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媽媽的電影院
-1-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填各種履歷表、家庭情況調查表的時候,媽媽的工作單位及職務一欄,我填寫的是「××省××市××影劇院售票員」。
我的媽媽在長達16年的歲月里,是一家村辦副業——影劇院的售票員兼出納。1983年元月3日,是她上班的第一天。那時電影院還沒完全建成,一邊放電影,還一邊在進行裝窗簾等收尾工作。剛上小學的我,摸爬滾打在紫紅色的天鵝絨布里,混熟了所有的工作人員。
所謂的工作人員,幾乎全是村裡前街或後街的閨女媳婦,二三十個,熱鬧非凡。另一個年經溫婉的售票員兼會計,後來成為我的表嫂。整個村裡的人學歷頗低,這也就是高中學歷的媽媽和表嫂能當上售票員和會計出納的緣故吧。
其他人被分在存車組、檢票組、服務組。那時去看電影,要麼步行要麼騎車,所以需要有看車的。存車的時候一般在你的車把上掛個牌,和它一對的另一個牌,你自己拿著,電影散場後再憑牌取車。檢票進去後,憑票對號入座,來晚的觀眾需要服務員用手電筒指引到座位,此外,服務員如發現有人抽煙或嗑瓜子什麼的,有權用手電筒的亮光勸阻你。
至於電影院的男人,少得可憐。印象中只有一個叫老尚的經理、一個放電影的、一個跑片的、一個用廣告色在售票處外牆上寫電影預告的。
小學中學時光,除了在姥姥家胡同和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們玩、在市裡可玩之處和同學們玩之外,幾乎是泡在電影院里的,在家找不到我的,一準在電影院找得到。
我在售票的小屋裡寫作業,在那兒發呆,有時還幫他們賣上幾張票。或者看來來往往看電影的人,遇上覺得好的電影就進去看場電影。再就是坐在售票處前面的空地上看小人書,那是尚經理的老母親擺的攤。這樣的日子,我那時整天喊著「沒意思沒意思」,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真是太有意思了。
-2-
放電影用的膠片,就像我們以前的相機膠卷。一部電影大概需要幾卷這樣的膠片拷貝,我記不大清了。只記得跑片的哥,騎著一輛28車,像郵遞員似的,車後座上掛著個綠色帆布口袋,在臨近的電影院之間來回奔波。帆布口袋裡裝著圓形膠片盒,有點像現在圓圓的餅干盒。
每次拿回兩本膠片拷貝放著,再趕緊跑回去拿下兩本。有時因為啥事耽擱了,中間就會空場,觀眾們就抱怨啊,吹口哨啊,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想像一下,你一邊看電影的時候,正有一個人在路上使勁蹬著車子,為了不掃你的觀影興致,准時為你續上膠片,就像如今的外賣快遞小哥一樣,為了不被差評,努力及時熱乎乎地送到你的手中,也是蠻拼的了。
每次坐在電影里,都會回頭望望後面放映室牆上的兩個方方正正的小洞口,電影就是從那裡發出來光,然後我們就在屏幕上看到了。當時我一度覺得那真是一個神奇又神秘的洞啊。
放映室我印象中去的很少,可能覺得那裡太神聖了吧,反而不好意思隨隨便便就進去。那裡有兩部膠片放映機,交替使用。放映的時候,能聽到齒輪和膠片接觸發出的「嗞嗞」聲。
每本從別的電影院拿回來的已放映過的膠片,需要先倒片,才能放給這個影院的觀眾們看。可是我使勁搜索腦海里對倒片機的記憶,卻絲毫也記不起來了。
-3-
不過,我對電影院巔峰狀態時的盛況卻一直記憶猶新。當年上演《武林志》《武當》《畫皮》《媽媽再愛我一次》等等這些電影的時候,電影院是多麼熱鬧和紅火啊。每場座無虛席,連過道上站的都是觀眾。好幾百平方的空地上,自行車一輛挨著一輛,一排排一列列,停放得滿滿當當,恨不得排到馬路上。
媽媽是個對數字很敏感、特別善於記憶數字的人,在注會所里工作的弟弟不止一次說過,媽媽是個天生當會計的人。
過去這么多年了,她還清楚記得,台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連續上映了五六天幾十場次,票房創下三萬八千元的紀錄,而且奇怪的是,該部電影的市內各大電影院的票房都沒超過媽媽所在的這個郊區電影院。當時存一輛車是2分錢,光存車的收入一天就多達一二百元。
是的,我也清楚記得,有一場結束的時候,從電影院里出來的一個男孩,小學生,哭得特別兇猛。
由於這個特殊的資源,我曾經組織過我的同學們來媽媽的電影院開展團日活動,剛開始存車的存車,檢票的檢票,服務的服務,一本正經,兢兢業業,等電影開始了,不再有觀眾進場了之後,一擁而入全體美美地看場電影,皆大歡喜地結束活動。
-4-
後來,跑片的由自行車升級為摩托車,叫老尚的經理得了急症去世了,又來了一個到現在還和媽媽是好姐妹的女經理,放電影的哥成了副經理。
我記得在媽媽的電影院里看的最後一場電影是《霸王別姬》,那時上高二的我對某些情節感到不可理解,又模模糊糊似乎知道了點什麼。過了好多年之後,才知道年少的時候,曾經在電影院里一不小心看了一場不知道有多麼經典的電影。
再後來,我離開了家,離開了家所在的城市,到外地求學。就這樣,我在不知不覺中告別了媽媽的電影院。
它於1999年10月左右關閉了。因為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效益越來越不行了,電影院就租給了別人,改名為二十一世紀廣場,成為一個蹦迪、打檯球的綜合娛樂廣場。原來的工作人員大多留下了,媽媽幹了不到兩年,因為年齡大了,就不幹了。
電影院解散的時候,拍了一個合影。照片早已尋不見了。只記得媽媽當時在電話里和我說這個事的時候說,心裡空落落的。
電影院成為媽媽經歷中一筆寶貴的財富,有關它的記憶不可磨滅,有關它的快樂充盈著媽媽的生命。
我在媽媽的電影院里無意中見證了中國膠片電影的輝煌與衰落。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電影的啟蒙,感染了終生電影熱愛絕症。無論在哪裡看電影,當燈熄滅的一瞬間,我就進入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彷彿又回到了媽媽的電影院。
❷ 上海電影製片廠簡介及詳細資料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上海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國第一場"西洋影戲"的放映在上海舉行;1913年,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製作完成;1921年,中國第一部正式意義上的電影故事片在上海誕生。從此碧喊好,電影在上海迅速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民族風格。
1949年以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生產地便在上海,這使上海具有著大量的電影生產經驗、人才和物質實力。例如亞細亞影片公司、上海影戲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藝華影業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國最早悔鉛期最有影響的電影製作機構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視作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並不為過。上海電影製片廠正是在這個傳統上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廠長滲段為劇作家於伶和戲劇家鍾敬光。電影藝術家、劇作家陳白塵和張駿祥出任了藝術委員會的正副主任。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周彥譯制導演)由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1953年,桑弧導演拍攝了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舞台藝術片。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組成上海電影製片公司,1958年轉為成立上海市電影局,均由袁文殊擔綱負責。下轄江南、海燕、天馬3家製片廠和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譯制廠以及電影技術供應廠、電影演員業余劇團、電影樂團、電影發行公司等10個單位。這期間創作的《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老兵新傳》等影片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 *** 。
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是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影片。1958年,由沈浮導演的《老兵新傳》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1959年,鄭君里導演的影片《聶耳》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
短短十年間,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中國電影最大的生產基地,上海電影的發展進入了第一個豐收期。各路精英匯聚申城,新片佳作層出不窮,影響深遠廣泛。無數的"第一"續寫著曾經的榮耀,也開拓著更寬廣的未來。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枯木逢春》、《李雙雙》、《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江南電影製片廠、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著作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卡通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卡通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卡通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卡通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卡通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優秀人才為基礎,與海外資本相聯合,與國際水平相銜接,建設設施齊全,技術先進、服務優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完整高效的製作技術基地和服務體系!
積極開拓影視相關產業, 理順體制,尋求新突破,組建新團隊,形成以影視布景製作、美術設計、廣告製作推廣以及相關專業化產業群體;合作興建電影產業研究所和電影學院,延伸電影社會功能,擴大電影影響。
❸ 中國有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
1中影集團2上影集團3八一製片廠4上海製片廠5長春電影集團
中影全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簡稱「中影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衛星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是以影視產業為依託,多種產業綜合發展的國內一流的大型電影集團。 中影集團的發展戰略是,創造品牌、佔領市場、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擁有50多年歷史、拍攝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中影集團奠定了影片製作品牌的基礎。1999年組建以來,集團創作生產了《橫空出世》、《張思德》、《花妖新娘》、《無極》、《雲水謠》、《我們倆》、《六月男孩》、《看車人的七月》、《寶葫蘆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優秀製片人才和多家國內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國家電影數字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之一,被列為2008年北京人文奧運工程項目,可滿足各種影視製作需求,為全世界的影視製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質的服務。
中影集團擁有完善的市場發行體系和豐富的影片營銷經驗。《張思德》、《雲水謠》等多部重點影片的成功發行,《無極》、《功夫》、《滿城盡帶黃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業巨片超億元的票房佳績,進一步確立了中影集團在影片發行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中影集團通過參股的方式,組建了七條電影院線,簽約加盟影院達400多家,票房佔全國市場份額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團正在組建一條控股院線,目標是百家影院、規范化管理、規模化運作、優質化服務,提高控制力和影響力。
中影集團是全國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電影機構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中影集團還致力於國產影片的對外輸出,其每年舉辦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產影片的國際展銷市場,成為海外了解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團的成員單位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紀錄片、專題片。近年來,該頻道承辦了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大型電影慶典活動,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等國際重大電影頒獎典禮當天做全程轉播。1999年,電影頻道開始組織拍攝數字電影,用於電視播映,產量達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團的發展目標是,突出主業、做大做強、以影視製片、電影數字製作基地、發行放映、院線投資、電影進出口、電影頻道等為支柱,全面帶動洗印加工、電影器材營銷、後電影開發、光碟生產、,媒體運營、廣告、物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等多種產業綜合發展。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電影企業。以生產故事片為主 。1949年6月 ,中國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電影企業總管理處及其一廠、二廠,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場和上海實驗電影工場等機構,由夏衍等負責在此基礎上籌建電影廠。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 、文華影業公司 、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 合組建 為國營 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1953年 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 ,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此後它成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 》、《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紅色娘子軍》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東方紅電影製片廠)重新合並為上海電影製片廠。
補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
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該廠於1952年攝制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1952年譯制完成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游記》,1982年起攝制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制美術片。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火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八一廠一定會奮發努力,始終不渝的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堅持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謳歌英雄,展示崇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新的篇章。
❹ 最近有什麼電影
1、《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執導,全勇先、張藝謀編劇,張譯、於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領銜主演,余皚磊、飛凡主演,雷佳音、沙溢、芮丹尼特邀主演的諜戰電影,於2021年4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為電視劇《懸崖》的前傳,講述了特工們在嚴峻考驗下與敵人鬥智斗勇,執行秘密行動的故事。
2、《我的父親焦裕祿》
《我的父親焦裕祿》以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的視角,回顧了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從河南洛陽礦山機械廠帶領工人攻堅克難、到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治理風沙鹽鹼澇災「三害」,直至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3、《盛夏未來》
21年7月23日電影《盛夏未來》官微發文,宣布提檔兩周至7月30日上映,並同時開啟預售。《盛夏未來》由陳正道執導,張子楓、吳磊、郝蕾、祖峰等主演,聚焦00後成長,講述即將高考的陳辰與校園紅人鄭宇星因為一個謊言意外相識,兩人在青春中共同面對成長中的種種難題的故事。
4、《商聖范蠡之雄圖霸業》
定檔於21年7月30日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春秋末年,五國爭霸,奇人范蠡懷有報國興民之志,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遂於越國危難之際,與好友文種同入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在夫椒之戰後,說服勾踐向吳王議和,同時定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可滅吳國的「滅吳七計」。
5、《有一點動心》
由陳嘉上執導,言承旭,任素汐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了周啟文和相親APP老闆陳然發生的愛情故事。該片於2021年6月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❺ 電影《阿凡達》重映跟以前的有區別嗎
電影重映就是指電影下映之後為了經典再現或者為後面的續集做推廣將電影再次上映。
電影《阿凡達》重映跟以前的有區別嗎?阿凡達重映之所以票房還能如此高,一方面得益於他的宣傳,另一方面就是口碑好,還有就是卡梅隆確實是有貨。可以說,他拍的電影很容易爆。
與國產電影不同的是,好萊塢更加註重細節,他們為了一個鏡頭,甚至可以花費10年時間去全世界取景,只為了捕捉一個瞬間。而反觀國產電影,大部分不是煽情就是低級搞笑,而且很多特效極其粗糙。比起拍攝取景和製造所使用的成本,導演更願意把錢投入到高薪聘請大牌明星上面。對他們來說明星的票房效應,遠遠大於劇本和製作本身。因此,我們之前看到明星拿天價片酬拍戲等娛樂圈的消息。
除了細節方面,一般國產電影拍攝的題材也十分有限。缺乏想像空間所有的恐怖片看到最後都告訴你這只是一個陰謀,且演員的選角時也沒有進行精挑細選,因此大多數演技比較浮誇,什麼氣氛都沒有了,而且結局十分狗血。而推理類劇情的電影,劇本又缺乏新意,基本能一看完開頭就能猜中結局的那種。科幻片更不用說了,又缺乏想像力。最後剩下的就只能是煽情和各種低級搞笑了。
這些電影大多數都是些沒有營養的東西,真正能直面或者隱喻社會現象的好電影並不多。看完了,也沒有多大個領悟,就像參加了一次娛樂消遣活動。
關鍵還是劇本在思想的局限性上,編劇在編劇過程和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十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犯了禁忌。一怕觀眾不買賬,沒有票房而過分迎合觀眾。二怕拍攝話題敏感,過不了審。也因此現在拍出來的很多電影,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又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
最後還有一個投資成本問題,以目前國產電影的製作水平,一般電影的票房都十分慘淡,導演通常為了節約成本在拍攝、剪輯包括選角方面就要粗糙很多。至於大製作電影,導演則更願意選用幾個知名演員來給電影做宣傳,至於其他方面能省一點是一點,誰也不能保證電影一定能火起來。
❻ 春節期間被23家電影公司「封殺」的徐崢,最近還在直播賣電影票嗎
徐崢一路走來非常的努力認真,成長的很快,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歡。但他卻是被23家電影公司聯名“封殺”。這件事的起源就是春節期間《囧媽》在各大平台的免費播放。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如今各影院復工在即, 徐崢網路直播買票,也是為影院的發展貢獻力量,但並不是網友想像的向某些人低頭認錯。疫情期間任然努力工作2020年1月11日,徐崢憑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獲得首屆“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2019年年度榮譽推介電影、年度榮譽推介編劇 ;2020年5月,客串出演科幻愛情片《歡喜獵人》,在劇中飾演66號 ;5月18日,徐崢執導並主演 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已定在2020年國慶檔上映 ;7月,徐崢的電影《我不是葯神 》等多部影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在露天影院復映 ,同時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學堂(大師班)公布嘉賓名單,徐崢等人出席 ,並且徐崢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2020首屆中國影視之夜宣傳大使” ,影院復工,徐崢為電影行業加油鼓勁”2020加油”
徐崢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也是一名優秀的導演,大家喜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