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電影情節點時間

電影情節點時間

發布時間:2023-09-16 17:22:27

❶ 怎樣把握電影節奏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要理解「節奏」這兩個字的含義。這個詞語我們每天都在接觸,音樂,我們的話語,敲打聲,機器的轉動,電影,電視,建築,它無處不在,參雜在很多事物的中間。但我們又很難用確鑿的文字來解釋這個名詞,因為它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一種內在感受,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所以這種感覺也是不同的。就是一百個人去聽同一首曲子,他們都會說這首歌的節奏不錯,可這個「節奏」在每個人身上卻有不同的感觸。
節奏是一種運動模式,是運動的周期性特徵,他有動作的連貫性重復性。(摘自課本)可以看出,節奏是一種有明顯時間性質的東西,節奏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我們都能感受得到,但只是意會,不能言傳。
節奏在影視藝術中同樣也是這個樣子,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電影中畫面連貫性才顯得更加自然,它就像一個個大頭針一樣。也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影視劇也更加變得玄了起來。
在影視藝術中,人物的動作,鏡頭的運動等等都是節奏形成的要素,而影視藝術相對於音樂而言,節奏已體現的不是那麼明顯了,完全是觀眾的一種感受。
要把握影片的節奏,首先要理解影視劇作品中節奏的行程要素。
社會發展到今天,電影由無聲進入到有聲時代,電影藝術更明顯地衍變成一種視聽的藝術,故電影中的節奏主要是:1.畫面的節奏,2.聲音的節奏。
影響畫面的節奏包括:1.攝影機的運動,2.剪輯節奏,3.拍攝對象的運動;聲音的節奏包括:1.語言2.音樂3.音響。
以上畫面和聲音的節奏在課本中已寫的很是詳盡,這里就不再多寫,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把握節奏,重點是「如何把握」而不是「節奏」。把握節奏,就是要使節奏符合觀眾的口味。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只談節奏),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節奏感,所謂「節奏感」是指在「節奏」這一客體地作用下,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後通過神經中樞協調統一支配生理機能——即人的肢體和器官,准確的完成符合節奏律動地肌肉或肢體動作技巧地能力。(摘自網路)
而節奏,在前面已提過,是一種有規律的,連續進行地完整運動形式,用反復、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的整體,是抒情性作品地地重要因素。因此,要讓觀眾產生一定的節奏感,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一過程中,又回歸到了主體——節奏,把握好節奏,就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點——怎樣把握影片的節奏呢?
影視劇是一個聲音和畫面結合的產物,所以在以下評述中,也都是將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述說的。
一部影視作品中,在全片中的節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張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過程,就像一個山峰一樣。而在一些小的段落裡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裡面的第一場打戲,章子怡和楊紫瓊打鬥,章子怡去偷劍,被人發現後,僕人開始大喊,捉賊,此時無源聲音鼓聲開始進入,隨著打鬥畫面及動作的快慢,鼓聲也隨之變化,這時鼓聲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樣,自己已於畫面,聲音融為一體了,打鬥結束,鼓聲也隨之消失,讓我們緊張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這一段戲中,聲音與畫面結合的天衣無縫,若沒有了聲音,觀眾身臨其境地感覺絕對嚴重缺失,就像吃菜沒有味道一樣,若要沒有了畫面呢?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聲音和畫面是互相互補存在的,共同控制著影片的的節奏,該緩則緩,該疾則疾。當然創作者必須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若一個影片從一開始節奏就特別快,一直到最後,那觀眾看起來就會很累,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若要太慢,那估計全場地人都要睡覺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張有弛,有地放失。這一點上,做的最完美的當屬《幻想曲2000》,該片是由迪斯尼影業拍攝的,於2000上映,《幻想曲》其實早已在1940年就誕生了,《幻想曲》已成為迪斯尼動畫庫中最具有歷史和紀念價值的資產。改頭換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爾特叔叔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動畫,只有在一段音樂與另一段轉換時才會出現人。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樂:1.第五交響曲,2.羅馬之松,3.藍色狂想曲,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5.動物狂歡節,6.魔法師的學徒(該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風凜凜進行曲,8.火鳥組合。利用動畫來展現音樂地意境,使影片的創意和構思更加天馬行空,更具觀賞性。節奏配合音樂,畫面也配合著音樂,讓我們的心隨之舞動,確實是一場視聽的盛宴。由於本片再創作時,音樂是現成地,創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畫面。音樂佔得了主要位置,音樂的節奏明顯在控制著畫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節奏上使無人能敵的,畫面和音樂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處。高音時,畫面具有沖擊力,低音時,畫面平靜,節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樂固然在影片的節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們不能拋棄最原始的因素——劇本。一個影片的故事情節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節的安排不妥當,再好的音樂來進行渲染,再棒的剪輯手法,也都於事無補。由彭氏兄弟執導,在07年拍攝,郭富城主演的《C+偵探》,就是這樣的一片子。整體上看,它是一部懸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體節奏太慢,劇情的設置也太過牽強。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點。有一段戲中,郭富城跟蹤一個女人,女人進入一個房間,郭富城貼在門口偷聽,突然被那個女子拉進屋裡,郭富城被這個女的按在牆上,互相對視,此時只有房間內鍾表滴滴答答地聲音,然後畫面隨著鍾表的聲音的節奏,變換鏡頭,不規則的鏡頭組接,卡鏡頭法都很好體現了當時兩人地心理狀態,也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來說,他的節奏把握不準,不夠懸念化。
總體來說,節奏是一個很難捉摸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有可能聽一首歌,看一部電影,你覺得節奏不錯,其他人厭惡的透頂。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思想的東西,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創作者唯有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進行畫面的剪輯和聲音的添加。
電影製作得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聲畫合成,也是一項集其大成的創作工作,總的來說,這里不應是聲音跟畫面,也不是畫面跟聲音,而是畫面與聲音合起來把「戲」表現出來,共同將影片的節奏傳送給觀眾。可見聲音和畫面,缺一不可。在把握節奏時,也不能只考慮到一個方面,而要全都兼顧到,更要兼顧觀眾地感覺。從整體上看,把握節奏,更應當從劇情,等方面著手。
總體上,對於影片節奏的把握認識也就這么多。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是他的節奏地感性特徵,即對節奏的把握和體驗是一種完全感性的東西,而不是某種機械化的,僵死的事物。

❷ 用通俗語言解釋一下電影劇本的基本線形結構圖.

悉德的書中有詳細的說明.
大致意思是說,每頁反應到電影中是一分鍾,也就是說120頁的劇本,應該是一部120分鍾的電影.
劇本分為三段,前30頁(前30分鍾)是第一幕,稱做建置,中間60頁(中間60分鍾)為第二幕,是對抗,最後30頁(後30分鍾)為結局.
其中對抗部分有中間點分成2部分,由緊要關頭1,中間點,和緊要關頭2組成(這3個點都要有事件的主題).
每幕結束的標志要有情節點帶動.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建議去買本悉德的書看看,就明白了哈,網上有買.

❸ 電影名以一個時間命名的好像叫(11:),就是講在這一時刻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好象有撞車的情節

英文名: 11:14
中文名: 11點14分

在一個幽暗的夜晚,小鎮公路上一名男子正在不耐煩的打著電話,誰卻不料車燈前方一陣撞擊的聲音過後,車主人卻發現一具面容不全的屍體橫立車前,此時的計時器上顯示的時間是——11:14。
根據影片的表現形勢,這人是突然出現的,這究竟是恐怖片?還是科幻片?
其實都不是,這是一部用時空交錯的畫面來表現似乎幾乎沒有聯系的五群人在某個時間段內相互糾葛的人生的電影,似乎在冥冥之中糾纏在一起的命運,有著驚人的關聯。

❹ 電影中的時序

文/江寒園

顧名思義,時序即故事敘述者對事件的安排順序。我們知道,故事中事件的發生總是多維和共時性的,有些事情是同時不同地發生的,有些則是同地不同時,更有些事情是交纏在一起發生的。但是敘事只能沿著時間流程一件一件地往下講。於是就出現了故事敘述者對於事件的安排組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安排並非完全是隨意性的,而是有一定的文化和主題目的,大致概括一下就是通過對事件順序的安排與組織可以獲得最佳的效果,更能凸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一般而言,對於事件的安排組織,大致可以分為順敘和閃前、倒敘和閃回、插敘和預敘。下面從這幾個方面談一下電影中的時序問題。

一、順敘和閃前

順敘即敘述者嚴格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講述,事件在敘述中的前後時間順序與事件真實在故事中發生的順序相同,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電影敘述方法。順序嚴格遵循時間的自然流動,以時間為順序來串聯事件,其特點是時間前後分明,在時間的流動中把故事呈現與接受者面前。往往是最為經典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模式,順敘只是時間上嚴格遵循現實的時間向度,而如果將地點與事件也都高度統一起來,那麼基本上就回歸了戲劇藝術的「三一律」,即時間、地點與事件的高度統一。《12怒漢》(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電影當中的完美應用,全片在限定的時間里,一共12名陪審員在會議室里集中討論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經典敘事學的線性法則。

最早的較為系統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敘事作品可以追溯到《左傳》,它以歷史事件為中心,以時間為線索「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其開創了一種新的敘述方式——編年記事的順敘手法,而這個手法對傳統中國敘事作品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從此順時性的敘述變成了中國文學藝術作品的一條鐵律。

然而必須清楚的是,順敘≠線性敘事,我們之前專門討論過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原則——線性、非線性和反線性。這是從敘事結構這個整體概念上看的,這個劃分可以說是多因一果的,對於線性敘事概念的界定不僅有順時性的敘述,還要考慮到受眾的接受度,而順敘僅僅是從故事敘述者的角度來看的。

順敘在電影作品中大致表現方式就是打上字幕「10年後」「20年後」,這樣的目的可以突出主人公在漫長時間里的命運轉變與某種堅貞不移的性格,如愚公移山,十年寒窗等等。

與順敘相似的是閃前的一種,它可以算作順敘的一個變種,同樣表現的是時間的流逝,不過時間的跳躍更加突兀與內心化,舉幾個例子就能看出來了:

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開頭還是遠古時代,黑石啟發了猩猩的智域,隨後一根骨頭扔上天空,一直飛到了銀河系變成了現代的衛星,這個鏡頭即使縱觀影史也是足夠經典,人類社會幾百萬年年華流逝。

《美國往事》。紐約火車站,出逃的Noodles站在鏡子面前,看著鏡中人變成了35年後的自己。

《美麗人生》里父親騎著白馬當眾搶親,和妻子回到自己屋子裡,過了幾秒,父親喊了一句什麼,有個小孩從房子里出來後,觀眾這才反映過來,原來已經是婚後幾年,他們都有兒子了。

《公民凱恩》里凱恩和他妻子的三次餐桌戲剪輯,表現夫妻二人的情感隨時間的變化。其作為現代電影的開山之作,被電影學院當作教科書式的範本研究。

上面舉的都是外國電影的例子,因為國內的電影在敘事手法上確實因循守舊得多了,這也是前面提到過的,自《左轉》起就確定的一條敘事作品的基本定律,不過近年來也有一些導演對閃前等敘事手法進行了成功運用。

《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主角小學時將書包扔上天空接到書包的已經成長為少年。

《一代宗師》大概1個小時20分,葉問和他妻子去影館拍攝全家福(這個全家福的構圖太完美了!一左一右一支花),然後現實場景化為一張照片擺在桌子上,再突然炸彈爆炸!日軍侵華。墨鏡王的構思實在是太妙了!

上面幾個例子基本都可以看做是閃前在電影中的運用,可以看出相比於順敘的緩慢和程式化,閃前更加突兀與內心化,手法也更加多樣,鏡頭轉場不露痕跡,變得更為藝術和圓融。

二、倒敘和閃回

倒敘即首先敘述故事的結果或其他關鍵情節,反過來再敘述故事的原因或開始。相比於中國敘事作品對順敘的偏愛,西方敘事自古以來就有運用倒敘的傳統,許多西方史詩都運用了倒敘法。最著名的如但丁在《神曲》那句名言「箭射中了靶心,離開了弦」。還有《奧德賽》的敘述是從故事的中間開始的,從特洛伊戰爭爆發20年後開始,然後再回溯前史,到了18世紀的小說家已經開始自覺地使用倒敘以達到故事的最好效果。現代派的小說家信奉的是永遠不要從故事的開頭講起,千百年發展出的十幾種故事類型幾乎已經為前輩所道盡,平鋪直敘會直接讓讀者猜到結尾,絲毫沒有懸念伏筆可言。

而中國文學作品恰與此相反,即使發展到了明清,出現了一些章回體小說,偶爾會採用一下這類倒敘手法,但並沒有得到推廣。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發展起來後,文學上的手法必然要影響到電影,甚至更有前輩告誡說:「千萬不要運用一切倒敘回憶等只有知識分子或慣看電影的人才懂得手法」,盡管如此為了敘事的需要,還是有不少電影謹慎地採取了倒敘。

電影發展到現代,倒敘已經被看做一種常見的手法,合理地結合閃回在電影中使用往往能達到特別的敘事效果。

一些經典的倒敘電影如如《美國美人》和《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後現代超驗特徵的電影,採取漸次回溯的故事方式,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後倒敘。如《不可撤銷》、故事拆分成了六七段,ABCDE然後從最後一段開始敘述就成了EDCBA,中間以攝影機旋轉向頭頂黑屏為截斷點;

諾蘭的《記憶碎片》能更復雜一些,順敘和倒敘兩段結構,分別以字母和數字代替,正敘ABCDE,倒敘54321,然後把這兩段拼貼起來,就形成了更為精妙的敘事結構:

A,5,B,4,C,3,D,2,E,1

閃回可算作倒敘的一個變種,與順敘/閃前的對比相似,閃回更顯得突兀和內心化,倒敘在電影使用上,導演會通過淡入、淡出、人物的畫外音等各種手段告訴觀眾「下一步我要倒敘了,請注意」。文學寫作上則有巴爾扎克等傳統作家,喜歡用「這就是為什麼」這樣的恢復性記號提醒讀者他剛才這是在倒敘,以免讀者糊塗。但到了普魯斯特這樣的現代作家則不然,他們「有意迴避銜接,不向讀者提醒倒敘的開始與結束,而是憑借作者自己的愛好隨時進行時空跳躍,甚至故意引起讀者的時間混亂,現代小說在這里就誕生了」。

倒敘與閃回的被採用主要由以下幾個目的:

1.戲劇性表現過去的事件或補充介紹故事的背景材料

2.滿足故事中人物的情緒需要,插入過去重要的場景過畫面

3.形式上的需要,使敘述本身更具突兀感和曲折感。

倒敘有明顯暗示和相對完整的特點,也可以存在於其他敘事文體當中,而閃回則是一種更加靈巧的、完全電影化的手法。

我們之前分析一部電影對話式復調時以《公民凱恩》、《羅生門》和《社交網路》舉過例子,《公民凱恩》里五個人物五次閃回,《羅生門》里五次回憶講述兇殺案,五次閃回到過去。在《蒙太奇是什麼》中也提到過閃回,講敘事蒙太奇時以《一代宗師》為例,有一個宮二低眉回憶的畫面,然後故事就跳回到了過去。

可以看出閃回是完全依循人物心理,並不按現實事理邏輯出發的一種是非理性,非邏輯的敘述手段。所以一般存在閃回的電影都可歸入非線性敘事當中。而倒敘相對完整、有條理,能為觀眾所接受,可以被歸入線性敘事,適當的倒敘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順時性的線性敘事。當然,諾蘭的《記憶碎片》當中雖然用到了倒敘,但還有閃回、拼貼等手法,自然不屬於傳統的線性了。

三、插敘

插敘與倒敘的不同在於,插敘所插入的場景或事件和中心事件沒有直接的時間和因果關系,而倒敘所述事件則屬於中心事件,只不過顛倒了前後因果時間關系。插敘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敘述者為拓展影片含義插入的一些場景和鏡頭,由主要情節生發而出,又自成一體,游離於中心情節之外。這一種插敘里的敘事經常是被停頓的。

常見的如傳統的中國章回體小說,故事進行得好好的,突然作者來一句,「什麼什麼有詩為證」,在這里主要情節就暫停住了,借用米蘭昆德拉的一個詞語就是離題「離題就是說,暫時甩開小說的故事」。

在這個時刻,小說的故事就暫停下了,轉入對人物的半抒情半議論。

另一種則是介紹中心事件的背景材料,插入的是對另一事件或場景的描述。如《卡薩布蘭卡》,英格麗·褒曼和她丈夫逃難到北非,「世界上有那麼多城市,城市裡有那麼多酒館,她卻偏偏走進鮑嘉的酒館」,然後開始了對中心事件的插敘,影片開始介紹他們倆之間的往事,但這往事並不屬於中心事件,只是為了中心事件更好進行下去而插入的背景材料。

四、預敘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如果看過《百年孤獨》那麼一定會對篇首這句話印象深刻。當時這種手法在國內文學界還未興起,自上世紀《百年孤獨》被譯介過來後,瞬間引爆了整個文學界。上世紀80年代還是文學還算是顯學,當時人人一本《百年孤獨》,開口馬爾克斯閉口魔幻現實,余華仿照著寫了一本《兄弟》,開篇是這樣的:

「李光頭坐在他遠近聞名的鍍金馬桶上,閉上眼睛開始想像自己在太空軌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測,李光頭俯瞰壯麗的地球如何徐徐展開,不由心酸落淚,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經是舉目無親了。」

故事從中間開始敘述,從作品開頭就已經預示了後來的情節發展。本來這種手法是相當罕見地,但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後,現在就連三流的網路文學也會用這么個手法了「多年以後,當杜微成為上海地下組織真正的幕後操縱者之後,他還記得這天晚上周群在卡車上給他說的這句話」。

上面從的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預敘是「在某件事發生之前便預示了這件事」。但需要注意的是,預示的這件事必須得發生,也就是說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多年以後肯定會面對行刑隊;李光頭多年以後一定會坐在他那個鍍金馬桶上,意識到自己舉目無親;杜微多年以後一定會成為上海地下組織真正的幕後操縱者。像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馬曉軍想像自己在生日宴會上是如何英勇的和劉憶苦打起來,《八部半》里Guido四處的散漫的想像,這些因為並沒有成真,所以並不能算作預敘。

預敘這種手法,放在電影上則有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一開始就有這么一段畫外音:

「很多年以後,我有了綽號,叫西毒。」

講這段話的時候歐陽鋒還不叫西毒,故事並未發生,但敘述者預示了故事的結尾,影片結束,歐陽鋒回了白駝山,如開頭所示,果然有了綽號叫「西毒」。預敘成立。

❺ 寫電影的英語作文,要求:電影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節、對你的影響

I love watching TV since I was a little child, and the programs I liked are cartoons and TV series. But now, I love watching movie most. The first movie I liked is My Neighbor Totoro(《龍貓》). Since then, I nearly watched all movies proced by Hayao Miyazaki.(宮崎駿)His movies are simple, warm and ecational. They are very suitab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 watch domestic movie most but I love foreign films. I feel happy and relax when I am watching movie. Movie brings a lot a fun to me and my life. I also make new friends e to movie. We share this common interest and we often introce movies to each other. I am a student now and my task is to study, so I only spend a little time in movies.
翻譯:
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喜歡看電視,那時候我喜歡的節目是卡通和電視劇。但是現在,我最喜歡看電影。我喜歡的第一部電影是《龍貓》。從那以後,我幾乎看了宮崎駿的所有電影。他的電影簡單,溫暖且富有教育意義。它們很適合中學生看。我經常看國內電影,但是我喜歡外國電影。每當看電影的時候我都覺得快樂和放鬆。電影給我和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因為電影我也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們有共同的興趣,而且我們經常相互推薦電影。現在我是一名學生,我的任務是學習,所以我只花一點時間看電影。

參考資料:4399作文網

❻ 好萊塢標准電影劇本模式

在三幕式理論中,電影被分為三部分——開頭、中間和結局。

【第一幕】

電影的第一幕分為這樣幾個部分:

開場畫面:開場的第一場戲,或者是第一個畫面,決定了電影吸引力的大小;

鋪墊:在這一部分,需要交代人物身份背景、人物關系以及大環境;

推進:也被稱為催化劑:主人公平靜的生活被一個意外打破,故事發生了第一個矛盾;

主題呈現:或者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場戲,但是你要交代給觀眾,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爭吵:第一個矛盾發生之後,人物們彼此爭執,故事向角色無法控制的方向發展下去。

【中間】

電影的中間部分,是整個劇本最長的一段。這里需要引入一個概念——情節點。

劇本的情節點,即是區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的兩個時間。另外,在劇本的中間部分,也就是整部電影最中間的地方,需要一個最大的事件,也就是「中間點」。

舉個例子,在《泰坦尼克號》中,第一個情節點是羅斯跳海被傑克救下, 兩人相識。中間點是撞上冰山,整個電影的走向就此改變。第二個情節點是沉船, 羅斯與傑克一同准備迎接死亡。

在中間點之前的第二部分,我們稱之為「游戲時間」,這往往是整部電影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相對輕松。角色們經歷許許多多有趣的事件,走向我們未知的未來。

而在中間點,他們將迎來一次「偽勝利」。在這里,角色和觀眾們一起鬆了一口氣,好像一切都結束了。但是很快,幸福的錯覺就會被打破,一件意外忽然發生,導致「氣氛驟然緊張」,角色們瞬間跌入深淵!

中間點之後的第二部分,被稱為「壞人逼近」。在這個部分,大
BOSS 終於出現,並且殘酷的折磨我們的主人公們。主人公在痛苦中掙扎,同時內部會發生矛盾,團隊分崩離析,一切似乎都無法挽回。

這之後,就是「一無所有」時刻。這段時間可長可短,但在這個時候,角色們失去了一切希望,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失去了自己所珍視的一切東西。他們會迎來「靈魂黑夜」。

「靈魂黑夜」往往是很短促的一瞬間,就像《泰坦尼克號》中羅斯乘坐救生艇離開沉船,傑克絕望地與她分別一樣。這是角色最痛苦的時候。一個簡單的劇作技巧就是,在「靈魂黑夜」時刻 殺死一個角色,可以讓觀眾們達到情緒的最低點。而只有到達最低點,在結局的高潮到來時,才能夠爽的徹底......

《救貓咪》中有一個例子,如果在「一無所有」時刻,你沒有角色可以死 亡,那麼就提供給觀眾一種死亡的隱喻,比如收到一封信告訴主角他的姨媽掛了。這當然是一句玩笑,但是效果很明顯,就是當觀眾察覺到「死亡」的訊息時, 無論之前的情節有多麼熱鬧歡樂,到了這一刻也就是「一無所有」時刻都會沉靜下來。這是為了結局的高潮服務的。

【結局】

但是故事沒有結束,我們很快就會迎來第二個情節點,以及整個故事的結局。,接下來就是第二個情節點,也就是引起結局的大事件,這個「第二個情節點」,是整個故事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因為角色已經「一無所有」,因此依靠角色本身,已經無法對抗邪惡力量,無法走向最終勝利,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一無所有」,那麼主角怎樣翻盤?故事怎麼才能結束?

這里需要引入AB線的概念。

【主線&副線】

AB 線,顧名思義,就是A 線索與 B 線索,也被成為A 故事與 B 故事,中國傳統小說中習慣稱為主線與副線。

副線在主線故事的第二幕結束時結束,在第二個情節點匯入主故事,推動主故事中的主角繼續行動;

主線故事在第二幕結束時結束, 在第二個情節點匯入副線故事,主線角色放棄自己原本的目標,幫助副線故事中的角色完成副線故事。

仔細分析《冰火》中蘭尼斯特家族的故事線,我們會發現這幾乎是一條反向的史塔克家族線,兩條線索相互排斥,但當他們產生交集的時候,必定會有改變整個故事走向的大事件發生。(AB線交織的點)

【偽失敗(負成長)】

「偽失敗」是什麼呢?就是與「偽勝利」截然相反的硬幣的另一面。角色在中間點沒有迎來勝利的曙光,反而跌入了失敗的深淵。在這里,一切外部、內部因素都在向角色施加壓力,讓角色看不到光明的希望。是不是很像「一無所有」時刻?沒錯!「偽失敗」就是提前的「一無所有」和「靈魂黑夜」。

「偽失敗」也是好萊塢劇作法中的一種,但是並不常見,大多數採用「偽失敗」作為中間點的電影是傳記片。因為在經歷「偽失敗」之後,角色已經不可能再失去更多。因此在之後的「壞人逼近」段落中,角色反而會是一馬平川,一步步走向最終的勝利。

由於採用了「偽失敗」替代了「偽勝利」,因此這個角色在之後的走向會是逐步向上的,但是在第二個情節點之前,角色必須經歷一些波折,否則將毫無戲劇矛盾。剛才已經解釋過,「偽失敗」其實就是用「一無所有」時刻替代了「偽勝利」的中間點位置,因此,在原本應該是「一無所有」時刻的地方,角色將經歷一次「偽勝利」,之後再被從高高在上的勝利喜悅中打落下來!

「偽勝利」和「偽失敗」是硬幣的兩面。你可以調換他們的位置,但你永遠無法擺脫經歷這兩次轉折點的命運。

所以,在《冰火》第六卷中,當其他角色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時,提利昂反而會迎來自己人生的最高點。然而切記,這是一次「偽勝利」,當提利昂沉浸在夢想成真的幸福中時,一次意外會將他擊潰,而這時,他才能夠真正做到迎接結局的准備。

閱讀全文

與電影情節點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描寫美國怎麼成立的的電影 瀏覽:664
日本電影赤月角色分析 瀏覽:507
電影商城北京采訪梁朝偉 瀏覽:480
tom快憣電影網免費 瀏覽:488
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前景如何 瀏覽:471
韓國電影壞傢伙迅雷下載 瀏覽:920
今年怎麼沒有好萊塢電影 瀏覽:137
孫紅雷七劍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538
關於火箭的電影免費 瀏覽:946
不需要迅雷就能下電影的網頁 瀏覽:875
被解救姜戈電影在線 瀏覽:129
電影新世界李政宰同款西服 瀏覽:200
哪裡能看stoya的電影 瀏覽:527
80秒電影天堂 瀏覽:954
燒腦電影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347
在哪裡看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 瀏覽:858
2019微博微電影 瀏覽:228
唐人街探案三電影迅雷 瀏覽:477
攻城的古代戰爭電影 瀏覽:595
好看的動漫電影哪些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