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原型謝晉元,誓死保衛上海,最後卻死於叛徒的手中,為何
這段時間《八佰》正在電影院上映,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淞滬會戰中,謝晉元帶領著他的「八百個壯士」留守上海的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戰爭片段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激起了群眾的愛國情懷。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電影院觀賞呢?
這四百多個將士們被稱為「民族革命典型」,國家也授予了他們最高榮譽的勛章。也正是有像他們這樣義無反顧的愛國志士們,中國才得以勝利,我們才能夠有這么一個和平的年代。銘記,感恩!
B. 有木有淞滬會戰的電影或電視劇,還原真實歷史的
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C.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D. 關於抗日電影《八佰》精選觀後感優秀範文3篇
《八佰》是一場慘烈的戰役,你看過這部紅色電影嗎?千萬不要忘記寫一篇 觀後感 哦,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抗日電影《八佰》精選觀後感優秀範文3篇,快來看看吧。
《八佰》觀後感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於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
「八百壯士」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誓死守衛。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後,護旗的戰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桿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佔領中國的歷史。看完影片後,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後感《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里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斗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設備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斗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著他們,我心裡怒斥這些看客。然後電影里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里糊塗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顫敬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茄行慎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著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屍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麼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後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斗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說,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干成事,你們四百人帶埋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斗能激發對岸群眾的戰斗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么做到底值不值,後人會如何評說。八佰的倖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說,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八佰》觀後感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鍾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敘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像,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說,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E. 八百影評
《八佰》講述淞了滬會戰末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的歷史故事。影片讓我們感受到了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戰士們做好准備,將炸彈綁在自己身上,一個接著一個報著自己的名字和家鄉,往下跳的那一幕,眼淚就止不住的流。太慘烈了,他們血肉喚醒的不止是蘇州河對岸的國人。
還有銀幕前的觀眾,國難當頭民族氣節顯得尤為重要。電影拍出的戰爭臨場感帶來的最直觀的震撼尤為強烈,很難想像自己身處這樣環境下的時候,能不能做出這種犧牲自己的決定!看完以後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
看看這安逸的社會,都是血與淚保衛而來的!中國崛起!人民團結!珍惜生活!勇敢面對!我敬佩的是在這個國家一盤散沙時每一顆沖上去粉身碎骨的沙子。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5)死守上海的那部電影擴展閱讀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彼時,這場中日首次正面交鋒已持續近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奉命死守最後的防線——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有800人,這便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預告呈現了震撼的戰爭場面,日寇從地面到空中輪番進犯,4天4夜戰火硝煙彌漫不休。在武器裝備、參戰人數均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明知獲勝希望渺茫,仍選擇正面迎戰。
為了最真實還原抗日戰場的殘酷,據煙火指導尹星雲透露,本片僅地面子彈點便設置近5萬個,超過10部大型戰爭劇集的總和;每個戰斗場景,一般也會設置60個以上炸點。
而為了將這一切以最好的視覺效果呈現在銀幕上,攝影指導曹郁使用了業內最頂尖的ALEXA IMAX攝影機,本片也成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
F. 《八佰》中,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堅守四天四夜,是抗日神劇嗎
電影《八佰》並非抗日神劇,而是真實事件改編。甚至我們的抗日英雄根本沒有800人,只有397人(一說420人),無論是397人還是420人,我們和日寇的兵力火器都是懸殊的!在這種懸殊的保衛戰斗當中,不能冠以神劇的頭銜!但是電影《八佰》至今還沒上映,所以下面看看歷史原型。
2005年9月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G. 上映的《八佰》這部電影好看嗎
昨天剛看完,我是覺得很難看,故事情節碎片化,如果沒有事先了解故事,根本就不懂演什麼,到了中期才知道整體故事,而且片子似乎為了表現導演或編劇想像中的戰斗場景,不同的人在戰斗中喊話都是相有其他人說話的聲音(比如有人喊隱蔽之類的話,同時有人喊疼或者有人喊拿什麼武器之類,幾種聲音疊在一起就很能擾亂觀眾注意點,甚至有的話要費勁去聽),租界里的百姓聲音也是,感覺就是亂哄哄,加上片子燈光昏暗,感覺幾乎沒有多少白天的感覺,或許是片方覺得在倉庫里就該昏暗吧,趕上體驗不好,
劇情上十分碎片化,最重要的是敵人只有在近戰時出現,還有就是打飛機那一次,整部片子大多數時候都是我軍士兵中彈,中彈了,觀眾都不知道敵人在哪裡,我軍反擊,觀眾也不知道演員往哪裡,什麼目標反擊,搞得莫名其妙,還有就是420人貌似是鼓勵了人民覺醒,但問題就在於上海是當時遠東第一城市,無論是西方思潮還是傳統文化都很發達,上海人根本不需要這支部隊去覺醒,租界里的人,民族思想覺悟百分百比這420人要高得多,要知道,馬列主義思想,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民族主義思潮得大報紙,大媒體都集中在上海,所以八佰不符合實際情況。還有就是420人大多數是湖北兵團的,與中央軍有個毛關系?這地方軍只不過是被收編訓練了一年半而已,
H. 電影「八佰」引爭議,究竟是鐵骨錚錚還是在歪曲歷史呢
近期一部電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近期爆火的的八佰這部影片,影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淞滬會戰後期,在全面戰敗的情況下,派一小股部隊駐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四行倉庫後面就是英法租界,前面則是硝煙紛飛,雖然上海已經失守,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了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干涉,甚至調停和援助,所以才打了這一場幾乎是必輸的守衛戰,四行倉庫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打敗日軍,其更具有戰略和政治上的意義。
可以說,四行倉庫保衛戰,有時候政治意義更加大於現實意義,而作為整個淞滬會戰的極小組成部分,如果說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的話,那麼四行倉庫保衛戰,則進一步的顯示了國軍英勇抗爭的決心和勇氣,也讓中國軍人的錚錚鐵骨展示在世界面前,從這一點來看,它無疑來說是很成功的,而從另外一點而言,這卻幾乎是一場沒有太大意義的戰斗,因為從後續的情況來看,最後謝晉元所率領的大部分守衛官兵最後還是迫於日軍的壓力,還有上面的命令,選擇了退入了租界,最後大部分人在後面的日子裡面都是結局悲慘,除了極少數人最後存活下來,大部分人都是屈辱的死去,甚至做了日軍的俘虜,從後續來看,故事的結局卻是不太好看!