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世界上電影史上最早誕生的電影流派是

世界上電影史上最早誕生的電影流派是

發布時間:2023-11-09 21:34:51

『壹』 編導必知的世界電影主要流派

世界電影主要流派為早期的現代主義、蘇聯電影學派、好萊塢商業電影(即類型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

電影同其它藝術門類相比是最年輕的藝術。自格里非斯發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後,電影才開始獲得獨立的生命。然而,當時的電影由於受商業化的束縛,並未能在人民心中確立起藝術的地位。因此,在電影問世的前20年裡,並未有什麼流派產生。直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於歐洲的先鋒派電影,才第一次具有了電影流派的意義。所以,在諸多藝術領域中,電影流派是數量少,歷史最短的。

縱觀世界電影史,真正產生了較大影響的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大派系:

1、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

2、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

3、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

4、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5、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

電影流派的形成及各流派之間的斗爭與競賽,是電影藝術發展的動力之一。因此,我們在電影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下,要支持和促進電影藝術家為創立各種不同電影流派所作的努力。與此同時,也應當提出,電影流派本身盡管是一種藝術現象,但也有進步與反動、積極與消極之分。比如電影史上曾出現過的先鋒派電影和近期現代主義流派,就包含著極大的消極成分。對於這些流派,當然不宜作簡單化的否定——這些流派本身也往往是可以一分為二的——對於其中宣揚資本主義腐朽性一面的,我們必須加以批判;而對於其中符合現代審美趣味的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創新和發展,則應加以借鑒、改造,使之轉化為有益的養料。

歐洲先鋒派電影

歐洲先鋒派電影,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的德國和法國,後期則以法國為中心。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明確意識到電影的藝術潛力,並力圖創造一種藝術電影的重要嘗試。

蘇聯電影學派

蘇聯電影的'興起,加速了先鋒派趨向於記錄電影一途。他給予先鋒派以人物和物體應同樣重要的觀念。蘇聯電影的發展和創新是與世界電影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的。

好萊塢商業電影

類型電影是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在自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流派,在30—40年代曾占據世界影壇統治地位。產生類型電影的技術,是大製片企業為確保商業利潤而實行的由製片人專權,強調專業分工、各司其職的傳送帶式影片生產制度。所謂類型電影,就是按照各種不同的標准化模式創作出來的影片。據西方有的專家統計,好萊塢商業影片共有75種類型。但作為藝術流派影響較大的,主要就是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和歌舞片這樣幾種。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義大利興起了一場具有社會進步意義和藝術創新特徵的電影運動。一般認為,這一運動從1945到1951年持續了大約6年。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雖然一直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但它並沒有任何統一的、得到新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人物公認的美學綱領。

法國新浪潮電影

法國新聞界把1958年至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1959年,24名青年人拍成了他們的處女作;1960年,又有43名青年人成為電影導演。這批青年導演被稱為“新浪潮”導演,他們的影片被稱為“新浪潮”電影。後來“新浪潮電影”一詞被廣義地用來指稱在世界各國陸續出現的,特別是由新導演拍攝的敢於打破傳統電影語法的故事片

『貳』 1:什麼是電影流派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電影流派是什麼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電影流派是哪幾個 2:代表好萊塢

電影,是一門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所以,學習電影的分類絕對是我們學習電影的第一條鑰匙。好好把握這條鑰匙,無論是對學習電影藝術,創作劇本,拍攝電影,或是欣賞電影,都有很深層的意義。電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現在簡單向大家介紹現今最主流的分類。
我補充一下岩井俊二吧。
岩井俊二(Shunji Iwai)

1963年1月24日生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從小愛好廣泛的岩井俊二學生時代已經愛上電影、美術和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1987年從橫濱國立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日本的電視行業。此後的幾年中,岩井俊二一直從事MTV、廣告以及有限電視節目的導演工作。這階段所拍攝的大量的MTV和廣告對他日後電影的影象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993年岩井俊二為富士電視台的《IF……》系列節目拍攝了兒童題材的電視短片《煙花》,受到了普遍好評。由於岩井俊二出色的編導才能,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破例把他評為當年的最佳新人電影導演。而1994年岩井俊二的電視短片《愛的捆綁》繼續好評如潮,不但被製作成電影發行,還贏取了1995年柏林電影節的NETPAC獎。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劇場電影處女作《情書》。《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影響很快就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現在,這部美麗動人的《情書》不但成為眾多亞洲影迷心中的最愛,更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緊接著的1996年也是岩井俊二創作頗豐的一年。首先,他以反映精神病患者為題材的短片《夢旅人》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記者評審委員會獎。隨後他又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說《燕尾蝶》搬上銀幕。深刻的主題、復雜的故事情節、五百萬美圓的巨額投資以及眾多明星的加盟使得《燕尾蝶》成為岩井俊二至今為止最具震撼力的影片。

『叄』 電影冷知識有哪些

跟電影有關的冷知識

1、《寂靜嶺》拍攝的地點是美國賓州的森特勒利亞小鎮,那裡陰森可怖,根本沒有人住,已經被荒廢了,但荒廢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小鎮呢?其實是因為《寂靜嶺》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原本就是按照這個小鎮而設定的,不得不說這這種詭異的地方真是讓人心裡發慌啊。

『肆』 電影知識

一、 特殊效果

按照電影的類型和風格可使用不同的特殊效果技法,大體分類如下。

1 特殊化妝(Special Make-up)

從簡單的老人化妝到狼人,「拯救大兵瑞恩」,「星艦騎兵」等影片中的傷員和彌留之際的士兵都是用特殊化妝手法來表現的。傳統的特殊化妝耗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因為特殊化妝用的材料價格高昂,而且熟練的化妝師也很少。

可參考的網路站點有最近拍攝完成的電影「從黃昏到黎明」里扮演Sex Machine的 Tom Savini的主頁和叫Joeblasco的教育機構站點。

2 電子動畫學 (Animatronics)

Animatronics是Animation和Electronics的合成詞,是利用電氣、電子控制等手段製作電影需要的動物、怪物、機器人等的技術。一消斗句話就是製作機器人演員的技術。

「星球大戰」中的R2D2,「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勇敢者的游戲」中的獅子和蜘蛛,都是用Animatronics製作的演員。在Animatronics領域中,最有權威的人士當數費爾·提貝,他在電影「侏羅紀公園」和「星艦騎兵」中擔任過電子動畫效果監督。

目前Animatronics在Motion Capture(運動捕捉)領域里也在躍躍欲試。要用電腦圖形非常自然地表現人體不可能表現出來的形態,靠Key-Frame Animation(關鍵幀動畫)是不容易得到自然移動的效果的。結果就要靠機器人演員來做需要的動作,然後在電腦里利用機器人演員的數據製作出很自然的動作。如果想想Stan Winston製作的 Mouse Hunter就容易理解了。

3 計算機圖形 (Computer Graphics)

從1977年製作的電影「星球大戰」開始,Computer Graphics在電影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如今電腦特技技術有了相當的發展。盧卡斯原以為因電腦特技技術的落後,他所策劃的9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祥春成了。但是如今電腦和CG技術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拿宴磨,電腦特技能表現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也可以全部完成了。

電影中的巨大水柱和恐龍等都是利用CG進行再創造的形象。如今通過這種影像,人們可以感受到Computer Graphics技術離我們如此之近,在這些創作中,製作「螞蟻」的PDI公司和製作「玩具總動員」、「昆蟲總動員」等影片的Pixar公司都是不斷開發利用新技術、開拓CG應用領域的先鋒。

4 影像合成 (Compositing)

這是影視劇特殊效果製作中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影視劇中的2D效果基本使用Dissowe或Wipe.Pan以及Matte Painting等合成影像。這對形象的自然表現非常重要。

過去用傳統的光學方式進行影像合成,合成的影像越多,畫面質量越差。為了克服畫面質量下降,ILM用了Vista Vision攝像機。而如今因數字技術的應用,影像合成質量和特殊效果等都使電影的表現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阿甘正傳」中跟總統握手的場面是展示數字合成技術無限應用潛力的最好的例子。

5 模型 (Miniature)

把不可能實際拍攝到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的叫做Miniature。Miniature是電影史上使用歷史很長的傳統特殊效果。這種特殊效果將來也會在影視劇中繼續使用。

理論上可以用CG來代替Miniature,但是,現在CG比模型攝影質量和真實感都差,比例和細節部分都不夠理想。因此電影製作中還是把Miniature作為首選。只有用Miniature無法拍攝到的場面才用CG製作。因此CG的利用還是有限的。舉個例子, 影片Lost in Space沒有用Miniature 攝影,而把大部分場面用CG來表現。因此影片的真實感和深度感都很差,看電影的感覺就像玩電子游戲時的感覺一樣。

因此,目前業內人士不贊成使用CG模特。簡單舉個例子,電影中所有有關紐約市的Miniature都是由Hunter Gratzner來製作的。而如果用CG來表現紐約市的話,如何管理那麼多的數據量,對CG工作者們來說還是難題。

6 爆破效果 (Pyrotechnic)

爆破效果是利用化工技術表現出的效果,在特殊效果領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用爆破Miniature或用CG合成渲染影像,跟其它部分連起來使用。

因火葯的製作方法不同,火焰的形態和顏色也不同。炸葯的安裝位置和用量決定爆炸時場面的形態。因此這是相當依賴經驗和理論的專業領域。在互聯網中查找跟Pyrotechnic有關的站點就很容易找到詳細說明爆破效果理論的主頁。

拍攝真正的爆破場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利用裝有Real Motion, Pyromania, Fire Effect等爆破場面的CD-ROM或 Max的After Burn, Light Wave的Hyper Boxell等也是一種辦法。Hyper Boxell或 After Burn是應用Volume Metric和Shaer的插件。因此使用得當,就能得到非常逼真的效果。特別是After Burn, 在電影「Armageddon(絕世天劫,華納,1998)」中用過,很有名氣。但是After Burn 的渲染時間比Hyper Boxell慢得多,質量方面因很久沒有做過比較,不能斷定,可能不相上下。

二、 特殊攝影

特殊攝影屬於專業攝影技法,據說是某位電影製作者在偶然的失誤中發現的。

特殊攝影方法可分為四大類。

1.攝像機的操作方式;

2.在攝像機上安裝光學裝置,如攝像機的濾鏡;

3.在後期製作(Post Proction)期間,在顯像或光學處理過程中利用特殊處理辦法;

4.拍攝Miniature時用的Go-Motion, 休諾蓋爾,Motion Control等技法。

在製作Block Burster時,如果特殊效果場面很多,除了一般的攝影監督以外還要選一位特殊影像攝影監督,專門負責特殊攝影。因為特殊攝影本身需要攝影高手,攝影技術也跟一般的劇情攝影完全不同。ILM著名的丹尼斯·繆倫原先也是特殊效果攝影的監督。

以「獨立日」等影片頗有名氣的Roland Amorich社團,也聘用了叫Anna Foster的特殊攝影監督。Anna Foster雖然是女性,但她忠實地履行許多男性都感到不好做的特殊攝影監督的職責,而且其實力也被業內人士們所認可,因此很有名氣。

1 高速攝影

要通過操作攝像機攝得Slow Motion Scene或者拍攝Miniature時,為了調整比例,可以採用高速攝影。

這種技法常見於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如「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雙手拿著手槍以慢動作打槍戰的鏡頭等。這個電影用操作攝像機的手段,每秒 24幀以上的速度拍攝,然後放映機以正常的每秒24幀的速度放映。這樣,被攝體的移動相對於幀數變得慢一些。

一般每秒50/28 幀的速度拍攝,而得到Slow Motion。Miniature的爆炸場面和戲劇性動作場面主要使用高速攝影。

2 低速攝影

這也是通過操作攝像機得到特殊效果的拍攝方式。跟高速攝影相反,用這種方式可以得到Fast Motion效果。

每秒 24 幀以下的速度拍攝後,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得到影像相對於攝影幀速度變快的效果。要在短時間內給人們展示花開的過程或日出的過程時就用低速攝影。

3 縮影(Miniature)攝影

目前,Miniature攝影中普遍使用Motion Control攝像機,有時也用一般的攝像機,而過去用的是休諾蓋爾攝像機。

休諾蓋爾攝像機利用潛望鏡的原理把配有小透鏡和反射鏡的長管跟TV攝像機和一般攝像機連在一起拍攝物體。附在休諾蓋爾透鏡上的反射鏡像潛望鏡一樣把影像反射到附在攝像機透鏡上的反射鏡,攝像機就把反射到反射鏡上的影像拍攝下來。 這樣可以得到原始的Motion Control拍攝效果。這種拍攝方法一般在物體快速進入直接用攝像機無法拍到的狹窄空間時用得比較多。

休諾蓋爾攝像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星球大戰」 第一集中X wing 沖向帝國軍的Das Star表面的鏡頭。

4 Goal Motion攝影

Goal Motion攝影跟Clay Animation一樣,是Staff Motion Animation技法中應用的Miniature攝影方式。這種技法是利用人們照相時用的單鏡頭Reflex Camera,邊移動照相機,邊一張一張地拍攝Miniature的技法。這是ILM為了「星球大戰」的拍攝開發的技法。Goal Motion攝影的代表鏡頭是影片「印第安那·瓊斯」里的坑道鏡頭。這跟原始的Motion Control技法非常相似。

5 Staff Motion 攝影

這里要說的Staff Motion攝影不是像Clay Animation那種Staff Motion攝影技法。Clay Animation那種 Staff Motion是一邊一點一點移動被攝體,一邊一張一張地拍攝畫面的方式拍攝動畫的。

而這里要說的是休瑪廣告里出現過的360°靜止場面攝影技法。當然,像「聖誕節的惡夢」這樣的Staff Motion Animation攝影也叫作Staff Motion 攝影。但休瑪廣告中出現的Staff Motion攝影是以被攝體為中心,把Still Camera即人們照相時常用的單鏡頭Reflex Camera按一定的間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同一瞬間里進行拍攝的。這樣Still Camera就能製作出從多個角度拍攝的靜止畫面。在編輯這些畫面時把它們粘在一起,做成相聯接的影像。

這是一位英國的特殊效果攝影監督1996年新開發的。它要求非常精確的攝影技法。目前全世界只有兩三個人能使用這種技法。 因此,休瑪CF製作費用的35%付給了負責Staff Motion攝影的英國人。在Block Burster中可以看到這種技法的是最近拍攝的Lost in Space等影片。

『伍』 電影流派的起源

早在1921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滕森的瑞典人就拍出了一部名為《歷代的巫術》的影片。當時的電影剛剛誕生不久,還處在幼稚期,完整的有故事情節的影片還是鳳毛麟角,電影特技也是簡單粗糙,所以克里斯滕森採用了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在銀幕上復現了一些有關「巫術」的影像資料。說是紀錄片,但其中的鏡頭基本上是擺拍的,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倒更像是一部專題片。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哥特文化第一次融入到電影藝術的表達領域里,異教、死亡、巫術等陰暗面元素第一次成為了電影的表現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哥特電影。由於影片的主題過於超前,《歷代的巫術》遭禁映達數十年之久,到二戰以後才被解禁。 值得玩味的是,歷史上的哥特民族可能也正是來自於瑞典所在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相隔千年之後,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類第一部哥特電影。
不過第一部有影響的哥特電影卻是來自德國,在《歷代的巫術》誕生一年之後,德國導演茂瑙拍攝了電影《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現在了大銀幕上。事實上,影片中的主人公正是那位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筆下的臭名昭著的德古拉伯爵,只是為了避免版權糾紛,茂瑙才給它改了個名字,不過此舉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影片上映後,版權方面就一直麻煩不斷,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塵埃落定的說法。不過,影片本身確實是非常成功,甫一上映就立刻引起了轟動,茂瑙也憑藉此片奠定了自己大師級導演的地位。《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也成為了人類電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影壇,正是表現主義電影處於統治地位的階段,而除了《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以外,另一部表現主義電影《泥人哥連》,也是一部很出色的哥特電影。只不過由於《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致《泥人哥連》幾乎都被人遺忘了。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巨大影響力很快波及到了大洋彼岸,此時正處於上升時期的好萊塢對有票房號召力的題材自然是來者不拒,1931年,美國導演勃朗寧便依照斯托克的原著小說原原本本的將吸血鬼德庫拉伯爵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這便是影片《吸血狂魔》。該片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哥特電影,上映後同樣是好評如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尤其是本片的主演貝拉·盧戈西,他所刻畫的吸血鬼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於在他死後多年,還有人堅信他本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吸血鬼。
方興未艾的哥特電影浪潮很快被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所打破,現實世界中的恐怖顯然比銀幕上的恐怖來得要可怕得多,在戰爭年代,人們在電影里需要的是心靈的慰藉、靈魂的撫慰,而不再是宣揚死亡、痛苦的哥特電影。
二戰以後,隨著經濟、社會的復甦,電影產業也逐漸回暖,而哥特電影也再一次被納入到了電影創作的軌道上。1958年,在德庫拉小說誕生的地方——英國,這位大名鼎鼎的吸血鬼伯爵又一次出現在了大銀幕上,這便是特雷西·菲舍爾所拍攝的影片《德古拉的噩夢》。該片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吸血鬼形象,從這部影片開始,吸血鬼開始擁有又長又尖的獠牙,只要一張開嘴就會露出來。而主演克里斯托弗·李出色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他五十來歲、高大英俊、兩鬢花白、舉止威嚴,神情兼具貴族的優雅和獸性,成為後來者模仿的樣板。可以說,《德庫拉的噩夢》奠定了至今為止哥特電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標准模式。
1959年,法國導演喬治斯·弗郎吉所拍攝的《無顏之眼》成為第一部沒有吸血鬼形象的經典哥特電影。這部採用了黑白影像的電影,攝影術運用精湛、畫面效果精緻、情節離奇恐怖,讓人過目難忘。特別是影片的詩意氛圍,賦予了哥特電影另一種全新的氣質,極大的豐富了哥特電影的表現手法。不過總的來說,從戰後一直到80年代,哥特電影還處於發展期,勢頭較弱,數量也不多,有影響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那幾部以外,就得算1979年赫爾佐格所翻拍的他的前輩茂瑙的那部成名作了。赫爾佐格號稱「德國四大導演」之一,輔之以克勞斯·金斯基的出色演繹,赫爾佐格版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在50年後取得了不亞於茂瑙版的成功。
在整個80年代,值得一提的哥特電影得算1983年好萊塢出品的《慾望》。這部由托尼·斯科特導演、凱瑟琳·德納芙和蘇珊·薩蘭登主演的影片同樣以吸血鬼為題材,但在這部影片中,吸血鬼角色不再是男性的專利,而是把女性吸血鬼作為了主角。當然在此前的影片中,也出現過女性吸血鬼,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而這部影片則徹底突破了吸血鬼的既有形象,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優雅、迷人而又危險的女性吸血鬼的標准形象,也成為後來者模仿的標版,在此後的影片中所出現的女性吸血鬼角色,大多離不開《慾望》中所塑造的那個模式。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哥特電影不僅在歐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 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一個名叫蒂姆·波頓的導演找到了一個名叫約翰尼·德普的演員,聯袂為我們貢獻了一部名為《剪刀手愛德華》的影片——自此,哥特電影復興的大幕在好萊塢被徹底掀開了。作為一部當代里程碑式的哥特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意義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這部影片沒有吸血鬼,沒有巫術,也沒有宗教背景,但同樣編織出了一個黑色的、講述孤獨、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畫卷……天才的蒂姆·波頓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當下的時代背景天衣無縫的融合在了一起,給哥特題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從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電影的題材范圍。蒂姆·波頓也藉此逐漸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哥特電影大師,他和約翰尼·德普這一對黃金搭檔也配合得天衣無縫。1999年的《斷頭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結晶,這一次波頓開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術為題材,為我們描述出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無窮的哥特哀歌。
《剪刀手愛德華》的成功堅定了好萊塢製片人們投資哥特電影的決心。1992年,大名鼎鼎的德庫拉伯爵終於再一次粉墨登場了。這一回,掌鏡的是好萊塢「教父」級導演科波拉。科波拉網羅了一大批好萊塢明星,大手筆的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橫亘數世紀的愛情故事,這就是電影《驚情四百年》。《驚情四百年》以好萊塢的方法徹底重構了德庫拉伯爵的故事,從而給流傳了幾百年的德庫拉傳說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影片大氣恢弘,特技眼花繚亂,加上好萊塢的宣傳攻勢,很快席捲了全球的電影市場。
90年代初的哥特電影浪潮並不僅止於此,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都開始對哥特題材感興趣。1994年,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振臂一呼,好萊塢三大帥哥便齊集麾下,為我們集體奉獻了另一部堪稱史詩的偉大哥特電影——《夜訪吸血鬼》。對一般影迷來說,《夜訪吸血鬼》最大的看點恐怕在於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聯袂演出了,但影片本身並不遜色,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吸血鬼題材的集大成者了。影片的時間跨度達數百年之久,而且地域也橫跨歐美兩大洲,向我們全景式的展現了一個與人類社會並存的吸血鬼世界,並別出心裁的以吸血鬼的視角描述出了它們自己的心路歷程。《夜訪吸血鬼》是如此的成功,以致於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吸血鬼的故事就此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在此後20、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也不會有超過他們的同類型電影了。
在吸血鬼電影大獲成功的同時,另一部名為《烏鴉》的電影闖入了哥特影迷們的視野。相對於好萊塢主流大製作而言,《烏鴉》顯得更獨立、更另類、也更cult一些。這是一個有關靈魂轉世和復仇的愛倫·坡式的哥特故事,詭異的巫術氣質貫穿全片,影片的攝影、化妝等等細節也無一不滲透出哥特的氛圍,例如自始至終的陰暗場景,例如演員臉上塗抹的白色油彩……《烏鴉》對哥特文化淋漓盡致的詮釋甚至為它贏得了「哥特教科書」的美譽,對一個死忠的哥特影迷來說,只有《烏鴉》是最哥特的,也只有《烏鴉》足夠哥特。當然,《烏鴉》的成功也使其續集的拍攝很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它的三部續集只有1996年的《烏鴉2:天使之城》算得上是成功的,後面兩部《烏鴉3: 鴉魔戰士》和《烏鴉4: 邪惡祈禱》就能說是差強人意,一部不如一部了。
對哥特電影來說,1994年確實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除了《夜訪吸血鬼》和《烏鴉》以外,另一部哥特電影《人狼生死戀》也是在這一年首登大銀幕。本片是關於哥特題材中另一個經典形象——「人狼」的抗鼎之作。在影響力和藝術成就兩方面,《人狼生死戀》都超越了以往所有同類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人狼生死戀》的成功使人狼的形象真正成為人類電影藝術長廊中的一個典型形象——不過很顯然,相較於它的另一位「哥特兄弟」吸血鬼來說,人狼在電影世界裡的成功的確是有些姍姍來遲了。
除了好萊塢,1994年的義大利電影《魔誡墳場》同樣是哥特電影的傑出代表。這部影片在哥特文化中融入了義大利人所特有的幽默感,令人耳目一新。
隨著世紀末的到來,哥特電影的來勢依舊兇猛。在1999年,除了《斷頭谷》以外。另一部古裝哥特片《十三勇士》同樣值得稱道,這部影片以古代斯堪地納維亞文化為背景,洋溢著濃郁的異教色彩,加之改編於當地關於食人部族傳說的故事,從頭到尾都散發出一股濃郁的哥特風味。緊接著,2000年,著名的哥特影星約翰尼·德普與老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合作,打造出了影片《第九道門》。該片以宗教內容為背景,直接講述了一個與上帝、撒旦有關的哥特故事,加之懸疑、驚悚的氣氛,倒是頗得昔日表現主義電影的精髓,與《泥人哥連》可謂是一脈相承。
時光進入21世紀,哥特電影已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一向以藝術氣息濃厚著稱的法國人也沒有放過哥特電影的創作。2001年,一部名為《狼族盟約》的法國電影讓全世界的哥特影迷都驚喜不已。該片以法國鄉間關於吃人巨獸的真實傳說為藍本,糅合了懸疑、巫術、驚悚、異域等多重色彩,精緻而又細膩的在銀幕上為我們還原了一個以哥特文化為背景的引人入勝的精彩故事。兩年之後的2003年,法國人則給哥特影迷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這一年,法國人製作出了一部出色的3D動畫片《蓋娜》。《蓋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廣泛影響力的哥特動畫長片,全片既吸收了好萊塢常用的科幻元素,又保留了法國人對哥特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影片中邪惡外星生命體的形象,妖魅、高貴、危險、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貫的典型形象的特徵。在該片中,邪惡的外星生命以植物汁液為食,強迫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為其採集,實際上這里的植物汁液正應對著傳統哥特文化中的人類鮮血。此外,外星人的統治是通過巫師、祭祀對人們的精神控制來實現的,可以理解為是該片的創作者依託科幻背景對宗教內容的一次全新演繹,反映了創作者們對宗教傳統的獨特反思,而這種反思,正是承襲了哥特文化中的異教傳統。
時至今日,史詩性的哥特電影浪潮已經過去,但哥特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廣泛,同時,哥特電影也開始向傳統的類型片靠攏,逐漸融合了其它傳統類型片的特點,使得觀眾們接受起來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國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個中代表。這是一部以經典吸血鬼題材為主題的電影,但在這部影片中,融合進了街頭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擺脫了以往白人男性貴族的身份設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節奏明快,音樂強勁,可以說,這是一個黑人街頭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傳說》和2004年的《范·海辛》則反映了哥特電影的最新發展趨勢。這兩部影片都結合了好萊塢慣用的動作片特點,極盡動作、打鬥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則是不折不扣的動作片。而且,兩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經典的兩大傳統形象——吸血鬼和人狼為主角,在銀幕上讓二者大打出手。《黑夜傳說》講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愛的哥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范·海辛》則以傳統的德庫拉故事為母題,把其中的吸血鬼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變成了人狼,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2007年聖誕節夢工廠和華納兄弟公司出品了由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好萊塢巨星約翰尼·德普和波頓的妻子海倫娜·伯翰·卡特合作的《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這部影片可謂是哥特中的哥特之作。蒼白的面孔、永不 忘記,永不原諒的仇恨、欺騙都在優雅的舞蹈和甜美的歌聲中醞釀,噴濺的鮮血和矢志不渝的愛情共舞。當仇恨熄滅的一刻,斯維尼·陶德發現自己失去了一切,甘心地被復仇的孩子殺死,而他的仇恨也繼承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影片融合了大量哥特元素,痛苦、仇恨、血腥、優雅,頗耐人尋味。
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的組合成為哥特電影的代表 ,蒂姆·波頓指導的兩部動畫片《聖誕夜驚魂》和《僵屍新娘》也頗具哥特風格。

『陸』 提問一些有關電影知識的問題

1————據《中國電影發展史》記載,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在1913年出產,編導是黎民偉、攝影師是羅永祥,主要演員是黎民偉和嚴珊珊。

3———— 《倩女幽魂》系列共有三部,分別為《倩女幽魂》(又名〈神劍誅妖〉,1986年)、《倩女幽魂2人間道》(又名《亂世伏魔》,1990年)、《倩女幽魂3道道道》(又名《金佛喋血》,1992年),這三部影片均為徐克電影工作室出品,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

4————第一屆(1982年)
最佳影片:《父子情》
最佳導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男主角:許冠文(《摩登保鏢》)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長輩》)
最佳編劇:張堅庭《胡越的故事》
建勛(出品:德寶影業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最佳剪輯:蔣國權《最後勝利》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黎明不要來》(《倩女幽魂》) 作曲、作詞:黃沾 主唱:葉倩文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憑著愛》(《群龍戲鳳》) 作曲:盧冠廷 作詞:潘源良 主唱:蘇芮

5———— 黎民偉(1893~1953)
中國電影先驅之一,有「中國電影之父」、「香港電影之父」之稱。廣東新會人。

7————成龍 洪金寶 元奎 元彪 甄子丹

8————王家衛
1997年第50屆最佳導演獎
王家衛 Happy Together春光乍泄(香港地區)

9————張曼玉
2004 《清潔》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

10————梁朝偉
2000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榮獲53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柒』 介紹一下世界三次電影運動。

第一次電影運動: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1917年----1928年)

一、法國印象主義派(1917---1928)第一個先鋒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呂克 創作了《西班牙的節目》《流浪女》1922 發表《上鏡頭性》

代表人物:謝爾曼.杜拉克《西班牙的節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馬塞爾.萊皮埃《黃金國》1921 阿貝爾.岡斯《車輪》1923 讓.埃普斯坦《忠誠的心》1923

主要貢獻:

1、開掘題材拓展電影心理敘事的表現,作品題材選擇適合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

2、追求自然物象與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對應,依據自然景象的瞬息變化的客觀事實給藝術家的印象。

3、確立新的攝影技巧以適應人物心理和精神視覺表現

4、強調視覺節奏的表現與節奏剪輯的重要性,內部和外部節奏。

二、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

純電影美學試驗:

1、法國立體主義流派:費爾南.萊謝爾《機器的舞蹈》強調圖形形狀的匹配和節奏性剪輯

2、抽象主義流派:亨利.希美特《純電影的5分鍾》

達達主義無理性的電影試驗: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內.克萊爾《幕間休息》充滿幻想,又荒誕的達達主義,共同反理性的藝術主張。失去了現實性而變為了超現實性的。

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絕對現實:

達達主義的超現實性美學追求最終導致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產生。是許多先鋒派的最終歸宿

謝爾曼.杜拉克《貝殼與僧侶》1927 劉易士.布努艾爾《珍珠項鏈》1929 《一條安達魯狗》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國表現主義:1919---1924 受到先鋒主義的影響

表現主義受到後印象主義的影響 代表作品 羅伯特.維內《卡里加利博士》表現主義造型風格,布景和背景情調一致,人物造型與布景一致,光線陰影,視覺造型為表現主義特徵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三生記》《泥人哥連》

現實主義傾向:

室內劇:卡爾.梅育《最卑賤的人》編劇《卡里加利博士》編劇之一

利用布景,主題和環境發生變化,但還是無情的命運,不用表現主義而用現實主義的方式表現

街頭電影:現實主義創作態度 利用布景 感興趣的是社會環境而不是心理狀態。

四、前蘇聯的蒙太奇學派: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與階級並行,社會與經濟

受到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的影響。

1、 庫里肖夫「實驗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茲尤辛德三個沒有表情的特寫鏡頭

2、 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拍記錄片,反對劇本,演員,攝影棚。但用改變運動速度和奇特攝影角度來觀察生活,進行選擇的記錄,非現實主義的態度。蒙太奇的並列和配合。

3、 柯靜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的「奇異演員養成所」

4、 愛森斯坦的理論與創作: 《戰艦波將金號》1925 敖德薩階梯

雜耍蒙太奇 後來創作了理性蒙太奇(誇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論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敘事:《母親》 《聖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後代》

強調劇本創作;強調演員的基礎作用;(與庫里肖夫的「電影模特兒」與愛森斯坦的「類型演員區分開來。)蒙太奇作為電影藝術創作的基礎,創立聯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強調鏡頭的組接,分鏡頭突出細節的重要性。而愛森斯坦則強調蒙太奇的沖突。

五、記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1、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機械主義的記錄本性出發。實景拍攝,偷拍,搶拍。後來法國新浪潮運動受其影響創造出記錄片和故事片結合的樣式。

2、德國抽象派華爾特.魯特曼《柏林交響曲》1927 受到維爾托夫的影響。

3、20年代末法國先鋒派幾乎成了記錄主義派。阿爾貝托《只有時間》1929 讓.維果《尼斯現象》 讓.班勒維《章魚》《海蜇》《水甲蟲》將水中的動物用幾何圖形拍出來,如康定斯基和畢加索的畫。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國 約翰.格里爾遜《飄往漁船》

6、羅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納努克》演員與記錄片形式。

7、德國的場面調度,法國的攝影和蘇聯的蒙太奇剪輯,拍了法國影片《聖女貞德的受難》默片的結束。

第二次先鋒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代表作品:

羅西利尼 : 新現實主義與戰爭關系《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游擊隊》 《德意志零年》《歐洲51年》 《義大利萬歲》

維斯康蒂: 以《沉淪》獲得新現實主義之父的稱號。 《大地在波動》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結合,但後來《受難的人們》《威尼斯之死》則完全追求唯美主義了。

德.西卡: 與柴伐蒂尼的合作(傑出的劇作家)《偷自行車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現實主義作品。 《孩子們注視著我們》《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員的自由風格。

德.桑迪斯:《羅馬十一時》將新現實主義推向另一個高峰。使用攝影棚和正式演員與非正式演員混用,與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1、記錄性 2、實景拍攝 3、長鏡頭的運用 4、關於非職業演員的運用 5、結構形式(追求簡單朴實的結構) 6、地方方言的運用

新現實主義的繼承:脫離現實主義

費里尼:追求浪漫主義《道路》《卡比利亞之夜》《八部半》最具個性化的作品。剪輯空間跳躍。

安東尼奧尼:模糊現實,強調主人公的主觀感知。《奇遇》《放大》《紅色沙漠》有非現實超現實的色彩。自然色彩隨心理的變化。

第三次電影運動: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電影

1958年誕生,特呂弗《淘氣鬼》夏布洛爾《漂亮的塞爾琪》

1959年幸福年,特呂弗《胡作非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沒落年。除戈達爾《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贊推崇為精神之父。一、電影是現實的漸進線。 二、場面調度的理論。

創作特徵:

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有共同的東西,但是新浪潮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而新現實主義則是有重大的社會性。

主題:非政治的電影;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

攝影方法:側重電影的照相性,側重畫面的新鮮感,拒絕功能主義或學究式的畫面。

音響:大量的自然音響,真實感

剪輯:長度、節奏。快速剪輯,鏡頭之間之間銜接。時空跳接。長鏡頭的使用增加真實感。

從新浪潮後,特呂弗和夏布洛克的長鏡頭,戈達爾的跳接與快速剪輯。

表演:非職業演員,不知名的演員。

總之對傳統的電影語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電影

代表作品:

阿倫.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爾比《長別離》1961

阿蘭.羅伯-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別快車》瑪格麗特.杜爾《音樂》1966《黃太陽》1970

側重內心的描寫。他們是文學和戲劇的革新派。

受到影響: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和潛意識學說的影響,表現人的真實。

2、 接受了薩特的「存在主義」的影響,表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 伯格森「真覺主義」影響,強調非理性感受進入意識深處,強調知覺認識社會。

4、 受到布萊希特的影響,對現實進行曲折的表現,以溝通內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徵:

主題:偏愛回憶,遺忘,記憶,試圖把人的這種精神過程搬上銀幕;描寫人的責任性和自罪心,記憶總與歷史事件相關。《廣島之戀》中。

導演:從記錄式的現實主義然後再轉向純精神的現實主義中去。

剪輯:最重要的美學革命。《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來自剪輯。其一,取消傳統電影的間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過渡鏡頭,用跳接對時空,事件的人為壓縮;其二,鏡頭位置的顛倒;其三、鏡頭的並列運用,先後不銜接甚至對立;其四、循環剪輯,有意識的重復。

音響:左岸派導演比新浪潮修養更高,所以對音樂和音響的細節考慮比較多。

表演:舞台演員充當,有意識拉開人與人的距離,採用間離效果。

攝影:沒有統一的風格,但不用谷達爾的肩扛式。講究畫面構圖和布光,特別是雷乃得推鏡頭別具特色。

兩者的區別:

1、 成分看:新浪潮製作者大都是巴贊《電影雜志》的評論員,由自己走上影壇。左岸派則是左翼作家團體的文人。所以修養要比新浪潮高。

2、 時間看:新浪潮始於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導演早,雷乃1948年就開始。

3、 年齡上:新浪潮小夥子,而左岸派則是中年了,所以經歷與閱歷要比前者高

4、 主題和手法:新浪潮有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而左岸派則是普遍意義的全人類性質的主題,作者電影多採用第一人稱,而作家電影多採用第二,第三人稱,甚至混亂人稱。而且有強烈的文學,戲劇色彩有藝術的假定性遠遠超過新浪潮。

5、 拍攝地點:前不反映重大歷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後者在全世界拍攝。

6、 美學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感興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

7、 製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興的拍攝,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則以仔細著摸得方式,周期較長。

8、 影片通過檢查:前者內容簡單,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順利通過(除了戈達爾《小兵士》)

但後者由於背景較為復雜,所以要遇到麻煩。

左岸派採取鮮明的立場直接干預生活,把赤裸裸的社會現狀搬上銀幕,觸發觀眾的的情感與選擇,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鋒派。

四、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三十年代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初期 30年代

雷內.克萊爾:(夢幻的)有聲電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萬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屬於我們》是這時期最優秀的作品,喜劇風格影響了卓別林《摩登時代》傳送帶這場戲。

讓.維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駁船阿塔朗特號》1934

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高峰 1934---1939 黑色現實主義,揭露社會黑暗

雅克.費戴爾:《大賭博》一個演員配兩個角色。《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歡節》1936

敘利恩.杜威維爾:《大衛高爾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團》1935 《同心協力》1936

馬塞爾.卡爾內:(悲觀的)《珍妮》《霧碼頭》《北方旅店》《太陽升起》《夜間來客》《天國的子女們》

讓.雷諾阿:(寫實主義大師)《墮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記》《托尼》與愛森斯坦合作編劇,景深鏡頭的使用。獨立製片的開始。

《大幻滅》和平主義的作品。淡化情節,使作品趨於記錄,形成了寫實主義風格。聲音處理一、四種語言的混合運用;二、影片中的語言和對話同時表明著不同人的身份。三、音樂的處理,主導影片的動機。

《游戲規則》死亡的價值。移動攝影,以及深焦鏡頭。

詩意現實主義的後期 1939後

讓.格里米庸:《為了一分錢的愛情》《皇家華爾茲》《奇怪的威爾多先生》《駁船》《天空屬於你們》

雅克.貝蓋爾:《古比紅手》《安東和安東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

詩意現實主義的貢獻:

1、 更新現實的觀念。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 景深鏡頭的運用與確立,他的實踐為巴贊的「場面調度」的理論得到了證實,景深鏡頭的運用,對於「電影本體論」的發展影響很大。

3、 發揮電影中文學的力量。

誤識:

1、 忽視電影藝術的視聽性。

2、 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電影史上最早誕生的電影流派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激烈的現代戰爭電影是哪個 瀏覽:317
電影里的睡覺片段 瀏覽:49
最好的電影投屏網站 瀏覽:308
韓國電影禁播網站 瀏覽:438
電影如何通過虛構實現真實效果 瀏覽:997
人生就像巧克力是哪個電影 瀏覽:823
神馬影院神馬電影院神馬免費觀看 瀏覽:275
沒有vip電影軟體下載 瀏覽:359
多長時間能拍一部電影 瀏覽:5
媚葯資源電影 瀏覽:653
有什麼好的小電影網站 瀏覽:956
一部引誘女友吸毒的美國電影 瀏覽:351
神馬電影手機在線關看 瀏覽:292
醉酒在線電影 瀏覽:413
電影追尾片段視頻 瀏覽:482
鄰居的阿姨同居電影免費 瀏覽:122
世界末日喪屍病毒免費電影 瀏覽:830
2020年12月24號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92
電影院大廳找哪裡 瀏覽:465
上海建交委家文化微電影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