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上海電影紀錄片

上海電影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2-05-03 11:35:05

1. 央視1995年做的紀念電影100周年系列專題片

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系列專題片《記憶電影》

《記憶電影》回顧中國電影百年 秦怡出席發布會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2:40 東方早報
自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以來,中國電影膠片一轉就是百年。昨天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首次公開了塵封數十年的珍貴影像資料,並由上影集團永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的《記憶電影》在上海影城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老一輩電影人秦怡來到現場和大家一起回顧了中國電影百年的曼妙光影。

《記憶電影》是歷經一年時間策劃,一年時間拍攝而成的60集紀錄片。講述老電影

人的滄桑往事:如電影皇帝金焰、詩人導演孫瑜、人民藝術家趙丹等;回眸老電影的精彩片斷,如一直為人稱道的《小城之春》、轟動一時的《廬山戀》等;也有鋪展歷史鉤沉的影壇趣聞:如大光明電影院的今昔,《假鳳虛凰》的風波始末等。片中所有的文獻資料都是在上影廠積攢了半個多世紀,塵封了20多年首度公開的珍貴資料。其間不乏於伶、夏衍、沈浮、張駿祥等著名影人的影像資料。在新聞發布會現場,第一代電影人導演孫瑜的兒子孫棟光拿出了他珍藏75年的名人簽名冊,其中包括電影皇後胡蝶,阮玲玉等留下的珍貴筆跡。據孫棟光介紹,這本名人簽名冊是其父親孫瑜留下的傳家寶,現被收入在《記憶電影》中,是它首度在熒屏上曝光。八十多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秦怡,在現場觀看完一段記錄有著電影皇帝之稱的已故電影人金焰的短片後,熱淚盈眶,感慨地表示:「2005年是中國電影不尋常的一年,金焰說我是電影瘋子,我雖然已經年屆八十,但是我仍然不停息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奉獻的腳步。」

《記憶電影》日前已順利完成第一輯製作,其中20集節目即將於6月10日起在東方電影頻道黃金時段與廣大觀眾見面,每天連續播出兩集。 記者 劉嘉琦

==============================================

《記憶電影》夏威夷獲獎
[作者] ivan [來源] CHINADV [發表時間] 2005-11-17 10:36:43

在剛剛閉幕的第2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上,由上影集團、永樂文化傳播公司拍攝的反映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程的紀錄片《記憶電影》,榮獲了「紀錄片成就獎」。

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上海電影人歷時一年多,從近2000分鍾的珍貴影像資料中精心梳理,拍攝成這部45分鍾的《記憶電影》。它生動記錄了作為中國電影發祥地上海的電影從誕生、成長、發展、成熟的輝煌歷程,發掘出大量鮮為人知的影壇往事,再現了一個個昔日明星的音容笑貌。

10月27日晚上,在夏威夷電影節舉行的《記憶電影》專場放映成為當地的大熱門,半個月前就有很多人提前訂票,開場前一小時售票處更是排起了長隊,劇場內座無虛席,以至工作人員只能站著看片。電影節國際評委為該片寫下的評語是:「推開《記憶電影》厚重的大門,就能看得見歷史的倒影。」許多外國嘉賓紛紛向上影集團索要該片的DVD。

2. 求推薦關於上海,不錯的紀錄片,電影也可以.

最近有個「紐約客@上海」的電影~

3. 今年上海電影節獲得金爵獎的紀錄片是哪個

是中國紀錄片《我的詩篇》。

4. 東方衛視最近每天晚上11點播出的紀錄片叫什麼名字從鴉片戰爭上海開埠開始講,講述上海的金融和經濟還有

19:32 黃金劇場:單身女王(8-9)
21:10 幸福魔方
22:00 笑林精選
23:00 東方夜新聞 07:00 看東方
09:00 誰是大人物 但綜合判斷,應為取名《外灘》的紀錄片

去年10月院線上映過一部記錄電影《外灘佚事》
影片製作時套拍了5集高清電視紀錄片《外灘
10:00 閃電星感動
11:00 幸福魔方
12:00 東方午新聞
12:30 電視劇:愛情公寓2(7-12) 愛情公寓劇情 愛情公寓演員表
18:00 東方新聞

23:45 全家賽樂賽

5. 有沒有反應上海自解放到現在的變遷的電影或紀錄片

這個是一定有但是在網路上是不能找到全面的,這個需要到你們叫的電影製片場或廣播電視局那裡去找尋的有必要還得到央視那裡去呢,估計是很難搞定的因為有的還涉及的一些敏感問題所以你是不能全面真是的找到的,最多就能找到一小部紀錄片什麼的。前不久我看到央視上放也給專題記錄片就是說這個啦。你到央視網址去搜尋一下看看好像是叫見證的節目。真的不行到各大網站搜索一下可以從文字和圖像里片面的找點一點吧,別得就沒什麼希望啦。

6. 求2010年電影《海上傳奇》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海上傳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ZWjaJ1BEJ03wBYgWJ8srGA

提取碼:at1q

《海上傳奇》是由上海東方影視發行公司出品的紀錄片,由賈樟柯執導,趙濤,王童,潘迪華等主演的。影片講述了19世紀中葉《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正式開埠各樣的傳奇與悲喜人生交替上演,世界局勢動盪不安,各方勢力匯集這座城市的傳奇故事。

7. 上海科技館電影哪個值得看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2002年上映的記錄類電影,由Toni Myers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

《國際空間站》講述了16個國家聯手建設外太空實驗室用於研究人類如何定居火星的故事。

劇情: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IMAX公司拍攝3D紀錄片,它再現各國宇航員在外太空航行的宇宙空間站上的日常生活。影片展示的完全不同與地球上的生活狀態,令觀眾聞所未聞,充滿著有趣的細節。

影片由IMAX巨幅銀幕還原的影像,逼真的視覺效果可以令觀眾忘記現實,彷彿也身處美妙的失重世界之中。

8. 紀錄片《南京》影評

給你三篇,你綜合一下:

南京是一座傷城。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人對我說,南京這座城市不吉祥。它承受了太多苦難。它就是一個巨大的墳場。
前幾天在旅順的時候,我聽別人在說,真正的旅順人?只有36個。當年被留下來抬屍體的。
我也忘記我有多久沒有在電影院里哭了。從中間開始幾乎都是用手壓著嘴唇的。眼淚先於我的意識湧出來滾了滿臉。上一次這樣的哭是在白居寺。看見那些古老的壁畫殘破冷清的樣子。
結束散場的時候我們沒有站起來。後來電影字幕上打出來「獻給張純如女士」。
有人在燈光亮起來的時候喊「打倒日本」。但是我不想討論這個。

我也不想談政治。不想談這部美國記錄片是不是打著真相的旗號進行文化輸出販賣美國的人道主義。也不想談對日本的仇恨。我知道一個詞語叫「勿忘國恥」,我也知道另外一個詞語叫「憤青誤國」。
網上的大多數自以為是的評論讓我苦笑中國真是一個盛產憤青的國度。憤青喪失的僅僅是兩個字。客觀。
客觀。不管這部美國的記錄片多麼的「居心叵測」,最起碼它與張純如的書一樣告訴了全世界,南京大屠殺是真實存在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
而我們也只有保持客觀的態度,歷史才有它的價值。而不是在影片結束之後大喊一聲打倒日本,不是在每次小泉又參拜靖國神社之後砸掉城市裡的味千拉麵的落地玻璃。

我對日本是有仇恨。但是仇恨的載體是二戰的戰犯與抹殺歷史者。而不是日本無辜的人民與日本的文化。讓這種仇恨肆意而盲目的蔓延的結果就是讓我們在仇恨施暴者的同時也變成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施暴者。遷怒本身就是一種不客觀。
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改朝換代都避免不了血腥,避免不了屠城這種殘酷。遠的項羽火燒阿房宮又或者是走不出童年陰影的慕容沖血洗長安城,近的就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農民起義的覺悟也就局限在攻城之後許諾手下恣意搶劫財富女人。曾經有個英國人看見中國無知青年穿著納粹符號的TEE招搖過市的時候把這種憤怒比喻成「成吉思汗當年殺了你們那麼多漢人」,可是我告訴他成吉思汗在中國的歷史書里是一個正面人物。因為蒙古被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
自己人之間的殺戮可以被原諒被姑息,民族自尊告訴我們對於異族的侵略是恥辱是仇恨。在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同時,我只是想說,對於那些戰爭中的無辜百姓對於那些缺乏反抗能力的平民,面對的蹂躪與暴力是一樣。都是殺戮都是鮮血與生命。
我只是想說我恨的是戰爭。

對於被剝落生存權力的無辜百姓來說都是一樣的,不管施暴者是異族還是同類。正如有人說的廣島那些百姓也不是死有餘辜的。
在此之上我們可以談民族的尊嚴,談家國仇恨,談我們必須把侵略從我們的國土上趕出去。可是這不是這本電影的高度。它的立場是第三方沒有帶著屬於我們的民族的仇恨,它的受眾也不是中國人民而是全世界,它的性質也不是主旋律的愛國主義教育片而是記錄片,它只是客觀地告訴世界,南京大屠殺是存在的。

電影的最後一位外國講述者說他並不恨日本人,他恨的只是當時日本的政策,假如哪天日本人也遭遇了這樣的悲劇,他們也會採取相同的措施去救助受苦的日本人。
我討厭憤青著眼於狹隘的民族主義。生命的尊嚴才是高於一切的。電影站在的是人道主義與人性的立場。百姓是無辜的,生命是平等的。
列儂唱,你們說著這個主義那個主義,我只是想說,請給和平一個機會。

導演說。怎麼能夠把『大屠殺』和『遺忘』放在同一個句子里?
電影里的華女士說,我忘記不了血腥的味道,即使我回家洗手消毒噴香水,我也消除不了那種味道。即使過去很多年,那種味道依然沒有散去。
後來她精神崩潰,1940年回國之後自殺。
張純如公開誓言以「挑戰社會的不正義」為職志而奮斗,但最終卻選擇了自殺告別世界。
這樣沉重的歷史與苦難是一種不勝負荷之痛終身難醒的噩夢。因為它挑戰的是人性的底線——電影里的救助者之一說淪陷之前他曾經安慰百姓要對日本軍人的人性有信心,被中國人笑成幼稚。後來,在他敘述的沉痛的語氣里他也狠狠嘲笑自己的愚蠢了。
這個世界有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侵略。而所有的不義之戰都打著一個能夠自圓其說的幌子。在信息不對稱又或者站在各種不同利益所驅使的立場里,能夠做到震撼人心是因為面向無辜百姓的殘忍殺戮蔑視了起碼的人性,踐踏了人道主義。
我承認我流眼淚是因為那些難民恐懼的表情,因為孩子無辜而清澈的眼神,因為那個白發老人回憶的時候泣不成聲的樣子:他在說他母親身中數刀依然抱著他的小弟弟餵奶,小弟弟不懂事不知道這是母親最後一次給他乳汁,喂著喂著母親頭一歪就這樣死去了。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嘩啦一聲徹底沖下來止都止不住。我想我哭是因為偉大的母愛。對的,母愛也是人性里最光輝最美好的一種。
撇開愛國主義,如果置換成一個波蘭人民與德國納粹,同樣的苦難與邪惡,我想我也會哭的。

黃葯師可以蔑視繁文縟節可以無視禮法,可是他說他最尊敬的是忠義仁孝。因為這是人性的底線。
就像一個人可以貧窮可以無知但是只要是一個人品沒有缺陷他就值得尊敬。因為這也是底線。

電影里的外國的救助者沒有把自身上升任何國際主義的崇高里去。他們只是知道做為一個內心有良知的人在面對苦難眾生面前決不能坐視不理。如果我說我的理想是拯救全人類又或者是保衛地球一定沒有人相信,可是如果讓我親歷這樣的歷史坐標,我也一定會那麼做。這不是因為我這樣的頑劣小孩有多麼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而僅僅是因為人性。
我負不了太多的責任,但是我僅僅知道我要對我的人性對道德的底線負責。
電影里展示馬吉奮不顧身換來的那些史料照片。那個時候我很想再次向那個在槍林彈雨里說過「如果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離的不夠近」的英雄致敬——永遠的羅伯特卡帕。

很喜歡影片開始與結尾那一段在城牆上的長鏡頭。黃昏並且逆光。慢慢移下來的時候是與記錄片黑暗影調對比鮮明的光線明媚的現在的南京。恍如隔世。
這讓我想起第一次來南京的時候,就因為這一段城牆而愛上這座城市。曾經中國的首都。
那是某年是12月12號。他們說第2天全城會拉警報,以示勿忘國恥銘記那個苦難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很期待陸川導演關於大屠殺的《南京》。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見到這個中國我最喜歡的新生代導演是他在中國美院的禮堂里,他正用好聽的讓我著迷的口音說「我在南京讀了四年的大學——」

P。S。據說南京差點因為擔心票房想取消電影的公映。讓我檢起冷落在一邊的愛國主義四個字,深呼吸一口說——果然瞎起鬨抗日遊行抵制日貨砸日本汽車的人比去電影看《NANKING》的要多的多啊。
============================================================
廢墟的南京,寂靜的影院,淚水與炮聲.

某一刻,為了抑制住哽咽的淚水,全身都在顫抖.

走出影院,走進擁擠的午夜人流,感慨兩重天下.

稍稍平復情緒,才能客觀地說:

這是一部美國人拍的站在西方人角度看到的南京浩劫,但畢竟向西方打開了一個了解陌生歷史的窗口.

中國人的歷史,要想被西方理解,必須置換成西方的敘事語言.

這些語言包括,西方人作為正面主角, 西方人作為敘述者,以人道主義、國際法、宗教精神為依託。講述一個西方人拯救的故事。這樣西方人在感受救世主式的滿足的同時,會來關注、庇護自己的子民。

然而,我們仍要感激這部影片的製作者。

我們更要毫無保留地感激那些在戰亂中挺身而出的人道主義者,他們的確是上帝的兒子,他們的確是救世主。面對著待宰的羔羊。

我不希望渲染苦難和仇恨,但是仍感遺憾資料的缺失。

單純截取第三方的記述,固然超越被告與原告的申訴和證言,更為可信,但是,由於這些西方人畢竟屬於安全者,旁觀者,他們不曾邁進最危險最血腥的時空,所以他們無心留下的記述只能管窺一二。

震撼人心的,還是兩個中國人,那時候還是孩子對親身經歷的描述,其中一個眼看著日本兵把自己的母親戳了三刀躺到地上,為了止住哭喊而正餵奶的孩子摔到地上,隨即被另一個日本兵用刺刀從背後戳進去,挑起來,甩出去。這位當年九歲的老人講述母親口吐白沫,說不出話來看著他,他於是去尋找小弟弟,看到這個吃奶的孩子背上流著血往一個土堆上爬,他喊他小發,那孩子轉頭看見哥哥,哇哇地大哭著爬過來,他抱到母親身邊,看到母親拚命扯開自己的衣服給孩子餵奶,而母親的胸口上就是汩汩流血的傷口,他說弟弟不懂事,母親的胸口上都是血了,還在哪裡吃奶,他只好過去給母親捂住傷口,說媽媽堅持住,我給你捂著。但是沒一會,媽媽和弟弟都死了,他說,我該怎麼辦呢?

這樣的案例相信在那個黑色的1937年不計其數,但歷史正在被遮蔽和遺忘。正如一個當時滯留在南京的美國人寫到的,當他在美國展示當時的照片時,一個日本人說這不會是真的,因為日本人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事情沒有親見,誰會相信這樣的殘暴呢?多少親歷戰爭的中國人的講述,不是仍然不能讓西方人相信么?仍然不能說服日本人么?

可怕的是這決不是孤立事件,幸運的是還有拉貝先生、華群小姐這些勇敢的人。

1940年,國際安全區主要負責人員,金陵女子學院的華群小姐回國後精神崩潰。
而安全區的主席,德國納粹商人拉貝先生回到德國後,把膠片寄給希特勒,隨即被逮捕,蘇聯攻克柏林後,再次被逮捕,後來,中國人聽說他活得很苦,當時的南京市長帶著數千美金送給他,這些錢都是那些在安全區里被拯救的中國人自發捐給他的。

南京大屠殺,會讓人記住一個民族的傷痛,另一個民族的惡,人類的人性惡。

昨天,77事變爆發70周年
沒有刻意去紀念這個日子,碰巧電影院在上映《南京》,就和老婆買了票去看了。
星美影院只有2個小廳在放,我選了下午四點二十的六廳,大概100個以內座位,沒有滿,座了80%的樣子。從年齡結構來看,年輕人比較少。
我進去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日軍正在轟炸上海,同時有流言傳到南京,說日本鬼子肯定要進攻南京,而且,老百姓都說日本鬼子很壞,實行三光政策。南京的老百姓開始逃亡(當官的÷有錢的已經開始逃亡,只剩下貧窮的老百姓無路可逃)。接下來,大約15個外國人為了保護不能出逃的老百姓,商議建立難民區的事情。電影從這里開始。
整部片子都是採用紀實的手法來拍攝,有歷史照片,有歷史錄像,也有倖存人士的回憶,加上旁白,構成了整部片子的框架。
電影在放映,電影院里一片寂靜,很冷,彷彿70年前的那場屠殺就發生在我的身邊。
這是真正的屠殺,中國人的唯一權利是選擇死於刺刀,還是死於燃燒彈,還是死於機槍掃射。日本人的獸行,甚至令外國人懷疑自己對日本人人性的最初判斷:最開始他們還以為日本軍隊不會進行屠殺。
看完電影,我很憤怒,也很感激:
首先我對中國軍隊的崩潰,中國士兵的膽怯÷懦弱感到憤怒;
其次,我對日本人的獸行,活著日本兵在回憶那段屠殺時所表現的冷漠和輕視表示憤怒,對日本右翼穿著二戰時期的軍服,誇張的在靖國神社前邊歡呼那場戰爭,而感到憤怒;
最後,我對選擇留在南京,並且用自己的能力保護了無辜百姓的外國人,表示衷心的感激。盡管它們的國家對屠殺保持了沉默,但是他們的個人行為挽救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的性命。最重要的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記錄用雙眼,用筆,用膠片記錄了日本鬼子的獸行,使得我們今天仍可以認識那場戰爭的殘酷,認識到大談人權的日本人罪惡的人性本質。
這就是我看完《南京》這部電影的一點感受,也許你覺得語言不通,也許你覺得錯字連篇,但是這是我真是的感受,一個沒有強大實力的國家,永遠不會獲得尊嚴。
因此,我支持中國擴張軍備,增加國防支出,假設日本支出400億美元,那麼中國國防支出必須是日本的2-10倍。永遠不要把防禦自己的能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的命運只能那個由自己來拯救!

前不久在上海電影節上亮相時,《南京》就已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媒體都對它作了重點報道,7月4日的《新聞晨報》還以《全場的觀眾都哭了》為題,用整版的篇幅報道了影片在上海某影院首映時的場景。在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和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每個人都知道《南京》這樣一部電影所包含的特殊意義。而這部以真實史料和錄像拍攝而成的紀錄片,以最大程度的真實直指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把真相告訴全世界的人

比爾·古登塔格曾五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其中《你不必去死》(1988年)和《世貿雙塔》(2003年)都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南京》是由他和丹·斯塔曼聯合執導的。講述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後,滯留當地的十幾位西方人出於人道主義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近20萬南京市民免遭日軍殺害的故事。影片中展現了大量真實的歷史圖片和文獻、當年西方人士留下的對日軍屠城暴行的親筆記錄以及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日軍老兵的采訪,從第三方的角度講述了7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浩劫。比爾·古登塔格說:「這不是一部劇情片,所以不可以進行藝術上的再加工,我們必須保持它的真實性,才可以把真相告訴全世界的人。」

比爾·古登塔格告訴記者,發生在歐洲戰場上的大屠殺事件已經廣為人知,而他身邊的美國朋友幾乎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很難想像的是,美國人通常都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而70年過去了,這一事件仍然是報紙的頭版頭條。張純如的書中說這是一場被遺忘的大屠殺,但我認為大屠殺永遠不能與遺忘畫等號。」

陸川的《南京!南京!》將於下個月開拍,有記者問比爾對這部影片有什麼樣的建議。比爾說:「任何拍攝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只要把它的真實情況展現出來就可以了,因為真實就是它的力量,導演需要找到這種力量的根!」

日本演員曾遭死亡威脅

為了拍攝《南京》,劇組去日本尋訪當年的侵華日軍士兵。「我去日本采訪當年參與大屠殺的士兵,得到了日本和平組織的幫助,他們多年來走訪過250多個老兵,但是只有3個人願意告訴我們真相。我以為,老兵回顧歷史會懺悔,但結果讓我很難過。我問一個日本士兵,當時在南京最難受的事情是什麼,他的回答竟是『天太熱了,沒有水喝』。」據比爾·古登塔格透露,《南京》劇組中有3位日本工作人員,影片拍攝到中途,「可能是迫於某方面壓力」,3人先後辭職退出。

目前,《南京》的發行情況還不錯,歐洲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版權都已售出,12月份將在美國全面上映。「我很遺憾至今沒有日本公司提出購買本片,南京大屠殺中,很多人被殘忍殺害,很多人被侮辱強奸,這是一個悲劇,但是日本人至今都不肯正視這段歷史,這是一個更大的悲劇。」比爾說,「我們並不反對日本人,只是反對戰爭!」

當《南京》在聖丹斯電影節、翠貝卡電影節上引起轟動後,扮演日本軍官的日本演員博客上也被人發了死亡威脅書,「他自己覺得很不可理解,他只拍了一天的戲,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對待?」目前,日本右翼組織開始籌拍電影《南京真相》,聲稱要「客觀重現那段歷史」。對此,比爾覺得不可思議:「這還有什麼必要嗎?這么多的史料、圖片,這么多的錄像……這還要否認嗎?」

感謝《南京》的同時,我們都需要反思

就像這部電影一樣,真相總會讓人覺得沉重。《南京》在上海的遭遇,並非像上海媒體「渲染」的那樣熱烈和轟動。7月4日晚,記者到上海影城,發現這座擁有八個影廳、號稱上海第一家五星級影城的電影院中,《南京》只在它最小的影廳里排了晚上6點半一個場次,而《加勒比海盜3》則從早到晚每間隔半小時就有一場。當晚6點半,電影開始後,連我在內只有8名觀眾。在美國大片《變形金剛》7月11日氣勢洶洶地殺到之前,《南京》的放映空間著實讓人擔心。而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南京》在本月陸續登陸全國各院線,但卻無緣南京,整個江蘇地區只有無錫和平影院擁有一個拷貝。原因很簡單,在暑期檔商業大片的包圍下,院線只能選擇「暫時」放棄《南京》……

這是一種很復雜的困境,很難解釋。但不得不承認,在「怎樣記住歷史」這個問題上,我們遠遠沒能做得盡善盡美。對於那些屈辱和苦難,滿足於一般性的紀念、膚淺的活動、枯燥的文字是不可取的。乏味的傳播歷史的方式,消解了歷史的深沉,反而會使人們生厭甚至淡忘。記憶是有重量的。我總覺得,讓人們銘記歷史的最好方式,應當是那些生動、有震撼力的作品。就像當年,斯皮爾伯格用一部《辛德勒的名單》,承載起了人類關於奧斯維辛的記憶。

一部舶來的《南京》也許不是我們最需要的宏篇巨制,但它的確應當成為一聲振聾發聵的質詢,提示我們對於我們民族歷史應有的負疚感,也提示我們,對於南京大屠殺的記憶,不光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也不應僅僅成為日本右翼篡改歷史之後的精神應急。它是我們必須承載的重量,心靈與記憶最終的救贖之道,也更是一個民族可以保持清醒並汲取力量的源泉。

應該感謝美國的電影人為我們送來一部《南京》。但我們需要自己的《南京》,自己的《辛德勒名單》。我們曾經有過吳子牛執導的《1937南京大屠殺》,但它缺乏全景式震撼心靈、震撼世界的力量。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國內也陸續有《南京!南京!》等影片投拍或籌拍。但它們仍不能掩蓋長久以來中國影視界乃至文化界、歷史界的長久「失聲」。

原題:「大屠殺永遠不能與遺忘畫等號」
=================================================
看完《南京》沒有太大的震撼。小的時候學校里給看的歷史教育片要比這個紀實的多。當時人小,看到眾多南京難民被日本士兵活埋的場景會用雙手死命的捂住自己的眼睛,心裡念叨,「日本人真壞!」那種感受是會帶著民族沖動的。但是這部由美國導演執導拍攝的《南京》卻完全沒有,甚至讓我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言多少帶著些不快。

整部片子的敘事結構都帶著美國人的風格:請幾位與當事人長相相似的人進行充滿演繹技巧的對當事人各種文字記錄的念白;主敘事人與主敘事對象都以美國當時留守南京救助中國難民的那些人物為主線,宣揚著一種強國對弱國的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精神。南京大屠殺成了故事的背景,南京城千千萬萬位無辜苦難的難民成了突出宣揚人道主義精神的有效配角——那些難民越悲慘他們的人道主義就越有價值。而當時那些人性泯滅的天皇士兵也只是人道主義駁斥甚至不屑的敵人。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全片所有中方敘述者在影片的結尾一一滿懷崇敬的感謝那些美方援助人員,似乎他們是拯救了他們生命真正的救世主。

其實很明顯,《南京》不是中國人拍的,也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西方強勢文明國家的人民只能用這樣的切入點才能接受南京大屠殺這一事實。或者換言之,只有通過把南京大屠殺夾雜在對人道主義精神的宣揚中,他們才會真正正視這一事件的存在。偉大的是人道主義精神,但悲慘的不是南京大屠殺。這樣的紀錄片結構上哪裡都能被套用:伊拉克戰爭,巴以戰爭,非洲難民——隔靴搔癢,不存在切膚之痛。所以,今天日本人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也不會有哪個西方強國跑出來譴責,但是事情如果換在德國法西斯他們一定會強力譴責難以接受。

這世界施捨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真心同情,感同身受,忍著淚微笑著來幫助你。他微笑,因為他希望你能堅強,能相信世間的溫暖。另一種是居高臨下,忍著笑得流淚來「幫助」你。他流淚,因為他想讓你認為他是同情你的。但是被同情的人往往需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心而是對他的尊重和適當的幫助。

9. 21屆上影節金爵獎哪些影片入圍

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下稱影視節)於6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的影視節自6月11日至25日舉行。其中,第24屆上海電視節舉辦日期為6月11日至15日,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日期為6月16日至25日。

劇情片(第一批 8部):

《星期五的孩子》FRIDAY』S CHILD

國家/地區:美國

導演:A.J。 愛德華茲

《帽子戲法》HATTRICK

國家/地區:伊朗

導演:拉馬丁·拉瓦菲浦

《記憶殤口》A HOLE IN THE HEAD

國家/地區:波蘭

導演:彼得·索布特克

《找到你》LOST, FOUND

國家/地區:中國

導演:呂樂

《再別天堂》OUT OF PARADISE

國家/地區:瑞士/蒙古

導演:巴特巴雅爾·綽格索姆

《翻譯家》A TRANSLATOR

國家/地區:加拿大

導演:羅德里戈·巴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魯索

《去曼德勒的路》THE WAY TO MANDALAY

國家/地區:丹麥

導演:奧勒·博內代爾

《給自己的情書》WHERE I』VE NEVER LIVED

國家/地區:義大利

導演:保羅·弗蘭奇

紀錄片(5部):

《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

國家/地區: 美國

導演:斯蒂芬·邁英

《盲行者》IN MY EYES

國家/地區: 中國

導演:韓軼

《漫長的季節》THE LONG SEASON

國家/地區:荷蘭

導演:倫納德·雷特爾·埃爾姆里奇

《我的敵人,我的兄弟》MY ENEMY, MY BROTHER

國家/地區:加拿大

導演:安·希

《非我族類》ONE OF US

國家/地區:美國

導演:海迪·埃溫/雷切爾·格雷迪

動畫片(5部):

《霍夫曼奇遇記》HOFFMANIADA

國家/地區:俄羅斯

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索科洛夫

《神奇馬戲團》MAGICAL CIRCUS

國家/地區:中國/英國/西班牙

導演:托尼·班克羅夫特

《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MAQUIA: WHEN THE PROMISED FLOWER BLOOMS

國家/地區:日本

導演:岡田麿里

《女他》S HE

國家/地區:中國

導演:周聖崴

《白牙》WHITE FANG

國家/地區:法國

導演:亞歷山大·埃斯皮加雷斯

來源:新浪

10. 有沒有展現繁華大都市夜景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推薦你看下《碟中諜3》、《蝙蝠俠前傳2》。《碟3》的高潮部分是湯姆克魯斯從上海中國工商銀行大廈跳到另一座高樓的場景,這過程中有展現上海的繁華夜景。《蝙蝠俠前傳2》一個很精彩的部分是在香港拍的,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蝙蝠俠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中「飛」到另一座大廈里的場景也展現了香港的夜景。兩個城市的夜景都很美。

閱讀全文

與上海電影紀錄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百合微電影推薦 瀏覽:230
電影中的電腦特技鏡頭有哪些 瀏覽:691
張柏芝出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609
你嘲笑我吧哪個電影台詞 瀏覽:213
電影神氣活現共享資源 瀏覽:834
生化危機3電影資源 瀏覽:949
靈魂舞者電影全集 瀏覽:689
變身博士是什麼電影 瀏覽:533
校園科普微電影大賽計劃書 瀏覽:525
最好的我們電影2019在線觀看 瀏覽:185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金融大佬的電影 瀏覽:480
和戰狼一個題材的電影 瀏覽:734
電影拍攝器材有哪些 瀏覽:516
電影怎麼導入到各種app 瀏覽:279
諜影重重6在線電影 瀏覽:578
二戰有關的喜劇電影 瀏覽:477
與夜蒲相似的電影圖片 瀏覽:423
濕地戰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0
戰爭電影80年代 瀏覽:686
電影非禮勿視講的什麼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