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

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

發布時間:2023-08-31 13:45:55

A. 喬榛和丁建華什麼關系

喬榛和丁建華是老搭檔。從《簡愛》到《廊橋一夢》,稱之為完美組合。喬榛是渾厚而富有彈性,陽剛而具有磁性;丁建華的聲音則帶著一絲嬌憨的高貴與真摯,在去歲著名的「唐宋詩篇」里,他們演繹的也正是《長恨歌》。


喬榛基本信息


喬榛,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配音演員、導演。 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席 ,曾任中國電影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影協主席團委員、上海影協副主席、上海市政協七、八、九、十屆委員(九、十屆)常委 。


曾獲"中國百年電影百位優秀藝術家"稱號及"我最喜愛的男配音演員"稱號。2002年被評為"譯制藝術學科帶頭人" 。2017年榮獲"百年新詩貢獻獎-朗誦貢獻獎" ,2018年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 、中華文化促進會"華語聲音者終身成就獎" 。2019年9月7日,在第十七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中,獲特別榮譽獎 。



早年經歷

喬榛,196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

1975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導演。1984至1986年任該廠廠長。


演藝經歷

曾擔任《魂斷藍橋》 、《葉塞尼婭》、《美人計》、《生死戀》、《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等譯製片的主要配音演員,並任《坎貝爾王國》、《羅賓漢》、《湖畔奏鳴曲》、《三十九級台階》等譯製片導演。其中十六部得政府獎、華表獎,兩部同時得金雞獎 。


解說作品有《造手大師--記於仲嘉教授從醫五十周年》 (1995),《資源再生》 (1988),《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1988),《夜上海》 (1999) ,《中華文明》(1999)其中《追捕》、《苔絲》、《國家利益》分別獲1979年、1982年、1983年文化部優秀外國譯製片獎。

1980年後曾主演《珊瑚島上的死光》、《R4之謎》等故事片 。


丁建華基本信息:

丁建華,女,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導演。生於上海,祖籍山東諸城林家村鎮。1953年生。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東海艦隊文工團演員。 1976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兼導演。先後在近二百部譯製片中擔任主要配音及導演。


自1979~1995年曾獲得文化部或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譯製片獎;《亡命天涯》和《國際女郎》分別獲1993年、1994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譯製片獎;《希茜公主》獲上海市首屆文化藝術獎優秀創作獎;她譯制導演的《哈利波特2》《翻譯風波》獲得第九屆和第十屆華表獎優秀譯製片獎。


此外,還擔任了近六百部(集)電視劇的主配或導演;錄制了大量的朗誦磁帶,如冰心作品朗誦專輯等;主持了各種國家、省市級大型文藝演出和活動。是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影協理事、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影配音藝術學校校長。

B.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來臨之際,電影《1921》亮相大銀幕,用光影藝術致敬建黨百年。該片以1921年的上海為背景,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後的歷史事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1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拍攝,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點影片《1921》,作為開幕影片在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首次公開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電影局的指導下,電影《1921》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陳曉達,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等黨史專家,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等著名電影理論家、評論家,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和演員王仁君,以及各媒體記者出席了會議。黨史專家、電影學者、媒體記者就影片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等進行了研討,對於影片給予了「如教科書般真實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完整歷程」的高度肯定。

電影《1921》以時代「橫截面」視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後的故事,全景式重現了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們,突破國際各股復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在上海共聚順利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見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影片以豐富的細節、立體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視角,探尋「一大代表」們為救亡圖存無悔付出的「心靈源動力」,被譽為「建黨題材新時代經典之作」。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智良高度肯定了該片的宏大敘事,把1921年前後國內外大事通過藝術手法凝練在一部電影中。同時,作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權威的專家之一蘇教授也對於該片首次真實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給予了極高評價,他認為從大的城市風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細節,劇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過對當時租界文化、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實展現深刻揭示了上海為什麼可以成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歷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藝術和真實的高度融合」,並且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上映具有重要意義。黨史教育需要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把建黨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如果說《開天闢地》是寫實主義的作品、《建黨偉業》是群星璀璨的演繹,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輕化的真實還原,在嚴謹的史料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用更貼近當代年輕人的藝術表現手法,去講述建黨的歷史,對於黨史教育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普及意義重大。吳海勇認為影片的年輕調性,是為了讓年輕觀眾更容易走進歷史故事找到共鳴,同時細膩展現了「先輩少年時」的建黨初心。吳海勇表示,「我最欣賞的是青年毛澤東在租界,看著法國獨立日慶典卻被擋在外面。這段想像太漂亮了,這就是達到了藝術和歷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澤東偶遇上海法租界慶祝盛典,卻被擋在門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國人卻無法踏上中國土地的委屈憤懣,隨後以毛澤東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長經歷的蒙太奇剪輯,以合理化想像的生活情景,串聯一代偉人樹立改變喪權辱國社會現狀決心的成長道路和動力來源,以此凸顯先輩們堅決要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原因。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認為電影《1921》在同類題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創新性創作,令人驚喜,為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輩青年時代的奮斗歷程和革命動力,「真正把年輕人當年輕人來書寫」、「毛澤東的形象站起來了」、「何叔衡說讀書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頭來,這場戲很動人」。

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龔金平表示,原來覺得這類建黨故事很難拍,沒想到電影《1921》讓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動,除了電影的宏觀和厚重之外,同時在還原歷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極其細膩真實,「在歷史氛圍中表達彼時中國的處境,以及普通個體的掙扎,展現了黨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歷經困惑與迷茫,但目的很堅定,擔得起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意義」,同時他肯定了諜戰、追車、動作等類型元素的觀賞性。

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解讀了《1921》作為主旋律作品的新嘗試:新穎的國際視角、加入「一大會議」的籌備人視角、補充大量歷史細節,他還為片中細膩詮釋的年輕人,最後為革命犧牲的命運而深深動容。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張斌盛贊《1921》滿足了觀眾對建黨起點的歷史和審美期待,「既能領略建黨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輩為什麼去追求革命事業,用人物、情感和價值觀去和當下觀眾交流」,他肯定了影片類型化思維和主旋律題材的融合,還高度肯定了演員的詮釋:「我能夠沉浸在角色中,沒有特別在意演員,說明他們的演繹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這一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因此,觀眾和時代都需要符合當下時代和文化語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影視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大事件,以先輩少年時為核心、以豐滿人物為中心、以挖掘細節為重心的細膩表達,探尋第一代共產黨人完成「用28年時間就改變舊中國」這一「中國奇跡」的初心動力,生動鮮活再現教科書上的記載,激勵當代年輕人汲取榜樣力量,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電影《1921》獲贊廣受好評2

有上百位知名演員出演的電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將破3億,成績比較理想。用「比較」二字,是因為它好於同題材的《革命者》,卻遠遠遜於同樣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說知名演員數量上的多少,並不能決定電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壞。

看過該影片的觀眾,一部分在為能一部電影看到這么多知名演員而高興,一部分在為電影里的歷史情節、人物而感動,也有一部分觀眾認為這部主旋律的電影非常「好看」,只是這部分觀眾並不佔多數,畢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評分只有6.7。

知名編劇汪海林顯然不是第三種觀眾,因為他寫了長長的一段影評,為影片中的歷史感動、誇部分演員不錯,卻批評影片的敘事主線雜亂、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夠聚焦。

編劇汪海林近兩年並不以「編劇」為主責主業,反而在娛評、影評等方面為更多網友所熟知。比如他時不時地與肖戰、肖戰粉絲展開網上「攻防戰」,也時不時地對其他流量明星進行「正義的規勸」。但他這段對《1921》的影評,確實有見地,也得到了部分網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為樣本,重申「依賴流量明星給影片帶票房的思路是徹底失敗的思路,這樣一個模式是反電影的」,感嘆「電影界需要反思,什麼時候能夠回到電影本體上來,不旁騖,專注於電影?」道出了電影界目前需要改進的.現狀。

拍電影是追求藝術,還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電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無疑想要在追求藝術的同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員中流量明星佔了一大半,不為票房,難道是為了錘煉他們的演技?

誠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顯他們的愛國情懷,這點必須予以支持。許多年輕的觀眾因為他們的出演而願意走進電影院,通過這部電影來了解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輩。如果把《1921》當作一部「教育」片,它顯然起到了該有的教育意義。

比如,王俊凱受刑的那段,雖然時長很短,卻較為震撼。甚至連資深演員祖峰都誇王俊凱:雖然年紀輕,但已經是「老」演員了,很成熟,職業素養很好,表演很有經驗。

如果連祖峰都認為王俊凱演得好,那麼王俊凱的粉絲和關注王俊凱的觀眾,多數也會為王俊凱的表演點贊,為《1921》點贊。這就是《1921》的教育意義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員,都有王俊凱這樣感人的戲份,有的演員甚至只能稱之為「露個臉」,連「混個臉熟」的記憶度都不夠。還有一些演員的角色,只是個「工具人」,他們的故事並沒有展開,他們的精彩並不能在幾秒、十幾秒的鏡頭里展現。

這也是為什麼汪海林認為「流量明星減少一半,影片會好得多」的原因所在。為了讓部分流量明星「露臉」,導演和編劇勢必會給他們加戲,但電影的時長有限、電影的主線不能亂、主角的戲份不能減,「加戲」必然會破壞電影的完整性、統一性,這也是這部電影「不夠精彩」的原因所在。

電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應反思。

C. 上影出品很牛嗎

上海電影櫛風沐雨、與時俱進的歷程,上海電影人奮發圖強、砥礪前行的精神,見證呼應了祖國的滄桑巨變。70多年來上海出品的諸多反映中國社會奮進、時代風雲變革的電影佳作,更可見出上海電影對中國的重要影響。」上海社科史志界「四史講堂」系列講座現場,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聚焦「改革開放背景下的上海電影」作主旨講座。

無論是《渡江偵察記》《曙光》《南昌起義》等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展現了無數革命先烈為新中國成立前仆後繼的艱辛過程。21世紀以來,《生死抉擇》《緊急迫降》《高考1977》《西藏天空》《廉吏於成龍》等影片,更是從各個角度切入中國大地的現實土壤,引發巨大反響。

「中國電影發展到一個關鍵時刻,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盡管今年受疫情影響,但疫情一旦得到緩解以後,中國電影再次體現了強勁的力量,依然生命頑強。」任仲倫指出,經過高速發展,中國電影越來越講究品質,上海電影人應抓住機遇,通過影片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

D. 沈浮簡介

沈浮(1905-1994),導演,又名沈哀鵑,天津人。1924年考入天津渤海公司當演員,1933年進入聯華影業公司,編輯《聯華畫報》,繼而擔任編導,先後編劇了影片《出路》、《狼山喋血記》、《天作之合》等並導演一批話劇。1948年進入昆侖公司,編導了影片《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並擔任《烏鴉與麻雀》的編劇。50年代後,沈浮編導的影片有《李時珍》、《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等,其中不乏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閱讀全文

與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陽邏電影院今天放哪些 瀏覽:90
電影好看如何形容 瀏覽:413
小電影怎麼舉報 瀏覽:484
上海什麼時候電影院開放 瀏覽:396
巨乳妹在線電影 瀏覽:543
7歲之前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19
06級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瀏覽:433
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 瀏覽:679
三體電影如何 瀏覽:539
電影完美世界動畫 瀏覽:72
電影有哪些大片 瀏覽:711
我國電影發行公司有哪些 瀏覽:472
手機怎麼下載電影百度網盤 瀏覽:352
上海國際電影節胡歌章子怡 瀏覽:782
二戰潛艇大戰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1
巴比倫密碼電影天堂 瀏覽:906
香港警察復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23
戰爭片最新電影 瀏覽:558
電影蝴蝶完整版 瀏覽:54
梁朝偉拍的三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鏈接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