片沖洗出來的正片進行剪輯的,被沖洗出來的正片上每一格畫面都會有編號和負片相對應,這個被拿來剪輯的正片叫工作拷貝。剪輯師將工作拷貝掛載到剪輯台的膠片轉軸上可以控制正向、反向和逐格的查看,而定位光孔會直接把當前定位的膠片畫面投影到小型的監視屏幕或者毛玻璃上。聲音以磁帶錄制,以等比例的速度被平行放在和畫面同步的另一卷轉軸上,定位是感應磁頭,保證聲畫同步即畫面轉動24格(常速播放1秒)磁帶也轉動常速播放1秒的走帶長度。
剪輯操作就是在分別在兩段膠片和磁帶上找到需要剪輯的位置先用記號筆作出標記,然後剪斷膠片和磁帶,最後將需要連接的兩段膠片和磁帶用透明膠帶粘合起來。這個操作每次被剪斷的余片都要非常認真詳細做好標記。因為如果剪多絕祥遊了那麼很有可能要在余片里重新找回一些畫面和聲音添加回來,所以需要在剪輯前對剪輯的不同畫面非常熟悉並且有構造剪輯節奏非常強的時空想像能力,否則來回地嘗試改變實際上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每一刀的剪輯不是在機器上而是在腦海中,但現在已經很少有學校會學習膠片剪輯了。遇到像淡入淡出、疊化、多重曝光特效等鏡頭需要在剪輯台上決定特效時長和特效出入點後算出對應的畫面格數然後用特殊記號筆標記出來。
剪輯好的工作拷貝會被送去整理出所有剪輯出入點的編號然後去查找出對應的負片,其中也包含覆蓋特效畫面格數的負片,沖好的負片被按照剪輯和特效的每一個出入點連接起來,不同的是連接時不再使用會破壞畫面的透明膠帶,而是齒孔卡扣,同時連接時不會直接用手而是質地非常細膩的真絲手套在柔軟的絨布上進行。因為電影拍攝後沖出來的負片僅此宴洞一條,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洗出的所有拷貝,所以一定是被頂級保護的。其中淡入淡出、疊化、多重曝光等特效鏡頭會在沖洗時採用配光技術完成,然後這個負片會被洗成成百上千個拷貝發往大大小小的電影院進行放映。
由於你的題目不甚明確,不知道說的是作為職業剪輯師的電影剪輯還是個人想電影混剪。這里我兩個都說一下。
作為電影剪輯師,剪輯電影就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需要一定的剪輯技巧,電影剪輯通常被稱為「隱形藝術」,大多數剪輯師的目標是創建無縫的成品。一旦工作完成,並且做得很好,就很難注意到單獨的部分。以下說幾個電影剪輯的剪輯技巧:
1.長鏡頭
在過渡到下一個鏡頭之前持續一段很長時間的鏡頭。每個鏡頭的平均長度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差別很大,但大多數當代電影的剪輯速度往往更快。一般來說,任何一分鍾以上的鏡頭都被認為是長鏡頭。
2.節奏
聲音的頻率和規律性,一連串的鏡頭和鏡頭內的動作。節奏因素包括節拍(或動感)、腔調(或重音)和節奏(或速度)。節奏是電影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決定了電影的情緒和觀眾的整體印象。這也是最復雜的分析之一,因為它是通過場景、攝影、聲音和剪輯的組合來實現的。的確,節奏可以理解為電影中所有元素的最終平衡。
3.重疊剪輯
重復部分或全並銷部動作的剪輯,從而擴展了它的觀看時間和情節持續時間。最常見的是實驗性電影製作,由於其短暫的令人不安和純粹的圖形性質,它也出現在動作和動作優先於情節和對話的電影中:體育紀錄片、音樂劇、武術等。重疊剪輯是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共同特點。當導演吳宇森移居好萊塢後,他試圖將這種風格融入主流動作片,比如《碟中諜2》。
4.轉場
鏡頭是由剪輯定義的,但剪輯也可以將鏡頭連接在一起。在傳統中,剪輯是為了建立空間,引導觀眾看到場景中最突出的部分。
1.借位
借位在連貫性剪輯中,是一種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顯示連續時間和空間的方法,但實際上它與場景中人物或物體的位置不匹配。在文森特·明奈利的《火樹銀花》中,犧牲了真實的物理空間來換取戲劇性的空間。正如在第一個畫面中看到的,電話後面是有一堵牆的。然而,在第三個鏡頭中,這堵牆神奇地消失了,為了顯示電話和圍坐在餐桌旁的家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從一個角度看,這在真實的房間里是不可能的。
2.交叉
交替拍攝在不同地方發生的動作鏡頭,通常同時進行。因此,這兩個操作被銜接起來,將來自不同空間的角色關聯起來。為了進一步強調他們的相似之處,這位父親實際上是在重溫他和第一個女朋友的第一次約會,而他的女兒實際上是在第一次約會。楊使用跨越時空的交叉,暗示歷史會一代又一代地重復。
3.切入鏡頭、切離鏡頭
在同一空間中,從遠處取景到近景的瞬間轉換,反之亦然。
4.疊化
兩個鏡頭之間的過渡,第一個畫面逐漸消失,而第二個畫面逐漸出現。有那麼一會兒,這兩個畫面混合在一起了。疊化可以作為一個相當直接的手法連接任何兩個場景,或以更有創意的方式,例如暗示幻覺的狀態。
5.圈入/圈出
一種圓形的、可移動的蒙版,它可以結束一個場景(圈出)或強調一個細節,也可以打開一個場景(圈入)或顯示一個細節周圍的更多空間。
跳躍式剪輯是用來表達的,暗示一個角色或他/她的日常生活的沉思或矛盾,但這也是與主流電影敘事方式決裂的明確標志。與其把一部電影呈現成一個完美的、在我們面前無縫展開的獨立故事,不如說,跳躍式剪輯就像是一句話,既證明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的人為性,也證明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的困難性。
6.定位鏡頭/再定位鏡頭
一種鏡頭,通常包括遠距取景,顯示場景中重要人物、物體和背景之間的空間關系。通常情況下,場景的前幾個鏡頭通常是定位鏡頭,因為這介紹了其中的位置關系和空間關系。
7.正反打鏡頭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鏡頭對角色進行相互切換,通常在對話的情況下。
8.疊畫
在同一膠片上曝光多個圖像。與疊化不同,疊畫並不意味著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的轉換。通常是用於相同的演員在屏幕上同時出現兩個角色、表達主觀或醉酒的視覺效果,或者簡單地將敘事元素從另一部分的迷幻世界引入場景。
9.劃像
一種鏡頭之間的過渡,其中一條線穿過畫面,在第一個鏡頭移動時將其刪除,代之以下一個鏡頭。這是一個動態的、引人注目的轉變,通常用在動作或冒險電影中。
就像其它的轉場方式,比如橫搖,劃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變得流行起來,以至於成為那個時期電影的風格標記。
5.匹配剪輯
匹配剪輯指的是通過在兩個鏡頭之間建立某種形式的聯系來連接和分割兩個鏡頭的技術。這種聯系可以從場景描述的情況中推斷出來(例如,圖形匹配)。
1.視線匹配剪輯
一種遵循動作原理的剪輯,第一個鏡頭是一個人朝一個方向離開,第二個鏡頭是一個附近的空間,裡面有他或她看到的東西。如果這個人向左看,下面的鏡頭應該暗示這個人在屏幕外是向右看的。
2.圖形匹配剪輯
兩個連續的鏡頭連在一起,以創造出構圖元素的強烈相似性(如顏色、形狀)。用於傳輸連續性樣式,以平滑的方式在兩個鏡頭之間進行過渡,圖形匹配剪輯也可以用來做隱喻性的聯想,就像蘇聯連貫性風格。
6.剪輯風格
1.連貫性剪輯
一種保持敘述動作連貫的剪輯方式。連貫性剪輯依賴於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的方向、位置和時間關系,即連續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是連貫的。此外,當屏幕上的方向與電影世界的方向相匹配時,敘述也更容易被理解了。如下圖所示,「180度規則」規定了攝影機應該停留在動作軸兩邊的一個區域內(場景中有一條主要元素A和B之間的假想線,通常是兩個角色)。
通過遵循這一規則,導演要確保每個角色在畫面中占據一個一致的區域,幫助觀眾理解場景的布局。這種一致的空間感通過例如動作匹配等技術手段得到了加強。
2.蒙太奇
包括鏡頭內的蒙太奇、聲音和圖像之間的蒙太奇,多層次的含蓄,以及在兩個鏡頭之間的沖突。通過持續時間、屏幕方向和鏡頭比例的模式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使不相關聯的鏡頭產生了意義。
3.省略式剪輯
省略事件中部分的鏡頭過渡,導致情節和故事持續時間的省略。
講完這些,再來說說電影的混剪。
第一步,確定好要剪輯的中心思想
在開始混剪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好要剪一個什麼類型的片子,而不是一上來就開始動手剪輯,所謂的謀定而後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步,挑選影片素材
主題確定好了之後,開始圍繞著主題挑選素材,你不能定下要剪輯溫馨擁抱合集,卻挑選出打鬥血腥的場面。例如剪輯漫威反派,就挑選漫威系列的電影,剪輯鋼鐵俠,就挑選涉及到鋼鐵俠的電影,剪輯機器人系列,就挑選科幻類的電影,剪輯中國功夫,就挑選武俠功夫片等等。
第三步,確定框架
瀏覽影片確定好架構並找出適合片段電影准備好之後,要根據自己的中心思想定下大體的框架,比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然後瀏覽影片挑選出合適的片段。
第四步,音樂很重要
挑選合適的音樂音效素材不誇張的說音樂挑的好,混剪就成功一半了,要根據中心主題和架構來挑選音樂,剪輯溫馨的就挑選舒緩的音樂,剪輯激烈打鬥的就挑選激昂燃系的音樂等等。
第五步,粗剪
根據音樂和架構進行粗剪首先根據架構把挑選出來的片段整理好,其次把同類動作拼起來,比如跳躍、擁抱、跑步、碰撞、攻擊、摔倒、爆炸等等。最後根據台詞旁白等鋪陳好畫面,整體連貫起來。
第六步,精剪
根據音樂的節奏,開始一幀幀的調整,在高潮部分卡准音樂節奏節拍。刪掉多餘的鏡頭。
第七步,檢查
反復修改好的片子都要反復的修改,自己多看幾遍,修改好了,再請別人觀看提出修改意見,反復雕琢,直至能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第八步,成片輸出
渲染輸出在修改好之後無誤就可以渲染輸出成片啦!
8. 怎麼把一部電影剪輯分割成幾部短片
1、首先我們要在電腦上下載視頻編輯專家軟體。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