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廣告的使用指南
電影也是一種媒體,它從生產製作到發行放映的全過程同時也是品牌宣傳推廣的載體,所以電影廣告市場也應運而生。從開機、關機的發布會到首映式,活動贊助的大門永遠向企業敞開。同時,影片形象廣告、商務合作機會也越來越多。而當影片進入電影院後,映前、貼片和植入廣告等各種宣傳推廣窗口也都留存著企業品牌的印記。
而企業在形形色色的新媒體面前,每天面臨的都是再嘗試一下新的品牌推廣方式。目睹國內電影票房在過去5年間保持30%的持續增長,再看看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引發的話題討論和傳播效果,你很難相信這是目前規模尚不到5億元的電影廣告市場做到的。
作為與電影產業相生相伴的廣告市場,目前市場體量僅是年度票房成績的5%~8%,但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的一度飄紅,電影廣告市場未來大有風生水起之勢。面對電影廣告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影響力尚待挖掘,企業當摸清其中門道,未來方能將電影媒體運用得得心應手。這篇《電影廣告使用指南》就是啟蒙,但願能拋磚引玉,為品牌商了解文化產業提供一些線索與路徑。也願更多形態的電影廣告能夠幻化而出,以滿足企業與電影片方不斷出現的新需求。
貼片:5分鍾的爭奪
今年7月份,深圳福田的一對夫婦因無法忍受電影《唐山大地震》播放了20分鍾的貼片廣告,將深圳百老匯影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這已不是第一次觀眾因為廣告時間過長而狀告影院。由於貼片廣告時段涉及電影版權方、發行方、影院等各方的經濟利益博弈,所以導致為了切割市場份額而出現的廣告細分增多。而爭奪的對象僅是正片開始放映前的5-10幾分鍾不等。
在票面上標注的放映時間之前,觀眾陸續入場的這段時間里播放的廣告被稱為映前廣告。這段廣告時間歸院線或影院所有,廣告投放按時間周期和放映廳數量計算。但由於影院每個放映廳的排映時間不同,導致廣告播放時間緊張。極端情況是有些影廳甚至在影片剛剛結束,員工清掃場地時就開始播放映前廣告,而不問是否有觀看人群。
當大部分觀眾入場完畢,燈光熄滅,正片拷貝開始播放,居首的多是電影預告片,這是發行方為推廣宣傳自己代理的其他影片而添加的,其數量根據放映影片是否強勢而有所變化。在深圳福田影迷狀告影院的官司中,原告描述電影預告片竟然有十幾條之多,共佔去十幾分鍾,足見強勢影片所附帶的宣傳潛力有多麼巨大。
而在預告片之後,電影放映許可證出現之前播放的廣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貼片廣告。這段按國家廣電總局規定,限定5分鍾的廣告時間,擁有最高的到達率。而這5分鍾的廣告招商權,歸電影版權方所有。「因為國內電影票房的分配比例為影院獲得票房收入的6-7成,製片方只有3-4成,所以貼片廣告招商是對版權方收入的有益補充。」北京中影蒙太奇廣告公司銷售總經理張根銘如此解釋。
但面對每年上映的近百部影片,企業這30秒的廣告片究竟應該「貼」在哪部片子上呢?為達到最大的傳播范圍,企業理應選擇重點檔期里的重點影片,但價格有時會讓人難以接受:最善於做營銷推廣的張偉平在2002年就將電影《英雄》的貼片廣告標價叫到了30秒200萬元,這在當時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另外,廣告播放順序的不同,對應的報價也有所浮動——作為離正片播放最近的「倒一」廣告價格會比最先播放的「正一」高出20%~30%。而作為緊俏商品,貼片廣告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有時候企業決策晚了一步,就無法再擠進某些電影的貼片時段。
盡管對於廣告位的爭奪激烈,但電影媒體仍屬較為昂貴的投放平台。目前廣告主至少要一次性購買4萬場放映,標的額在200萬元左右已經成為起步價,這個不算低的門檻直接將一些品牌擋在了門外。而有能力投放的多是國內的一線品牌和國際客戶,有些品牌甚至還有預算為電影拍攝特別版的貼片廣告。《變形金剛2》在國內上映時,肯德基和美的就專門拍攝了「變形」廣告以配合影片。
作為貼片廣告主要投放者的快速消費品牌還經常考慮影片內容是否與品牌氣質相符。一類做法是跟投有自己品牌代言人出演的影片,片前露臉預熱,片中還有大段戲碼,印象肯定深刻;還有一類做法是找能夠與品牌精神相呼應的影片。目前都市時尚愛情影片大受青睞,也是因為品牌商更容易找到共鳴。
雖然電影院有著比電視台更為強制的觀看時間,但該將30秒的廣告片放在何處,映前與貼片廣告恰恰為企業提供了兩種選擇,前者是廣撒網,後者是針對個別影片投資。如何以組合投放應對淡旺季的上座率變化,從而獲得更好的收效,企業應該三思。然而面對優質的電影觀眾群體,砸錢買時間硬廣式的投放,已經不能滿足部分企業與電影緊密合作的需求。畢竟品牌商與電影的合作越近一步,也就離打動潛在消費者更近一步。
植入:相吸有時,相斥亦有時
面對中國電影市場在新世紀最初10年的爆發,各行各業都在對其刮目相看,並尋找合作機會。同時,製片方也在尋求更多成本回收的方式。而品牌商對於電影產業的熱情和大方正是製片方所渴求的。
為此,新的廣告模式開始出現,之前做過的大膽嘗試也開始為更多人所接受。諸如片方與品牌商進行的影片形象合作,在超越了劇情限制的同時,又讓企業與電影內容有了深層聯系。
所以才會有愛國者與《集結號》,俏江南與《夜宴》,多普達與《英雄》這些曾經覆蓋了平面媒體、路牌、網路、電視等平台的電影主題廣告。以影片主題精神與產品相結合尋找契合點,企業開始利用影片畫面作為搭載品牌形象的載體,這其實只是品牌商與製片方「親密接觸」的第一步。
而品牌商與影片更進一步的結合則要屬植入廣告,企業開始利用影片內容作為搭載品牌形象的載體。從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百龍礦泉水壺開始,植入廣告就與影視作品結緣。而早期的植入廣告個個堪稱經典,讓人們記憶猶新。
但由於過分親密的關系、難以量化的廣告效果,以及水漲船高的廣告費用,使得品牌商與片方之間的博弈,一路從談判桌延續到拍攝現場,甚至反目成仇。電影《大腕》在劇情中就將植入廣告的瘋狂與荒唐演繹到極致,並為企業分門別類地展現了植入廣告的各種使用。
最入門級的植入廣告當屬畫面植入,產品名稱或是實物直接被鏡頭捕捉,不具體提及產品名稱,但有意又無意的鏡頭停留與特寫,足以讓觀眾領會其中的廣告意味,諸如銀行信用卡、電腦、手機和各類室內陳設物品多使用此類植入。但「露一小臉」的廣告效果是否能夠達到品牌預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更進一步的是對白植入。演員的台詞中包含產品名稱,像馮小剛早期作品《一聲嘆息》中的「我家特好找,就在歐陸經典」,就是典型的對白植入。但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對白。比如「十三,路易的,想吐我也不吐」就使產品恰如其分地融入了人物性格和劇情中,但如此具有創意的台詞往往都是靈光乍現。
而難度更大的情節植入,不光要為產品專門設計展現性能的橋段,還要成為影片的有機組成部分。2002年的香港電影《無間道》,劇中梁朝偉為劉德華推薦一套音響,試聽的是老歌《被遺忘的時光》。梁朝偉稱贊其音質為「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總之一句話,就是通透」,堪稱該片中最讓人難忘的一個段落。但其實,這也是植入廣告。時長3分鍾的橋段為該音響品牌打足了廣告,但觀眾卻都沉浸在蔡琴的歌聲和演員的對白中,堪稱植入廣告中的經典。
人人都知道如果植入廣告成功,能夠帶來多麼強的傳播效果,但如果企業沒有良好的心態與合作精神,那麼努力嘗試的效果就是適得其反。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僅佔中國電影廣告市場主營收入10%~15%的植入廣告,卻招來了與其所佔比例完全不相符的大規模討論與質疑。
目前植入廣告並沒有行業內統一的價格水平,廣告報價也只是根據具體影片的演員陣容、上映檔期、拷貝數量等因素綜合考量。價格缺乏參照,企業花了真金白銀進行廣告植入,卻缺乏可以量化的評測標准。
在映前和貼片廣告中,企業擁有30秒的時間去自主表達;但在影片中,屬於企業傳遞信息的幾秒鍾則是導演說了算。所以在片場會出現「鏡頭到底在產品上停留了幾秒?」、「演員台詞中出現了幾次品牌名稱?」這些聽起來有些可笑但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對於企業來說,這些是安全感的來源,是上百萬元廣告費換來的看得見的回報。
同時,片方為了挽留廣告客戶而頻頻妥協。導演夾在製片方與企業之間,更是兩面受氣,自覺委屈。本是惺惺相惜的品牌商與電影片方,卻由於缺乏共同的判斷標准而不敢相互信任。外加影片搭載植入的品牌越來越多,如何在眾多的植入品牌中被觀眾留意,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呼籲將植入廣告的招商提前,甚至在劇本創作時就能考慮到品牌植入因素,以設計更符合情節的對白與橋段。
面對導演視植入廣告為累贅,品牌商該如何讓製片方「領」這份情;而同時片方在接受了品牌商的委以重任後,又該如何不負眾望,則是雙方都需自省的問題。
定製:影視傳播未來新趨勢
「有一些企業找到我們,想要做定製電影。」張根銘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如此透露。作為中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蒙太奇是中影集團出品影片商務合作的唯一出口。面對企業如此大膽的提議,張根銘認為這其實是電影媒體廣告市場轉好的信號。
在全球范圍內,品牌商定製電影由來已久,美國經典動畫片《大力水手》其實就是菠菜廠商定製的廣告片,只不過太過成功導致人們忽略了其廣告屬性。想想每集都會出現的大力水手吃菠菜的橋段,就是一遍又一遍播放的植入廣告。
當被問到企業定製電影在國內市場是否可行時,張根銘表示很有信心,並稱已經有項目正在運作階段。而有了視頻網站這個練兵場,品牌商與電影的合作與實驗將有可能更為大膽與創新。
最近幾部風靡一時的網路電影,從香港導演彭浩翔監制的「4夜奇譚」系列電影,到中影集團牽頭打造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模式都是憑借優秀的主創團隊尋找企業贊助,然後通過視頻網站發布傳播。而這次,網友觀眾們對片中大量的植入廣告卻並沒有過多怪罪。彭浩翔也在微博中稱「本身就是產品商出資拍攝的故事,也只放在網上播,是並無任何途徑收回成本的宣傳片,出現產品理所當然,要不這該由誰埋單?」
三星作為「4夜奇譚」系列電影的贊助商,也開始配合導演玩起了惡搞,接受自嘲。在該系列第二部《假戲真做》中,特意設計了一場品牌贊助商在片場與導演爭執植入產品的戲中戲。當女演員再次轉動古老的電話聽筒時,上面出現了與戲中時代極不相符的三星Logo,喜劇效果極其豐富。
而一向敢於創新嘗鮮的新浪在小試牛刀(博客)之後,不甘只為他人做嫁衣裳,據傳新浪將力邀導演界大佬拍攝一部微博主題的長電影。背靠著強大的網路平台和足夠敏銳的媒體意識,外加微博籠絡的一干智囊人士,新浪如果真的開拍主題電影,那麼必將把中國電影廣告市場推向新境界。
同時,由優酷網、中影集團與雪佛蘭科魯茲三方聯手打造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也大獲好評。但其主要目的在於挖掘網路院線的平台價值,培養新人新作。雖然目前網路平台作為電影的內容銷售渠道為時尚早,但看看《老男孩》引發了多少人的共鳴,點擊量如何一升再升,就知道網路平台雖然盈利尚早,但跑馬練兵、樹立導演影響力卻是再好不過的放大器。
隨著更多行業領域的品牌開始關注電影產業,更為創新的合作模式也將會涌現。而品牌商與電影,這二者出於對商業利益的考量,也是相吸有時,相斥亦有時。有些品牌商索性選擇安全距離,只做力所能及的硬廣投放;有些企業躍躍欲試的想要更親更密,卻免不了互相傷害甚至撕破臉。而唯有那會打廣告組合拳、會使連環套的柔軟身段和相互信任的鋼鐵意志,才能讓兩方真正玩到一起。
其實從貼片廣告到定製電影,方式上越來越復雜,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從效果來看並不是絕對的正比增長。實際上,伴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高速發展,電影廣告雖然有著非常誘人的傳播效果,但這也是最考驗企業對文化創意產業理解力的傳播方式,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
中國企業需要從了解到嘗試,從理解到長期投入。未來,能夠將電影廣告演繹到極致的必將是那些擁有一流創意、一流品牌和一流理念的企業,因為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游戲規則,也更明白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形象與電影站在一起。
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候不僅僅是錢的事兒。
② 有人知道電影營銷方面的知識嗎
一) 電影營銷個性分解
電影是不同於一般消費品,它首先是一種娛樂產品。與其他有形產品相比,紐約大學教授埃爾.李伯曼等著的《娛樂營銷革命》認為娛樂營銷具有如下特點[3]:
? 娛樂營銷非常注重時效性。在產品投放之前,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市場檢測。
? 只要電影出現任何票房不佳細微徵兆,就須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以扭轉不利的局面,因為通常一部影片首映期一般都只能維持二至四個星期。
? 電影營銷預算耗資巨大。一般來說,一部製作費用5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影片在營銷方面需要投入2500至4000萬美元,用於投入到電影上映之前及放映期間6周~8周內推廣活動。
? 娛樂如同潮流,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
? 盡管成功的娛樂營銷依賴於適當的推廣活動,娛樂內容創作則幾乎完全取決於製作過程中創造力的發揮,非常具有不確定性。把娛樂產品推向市場往往是運氣和創造力結合。
? 娛樂營銷所著重推廣的首先是一種消費體驗,而不是具體某件產品。
(二)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分析
電影營銷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中薄弱一環,中國傳統電影運作一直是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互不統屬,導致電影從上市到退市,發行到放映系統各自獨立、孤軍作戰;利益分配、體制牽扯上種種原因使電影營銷人員或例行公事或無法放開手腳去營銷傳播,電影營銷僅停留在「一發了之」水平和階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國電影整合營銷高潮,但中國電影營銷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國電影營銷過往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傳統電影發行體制。在傳統電影市場上,電影產品是政府宣傳導向產物,生產、製造和傳播擴散過程都受到來自政府方面嚴格管制,電影也就難成為真正商品,營銷也成了形式。這不僅捆綁營銷人員手腳,且壓抑著營銷人員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營銷理念、方法和技巧等,無法激發、挖掘和運用開來,直接導致中國電影營銷的「有場無市」。
大陸內地影院為獲取票房,一個漫長檔期內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個播映廳內循環放映,很多優秀國產影片根本排不上檔期,很多片子拍出來也進不了院線,觀眾也無從選擇;僅2004年,國產電影高達212部,真正進入院線播放沒幾部;相關制度對院線管制欠缺,使電影營銷出現一種「偽壟斷」現象。香港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文雋就曾在2005年長春電影節談到:內地的影片發行和放映機制在深深傷害著國產影片市場[4]。
其二是電影人理念。這一點更多是歷史積淀、文化影響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結果。電影人更多地重視電影產品開發和製作,對電影營銷和後電影產品開發則相對弱視甚至漠不關心。在美國,一部電影70%收入來自於玩具、服裝之類的衍生產品,只有30%收入來自於門票。好萊塢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路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營銷構架,非銀幕營銷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成功與否。迪斯尼帝國是一部影片神話,近年來則有「哈利?波特」產業,哈利?波特和周邊產品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哈利?波特》拍攝成電影後,促進了書籍銷售,而書籍和電影又促進了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的銷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種語言銷售了2億本;根據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對來說,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中國《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這個銀幕營銷上贏得成功以外,以後電影產品開發上則底氣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備開發後產品的一切條件,但抓不著切入點,也失去了電影贏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營銷雖做得有聲有色,但卻配套營銷卻不多,只能算是電影營銷的小打小鬧。
華誼影視總裁王中磊認為,電影營銷細分市場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國內人才在這方面觀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這些市場空白,專業運作電影衍生產品公司也就暫時難以出現。
其三是觀眾層面。中國人傳統是靜心養性,人們本來娛樂活動不多,加上中國電影發展滯後,電影的影響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盜版橫行,影碟租售業務街頭小店到處可見,DVD播放器價格大幅下降,有線電視播放最新影片日期與該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來越短,電影票價虛高等這些原因,使中國市場巨大,國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國觀眾還是不很願意進電影院,這也促使電影營銷開展艱難。
愛土豆的農民 00:33:33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分析
電影營銷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中薄弱一環,中國傳統電影運作一直是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互不統屬,導致電影從上市到退市,發行到放映系統各自獨立、孤軍作戰;利益分配、體制牽扯上種種原因使電影營銷人員或例行公事或無法放開手腳去營銷傳播,電影營銷僅停留在「一發了之」水平和階段。
《十面埋伏》的成功,掀起中國電影整合營銷高潮,但中國電影營銷仍只在初步水平。探究中國電影營銷過往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不外乎如下:
其一是傳統電影發行體制。在傳統電影市場上,電影產品是政府宣傳導向產物,生產、製造和傳播擴散過程都受到來自政府方面嚴格管制,電影也就難成為真正商品,營銷也成了形式。這不僅捆綁營銷人員手腳,且壓抑著營銷人員智慧,使得一些最基本、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營銷理念、方法和技巧等,無法激發、挖掘和運用開來,直接導致中國電影營銷的「有場無市」。
大陸內地影院為獲取票房,一個漫長檔期內往往只有一部大片在多個播映廳內循環放映,很多優秀國產影片根本排不上檔期,很多片子拍出來也進不了院線,觀眾也無從選擇;僅2004年,國產電影高達212部,真正進入院線播放沒幾部;相關制度對院線管制欠缺,使電影營銷出現一種「偽壟斷」現象。香港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文雋就曾在2005年長春電影節談到:內地的影片發行和放映機制在深深傷害著國產影片市場[4]。
其二是電影人理念。這一點更多是歷史積淀、文化影響和操作的固步自封等作用下的結果。電影人更多地重視電影產品開發和製作,對電影營銷和後電影產品開發則相對弱視甚至漠不關心。在美國,一部電影70%收入來自於玩具、服裝之類的衍生產品,只有30%收入來自於門票。好萊塢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路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營銷構架,非銀幕營銷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成功與否。迪斯尼帝國是一部影片神話,近年來則有「哈利?波特」產業,哈利?波特和周邊產品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哈利?波特》拍攝成電影後,促進了書籍銷售,而書籍和電影又促進了哈利?波特相關產品的銷售,前4部《哈利?波特》在全球用55種語言銷售了2億本;根據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編的電影在全球共取得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
相對來說,電影營銷不應該只是局限於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產業鏈做營銷的,電影產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鶩。中國《十面埋伏》除了在票房這個銀幕營銷上贏得成功以外,以後電影產品開發上則底氣不足,《十面埋伏》本具備開發後產品的一切條件,但抓不著切入點,也失去了電影贏利的半壁江山。故《英雄》、《十面埋伏》前期營銷雖做得有聲有色,但卻配套營銷卻不多,只能算是電影營銷的小打小鬧。
華誼影視總裁王中磊認為,電影營銷細分市場還存在許多空白點,國內人才在這方面觀念尚缺乏,也就未能找到這些市場空白,專業運作電影衍生產品公司也就暫時難以出現。
其三是觀眾層面。中國人傳統是靜心養性,人們本來娛樂活動不多,加上中國電影發展滯後,電影的影響力一向不大;另一方面盜版橫行,影碟租售業務街頭小店到處可見,DVD播放器價格大幅下降,有線電視播放最新影片日期與該片的影院公映日期越來越短,電影票價虛高等這些原因,使中國市場巨大,國民收入高速上升,但中國觀眾還是不很願意進電影院,這也促使電影營銷開展艱難。
二 互聯網對電影營銷角色解讀
世界電影市場競爭與中國電影營銷的現狀,使人們紛紛呼喚電影業整合營銷和品牌營銷到來,在這其中,互聯網可以說是具有獨一無二作用,尤其是在解決我國電影營銷現狀上將做出突出貢獻。傳統電影營銷過程比較典型方法有:影片試映;秘密預演;電視廣告;報紙廣告;電影預告片;相關產品;電影熱線;奧斯卡盛典;空中電影[6]。相比電影營銷其他營銷方式,互聯網電影營銷對於中國電影營銷來說有獨特角色與意義:
(一) 互聯網特點
作為新興數字媒體,互聯網路具有許多傳統媒體夢寐以求特性[7],例如:互動性、虛擬性、實時性、個性化、全球性、永續性、超鏈接、多媒體等。
在美國,許多影片都擁有自己網站,互聯網在電影中充當重要角色。有些網站能夠讓觀眾沉浸於電影人物角色、故事情節和新奇想法中;通過網站也可以鏈接到與影片相關的一些事件中去,包括政治、經濟和歷史等各個方面。
(二) 互聯網在中國電影營銷獨特角色
其一 、推廣受眾范圍廣
互聯網是全球性,影片有關消息從一開始,各地都可從網上獲悉。在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電影其他推廣方式無法達到各個角落,即使現今電視普及,但電視網路分區進行,有落地限制,電影中推廣可能接受不到。但網路卻不同,身處窮鄉僻壤,也能隨時從網站上了解相關影片信息。青少年是上網的主要受眾,許多青少年可能電視不看,但網可能不會不上,娛樂是他們上網的主要原因,網路信息的隨處可見,影片資料了解也就在所難免。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測表明,青少年還是電影的主要市場之一,並且還在上升。
其二、 易搜索 超鏈接 信息量大
有專家言「搜索引擎與廣告結合將網路廣告帶入了真正不可限量的天地,它不僅進一步改變了網路廣告,像互動網路廣告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且徹底改變廣告本身,開始向市場營銷人員和廣告人夢寐以求的「微觀營銷」方向邁進了一大步」[8]。我國娛樂出版等娛樂業並不太發達,豐富的網路信息、便捷的搜索方式、較低廉的費用,便於人們對電影的了解。比如在GOOGLE上輸入《功夫》,第一版有關《功夫》影片的方方面面就有:[9](以2005年2月3日為准)
周星馳新作《功夫》_影音娛樂_新浪網
... 12月29日下午,《功夫》在北京舉辦了隆重的慶功答謝會,發行方表示期待《功夫》能 突破2.5億的票房… ... 功夫》上映時間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04年12月23 日中國台灣:04年12月24日印尼:05年1月5日菲律賓:05年1月8日韓國:05年1月14日 ...
《功夫》_影音娛樂_新浪網
... 功夫》一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廣東
《功夫》周星馳「哄」動作品_TOM娛樂
相關搜索:《功夫》預告片下載
這種將搜索行為所隱含和揭示的網民偏好與廣告行為有機結合,非常完美地體現了互聯網所具有的強大優勢,使電影營銷的目標更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只知道這么多了
③ 電影映前廣告和電影貼片廣告有什麼區別呢
電影映前廣告:是在指定的電影院、指定時間內,在所有播放的影片前播放視頻廣告。電影貼片廣告:是指將企業產品廣告或企業形象廣告與影片一同拷貝,在電影放映前播出的廣告。也稱隨片廣告。前面的概念是網路眾家綜合的說法,翻譯一下,就是,所有電影前播放的廣告,都叫做映前廣告。但是,貼片廣告,有企業宣傳片,或是企業宣傳形象廣告成分,只是在電影播放前,先播放了。范圍要小一些。可以說,電影映前廣告,包括電影貼片廣告。
④ 電影貼片廣告的優勢
與傳統的四大媒體廣告相比,電影貼片廣告具有以下優勢:
電影貼片廣告具很強的沖擊力
電影銀幕比電視屏幕要寬大,顯示的廣告畫面感覺更真實、清晰,再加上極具震撼力的音響效果,給觀眾更直接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震撼力。
到達率較高
電影貼片廣告一般在電影正式放映前播放。此時,觀眾所處周圍環境相對來說比較黑暗、封閉,眼睛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銀幕上,干擾信息較少。另外,電影媒體給觀眾一個單一的「頻道」,觀眾不能像在家看電視、聽收音機、閱讀報紙那樣,可以自由調換頻道、翻換版面,逃避廣告。
電影貼片廣告價格低
電影貼片廣告每個單位時間的廣告價格較其他媒體要低很多。當電影貼片廣告開始在城市社區和農村進行投放時,電影貼片廣告的投放范圍擴大,廣告的千人成本也隨著降低。
易與其他廣告形式或促銷方式配合
企業在電影放映場地可以懸掛企業冠名條幅廣告,也可以製作電影海報廣告、門票廣告等電影搭載廣告,或者與電影票房進行聯合促銷,加大品牌營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